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桂林恭城特产大全 桂林恭城有什么可以带走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桂林恭城特产大全 桂林恭城有什么可以带走的特产更新时间:2022-03-30 15:43:49

一. 广西 桂林 龙胜 桂林毛尖茶

桂林毛尖条索紧细,白毫显露,色泽翠绿,香气清高持久,汤色碧绿清澈,滋味醇和鲜爽,叶底嫩绿明亮。

清明前后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桂林毛尖具有条索紧细,白毫显露,色泽翠绿,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醇和鲜爽。开水冲泡后,条索松软,香气清高,叶底嫩绿明亮。饮后体会:滋味醇厚鲜爽。外形秀挺,白毫显露,色泽翠绿,香高持久,味醇甘爽。而且,桂林毛尖还是富硒茶,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名茶鉴赏

桂林毛尖为绿茶类新创名茶,20世纪80年代初创制成功。毛尖茶原产于桂林尧山脚下的广西桂林茶叶科研所,茶研所位于明代靖江王墓群之中,风景宜人,尤其是清明采茶时节,杜鹃盛开,花香阵阵,游人徜徉在花香茶香之中,心旷神怡。

制作过程

采摘:一般3月初开采,至清明前后结束。特级茶和一极茶要求一叶一芽新梢初展,芽叶要完整无病虫害,不同等级分开采摘,鲜叶不能损伤.堆沤,不能在阳光下暴晒。

摊放:不同等级分开摊放,时间3--6小时,失水度5%,避免阳光直射。

杀青:锅温在260度左右,投叶量0.5千克,要求无红梗红叶,焦片,直至茶叶清香显露,叶片较干爽卷成条。

揉捻:空揉----轻压----空揉----出茶,二级茶轻压时间稍久。

干燥:分毛火和足火两次进行,用炭火或是烘干机干燥。毛火温度约120度,时间1分钟左右,翻动静置降温后再烘,反复多次,视茶叶干燥程度至7成干止。足火温度约80度,时间10分钟左右,反复几次至成茶,含水量控制在6%以内。最后精选匹配,出茶后要进行复香处理。

功能

1、儿茶素类:俗称茶单宁,是茶叶特有成份,具有苦、涩味及收敛性。在茶汤中可与咖啡因结合而缓和咖啡因对人体的生理作用。具抗氧化、抗突然异变、抗肿瘤、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及低低密度酯蛋白含量、抑制血压上升、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菌、抗产物过敏等功效。2、咖啡因:带有苦味,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成份。红茶茶汤中,与多无酚类结合成为复合物;茶汤冷后形成乳化现象。茶中特有的儿茶素类及其氧化缩和物可使除中咖啡因的兴奋作用减缓而持续,故喝茶可使长途开车的人保持头脑清醒及较有耐力。

3、矿物质:茶中含有丰富的钾、钙、镁、锰等11种矿物质。茶汤中阳离子含量较多而阴离子较少,属于碱性食品。可帮助体液维持碱性,保持健康。①钾:促进血钠排除。血钠含量高,是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之一,多饮茶可防止高血压。②氟:具有防止蛀牙的功效。③锰:具有抗氧化及防止老化之功效,增强免疫功能,并有助于钙的利用。因不溶于热水,可磨成茶粉食用。4、维生素:①类胡萝卜素:在人体可转换为维生素,但要和茶未一起饮咽才可补充。②B群维生素及维生素C:为水溶性,可由饮茶中获取。5、其他机能成份:①黄酮醇类具增强微血管壁消除口臭功效。②皂素抗癌、抗炎症功效。③胺基酪酸于制茶过程中强迫茶叶进行无氧呼吸而产生,称佳叶龙茶可以防高血压。

冲泡方法

冲泡提示:茶与水的比例要恰当,通常茶与水之比为1:50~1:60(即1克茶叶用水50毫升~60毫升)为宜;泡茶的水温,要求在80℃左右最为适宜(水烧开后再冷却);将茶叶放入杯中后先倒入少量开水,以浸透茶叶为度,加盖3分钟左右,再加开水到七八成满,便可趁热饮用。当喝到杯中尚余三分之一左右茶汤时,再加开水。通常以冲泡三次为宜。

二. 广西 桂林 恭城瑶族自治县 恭城油茶

恭城油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域范围

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恭城镇、平安乡、嘉会乡、西岭乡、栗木镇、观音乡、龙虎乡、三江乡9个乡镇

