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昆明富民土特产电话 云南富民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昆明富民土特产电话 云南富民的特产更新时间:2022-03-30 16:02:47

一. 云南省 昆明 石林 大可枇杷

大可枇杷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大可枇杷

石林彝族自治县大可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大可枇杷色泽金黄、甜如蜜糖、口感较好,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比本地市场上的外地枇杷在品相、口味上略胜一筹。

二. 云南省 昆明 盘龙区 昆明红嘴鸥

2005年的11月中份,中国鸟类之乡正式在云南揭晓,昆明而被命名为“中国红嘴鸥之乡”。

昆明自1985年秋季以来,每年冬天都有上万只红嘴鸥在市区内的翠湖公园,盘龙江等地觅食活动,形成昆明的特色风景。红嘴鸥是中国南部地区冬季最常见的鸥类。在昆明、青岛等城市,红嘴鸥常进入城区的公园水体和河流地段觅食,受到人们的保护和投食招引。昆明鸟类协会理事长王紫江介绍,在12个鸟类之乡中,红嘴鸥之乡就昆明一家。而且,作为一个省会城市,以红嘴鸥越冬种群之多、保护与研究之卓有成效,“海鸥名片”社会影响之大,人鸥和谐持续时间之长就只有昆明一家上榜。

昆明市副市长杨雯说,昆明是目前中国唯一的红嘴鸥定期、长期并大量栖居的城市。20年来,昆明市制定出台了保护红嘴鸥的政策,拨专款支持护鸥工作,并组织动员市民参加爱鸥、护鸥行动和定点投喂。到达昆明的海鸥有几种,其中红嘴鸥占了95%以上,红嘴鸥的种群最大,因此,定名红嘴鸥之乡,突出了昆明红嘴鸥的种群数量。其它鸟类之乡,都是县区。昆明在中国鸟类之乡当中,非常具有特色。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全国的12个“中国鸟类之乡”。

三. 云南省 昆明 五华区 昆明太和豆豉

昆明太和豆豉是云南省著名的传统食品,已有100多年的生产历史。相传太和豆豉原产在江西省太和镇,清康熙年间传入四川,后从四川传入昆明。长期以来,昆明制作豆豉的师傅,根据本地的原料和人们的口味,对原配方和工艺不断进行改进,使之逐渐形成具有滇味特色的昆明太和豆鼓。

太和豆鼓其色呈红褐又有光泽,味道咸鲜略微回甜,分粒酥软而不碎,保持了豆豉固有的风味,不酸不霉,营养丰富,易于贮存,食用方便,是佐餐调味的佳品。昆明太和豆豉以本地产的"乌嘴豆"(黄豆)最佳,配以食盐、糯米、甜酒、红糖、八角、茴香等辅料,经淘洗、浸泡、蒸煮、制曲、拌料、装罐、后熟而成。昆明太和豆豉呈颗粒状,具有豆豉特有之香气,滋味鲜美,咸淡适口,食法简便,可蒸,可炒,荤素皆宜。

四. 云南省 昆明 东川区 东川羊肉

东川羊肉味道鲜美,羊群都放养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崇山峻岭中,汲甘露,食肥草。加上东川人独到的烹调技术。汤锅、红烧、黄焖等等吃法应有尽有。

五. 云南省 昆明 官渡区 昆明太师饼

太师饼,是云南昆明风味小吃名点之一,配以一杯热茶食用,大有太师风度。太师饼皮酥,味香,咸甜皆备,而为文人会友的必置佳品。

京式糕点中有一种太师饼,据老糕点师傅说,这种饼是商朝纣王的太师闻仲发明的。武王伐纣,纣王派太师闻仲率兵抵御,闻仲制作了一种甜味糕饼,作为行军干粮。后来这种饼传到民间,就被叫做太师饼。闻仲也因此被糕点业供奉为祖师。北京解放前,各行各业都有一位祖师,像神佛一样受到本行业的供奉与尊敬,如中药行业供奉孙思邈,称为药王;建筑行业供奉鲁班;屠宰行业供奉樊哙等等。当然,闻仲制作太师饼只是传说而已,无可稽考。不过太师饼却一直为人喜爱,京式糕点八大件中就有太师饼。其馅有枣泥、豆沙或白糖等等。现在有的糕点店把太师饼写成太史饼,“太史”当为“太师”之误。

