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天水土特产品介绍 天水特色农产品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天水土特产品介绍 天水特色农产品更新时间:2022-04-05 06:45:38

一. 甘肃省 天水 清水县 清水大麻

清水大麻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大麻在清水栽培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为清水,素有“甘谷辣子清水麻”的美誉,名扬关中,远销川陕,而且大麻纤维是国际市场畅销高支纱的最好原材料。清水大麻分属皮麻型和线麻型两种,皮麻型纤维修长,皮厚胶质大,做粗绳拉力强,耐水性好。线麻型纤维细柔,皮薄胶质小,做细绳耐磨性好。

二. 甘肃省 天水 清水县 清水扁食

在地处天水市东北的清水县城,扁食作为当地居民早餐中最受青睐的小吃,其选料考究,烹饪过程复杂,入口滑爽,风味独特,在全国其他地方早餐中绝无仅有。

清-食又因清水居民中回族等少数民族居住较多,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有汉族的荤扁食和回族的素扁食两种。汉族荤扁食的烹制分炒、包、煮、调四个过程,炒指的是炒大肉(猪肉)臊子。取上好的五花肉,起一厘米薄厚的长条,一刀一刀切成肉丁,配以盐、醋、酱油、料酒等各种调料腌制片刻,再用慢火炒制,火候要掌握得不大不小,大则糊,小则无色;包扁食是先将机压或手擀的面切成大小合适的梯形面片(饭店中多是压面机压制的面片),放一沓面片在手掌上,抓少许韭菜末,一折、一挑、一弯、一捏,变魔术般包成了耳朵状的扁食;煮扁食也很讲究,要煮的恰到好处,一般滚过两水便可出锅;调指的是将盛在碗里的扁食浇上精心炒制的大肉臊子,放些许葱花,调上油泼辣子、醋、盐,一碗色、香、味俱佳的清水荤扁食便呈现在你的面前。与荤扁食相比,回族素扁食讲究清淡味鲜,其烹制是用芹菜、萝卜、豆腐、韭菜等为馅,捞在碗里配以豆芽、菠菜等,浇上一勺纯胡麻油,调上辣椒、醋、盐即可食用。清水县东部的山门、秦亭等乡镇盛产-,当地群众用麻籽仁和豆腐为馅所作的麻腐扁食尤为清-食中的珍品。

“扁食”与“遍食”谐音,是人们寄希望生活更加美好,遍食天水美食之意,因此,逢年过节吃扁食已成为清水人民的传统美食。

三. 甘肃省 天水 秦州区 米黄

 米黄又称甜馍。用糜子碾米成面,适度发酵,入笼蒸熟,其块如蜂巢,色如黄蜡,味甜可口,柔酥恰好,富于营养,长幼喜爱。以玉米面或荞麦面同法制作的甜馍,称作“发糕”,风味独特,口感不亚于米黄。

 

四. 甘肃省 天水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天水风味小吃

天水大卤面在煮熟面条(2厘米宽以上)中浇入以乌龙头、芹菜、木耳、黄花、豆腐干、大肉、丸子、夹板肉等烩成的汤菜,调入油泼辣子、醋、盐等即成。天水大卤面,它具有宽面“大臊子”的特点,充分体现了西北人粗犷豪放的饮食风格。 天水麻食用麦粉和成软面团,每次掐一小点,用大拇指搓制成一个个小海螺状,煮熟,捞入碗中,浇上臊子,调入佐料即可食用。特点是入味、滑爽、易消化。炒麻食、烩麻食都是天水人喜爱的家常饭。 秦安麻腐馍馅料用麻籽磨制而成,以五香粉、食盐、葱花等佐料拌入并适当加入猪油,用发酵好的面团擀成薄饼做包皮。成品馍洁白松软,香味独特。 秦安肚丝汤肚丝汤是秦安的一道独特小吃。选用上好猪肚,洗净后清水下锅煮熟,冷却后切成细丝,配上辣椒、胡椒粉、醋等佐料勾芡成汤。成品汤色黄亮,吃起来酸麻可口,辣在其中,回味无穷。 张川锅盔张川锅盔是一种极具特色的面食,主要原料为小麦面粉。有干面锅盔和鸡蛋锅盔两种。锅盔呈园形,极厚且大,口感细腻,便于携带,是出门旅游、馈赠友人的佳品。 天水猪油盒猪油盒以上等精面粉辅以生猪板油、嫩葱、胡麻油、精盐等经过发酵、制酥、揉合、烙制、煎炸、烘烤等一系列工序制成,具有酥脆松软、味香诱人、色泽黄亮、油而不腻、酥而不碎等特点,是甘肃天水的名小吃。 天水油酥饼油酥饼,将发酵好的面团拉成寸许宽的面条,涂抹上清油、白面、姜黄拌制的面糊,卷面擀饼,表面再涂抹面糊和白糖入锅,锅上下置火烘烤。它色泽金黄,油而不腻、香酥可口。( 天水)

