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甘肃庆阳市的土特产 甘肃庆阳市西峰区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甘肃庆阳市的土特产 甘肃庆阳市西峰区特产更新时间:2022-04-01 05:09:23

一. 甘肃省 庆阳 环县 燕麦面柔柔

燕麦面柔柔是环县独具特色的风味小吃。制作方法是把燕麦入开水锅,煮三成熟,捞出晾干,磨成面,用水搅成团或饼状入笼蒸熟,出笼后稍凉,切成薄片,配以佐料即可食用。因它筋柔可口,颇得食者好评。现在,它登上了大雅之堂和星级饭店,成为人们款待佳宾的美味佳肴。

把燕麦倒人开水锅蒸成三成,出锅晾干,磨成粉,用水揉拌成薄饼蒸熟,出锅稍凉后,切成细条或薄片,类似玉面,精细柔韧绵软,一般凉拌食用。原出于环县北部,现风靡市内外,尤为糖尿病患者所求。

燕麦的营养成分:

1.三大营养素:燕麦中的醣类主要是淀粉,而蛋白质是以谷蛋白为主。除此之外,燕麦的脂肪含量可是麦类中最多的唷!

2.维生素:富含维生素B群(尤其是维生素B1、B2以及菸碱酸)、维生素C、E以及叶酸。

3.矿物质:含有丰富的钙、磷、铁、铜、锌、锰、矽。

4.其他:燕麦亦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纤维、β-聚葡萄糖以及植物碱、植物皂素。

燕麦的功用:

1.降低血胆固醇:水溶性纤维以及β-聚葡萄糖可以降低血中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的胆固醇;LDL-C)的量,以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并且可以增加胆酸的排泄。

2.控制血糖:水溶性纤维具有平缓饭后血糖上升的效果,所以有助於糖尿病患控制血糖。

3.改善便秘:因为燕麦纤维中含有β-聚葡萄糖,所以可以改善消化功能、促进肠胃蠕动,并改善便秘的情形。

4.促进伤口愈合:燕麦中所含丰富的锌,可以促进伤口愈合。

5.预防更年期障碍:丰富的维生素E可以扩张末梢血管,并改善血液循环,调整身体状况,所以能减轻使更年期障碍症状。

6.预防骨质疏松:要预防骨质疏松,除了增加钙的摄取外,体内也不能缺乏锰唷!因为燕麦中含有锰,所以也可以间接的预防骨质疏松呢!

7.其他:还有预防贫血、控制体重等功用。

二. 甘肃省 庆阳 镇原县 鳌跳崖

鳌跳崖

这是农民在农忙时的一种简易充饥的吃法。将麦面或其它杂面用水调和成稠糊状,用筷子直接夹糊块投入开水锅中煮熟,配上简易的青菜,加入盐、醋、辣子,谓鳌跳崖,或叫圪塔饭。这种吃食简易,快捷,就咸菜而吃,倒也清淡爽口。

三. 甘肃省 庆阳 宁县 宁县曹杏

曹杏在宁县栽培历史已有100多年。因其为宁县早胜原曹家村农产以产于当地的大杏与陕西三原优良杏种反复嫁接培育而成,故名“曹杏”。它以果大、色艳、皮薄、肉厚、仁甜、味香成为中国西北唯一可与敦煌李广杏相媲美的优良杏品种。曹杏不仅在宁县早胜原一带广为栽植,而且在邻近的宫河、董志、屯字等原区广为引种。据有关资料显示,宁县以曹杏为主的杏园面积达0.8万公顷,年产鲜杏3200多吨。.

杏为我国原产,是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的果树之一。远在两千六百年前的古书上就有记载,如《管子》(公元前685年)云:“五沃之土,其土宜杏”;又《山海经》(公元前400—250年)云:“灵山这之下,其木多杏”;《西京杂记》云:“文杏,材有文采,济南金杏,大如梨,黄如桔,熟最早,味最胜……”;《齐民要术》云:“文杏实大而甜,核无文采”。此外还有《广志》、《农书》、《本草纲目》、《群芳谱》等古书中皆有关于杏树栽培技术及其品种的记载。由此可见,过去我国劳动人民不仅掌握了杏树的栽培技术,而且对杏的品种也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解放前,早胜曹家人在陕西泾阳、三原等地经商时,将曹家大接杏接穗带到三原北桥头,经当地群众嫁接繁殖后,品质变得比原产地更佳,该地群众就将此杏命名为“曹杏”。后来由付永安和阎良奎等人又从此地采回接穗嫁接繁殖,所结杏子,味美香甜,品质尤佳,深受本地群众欢迎。从此,早胜原一带群众先后引种推广,使曹杏得到了发展。而今,曹杏不仅在早胜原栽培,已引种到宫河原、合水原、董志原和屯子原,表现良好,仍能保持原品种特性。.