六. 云南省 昆明 嵩明县 黄焖土鸡

黄焖鸡是云南昆明的特色菜。采用山区土鸡,选用优质花椒、草果、大蒜、干辣椒、生姜等十几种配料,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烹饪技术相结合而独创的地方风味特色食品。其色鲜味佳,香气扑鼻,油而不腻,味道独特。黄焖鸡是一道很有特色的菜,尤其是用三黄鸡制作的黄焖鸡,肉质嫩滑,皮脆骨软,味道鲜美,是一道不可错过的美食。

七. 云南省 昆明 富民县 富民樱桃

富民樱桃是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的。清明节小长假前后,富民的樱桃将大量成熟上市,市民可趁小长假,邀约亲朋好友驾车前往富民,下地采摘色泽红艳透亮、颗粒饱满、味道鲜甜的大红樱桃。

富民全县种植樱桃近3000亩,主要分布在罗免镇、赤鹫镇、东村镇,入园采摘的价格在每公斤35元至50元,采摘季大约能持续3周。

富民樱桃种植面积最大的是赤鹫镇,因为海拔稍高,这里的2000多亩樱桃要等到4月10日左右才会大量成熟。赤鹫镇的樱桃主要集中在土桥村和玉屏村,这里还有美味的农家菜,要是遇上赶集日,还能在集市上买到地道的土鸡、土鸡蛋和蔬菜。

八. 云南省 昆明 东川区 东川洋芋

东川洋芋是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的。东川洋芋淀粉含量高、营养丰富、口味好,深受城乡市场的欢迎,尤其是宾馆、餐店、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东川区李子沟村坐落在牯牛山下,海拔2200——2700米,年均气温11——18摄氏度,山高谷深,环境幽雅,气候宜人。土壤类型以黄棕壤、棕壤为主,自然肥力较高,理化性状良好,保肥、保水能力较强,所含有的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四种养分较为丰富,PH值5.2——5.9,特别适宜马铃薯生长。

独特的生长环境和土壤性孕育的李子沟洋芋,皮红,蒸煮后肉金黄,外沙里糯,口感甘沙,味道绝佳,俗称“开花洋芋”。其营养丰富,尤以粗纤维、蛋白质、铁、维生素CB1和B2的含量丰富,自有“东川大洋芋”精品之美誉。

九. 云南省 昆明 官渡区 原盅鸡

原盅鸡是滇南独特的名菜,昆明最早售卖的是云生园饭店,庄国清、薜光祖师傅是该店名厨,对制作原盅鸡有独到之处。原盅鸡需要原料壮母鸡一只(约重2000克),味精2克,精盐15克,胡椒粉2克,葱、姜各10克,料酒2克。原盅鸡汤色银白,味道鲜美,香酽适口,富于营养。制法过程是将鸡宰杀后去毛,去肚杂,洗净,把肉斩成3厘米见方的块,再放入清水中漂透,装入锅内,注入清水,置火上煮沸,打去浮沫,氽透后捞出用清水洗净,放入特制的土罐内,加进葱、姜、精盐、味精、胡椒粉。再将氽鸡的汤用箩筛沥入土罐(以淹没鸡块为度),抬入蒸笼内,蒸3小时,使蒸气进入罐内,至汤足鸡火巴即可食用。

十. 云南省 昆明 石林 圭山腊肉

又称圭山腌肉,撒尼语称够波文号。是撒尼人常年特需的肉食,又是待客的佳品,素以风味独特而与宣威火腿媲美,烩炙人口。

圭山腊肉质地优异,和当地的独特自然条件相关。圭山地处山区和高寒山区,海拔20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10——13℃,农历冬腊月平均气温6℃,是腌制腊肉的最佳季节。且气候干燥,日常强,霜期长。养猪以玉米土豆米糠和绿叶植物为饲料,肉质细,瘦肉多,油脂薄,为腌制膜肉创造条件。

制作:猎肉腌制四讲究。

一、“割”,腊肉规格为条状,长50公分,宽15公分为宜,为使盐水内渗,必须将筋肉外一层油膜剔除干净。

二、“腌”,现宰现腌,“腌血肉”,按配料比例放食盐、花椒、草果八角。先擦皮,后擦肉,揉拌均匀,直至盐质浸透。

三、“藏”,腌制好的腊肉,应放在通风干燥处,火塘生火即用扁柏枝叶烟薰,使其肉色红艳,味道鲜美。

四、“食”,炒、蒸、煮、炖食均可。香味浓郁,滋味鲜美,久吃不腻。彝族人民逢年过节,款待来客,婚丧嫁娶,食用腊肉必不可少。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