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渑池县特产是什么 河南渑池特产都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渑池县特产是什么 河南渑池特产都有哪些更新时间:2022-04-02 06:15:20

一. 四川省 广安 岳池县 中和香醋

用麦麸、大米、小麦、饴糖、香料作主要原料,先将大米煮成粥,小麦做成醋曲放入粥内,通过发酵加入麦麸、饴糖精制而成,其味鲜美可口,酸中带甜,回味无穷,汁酽色浓者久放不变质。

二. 河南省 三门峡市 渑池 仰韶大杏

仰韶大杏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仰韶大杏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仰韶大杏,又名仰韶黄杏,河南省渑池县的水果类。因渑池县为仰韶文化发祥地而命名。渑池县属秦岭余脉,为豫西丘陵山区,土层深厚,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其果形似鸡蛋,俗称鸡蛋杏,果实成熟后,核肉分离,摇晃有响声,又称“响铃杏”。因其个大、色泽鲜艳、皮薄肉厚、无筋、酸甜可口、营养价值高。2011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仰韶大杏因产于举世闻名的仰韶文化发祥地河南省渑池县而得名,已有2 图2 渑池县仰韶大杏采摘现场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主要分布在渑池县境内的果园、天池、英豪、仰韶、段村5个乡镇,主产区在果园乡。渑池县属秦岭余脉,为豫西丘陵山区,土层深厚,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杏树寿命长,华北、西北各地常见百年以上大树,产量仍很高。经济寿命亦很长,在40~50年间。杏对土壤、地势的适应能力强,多种植在山坡梯田和丘陵地上,在800~1000米的高山上也能正常生长,在壤土、粘土、微酸性土、碱性土上甚至在岩缝中都能生长。特殊的生物气候条件和其他因素决定了该地的土壤养分含量高,造就了仰韶大杏独特的品质。该县仰韶大杏的适生面积达30万亩以上。

渑池县杏树品种较多,然而以仰韶大杏独享盛名。其果形似鸡蛋,俗称鸡蛋杏, 图3 仰韶大杏外观特点

.果实成熟后,核肉分离,摇晃有响声,又称“响铃杏”。.仰韶大杏(仰韶黄杏),果实为椭圆形,果皮与果肉橙黄色,阳面有红晕,果形大,平均单果重70克,最大单果重110克。果肉厚1.3~1.8厘米,肉、核重量比值为1∶0.44~0.48,肉质细韧,纤维少,酸甜适口,芳香浓郁,汁液丰富,制成的糖水杏、杏浆等均属上品。制罐头易操作,去皮性能良好,利用率高,成品质量好。鲜果和加工制品,均受到国内外市场的好评。1985年6月,全省大杏鉴评中,参加鉴评的32个品种,渑池仰韶黄杏以91.94分获得第一。1987年在郑州举行的中国全国罐头评比会上名列前茅。

仰韶大杏产地范围为河南省渑池县果园乡、城关镇、张村镇、英豪镇、洪阳镇、天池镇、仰韶乡、陈村乡、仁村乡、坡头乡、段村乡、南村乡12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