五. 甘肃省 天水 武山县 武山大米

武山大米历史上曾是贡米,有“八月金稻飘香,十月银米出乡”的记载,产于县内的六大河流谷地,温泉米更为希贵。

六. 甘肃省 天水 清水县 天水地毯

地毯,古称“地衣”、“氍毹”,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品。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出现了麻织地毯,最早的地毯是从西北牧区开始的。到了唐代,地毯的生产和应用更为广泛,制作工艺也有所提高,并出现了“丝彩绒绒香拂拂,绒软花虚不脱物,美人踩上歌舞来,罗丝绣鞋随步设”的红地毯。

自古以来,甘肃地处丝绸之路之要冲,又有着得天独厚的羊毛资源,远在唐代就有地毯生产。相传,乾隆皇帝在北京设立的“地毯传习所”就是从甘肃请的艺人传授技艺的。始于民国的天水地毯,亦成为富有民族特色与地方特色的工艺品之一,所制作的产品尤以仿古地毯著称中外,被国际市场誉为“象锦锻一样光彩夺目的软浮雕”。如今,这一传统工艺的发展与传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正面临困境,需要受到世人的关注。

甘肃省天水市地毯厂生产的“飞天牌”地毯,图案新颖,织工精细,经平、洗加工,毯面色泽鲜艳,如绸缎,似剪花精雕细琢,花纹富有立体感,号称“软浮雕”。

10多年来,该厂产品质量一直保持出口正品率在90%以上,是甘肃省地毯生产重点厂家之一,1985年获全省地毯生产优质奖。产品远销欧美、日本、中东及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传统工艺的悠久历史

天水作为“丝绸之路”的重镇。其深厚的古文化底蕴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从远古时代就为地毯手工业的发展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基础与物质基础。

天水地毯生产始于民国。民国5年(1916年)成立的陇南第一工艺厂,曾举办栽绒生产,采用土法染线,图案单调,工序单一,产品多为马褥子、独立褥子、坐垫等,旋兴旋废,未形成工业生产能力。1973年,原天水市综合加工厂,因产品滞销,而转产地毯。面对初期技术水平低的现状,1986年该厂组织技术人员下大力气研制开发新产品。并先后试制成功了100道艺术挂毯和90道、100道、140道机拉洗地毯,使产品上了一个新档次。并于1988年12月,改称天水市地毯总厂。

随后,该厂通过近十年培训技术力量,改进设备,又进一步提高了地毯质量,并开辟了外贸途径,使企业逐步具有规模生产能力,成为生产出口地毯的专业化厂家。80年代初,该厂开始向农村扩散栽毯工序,并采用城乡互助的形式下设110个加工网点,将劳动密集的织毯工序分散在省内各地进行织作生产,地毯产量迅速扩大。

到了80年代后期,已形成了跨地区的扩散联合生产网络,地毯年产量达到两万平方米,在甘肃省地毯行业中占有较大份额,成为秦州区出口创汇的重要产业之一。其中90道机抽洗和100道机拉洗地毯获得甘肃省优质产品称号和工艺美术品“百花奖”、荣获中国轻工部出口产品“银质奖”和首届轻工博览会“金奖”。该厂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甘肃厅研制生产的特大型地毯获省人民政府“技艺精湛、信誉一流”的赞誉。产品远销欧美、中东、日本及东南亚等18个国家和地区。

七. 甘肃省 天水 武山县 武山玉器

武山素有“众山皆藏玉”的称誉。武山鸳鸯峡出产的玉称鸳鸯玉。武山雕琢玉器的历史很久,陕西碑林博物馆陈列的秦始皇所用御碗、酒斛都为鸳鸯玉琢成。武山玉雕在以“夜光杯”为主的同时,还生产玉雕人物花卉山水、飞禽走兽、炉瓶、文房用品、茶具等旅游纪念品和实用工艺品。
特别是以丝绸之路为题材,结合西北地区特色和民族文化的“凹角狮盖方炉”、“古道石窟”、“伏羲”、“马踏飞燕”、“三足炉”等产品,深受丝路观光游客的青睐。