品种特点

曹杏属蔷薇科,杏属普通杏(A·vulgaeisLam)。曹杏果实中大,扁圆形,纵径3.96厘米,横径4.1厘米,平均果重35克,果大果重62.5克。缝合线中深,果肉不对称,顶部较凹,顶洼中深,果顶圆,花柱残存,梗洼深而狭。果皮底色橙黄色。阳面鲜红霞,皮较薄,中韧,茸毛少。果肉橙黄色,近核处微黄。肉质柔软致密,纤维极少,成熟一致,浆液多,味甜,香气较浓。离核,中大,短椭圆形,顶端尖圆。品质极上。丰产,61年生树株产400公斤。树势强。树冠较开张,呈圆头形,30年生树干高1米,干粗1.74米,冠径11.6米,树高7.1米,主干粗造、灰白色、皮孔中大,扁圆,少而较明显。徙长枝短粗,光滑有光泽。结果枝多、短粗,节间长1.66厘米,阳面红褐色果,枝花芽多,叶芽少,复芽占84%。叶片较大,倒卵圆形,长92.8厘米,宽8.3厘米。叶绿色,皱缩较少,锯齿钝尖,叶柄长而粗。主要物候期为三月下旬始花,四月上旬盛花,四月中旬终花,五月中下旬新梢停长,六月上中旬果实着色,六月下旬果实采收。植株抗寒力较强,抗旱力中等,耐瘠薄。.

经济价值

曹杏中含可溶性固形物15—18%;纤维少,汁液中多,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多种维生素。据资料介绍,杏子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糖、酸、磷、铁、钙等和维生素C、B17,尤以杏仁、杏干中维生素B17唯多。医学研究证明:维生素B17,是目前治癌的特效药。据报道,南太平洋上有个岛国“斐济”,盛产水果和杏子等,人们常食杏干,故称它是当今世界上第一个无癌国。曹杏经济价值高,用途广。木质坚硬,纹理通顺细腻,是制作家具的好材料;枯枝落叶,可作燃料和饲料;杏核壳可制活性炭,在国防工业上用途也很广。杏子除鲜食外,亦可加工杏脯、杏干、罐头等。曹杏甜仁每出口一吨,价值6000美元;杏脯每出口一吨,价值4500美元。宁县蜜枣厂,近年来加工杏脯21.2吨,1980年所产杏脯(大、小0)8.5吨,远销香港市场,获得好评。另外,杏仁是重要的药材,又是制造酒精和工业用油的原料;甜杏仁是制造茶点和杏仁粉的原料。杏对风土选择性不苛,是荒山荒坡绿化的优良树种之一。.