特定品质

油茶的统—制作方法是以老叶红茶为主料,用油炒至微焦而香,放入食盐加水煮沸,多数加生姜同煮,味浓而涩,涩中带辣。恭城一带还再加磨醉的花生粉,使味道多了醇厚少了涩,并因煮的时间恰到好处,使恭城油茶被举为各地油茶之冠,享誉桂北和广西各地。喝油茶不分季节,一年四季、一天早晚都喝。客人到来则不分早晚,随时煮好奉客,而且更为丰盛。

文化典故

传说一很久以前,有一个民族叫瑶族,他们住在“千家洞”,与外界很少来往,不知道朱皇帝的改革,仍然沿袭旧制煮油茶。明朝时说千家洞瑶人不交皇粮,派兵清剿千家洞瑶族。一部份瑶族逃到了恭城,其中一支瑶族八房人,人数比较多,选择了较平坦的加会一带定居下来,并带来了他们的传统美食——油茶。为什么是嘉会瑶族的油茶得到传播,因为嘉会瑶族住在茶江河边,占着交通便利,人数又多。清朝时,共和一个唐黄村就有上千户人家。在茶江上打渔的人,都要向他们交税。他们建有唐黄庙,每三年举行一次盛大的庙会,附近各族群众都来参加。庙会规定,本族人不准抢花炮,只准外来的村寨抢花炮。来参加庙会的外族人,八房人都盛情接待。喝油茶及油茶待客的习俗得以传开。

传说二据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沿途百官大献殷勤,山珍海味无尽献上,吃得乾隆茶饭不思,见食生厌,众御厨顿时束手无策,恐慌不已,这时一位恭城籍的御厨忽然想起家乡的油茶之功效,就赶紧制工具,做出了一碗恭城油茶奉上御前,乾隆喝后顿时口舌生津,胃口大开。欢喜之下,御赐恭城油茶为“爽神汤”。至于乾隆皇帝为何胃口大开,那是因为恭城油茶具有消食健胃、驱湿避瘴之功效,是世代居住在山区的瑶民根据山地潮湿、瘴气阴重的地理环境而发明的一种保健饮品,其中的茶叶含有丰富的茶碱,起到全身调理的作用;生姜驱寒湿;大蒜消毒;花生米含有人体必需的三种微元素,能够补充能量。

三. 广西 桂林 象山区 桂林桂花茶

桂林桂花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桂林桂花茶生产历史悠久, 加工工艺精细, 技术要求严格。选择气味清香的烘青茶坯和优质金桂花, 通过窨花拌、通花散热、复火、提花、夺堆成荫而成。形似绿叶缀金花, 汤色金黄明亮, 滋味甘和醇爽, 茶香花香并茂, 冷香清雅持久, 是桂花茶一大特色。长期饮用, 对口腔炎、牙周炎、皮肤干裂、声音沙哑有一定疗郊。本世纪70年代开始销往日本和香港等国和地区, 深受欢迎。

所在地域: 广西

申请人: 桂林市茶叶协会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桂林桂花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范围东北面与湖南省交界,西南面与柳州地区相连,东南面与梧州市、贺州市相连,包括市辖秀峰、象山、七星、叠彩、雁山、临桂六城区和灵川、兴安、全州、阳朔、平乐、荔浦、龙胜、永福、恭城、资源、灌阳十一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09°36′~111°29′、北纬24°15′~26°23′之间。用于采集桂林桂花茶制作原料的桂花树生长面积1.5万公顷、鲜桂花产量1万吨,茶树生长面积1.5万公顷、茶叶产量1.8万吨。

四. 广西 桂林 恭城瑶族自治县 恭城月柿

恭城月柿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恭城月柿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恭城月柿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恭城县自1983年开始发展“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经过近20年探索和努力,取得了辉煌成就,被自治区誉为“恭城模式”在全广西推广,2000年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1996年被国家农业部中国之乡命名宣传活动组委会授予“中国月柿之乡”称号;2001年12月被科技部列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是广西唯一获此殊荣的县。2000年全县水果种植面积为31.5万亩,其中月柿9.2万亩,投产面积为7.4万亩,产量为7.15万吨。是广西唯一获得优良单株奖的县。2001年恭城月柿被评为“中华名果”。