.地域范围

仰韶大杏的地域保护范围位于渑池县境内南部,海拨300~700米的丘陵旱作区,西与陕县接壤,南与洛宁相连,东与宜阳、新安毗邻。保护范围包括渑池县果园和天池两个乡镇的果园村、康洼村、北平泉村、南平泉村、南庄村、赵庄村、峪峒村、苏庄村、南段村、东安头村、杨村、耿村、八里寨村、东村、孟村、牛峪沟村、涧北村、涧新村、西村、展庄村、刘窑村、石堆村、孟家沟村、石沟村、下庄沟村、西坡村、毛沟村、李家村、窑屋村、刘头村、杜寺村、太平庄村、杜家门村、路村、东岭村、笃忠村、张大池村、竹峪村、杜村沟村、龙潭沟村、山韭沟村、陈沟村、张吕村、南昌村、藕池村、鹿寺村、南涧村、西园村、贾沟村、桐树沟村、石泉村、朝阳村、西天池村、东天池村、东坡头村、陶村、下马筵村、东杨村、芮沟村、宋沟村、马沟村、堡南村、杨大池村、水泉洼村共计64个行政村,区域总面积25947.93公顷,总耕地面积16377公顷,仰韶大杏种植面积1333公顷,年总产量达6万吨,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3′00″~112°01′00″,北纬34°43′00~34°36′00″。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 外在感官特征:仰韶大杏单果平均重60克,最重大可达130克,果实卵圆形,果顶平、微凹,缝合线浅,两半部不对称。果皮橙黄色,阳面着红晕,具紫褐色斑点。果肉橙黄色,近核处黄白色,肉质细韧、致密,富有弹性,纤维少。离核,苦仁。较耐贮运,常温下可贮存7~10天。 2. 内在品质指标:杏果实色艳味美,杏香宜人,营养丰富,富含多种有机成分和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及无机盐类。据农业部果品及苗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对仰韶大杏的品质测定:可滴定酸1.4-1.6%、总糖8-9%、维生素C11-12mg/100g、可溶性固形物14-15%、锌1.3-1.5mg/kg、钙90-100mg/100kg。3. 安全要求:产地环境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关于杏的相关强制性要求。4. 产品收获后的规定:在大杏收获后,及时清除病虫枝、枯枝等,集中烧毁或深埋,确保基地内环境达到无污染。5. 生产记录要求:仰韶大杏生产过程,由专业合作组织负责对生产的各个环节建立生产记录档案,统一管理模式,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生产档案,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三. 四川省 广安市 岳池县 顾县豆干

顾县豆干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顾县豆干是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顾县镇的。顾县豆干,又名顾县牛皮豆干或顾县五香牛皮豆干。食之绵软柔韧,纯香可口,回味悠长,其味无穷,让食客过口不望,佐酒三杯,其乐赛神仙,乃请客、送礼之上乘珍品。

顾县牛皮豆干历史悠久,始于清光绪年间。 岳池县顾县镇位于县城北部边缘的金城山南麓,属丘陵地带,盛产黄豆,每户农家能制作丰盛的豆腐宴席。旧时顾县场镇及周边庙子多,豆腐宴为寺庙招待客人的主菜。比较有名的禹王宫住持为了表达对当地宗教信奉者们的诚意,常请到庙中聚会。在斋席上,虽有陈年老酒,又有各种蔬菜,还有品种繁多的豆腐类。饮酒亦须最佳佐餐品,才会酒兴更浓。席中的豆腐干,也不失为下酒菜,但终不理想,不管是色是味,显得平淡无奇,总令人食欲不佳。住持为此耿耿于怀,闷闷不乐。他决心寻找一种最佳饮酒佐餐品,于是派出和尚,在四处化缘的同时留心观察。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探得有工匠经过自己多年实践摸索,做得一手豆腐干的技能。于是用高薪聘请,到顾县场禹王宫秘密制作。

工匠选用优质黄豆细磨成浆,过滤取汁放锅中烧沸加盐卤成豆腐,再倒入放有过滤布的木箱中榨去一定水分,经五香(八角、山柰、茴香、丁香、花椒)水煮后晾干,再上卤香花椒油。因色、形如牛皮故名,其光洁油亮,芳香可口,质软而绵,回味无穷。禹王宫住持再次将当地名流士绅请去作客,众人将牛皮豆腐干放进口中,慢慢品尝,顿感满口生津,神清气爽,两眼放光,双耳尤聪,再饮陈酒,酒菜相融,个个点头赞叹,啧啧声响成一片。

禹王宫的和尚请人做出了牛皮豆腐干的消息不翼而飞,很快传遍顾县场的每个角落,不少人挖空心思想把制作工艺挖到手。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随着时间的推移,工艺渐渐传入民间。顾县场最早得到豆腐干制作工艺的是两户人家,一家姓杨,一家姓姚。后来其他乡民依照他们两家,也做起牛皮豆腐干来,后工艺不断改进,手工操作由机器代替,既减轻了劳动强度,也提高了功率。从生产、包装到保存,实行一条龙生产,采用先进技术,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而且可存放百日不变质。

四. 四川省 广安市 岳池县 岳池特曲

在挖掘民间丘山曲酒发酵工艺的基础上,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以高粱、小麦、糯米、大米、玉米为原料,采用科学的生产方法酿造而成。香味浓郁,品质优良。1995年获四川工业产品博览会金奖,中国成都巴蜀食品金奖,中国新技术新产品交易博览会金奖。( 广安)