四. 甘肃省 庆阳 西峰区 早胜牛

早胜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早胜牛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早胜牛是全国优良牛种之一。其特点是成长快,适应性强,抗病力好,颜色黑红发亮显得精神威武,站时昂首挺胸,卧时四蹄不露,产肉多,肉质好,远销海外。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 庆阳早胜牛体躯高大,全身被毛纯,呈红色或紫红色为主,角小,呈“萝卜角”或“铃铃角”、“疙瘩角”,卧息时四蹄不露,公牛头大颈粗短,垂肉发达,貌雄伟,母牛头长清秀,颈细薄,成年母牛体高121.86±4.04cm,体长为137.17±5.43cm,公牛体高142±3.31cm,体长为163.5±4.5cm。早胜牛体型略小于秦川牛,卧息时四肢紧抱于胸腹之下,俗称“四蹄不漏”。全身被毛纯色,且以紫红色和红色为主,紫红色被毛数量明显多于秦川牛,而且早胜牛阉牛,体大力强和肉多驰名省内外,并受到广大客商的极大赞赏。 2、内在品质指标 庆阳早胜牛肉嫩多汁,肉质鲜美,出肉率高,净肉率55.3%,肌肉大理石纹适中,脂肪肉比为1:1.6,脂肪含量为35.2%,蛋白质含量为13.8%。 3、安全要求及产品质量控制 以《早胜牛质量控制措施》及《早胜牛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为准,其引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2008年1月1日实施的新修法为准,遵守农业部《动物检疫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业部《畜禽养殖标识和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 4、产品质量控制措施 4.1肉牛屠宰检疫必须按照NY467—2001《畜禽屠宰卫生检疫规范》,做好宰前、宰后检验及检疫检验。 4.2肉牛产品卫生指标必须符合GB2723《鲜牛肉、鲜羊肉、鲜兔肉卫生标准》和国标《冻牛肉卫生指标》。 4.3产品生产、销售必须遵循《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地域范围

早胜牛(当地农户也叫东牛),主产于庆阳市宁县18个乡镇的257个行政村。相邻的正宁县宫河塬、董志塬所属西峰区的肖金、董志,镇原县的屯字塬。早胜塬(早胜牛名称的由来)的早胜、良平、平子、中村为早胜牛中心产区,庆阳市其它县区都不同程度的饲养早胜牛。庆阳市位于甘肃省的东北部,泾河上游,界于东经106°24′-108°42′,北纬35°25′-37°10′,海拔高度860米-1760米。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总土地面积27119平方公里,由于气候、地形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早胜牛在地域分布上所呈现的特点各不相同。早胜牛年存栏37.5万头,年产牛肉9000吨。

五. 甘肃省 庆阳 镇原县 庆阳白瓜子

庆阳白瓜子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白瓜子即西葫芦的种子,是庆阳市的名品。

白瓜子的籽实中含有对人体极为重要的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矿物质、有机酸、蛋白质和脂肪,是人体热能的补充来源。其所含葫芦素,对胃癌有良好的疗效。白瓜籽人药,可治疗绦虫病。

庆阳出产的白瓜子,以其粒大,皮薄,外观洁白,种仁饱满,含油率高,炒食味香可口,是日常磕食和馈赠亲友的最佳干果, 白瓜子在庆阳的生产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大,年种植面积达1万多亩,年产50万公斤以上。种植区域多集中在华池、合水的部分乡镇。

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

庆阳市所辖华池县的柔远、悦乐、乔河、元城、王咀子、上里塬、怀安、乔川、白马、南梁、林镇、山庄;合水县的太白、蒿咀铺、固城、太莪;宁县的湘乐、盘克、金村、九岘、米桥、平子、良平、早胜;正宁县的永正、山河、西坡;西峰区的肖金、董志、后官寨、彭原;庆城县的土桥、太白梁、蔡口集;镇原县的城关、屯字、开边、平泉、新城;环县的曲子、木钵、樊家川、环城等7县1区43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6°56′19″~108°42′48″,北纬35°24′38″~36°50′13″