月柿是恭城县的拳头产品,县乡各级政府及有关业务部门都十分关心和重视月柿的生产,预计在明年可完成10万亩恭城月柿的计划种植目标。其主要分布在莲花镇、平安乡、西岭乡等几个乡镇,莲花镇现有一个万亩无公害规范化栽培基地。恭城月柿的成功栽培,主要还是得益于恭城县的“三位一体”生态农业,因为多数使用沼液、沼渣等有机肥,大大地减轻了病虫的为害,控制了恭城月柿生理落果的发生。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经验,大多数果农已掌握了月柿的管理技术,平均亩产3000公斤左右,高的达6000公斤,基本上达到稳产丰产,其经济效益在沙田柚和柑橙之上。近两年,恭城月柿的种植大多是向荒坡、荒山上发展,作为一种经济林,一可造林绿化,二可增加可观的收入。山区种植月柿、表现出良好的抗逆性、果大、丰产,外形美观,表皮有一层白白地粉霜,客商特别喜欢收购,价格当然偏高,而平地上粉霜比较少。原因是山区昼夜温差大,平均温度稍底,山坡上比较容易形成自然风,果园内通风比较好。因此县政府鼓励果农在坡度25°以下的坡地种植恭城月柿,促使山区群众尽快脱贫致富。

恭城月柿,又名恭城水柿、柿饼。柿果实色泽鲜艳,味甜汁多。除供鲜食外,可制成柿饼、柿角、柿汁;可加工成柿糖、柿蜜;可代替粮食制醋、酿酒。柿的果实及其加工品,还有医疗作用,可治肠胃病,可止血润便,对降低血压有一定作用。恭城月柿是广西传统出口创汇的名优产品之一,果型美观,色泽鲜明;脆柿味甜可口,冻柿清香甜心,柿饼甘柔如饴。形似圆月的柿饼,肉红透明无籽,凝霜后,白里透红、皮脆柔软、清甜芳香。

在2000年荣获中华果品流通协会“中华名果”荣誉称号。该果可制成柿饼,形状如月,故称月柿。1996年,国家农业部授予恭城为全国唯一的“中国月柿之乡”光荣称号。现种植面积10.04万亩,季产量清甜芳香。

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恭城月柿”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地域范围

恭城月柿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恭城瑶族自治县现辖行政区域,即:东经110°36′41″~111°10′12″,北纬24°36′50″~25°17′15″之间,包括三镇六乡:恭城镇、栗木镇、莲花镇、平安乡、西岭乡、加会乡、三江乡、观音乡、龙虎乡及其所辖的117个行政村。区域面积为2139.31平方公里。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4.1外在感官特征:恭城月柿果实为扁圆形,果皮橙黄色至橙红色,皮薄光滑,有果粉,无核。红柿:果肉红色、透明,质软,汁多,味清甜。脆柿:果肉黄色,质地脆,味甜,有香味。柿饼:形似圆月,故名“月柿”,有柿霜,肉红透明,质柔软,清甜,有香味。 4.2内在品质:恭城月柿含总糖≥16.7g/100g;维生素C≥19.4mg/100g;钙≥4.99mg/100g;磷≥12.0mg/100g;粗纤维≥0.4%。 4.3安全要求:恭城月柿实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产品符合NY5421-2004《无公害食品柿》标准要求。

五. 广西 桂林 灌阳 灌阳蜜枣

灌阳蜜枣是县内主要之一。1959年进行试制。1972年兴建县蜜枣厂,开始大批生产。1990年,全县有县办、乡镇办、联户办和个体办蜜枣厂30多家,生产蜜枣1010吨。

灌阳蜜枣用灌阳长枣和优质白糖为原料。其加工过程讲究,先用排针将选好的枣子刮成纵条纹,后置入清水锅煮沸。煮熟后将枣子捞出放在清水中漂洗1~1.5小时,再将枣子放入糖液中熬煮,熬煮时勤翻、轻翻,防止焦锅。熬煮到枣子透明见核时捞出放入枣筛中进行冷却,2~3小时后将其捻成平底两头齐、呈马鞍形,排列在簸箕里。日晒或烘烤2~3天后,进行分级包装。

灌阳蜜枣以其形如马鞍、颗粒完整、枣身干爽、略带糖霜、色泽棕红、晶莹透明、清甜可口、甜而不腻且具鲜枣风味而著称。是蜜饯中的上乘产品,深受国内外人们的青睐。1978年至1979年连续两年被中国粮油出口公司广西分公司评为最佳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日本、东南亚和香港等地,是县外贸出口的主要产品。据统计,1972年至1990年,全县共生产蜜枣9950吨,其中由外贸部门出口的达2545吨,创外汇达190.75万美元。