五. 四川省 广安 岳池县 银特西瓜

岳池三安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于2012年3月27日在岳池县工商局登记注册,由岳池县三安蔬菜专业合作社、岳池乔家植保专业合作社、岳池益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岳池利农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岳池富民植保专业合作社、岳池朝阳芦笋种植专业合作社、岳池金土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组建,注册资金900万元,驻址乔家镇廖坝村。

联合社秉承“富社富企富社员,民办民享民受益”的发展理念,立足强强联合,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推动合作社共同发展,采取“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和实行自主经营、自我管理、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管理体制;坚持走“五统一”(统一育苗、农资供应、生产标准、订单收购、品牌销售)的发展路子,为生产提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展示与引种试验,为成员社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种苗、物资及信息服务,强化商品化处理及品牌打造,延伸加工及贮运,做大做强产业,实现互利共富。

联合社现有社员4250户,辐射农户45000户,种植面积11000亩,带动面积8万余亩。合作社5000吨蔬菜气调库正在筹建;建成10000余平方米工厂化育苗基地,设施齐全,有全自动的遮阳网、风机、育苗台,调温、调湿、补光等设施先进,技术含量较高,使用德国进口草炭和日本进口营养基作为基质,采取无土化育苗技术,年育苗能力达5000万株。建有设施蔬菜基地2000余亩,生产的2.7万吨“银特”蔬菜在重庆、成都等市场十分畅销。联合社各成员社不但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同时为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六. 宁夏 吴忠 盐池县 盐池二毛皮

盐池二毛皮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盐池滩羊之久负盛名,主要是由于羊羔皮珍贵所致。滩羊羔出生35至40天时,宰杀后获取的皮子,采用化学制剂和先进工艺精制而成的裘皮,即称“二毛皮”。

二毛皮素有“轻裘”美称,板薄如厚纸,不仅坚韧柔软,而且非常轻便,毛质细润,洁白如雪,光泽如玉,毛穗自然成绺,纹似波浪,弯曲有九道之多,故称“九道弯”。若将皮板轻轻抖动,毛穗顺次倾垂,犹如平湖波荡,瑞雪飞落,轻盈动人,令人爱不释手。

用滩羊皮精细加工的各色围巾、披肩、男女冬装、马夹、猎装,穿着轻便,暖和舒适,美观大方,雍容华贵,轻久耐用,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一直是国家的传统出口商品。

盐池二毛皮

地域范围

盐池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东部,鄂尔多斯台地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处东经106°33′-107°47′,北纬37°04′-38°10′之间,平均海拔1600米,东西宽约66公里,南北长约110公里,东邻陕西定边,南邻甘肃省环县,北接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西连本区灵武、同心两市(县),总面积8661.3平方公里。盐池滩羊生产区域遍及全县8个乡镇(花马池镇、高沙窝镇、惠安堡镇、大水坑镇、青山乡、麻黄山乡、冯记沟乡、王乐井乡),2010年底全县滩羊饲养量达213.8万只,产二毛裘皮达47.2万余张,畜牧业产值达3.8亿元。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盐池滩羊二毛裘皮毛色洁白如玉,毛股自然弯曲,毛质纤维细而柔软,花穗生动美观,能够纵横倒置,如水波起伏,瑞雪飞落,造型轻盈动人,华贵大方。滩羊皮毛色洁白,毛长而呈波浪形弯曲,形成美丽的花案,毛皮轻盈柔软。 2、内在品质特征:滩羊羔羊初生时毛股长为5.4cm左右,生后30d毛股长度可达8cm左右。这时,毛股长而紧实,制成的裘皮衣服长期穿着毛股不松散。 3、本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技术规范要求:GB/T 14442-2008《毛皮生产安全卫生规程》;《GB2893安全色》;《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5083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15603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8218重大危险源辨识》;《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5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80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七. 河南省 三门峡市 渑池 仰韶彩陶

