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西昌彝族自治州德昌有什么特产 西昌市的德昌县有什么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西昌彝族自治州德昌有什么特产 西昌市的德昌县有什么土特产更新时间:2022-03-31 06:08:34

一. 四川省 凉山 德昌 德昌蒜苔

德昌蒜苔以粗壮、脆嫩、色鲜、香味浓。( 德昌县)

二. 新疆 昌吉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 香酥羊排

香酥羊排做法:

选用木垒地方上等羊的肋骨,用鸡蛋、面粉、面包屑、花椒、大料、香叶、桂皮、葱、姜、盐等调料腌制,放入油锅,用旺火炸至金黄,表面酥脆,入口内里鲜嫩,回味中有隐约的蛋香和一点点甜味,真是回味无穷!

三. 四川省 凉山州 西昌市 芸豆酸菜汤

选上好芸豆放在高压锅里煮绒成芸豆汤,舀一小瓢猪油在锅里烧辣,放入大蒜老海椒减少许,倒入芸豆汤和切细的新鲜圆根酸菜.烧开就可食用。

四. 四川省 凉山 德昌 奶汤元鱼

奶汤元鱼原料:活元鱼1只(约重10加克),奶汤5叨克,熟火腿15克,水发冬菇15克,精盐5克,姜汁2.5克,清汤500克,水发玉兰片25克,青菜心5克,绍酒15克,葱油40克。

制法:

1.准备工作:将活元鱼仰放在案板上,待其头伸出,用刀把头剁下,放净血后洗净;放沸水内烫过,刮去黑皮;沿着背甲骨缝拉一刀口,撕下裙边,揭下硬益,取出内脏,剁去四爪和尾巴,用清水洗净;把元鱼肉和裙边剁成2.4厘米见方的块,用沸水氽过;火腿、玉兰片、冬菇均切成片;青菜心劈成四瓣和玉兰片、冬菇一起用沸水氽过。

2.烹调:汤勺放旺火上,加葱油烧至六成热,放进清汤、奶汤、精盐、元鱼肉、裙边、绍酒10克烧沸,移至微火上烤熟时,将元鱼肉、裙边捞在场碗内;汤勺内再加玉兰片、冬菇、青菜心、姜汁、绍酒烧沸浇在场碗内,撤上火腿片即成。

五. 辽宁省 阜新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喇嘛糕

-糕

-糕是阜新境内蒙古族的一种传统糕点。它选用精制面粉、白沙糖、鸡蛋为主要原料,以瓜籽儿仁、青红丝、桂花为辅助原料,放入烤炉烤制而成。其特点是,洁白如雪、味道香甜、口感松软,富有弹性,是老少皆宜的营养佳品。

六. 四川省 凉山州 德昌县 德昌香米

德昌香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于四川省德昌县,白圆呈半透明状,食后口留香味,口味无穷。( 德昌县)
凉山州水稻插种面积达150万亩以上。由于凉山立体气候特征明显,昼夜温差大,所产水稻,米质优良,营养物质积累多,且单产高。凉山米历来久负盛名,培育品种和引进品种很多,其中有相当部分为国优、省优米。

德昌香米,历史上为贡品,又名“德昌贡米”,是我国六大香米之一,有米中“味精”之称。米粒中长,半透明,整粒米率高,各项指标超过四家一级米标准。其米蒸煮粥、饭,松稠较软,色香味俱佳。用10—20%的香米佐以其它稻米煮饭,食之也香。

七. 云南省 玉溪 峨山县 彝族套肠

彝族套肠是当地土著彝人传统特色食品。该产品以优质小肠为主料,以传统工艺为基础,制作时,将一只猪的所有肠子由细到粗层层相套,每层中夹以香料灌制而成,内含多种人体所需营养成份。食用时,模刀切成薄片,呈环状叠于盘中,上茏蒸透即可食,嚼来油而不腻、香酥味美,风味独特,堪称食品一绝,是馈赠亲友、宾宴之上乘佳品。