八. 甘肃省 天水 甘谷县 甘谷辣椒

甘谷辣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甘谷辣椒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甘谷是被称“辣椒之乡”,这里盛产的羊角辣椒,以其椒身长,皮质厚,色泽好,辣味浓,油分多而享有盛誉。辣椒营养丰富,含有辣椒碱、辣椒红素、蛋白质、胡萝卜素、脂肪油、龙葵甙、大量的维生素C,微量的挥发油。

天水市广泛种植线辣椒,其中甘谷辣椒产量大,质量好。辣椒是一种普通的常见蔬菜,它不但能刺激胃口,增进食欲,而且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较高。据测定,每100克青辣椒含维生素C185毫克,相当于苹果含量的18倍。多吃辣椒能增加人体对维生素C的需求,促进人体内的生化反映,抑制亚硝胺类化合物的形成,降低胃癌的发病率。辣椒的果皮与胎座组织中含有辣素和挥发油,因而具有发汗、消寒、刺激、兴奋等作 用。此外,辣椒含有胡萝卜素,以及钙、铁、糖等成分,热量较高,多吃辣椒, 对于维持人体新陈代谢,促进伤口愈合,都有一定的效果和作用。甘谷线辣椒形似牛角,体长18—20厘米,粗细1厘米左右,色泽红亮,辣味浓烈,肉质肥厚,油分多,味辣且香,容易干燥,又耐久存,久负盛名。甘谷辣椒主要产于磐安乡,这里地处渭河河谷地区,气候温暖,灌溉条件好,种植辣椒具有得天独厚的良好条件,种植历史也比较悠久

这里的农民个个都是种植辣椒的好手,辣椒也成为他们代代相传的传统种植作物。现在的辣椒种植面积已发展到近5000亩,平均亩产辣椒干500斤左右,全年收获辣椒达250多万斤,每年有1000多吨出口东南亚各国和印度尼西亚、新西兰、朝鲜、斯里兰卡和港、澳地区,深受欢迎。( 天水)

甘谷的土中,以辣椒最为著名。

甘谷辣椒已有至少400多年的种植历史,明叶应甲所编《伏羌县志》(1627年)中就有甘谷辣椒的记载,曾作为明末清初的宫廷贡品而享誉陇上。甘谷辣椒色泽光亮、肉厚油多、角条细长、皱褶均匀、辣味香浓。且富含人体所需氨基酸18种,维生素A、C的含量高出其它品种很多。被美国专家列入全世界130多个辣椒品种的前十位而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以磐安线椒为主的60多个品种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了全国辣椒生产基地之一。

除荣获各级各类奖励外,甘谷辣椒还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保护委员会认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九. 甘肃省 天水 甘谷县 甘谷石雕

甘谷具有丰富的优质石材资源,民间石雕具有优良传统。手艺精湛的能工巧匠代不乏其人。石雕历史悠久,从出土文物中可以见到西坪青莲寺石造像塔、汉代画像砖等,其雕刻精细、造型优美为陇上所罕见。明、清时期鼎胜一时。石雕使用广泛,尤以名胜景点、寺庙、祠堂、坟墓居多,宫殿、宾馆亦使用,其图案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人物、动物、花卉、博古等。

甘谷石雕内容古朴,图像清秀,雕刻线条精细。涉及各种石雕工艺品,尤以墓碑、寺庙功德碑、石狮、石龟、花鸟见长,其雕刻的石雕工艺品,显示出极高的艺术造诣。石雕人物、神像想象丰富,生动传神,栩栩如生。各种书体形神兼备,惟妙惟肖,使冷硬的石头放射出生命的光彩。雕刻的石柱“腾龙”,有腾云驾雾,上凌太空之势;“龟背游蛇”,似蛇在龟背,蜿蜒而动;“丹凤朝阳”,丽日彩凤,寓吉祥兆瑞之意;“雄风石狮”、“蹲坐石狮”等,无不表现出石狮威武雄壮、蓄势待发的英姿。

十. 甘肃省 天水 清水县 麻腐包子

麻腐包子

选用清水太石优质-籽去皮,滤制成麻仁,加入葱花、蒜片、姜末、香油等制成馅。包子皮采用上等优质面粉调成面团,一半加酵母成大发面,另一半和成水面,两半面揉在一起,放碱揉拌均匀擀制,吃时佐以香醋、香油、酱油、油泼辣子,其味独特,回味无穷。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