六. 广西 桂林 灌阳 灌阳桐油

桐油,是化工和国防等工业用油的珍品。据《晚清和民国时期的统计资料摘编》记载,民国时期灌阳就成为广西桐油主产区之一,年产桐油约占桂林地区桐油总产的60%。解放后,灌阳被列为广西桐油基地县,1990年全县种有油桐5000多亩,年产桐油50多万公斤,出口美国、日本和东南亚各国。

七. 广西 桂林 全州 湘山酒

湘山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湘山酒是中国小曲米香型白酒的杰出代表。精品湘山酒是采用精选优质大米加特制小曲,秉承千年严格的传统工艺悉心酿制而成。窖藏多年,量少而品精。酒色晶莹透亮,味蜜香清雅而芬芳,入口甘美绵甜,回味悠长怡畅,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湘山酒厂位于山青水秀、鱼儿肥稻米香的广西北部古城全州城东,湘江、灌江、万乡河汇聚之滨。企业建于1954年,经过50余年的发展,从建厂时的21名员工,5933元的固定资产,发展成为占地25万多平方米、总资产9000多万元的广西外贸商品出口基地,广西最大的米酒生产厂家之一,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并于2003年通过ISO9000:2000质量体系认证;2004年迈入了全国酿酒行业百名先进企业的行列。

湘山酒厂的主导产品“湘山酒”是米香型白酒的代表,以优质大米为原料,以特制纯种根霉小曲为糖化发酵剂,采用传统半液态半固态小陶瓷缸糖化、发酵、蒸馏,并经长期陈酿、精心勾兑而成,以“酒色清亮透明,味蜜香清雅而芬芳,入口绵甜,落口干冽而净,回味怡畅”的风格而闻名,自参加第二届全国评酒会开始,一直被评为国家优质酒,荣获国家银质奖,自1963年起至今一直保持广西名酒称号。湘山牌湘山酒系列产品自1997年2005年四次被评为广西名牌产品;湘山牌湘山酒2005年被中国酿酒工业协会推荐为全国酒类产品质量安全诚信品牌;其商标“湘山牌”三次被评为广西著名商标,成为消费者信得过商品。原区人民政府李兆焯主席在视察湘山酒厂后,欣然题词“湘山酒香遍万里”。

系列产品金稻米酒于1996年被评为广西优质产品,湘山醇、湘山粮液被评为2002年度广西名牌产品。

桂青酒为露酒的一种,她“清亮透明,药味协调,入口绵甜,落口净而留香“。自1980年至今,一直为广西优质产品,2005年被中国酿酒协会推荐为全国果露行业优质产品。

湘山神酒为露酒的又一品种,“酒色乌红晶莹,酒体丰润,味感醇厚,香甜甘爽”,酌情细品,有益健康。

湘山一樽酒在保持陈酿湘山酒固有风格的基础上,加强了“入口绵甜,细腻舒适,回味悠长”的特点,为湘山酒厂新开发的高档产品之一。

湘山酒厂自1987年以来,先后被评为广西区先进企业、轻工部质量管理企业、轻工部优秀企业、广西“重合同,守信用”企业、消费者信得过企业,连续十多年获广西经济效益最佳企业荣誉称号,2004年获全国酿酒行业百名先进企业称号。湘山人在“酿造幸福人生”理念的激励下,倾力打造消费者满意产品,感谢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厚爱。

湘山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现辖行政区域。

八. 广西 桂林 雁山区 桂林汤圆

    桂林汤圆与众不同, 其个体稍小, 用上好糯米磨浆, 压干成粉, 再和成团做皮, 以桂林桂花糖或麻蓉、椰蓉、豆蓉等做馅制成。煮汤圆可用黄糖或冰糖, 也可配以糯米甜酒或鸡蛋。这样, 汤圆滑爽、营养丰富, 是小吃中的名品。( 桂林)

九. 广西 桂林 恭城瑶族自治县 恭城粑粑

恭城美食中光粑粑就有十数种之多,有水浸粑、糍粑、芋头粑、萝卜粑、糖粑、船上粑、大肚粑、柚叶粑、桐子叶粑、油炸粑、艾粑、狗舌粑、羊角扭(粽子)、黄毛粽、粟粉粑、印子粑、发糕粑、水糕粑、灯盏粑(斗斗粑)等等。