八. 湖北省 宜昌市 五峰自治县 采花茶叶

采花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十分适宜发展茶叶生产,到1999年,全乡茶园面积达到2.3万亩。采花毛尖系列茶多次获得国际、国内金奖,1998年获得国家名牌产品称号,1999年“绿珠毛尖”被评为湖北十大名优茶精品,并位居榜首。“天麻剑毫”茶是湖北唯一的一支保健茶,在国内茶叶评比中也数次夺得奖牌,通过与卫生部门联合申报国家“健”字号,被批准为国家级保健饮品。2006年,采花毛尖荣获“湖北名茶第一品牌”,并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

采花位于五峰的西部,东接县城,西控巴东,南邻鹤峰,北出清江。全乡国土面积300平方公里,人口3万,35个村,是革命老区和土家族集聚区。采花资源丰富,尤其以茶叶闻名。早在鸦片战争以前,英国商人远涉重洋,进采花台,入撒花溪,置厂设铺,经营采花富硒茶,其金字招牌“英商宝顺合茶庄”至今仍保存在采花毛尖集团。

开发最早、规模最大、名茶最多是采花茶叶生产的特色。1997年省茶叶专家专程考察后确认:采花不仅是湖北茶叶第一乡,而且是湖北名茶第一乡,“楚天茶叶第一乡”由此得名。茶叶已撑起乡域经济的半壁河山,茶叶单项税收占全县茶叶税收的40%,占全乡财政收入的50%,茶叶收入占全乡农民人平纯收入的30%。近年来,茶叶产业化进程加快,已形成一个集团(采花毛尖集团)、两大名茶(采花毛尖、天麻剑毫)、两万多亩基地、联八千农户的茶叶产业链。良好的生产环境,独特的土壤、气温、山水条件,给采花茶赐予优良的内质。乡党委、政府果断决定深度开发茶叶项目,按照大产业、大规模、高效益的要求,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力以赴实施“采花毛尖茶叶高新技术系列开发”工程。其主要措施和目标是:一业(茶叶产业)兴乡、两轮(民营和科技)驱动、三年翻番(茶叶收入)。

历史传说编辑

峡州山南采花出好茶,有一棵风雨沧桑的啊咯茶树,人们叫她“茶树王”,至今仍然枝繁叶茂,古意苍然。她的周围团聚着八棵小茶树。人们说这是苡(yì)禾娘娘和她的八个小孩的化身。据土家族史诗《梯玛神歌》记载:很久以前,在古峡州山南的云雾茶山中,住着一位勤劳美丽的姑娘,名叫苡禾。苡禾姑娘在山中过着神仙一般的日子。这一年的清明节,刚好年满18岁的苡禾姑娘顶着晨雾上山劳作,口渴之时尝了一把茶树芽,不料回到家里就怀孕了。怀胎三年六个月后,苡禾娘娘生下了八个小孩。因孩子太多,无法抚养,苡禾娘娘只好含泪将八个小孩抱到山里听凭命运造化。谁知这八个小孩天命富贵,饮雨露甘霖而生长,且有一只白虎每天来喂奶,将她们养大成人。并在这一带繁衍生息,成为土家族的祖先。

后人为了纪念苡禾娘娘,每年都要评出一位当年清明节年满18岁的土家族“小幺姑”,身着盛装,由四个土家族小伙子用花轿抬上茶山,举行祭祖仪式。然后“小幺姑”爬上木梯,用纤纤玉手在“茶树王”上采摘下鲜茶芽,给当地老茶艺人精心制作。有一天,土司王身患重病,百医不治,来到采花一位老茶艺人家中,老茶艺人的孙女献上精心制作的珍茗,土司王闻到茶香,精神为之一振,饮茶后三天身体痊愈,面带桃花,体健如铜。土司王被这种茶的神奇功效和敬茶少女的美丽善良所打动,并下令将这种茶和少女奉为贡品。皇上品茶后龙颜大悦,听了苡禾的故事,为此茶赐名“雨禾露”,“雨禾露”由此得名。如今,清明节就成了“采花毛尖”茶的采茶节,祭祖仪式更加隆重。