六. 甘肃省 庆阳 环县 环县滩羊

(现在产区群众仍有叫白羊或绵羊),后来发现这种羊所产的裘皮有美丽的花穗类型,与别的羊种大不相同,大多数又在草滩上放牧,为了便于区别,便把这种羊叫“滩皮羊”。畜牧界将这种产“滩皮”的羊称为滩羊。 环县滩羊来源于蒙古羊,是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经劳动人民长期精心选育成的一个独特的裘皮用绵羊品种。从历史上看,是蒙古族人民经营畜牧业的地方,从地理位置上看,滩羊产区周围属蒙古羊分布的地区。环县在历史上相对人少地广、草场宽阔,曾经是蒙古族人民和各民族之间往来,进行商品交易的地带,使蒙古羊向南迁移,在适宜的自然条件下和人们对裘皮和毛毯的需求,开始重视和选择毛细、光泽好、易着色、匀弯曲、花案美观的羊进行选配,逐渐形成与蒙古羊不同并具有独特品质的裘皮用绵羊品种。 从300年前文献记载中,不仅有美丽的花穗,而且有花穗名称。清雍正六年至乾隆元年(公元1728~1736年)《甘肃通志》、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甘肃通志》都有用滩羊产品制成的花毯和裘皮的记载。 据《环县志》(服饰篇)记载,“因本县盛产滩羊和皮毛,加之交通不便,丝绵制品很难运入,且属高寒山区,自古以来人们多以皮毛为衣着,故有环县人‘吃饭靠糜子,穿衣靠皮子,走路靠驴子’的说法。除穿皮子外,戴毡帽、穿毡袄、毡裤、毡袜、毛线袜、裹毡带、盖毡被、铺毛毡、挂毡帘、穿毡靴等十分普遍”。“富人多着羔皮、绵羊皮;穷人多着老羊皮”。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后,滩羊皮大衣、毛毡还很流行,但其它皮毛制品渐渐少见,目前毛毡仍受产区人民喜爱。 在《环县志》(风味)里还记载,“本县滩羊多,食羊肉亦多。有清汤羊肉、手抓羊肉、小炒羊肉等,唯羊羔肉最为驰名”。“每年端午节前后,群众在羊羔出山前宰杀食用,并取羔皮。羊羔哺乳期肥壮、 鲜嫩,配以佐料蒸、炒、煮均可。味道鲜美,肥而不腻”。 环县滩羊还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据《环县志》记载,“1936年至1949年,凡经曲、环两县(原曲子县现为环县的一个镇)的红军、八路军、人民解放军将士,都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亲切慰劳”。“1936年山城堡战役中,环县劳军羊200余只”;“1937年,环县劳军毛袜、手套2350双”;“1940年,曲子县劳军羊毛17000余斤,毛袜、手套6723双”;“1946年,曲、环两县劳军羊100只”;“1949年,环县劳军羊257只”,“曲子县劳军羊251只”。这些劳军的羊即为环县滩羊,毛袜是用滩羊毛织成,手套用滩羊皮制作。 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环县滩羊得到迅速发展。国家农业部将滩羊列为国家级畜禽资源保护品种。《甘肃省优质肉羊优势区域发展规划》将环县列为陇中肉羊优势产业带—滩羊羔羊产业开发区,实施种质资源保护与综合开发利用。1958年,环县在小南沟乡建立滩羊选育场,成为甘肃省唯一的以滩羊本品种选育为主业的保种、育种基地,1998年被甘肃省畜牧局确定为重点种畜禽场,目前饲养优质滩羊2200只。 滩羊的皮、毛、肉三种产品与同类型羊(粗毛羊)比较,都具有一定的突出优点和经济价值。近年来二毛皮价格每张40元左右,滩羊毛价格不到6元/kg,而且销路不畅,但羊肉需求增长,价格上涨较快,销售能力增强,产区把滩羊肉,特别是滩羊羔羊肉的生产做为重点,综合考虑、综合发展、综合利用,边保种边综合开发利用,实行开发性保护,皮、毛、肉一起抓,坚持做好本品种选育。这对滩羊遗传资源保护来讲并不矛盾,滩羊突出的遗传资源是对其1月龄宰杀后获得的二毛裘皮,而羔羊肉是1~3月龄以后,有些时间甚至更长,不影响二毛裘皮性状的选育。

庆阳北部环县,有辽阔的天然牧场,夏秋两季,绿茵如潮;洁净蔚蓝的天空,一朵朵白云飘动;山谷坡洼,缓缓移动的滩羊群,就象浮动在绿草地上的一朵朵白花,两相呼应,如诗如画。在距今300年前,环县滩羊就形成了以生产轻裘皮为特色的绵羊优良品种,其毛裘皮因具有毛色洁白、富有光泽、花穗美观、久穿不毡、轻柔保暖等优点而久负盛名,被誉为“裘中之珍”。

环县滩羊产量约占全国的l/10,占甘肃省的1/3,为甘肃滩羊重点产区之一。经过对环县滩羊进行普查,按其二毛裘皮质量,划分为中心产区、一般产区和次滩羊产区。中心产区主要分布在环县北部,羊只毛股具有明显的毛辫样毛束结构,弯曲明显,弧度均匀,二毛花穗整齐美观,裘皮性能良好。羊毛亦是地毯的良好原料。建国以来,庆阳的纯羊毛地毯工业得到高度发展,特别是纯羊毛艺术工艺地毯和各类挂毯,品种齐全,花形图案精美,色彩艳丽,立体片剪,工艺高超,俨然一幅浮雕艺术作品。质地全部为手工编织,厚实柔美,光滑亮泽而富有弹性,长期以来,为国家外贸出口精品,远销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市场。