恭城人对粑粑情有独钟,俗话说,“油茶当饭,莫忘粑粑。”讲的是很多人虽然是干体力活的,但早餐一般只喝油茶不吃饭,靠几个粑粑抵挡饥饿。做粑粑吃粑粑当作过节的一种象征,每逢过节家家户户必做粑粑吃粑粑,而且每一个节气的粑粑各有不同。

清明节做艾粑:在恭城的田间地头,用来做艾粑的艾叶随处可见。这种艾叶与端午用来避邪的艾蒿相似,但没有硬而高的茎秆,做出来的艾粑没有丝毫的纤维,整个绿而晶莹剔透,吃在嘴里散发出艾叶特有的清香。恭城人做艾粑,一是用来供奉祖先,二是利用艾粑这一具有药性的野菜来清凉解毒、祛病强身,三是利用做艾粑使全家老少聚在一起,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端午节做棕粑:恭城人把棕子称为黄毛棕,因为恭城捆绑棕子的材料是恭城本地的一种叫做黄毛叶的草。恭城黄毛棕的个头很大,这与南宁、柳州等地做的棕子有很大的不同,一般直径达10厘米,长度为30至40厘米。恭城黄毛棕是用纯糯米做的,一般蒸熟后横切成约1厘米厚的片状蘸姜糖水吃,别有一番风味。恭城黄毛棕还有一个用途就是给年轻的男子拿到未来的岳丈家“撂节”(送礼)。

七月半做狗舌粑:恭城人在农历七月十四日或者从七月初七到十四日隆重纪念祖先,每年这个时候,家家户户就要把祖先的魂灵“请”回家中供奉,而供奉的一个主要食品就是狗舌粑。狗舌粑因形似狗舌而得名,一般是将糯米磨成粉,加入黄糖,拌水后做成一个个狗舌头模样的糍粑团,然后裹上黑芝麻粉,再用粑粑叶一个个地包好,用大锅蒸熟。狗舌粑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在温度很高的七月天里不容易馊。

中秋节做大肚粑:大肚粑可以说是“超级汤圆”,因为它的做法与吃法和汤圆极其相似。不同的在于大肚粑个头是一般的汤圆的数倍甚至十倍,馅更是丰富得多,一般有香菌、木耳、黄笋干、槟榔芋等恭城山货和土。中秋佳节在我国讲究月圆人团圆,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上两三个大肚粑,那个场面绝对不会比元宵节一家人在一起吃汤圆逊色。

除此以外,恭城人还会在春分、六月六、冬至、小年夜、春节等节日里做羊角扭小粽子、松糕粑、熟粉粑、水浸粑、恩粑、萝卜粑、茜子粑、芋头粑、糖粑、笼粑(年糕)等。随着恭城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粑粑这一恭城特色小吃与恭城油茶已逐渐被世人所熟知,成为到恭城旅游的人必尝的风味食品。

十. 广西 桂林 灌阳 灌阳苎麻

苎麻,俗称青麻。种植历史悠久,据旧《灌阳县志》记载,1750年前已有苎麻种植。公元1800年前后从临桂县引进绿白麻种植,二十年后这个品种在县内成为主要苎麻品种。后又从平乐引进黑皮蔸种植,逐渐取代了绿白麻品种。民国时期苎麻种植较多,1949年全县达2710亩,总产量9.65万公斤。解放初期有所增加,1957年全县种植面积增至5966亩,总产16.43万公斤。60年代后,因扩种粮食作物,苎麻种植面积减少。80年代后逐渐恢复,因价格看涨,1987年种植面积达12317亩,总产88.84万公斤,为解放以来最多的一年。后因价格下跌,1990年仅有2355亩,总产为17.42万公斤。

县内种植的苎麻,纤维支数高,1986年经湖南株州绢麻厂化验,黑皮蔸苎麻的纤维支数达2200支以上,因而历来比较畅销。解放后,1953年由外贸部门收购出口苎麻10.83万公斤。

1960年出口75.15万公斤。县供销部门从1952年开始收购到1990年,共收购苎麻482.41万公斤,平均每年为12.37万公斤,其中1987年收购76.84万公斤,为历史上最多的一年。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