九. 云南省 楚雄 双柏县 彝族土特酒

彝族土特酒

谈起彝族人酿制的土特酒,店主就来了兴致,他道出了彝家人酿制的土特酒香醇的原因。彝族人天0喝酒,酿酒相传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从彝族敬酒歌︰喜欢呢要喝,不喜欢也要喝,管你喜欢不喜欢也要喝。即可见彝族对酒的喜爱,离开了酒就无法谈论彝人文化,因为对酒的喜爱也就促使彝族先人们学会了酿酒的独特工艺和酿出独特风味的酒,彝人酿制的土特酒工艺原始,共有九道工序︰先淘洗粮食﹙粮食主要包括高梁、荞麦、玉米、小麦﹚;把粮食放入木甄生蒸;将粮食放入铁锅煮熟;将粮食放入木甄熟蒸;放入冷床进行冷却。第一次发酵放入发酵箱30小时,第二次发酵放入发酵瓶9-12天;放入木甄蒸制为成品酒,将蒸过酒的粮食取出即可。

十. 四川省 凉山州 宁南县 彝族挽歌

“彝族挽歌”系指逝者亲属以吟、唱的方式哭述失去亲人的悲痛之歌,彝称“俄”,意为“哭丧歌”。

这种歌在彝族人民中千百年来业已存在,彝族谚语说:“亲戚再疏远,听到哭声就赶来”。它是彝族丧事过程中必然的组成部分,大凡有彝族居住、聚居的地方就有“俄”。

彝族挽歌发生于特定的时空环境,悲伤的歌唱内容,痛苦的音乐情绪。彝族挽歌为民俗学等社会人文科学提供真实而丰富的资料,具有永不泯灭的人性价值。

【产生年代】

彝族挽歌“俄”,如果从其本质意义“哭丧”溯源,应是人性的真实表现、真情渲泄,正如文献所述:“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那么,“俄”是与彝族人民的生息繁衍历史与生俱来的。

作为丧事活动过程和仪式性程序性的组成部分,应是在氏族社会时期出现,伴随其形成后,特别是到了父系制时代兴起的“兴礼仪”“立典章”“燕尔宾客”,形成丧事礼仪的时期。从这个意义上追溯,彝族挽歌“俄”是产生于原始时代,形成于彝族母系制到父系制确立的时代,渊源可达几千年之久。

【分布区域】

宁南县位于凉山州东南部,北距西昌129公里,南临金沙江与云南省隔江相望,距昆明市400公里,辖6个镇,19个乡级行政区,面积1666.6平方公里,总人口18.3万人,共有9个民族在县域居住,少数民族主要以彝族、布依族为主。分布在县城四周山区乡镇,彝族占据了8个半民族乡,仍保留着古老而优秀的许多民族民风民俗、音乐、文化等。

宁南县长年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全年降水充足,四季温差不大,典型的亚热带气候使宁南成为优质农作物生产基地,金沙江畔的明珠。