非物质文化遗产仰韶彩陶为三门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仰韶彩陶是仰韶文化时期人们使用的一种陶器,是我国新时期时代的代表,是一种杰出的美术工艺品。它是以黄河岸畔独特的陶土资源为原料,采用民间原始制陶工艺和现代科技工艺。主要产品为仰韶彩陶仿古系列及反映黄河两岸民俗风情的雕塑系列和具有现代审美情趣的陶艺系列。采用泥条盘筑法成型,用慢轮修整口沿,在器表面用红彩或黑彩画出绚丽多彩的几何形图图案和动物形花纹,其中人面形纹、鱼纹、鹿纹、蛙纹与鸟纹等形象逼真生动。

八. 宁夏 吴忠 盐池县 盐池胡麻

盐池胡麻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胡麻,自古被誉为“仙家食品”,有着许多美丽的传说和赞誉。相传汉明帝时,浙江郯县人刘晨、阮肇二人到天台山采药迷路,遇到了两个仙女,仙女邀他们到家中用胡麻当饭招待。他俩因此返老还童,得道成仙,半年后返回老家时,老家已景物全非,子孙繁衍到了七代,“一饭胡麻几度春”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这当然只是传说,但胡麻确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其健身延年的作用不可小看。根据历史记载载,于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以特使身份,第二次出使西域引进胡麻种子,最初在青海、甘肃、陕西、山西一带种植,以后逐渐发展到宁夏等地。

所在地域: 宁夏

申请人: 盐池县惠众小杂粮产业专业合作社

所在地域: 2013年

地域范围

盐池胡麻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盐池县惠安堡镇、麻黄山乡、大水坑乡3个乡镇。保护范围位于东经106°33′-107°47′,北纬37°04′-38°10′之间。区域总种植面积1000公顷,年产量900吨左右。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胡麻籽和芝麻大小差不多,扁平卵圆形,一端钝圆,另一端稍尖,长约4-6毫米,宽约2-3毫米圆形,呈晶亮黄褐色,可以生嚼,细嚼之后,口有余香。胡麻籽经炒制后可压榨胡麻油,颜色呈金黄褐色,闻味有淡淡的清香。 2、内在的品质特征:盐池胡麻油维生素E含量为403.5-406.6 mg/kg、油酸含量为16.5-18.0g/100g,亚油酸含量为16.8-17.8g/100g、a-亚麻酸含量为60.3-62.8g/100g、芥酸含量为0.08-0.11g/100g。 3、安全要求:产地环境达到《无公害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小杂粮产地环境条件》(NY5010-2002)标准。 ①磷化物、氰化物、氮化物、二硫化碳按GB/T5009.36有关规定执行。 ②黄曲霉毒素B1按GB/T5009.22有关规定执行。 ③汞按GB/T5009.11规定执行。 ④砷按GB/T5009.11规定执行。 ⑤植物油脂中磷脂测定NY/T1798-2009规定执行。 ⑥油料加工精度检验按GB5502-85规定执行。 ⑦卫生标准按GB2715-81;GB2761-81执行 产地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NY/T391-2000标准。

九. 河南省 三门峡市 渑池 渑池烟叶

烟叶,是渑池县经济作物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所产和烟叶有两种,晒烟和烤烟。
晒烟,传入的时间是明末清初,当时种植面积不大,但较普遍。尤其是段村乡东庄沟的晒烟,以香气足、劲头大、口头顺、生津利痰而闻名,一人吸食,满屋飘香,和其它烟叶相比迥然不同,因而在清代多次进贡皇上,素有“贡烟”之称。
烤烟,1900年传入我国,渑池县在1973年先在笃忠乡藕池村试种,在试种成功的基础上,逐年在发展壮大,到1984年,进入大发展、大普及的一年,全县种植面积达5.89万亩,总产1527万斤,平均单产259斤。1985年,种植面积又扩大到7.5万亩。1988年,烟叶生产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县总产17594万斤,比1987年增长57.3%。
渑池发展烟叶生产,从气候、土壤、烤烟燃料、交通运输都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加之适宜种烟面积有54万亩(占总耕地的86%),便于轮作倒茬,休养地方,减少病虫害,为提高烟叶品质提供了有利条件。从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渑池所产烟叶香气足、味道好,尼古丁含量适中,以优质而闻名于全省,很受各烟厂欢迎,被列为全省烟叶优质县之一,称为河南省生产烟叶的一块“宝地”。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