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山西土特产歌谣 山西特产顺口溜完整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山西土特产歌谣 山西特产顺口溜完整版更新时间:2022-03-31 04:18:11

一. 山西省 忻州 原平 白土

石寺乡:白土。

二. 山西省 大同 浑源 恒山茶

恒山茶历史悠久,是当地一种茶,它是由当地的名贵药材黄芩、毛尖、柳叶配制而成。康熙皇帝来恒山朝拜北岳,对当地进献的“恒山茶”赞叹不绝,“恒山茶”由此而的名。恒山地处塞外高原,昼夜温差大,所出产的“恒山茶”稍带有苦味,但味道清香,回味无穷,有补气泻火通便的功效。恒山茶产量不大,但游人游恒山时如逢季节也可自行采集,在悬空寺里有道是:上有千仞崖,下有千仞崖. 山僧闻客至, 山下采山茶。

三. 山西省 运城 盐湖 相枣

相枣:产于运城北相镇,以其色浓、味甜、皮薄、肉厚、个大、核小著名。生食甜脆爽口。《汉书》中即有“汉文帝召群臣曰,枣味美者莫若安邑御枣”之语,安邑即今运城市。2000年前即已驰名京师。

四. 山西省 吕梁 兴县 软米

软米

软米系由兴县传统种植的黄黍子碾造而成,米粒浅黄色,较一般米大而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用其制成的油炸软糕,食之酥软可口,是山西有名的小吃之一。该产品曾在1996年山西省优质小杂粮畜产品评销会上荣获铜奖。

五. 山西省 运城 平陆 条芩

即中条山出产的黄芩。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条芩在国内享有盛名,为全国黄芩品种中品质最好的一种,有“小人参”之誉。

黄芩的外形多种多样,多数呈须根状,少数是直根。它的成长过程如树根,小时须少,生长时间越长,须根愈多愈粗。从药材店收购样品看,最粗的直径约有一寸,细者如丝。外表皮层薄如纸,易脱落,呈黑红色,皮内呈金黄色。

条芩在平陆县境内分布很广,以沿山一带为主,有野生也有人工种植。它是平陆特有的一种名贵中药材,发展前景广阔。

六. 山西省 运城 平陆 连壳

属落叶灌木,中条山区多野生,亦可人工栽植。枝条延长略呈蔓形。早春开花,花冠深黄色,干燥果实呈卵圆形,两端尖,多数纵裂为两瓣,长约五、六公分,粗约二、三公分。秋季采摘晒干入药。味苦,微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排脓之功效。

七. 山西省 太原 杏花岭区 山西腐乳

山西腐乳表面深红色,内里为杏黄色,具腐乳特有的香气,酒香、酯香浓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欢。它以香美醇厚、咸淡适口、不酸不苦、不硬不碎、质地细腻等优点,畅销城乡市场。腐乳为我国特有的发酵豆制食品,较早见于明《蓬栊夜话》,称为“醢腐”,即酱豆腐。据《本草纲目拾遗》中载:“腐乳,又名菽乳,以豆腐液过加酒糟或酱制者,味咸甘心。”1000多年来,一直相传至今。山西腐乳就是根据干豆腐加盐成熟后为腐乳演化来的,虽然上不了大雅之堂,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它是不可缺少的必备品之一。既可作佐餐小菜,又是菜肴的调味品。( 太原)

八. 山西省 太原 尖草坪区 山西粉蒸肉

粉蒸肉,是“三蒸”中起源最早的一道山西名菜。“蒸”之烹技,晋源流长,陶寺遗址出土的陶甑,表明距今4000多年前山西已“蒸谷为饭”(《古史考》),至今平定等地仍用陶甑,晋南民间以其蒸糕,称“甑糕”。《千鼎集·伊尹蒸考》有“雪鹄之蒸”,说明夏商时已有蒸肉而食。《周语》记,周定王设宴,晋襄公任相礼,以“肴蒸”款待士会。晋地民间袭此“宴礼”,改为加米与肉相蒸,成粉蒸肉,传承至今,成为山西传统“行菜”之一、民间宴席的底座菜。

晋菜中还有一道荷叶粉蒸肉,相传始于三国。《晋食纵横丛书·名食掌故》等记载,民间传说关羽马前步将周仓,疾步如飞。关羽闻得其手脚长毛,号“飞毛”,为探虚实,对周仓说,欲能同床共眠。周仓不知是计,上床后就呼呼大睡,而手脚之毛扎得关羽一夜难寝。次日周仓得知,情急之下将手脚上的毛剃得精光。周仓此后开始掉队,还常常来不及吃饭,一次用荷叶包了蒸肉边走边吃,味道变得格外香美可口。晋人尚义,加以夏秋之际,晋祠荷叶连天碧,遂创制成荷叶粉蒸肉,成为并州古城夏令美食。柏原在《谈花说木》一书中感叹其色之艳,味之珍,赋有“曲院莲叶碧清新,蒸肉犹留荷花香”。

粉蒸肉在忻州定襄一带,加入土豆泥和面粉相制,甚是独特,被称为“忻定蒸肉”或“山西蒸肉”,是当地过去“九簋八盘”宴席的主打菜,相传阎锡山曾以此菜招待过冯玉祥、蒋介石等人。现在定襄蒸肉还被制作成礼盒美食来馈朋酬宾,成了当地名品。

九. 山西省 晋城 阳城 山西山萸

山萸亦称山茱萸,俗名红奶。观赏兼药用植物。落叶乔木。树皮褐色,片状剥落小枝四棱, 花簇生于小枝顶端。先天花后出叶,花小,为黄绿色,成散形花序。可供观赏或佩戴。核果 呈长圆形,光滑,熟时红色,果内有一核。去柄去核的干果可供药用。 阳城是全国山茱萸四大产地之一,以色红质高著称。主产地在阳城桑林乡蟒山一带。洪水庄一株老树高达8.58米, 树围2.18米,树冠94.46平方米。年产鲜果可达200余公斤。山萸原系天然生长。1967 年由阳城县药材公司原长甫人工栽培成功,推广全国各地。

十. 山西省 大同 山西黑猪

山西黑猪培育于山西大同、忻州等地区。主要是用巴克夏猪、内-和山西本地猪种培育而成。现有种猪近万头,分布于太谷、合本同、析州、原平、五台等市、县。山西黑猪与长白猪和大约克

夏猪杂交效果较好。

(1)品种特征:全身被毛呈黑色、体型结构匀称。头大小适中、额宽有皱纹,嘴中等长而粗、面微凹、耳中等大、稍向前倾且下垂,臀宽稍倾斜,四肢健壮。成年公猪体重197千克,体长157厘米,母猪相应地为188千克和155厘米。

(2)肥育性能:180天左右体重90千克,日增重611克,料肉比3.3:1,体重90千克时屠宰,屠宰率72%,胭体瘦肉率 42%-45%。

(3)繁殖性能:公猪4月龄左右时开始出现性行为,8月龄开始配种。母猪初情期为156日龄,发情周期19^21天,发情持续期3-5天。初产母猪产仔数10头左右,经产母猪产仔数11.5头。

(4)主要特点:该猪具有繁殖力较高、抗逆性强,生长速度较快等特点,与长白猪和大约克夏猪杂交效果表现较好。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