彝族挽歌流传在宁南县的彝族聚居区和周边的普格、布拖、会东、会理以及云南省巧家县,尤其以宁南县骑骡沟乡最完整。

【基本内容】

彝族挽歌包括曲调和歌词两个部分。曲调因地方而异,按各地习俗可自由发挥,但都是发自内心的悲凉音调,节奏缓慢、节拍灵活、情绪悲切、发声凄婉,哭声、抽泣声与唱词相伴。

哭唱的时候,非常讲究称谓,就是根据哭唱者与死者的族谱关系、亲疏关系、长幼老小关系等,站在哭唱者的特定立场,呼唤着死者的特定称谓进行哭唱,哭唱者开始发音哭唱的时候,首先发出的唱词往往是对死者的特定称谓。如果死者是哭唱者的妈妈、0姐妹、0属辈姐妹、舅舅、舅舅的弟兄、舅舅的属辈弟兄等,那么对死者的称谓就是“阿嫫”;如果死者是哭唱者的爸爸、叔叔、爸爸的属辈弟兄等,那么对死者的称谓就是“阿达”;如果死者是哭唱者的哥哥、姐姐、哥嫂等,那么对死者的称谓就是“武扎”;如果死者是哭唱者的弟弟、妹妹、属辈弟弟、属辈妹妹等,那么对死者的称谓就是“里扎”;如果哭唱者是女的,且死者是哥哥、弟弟、属辈哥哥、属辈弟弟等,那么对死者的称谓就是“姆惹”;如果哭唱者是男的,且死者属于姐姐、妹妹、属辈姐姐、属辈妹妹等,那么对死者的称谓就是“阿里嫫”或“呢扎”;如果哭唱者是岳母,且死者是儿媳、属辈儿媳等,那么对死者的称谓就是“阿波普”;如果哭唱者是姑姑,且死者是外侄子、属辈外侄子等,那么对死者的称谓就是“阿波吉”;如果哭唱者是舅舅,且死者是儿媳、外侄女、属辈儿媳、属辈外侄女等,那么对死者的称谓就是“阿嫫里”;如果哭唱者是舅舅,且死者是外侄子、属辈外侄子等,那么对死者的称谓就是“阿嫫惹”;如果哭唱者是爷爷、奶奶,且死者是孙子、孙女、属辈孙子、属辈孙女等,那么对死者的称谓就是“阿尔”;如果哭唱者是叔叔、姨妈、属辈叔叔、属辈姨妈,且死者是侄儿、侄女、属辈侄儿、属辈侄女等,那么对死者的称谓就是“阿依”;如果哭唱者是表兄弟,且死者是表姐妹、属辈表姐妹等,那么对死者的称谓就是“阿咪”或“阿苒”;如果哭唱者是表姐妹,且死者是表兄弟、属辈表兄弟等,那么对死者的称谓就是“阿波惹”。因为在彝族的传统习俗中,“地地永相连,人人皆是亲”,人与人之间总能理出一条亲戚脉络,所以哭唱者对死者的称谓,即使不是近亲,也可按照“属辈”对号入座而称之。

唱词内容主要包括:痛失亲人的痛苦,述说死者疾病与死亡情况与过程,追忆死者生平、持家与抚育后代的辛劳和业绩,缅怀与寄托庇佑等等。如一首《哭阿妈》唱道:“山上你载的树子已成林了,你撒的元根已做成了酸菜,阿妈啊,你的儿女从此成了孤儿,你的儿女哭碎了心。你已化成了云,化成了风;风吹冷飕飕,云堆暗沉沉。”这是一首有现场录音的“俄”(已编入《凉山民歌集成》中),其间还不时夹有断断续续的哭声、抽泣声。由此可见一斑。

“俄”的内容十分丰富,还有针对不同对象,如父母、长辈、兄弟姐妹、老人、儿童等与哭者的亲疏关系情感的因素也有不同的内容。

【基本特征】

一、特定的时空环境及演唱主体

彝族挽歌只能在失去亲人的时候哭唱,在亲人停止呼吸后到安葬火化前这一段时间里,由死者亲人和前来的生前亲朋好友哭唱。

二、特定的歌唱内容

所唱出的歌词意思,都是与死亡相关的引人哀伤的吊唁性内容。

三、歌词即兴成分高

彝族挽歌即兴成分很高,在基本腔调、传统哭唱词、特定称谓等框架基础上,因哭唱者的语言驾驭能力和即兴口头创作水平而异,普通哭唱者只能借用传统哭唱词来哭唱,而智慧较高者常常围绕死亡的悲伤而即兴发挥,闻者常常鸦雀无声却潸然泪下。

四、哀伤哭述的音乐价值

唱出的歌声其音调凄婉、低沉、缓慢,自由的节奏和拖腔,时常带着哭喊、呜咽、哭述等。

【基本价值】

1、彝族挽歌具有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价值。

彝族挽歌“俄”的历史文化内涵,它所依存的时空、人文背景和环境,所唱的内容等,对于上述社会学科有密切的联系和研究价值。

2、彝族挽歌是民众性的人生真实记录

生生死死是自然法则,也是每一个人和每个民族的生息繁衍必然的过程,“俄”的一首歌唱一个对象,千百年来的“俄”就是一个民族“人生”的真实记录。

3、彝族挽歌具有永不泯灭的人性价值。

真、善、美的人性永恒,“俄”的内容、内涵就不会消失。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