地域范围

环县滩羊产于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的天池乡、演武乡、合道乡、曲子镇、木钵镇、樊家川乡、八珠乡、环城镇、洪德乡、耿湾乡、秦团庄乡、山城乡、甜水镇、南湫乡、罗山乡、虎洞乡、小南沟乡、车道乡、毛井乡、芦家湾乡和四合原旅游开发办公室(乡镇建制)共21个乡镇(办),涉及250个行政村。位于甘肃省东部偏北,东经106o21′40"至107o44′40",北纬36o01′06"至37o09′10"之间。东邻本省华池县;南与本省庆城县、镇原县接界;西南与宁夏固原市彭阳县接壤;西与宁夏同心县相连;北靠宁夏盐池县;东北与陕西省定边县毗邻。东西宽约124㎞,南北长约127㎞,总面积9236㎞2。存栏31.4万只,出栏17.6万只,羊肉产量2740吨。

七. 甘肃省 庆阳 宁县 宁县大枣

宁县大枣主要品系有金枣(又名吊枣、九龙金枣)、夏枣(又名圆枣)和冬枣三种。金枣栽培面积大全县有人工枣林3.3万亩,年产鲜枣240万公斤,皮薄肉厚,脆甜可口,营养丰富,是枣产品的主要原料。

宁县大枣已有两千多年的生产历史,《诗经》和隋唐史志中均有记载,曾以地方向朝廷进贡,因之得名。其枣梭状圆隆,个大、皮薄、色玫、肉厚、核小、味甜。鲜食脆酥醇甘,适口性强。加工而成的金丝蜜枣、金枣罐头、金枣酒等产品色亮形好,品质优良,堪称佳品,是天然绿色保健精品,1986年被评为甘肃省优质农产品,1996年获甘肃省第二届名优产品鉴评会金奖九龙金枣又名晋枣,2005年以来,“宁州”-龙金枣鲜枣、干枣两个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认定为“中华民果”,在中国(国际)首届枣产业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八. 甘肃省 庆阳 宁县 宁县葱油饼

葱油饼是宁县地区较为普遍的一种特色小吃,将面粉放入盆内,加入温水用筷子打成絮状,揉成团,饧十五分钟左右,然后将大葱切成葱花,加盐,油,少许面粉和匀(加面粉是为了起层次,添加量为调好的葱花油有粘稠感即可),饧好的面团用擀杖擀成长圆形薄片,抹上调制好的葱花油,卷起后盘成圆形,用擀杖擀薄成饼状,平底锅加油烧热后烙饼,当一面烙制上色后翻过来,表面用干净的用刷子刷上菜油,如此反复约3次,烙熟后取出,即为葱花饼。

九. 甘肃省 庆阳 西峰区 看灯子

“看灯子"是一种民俗小吃,属于庆阳之一。一般是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做,用来祭拜”灶神爷“的,源于汉明帝点灯祈福,用来驱魔降福、祈求光明,最后祝愿孩子健康幸福等。等祭拜之后小孩子就可以吃了。一般做成各种动物的样子,如鸟儿、羊头、牛头、鱼儿、麒麟等,都是些象征吉祥的动物。主要食材:面团、红豆、黄豆、黑豆等,用豆类做”眼镜“,所用工具:剪刀、勺子等辅助做出各种动物的样子。

十. 甘肃省 庆阳 西峰区 花馍馍

我们脚下这片古老的黄土地,有着深厚而悠久的历史文化,生活在这片黄土地上的先民们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创造出独特的农耕文化,并且世代延续下来。时至今日,这些与农业伴生的民间艺术璀璨夺目,古朴而独特,作为陇东面塑的代表——花馍馍,就是其中之一。人们在婚丧嫁娶、逢年过节、祭祀活动等不同场合,都会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出造型各异的面塑。

地道面活

陇东“巧媳妇”最值得称赞的就是手里的面活儿,她们精通馍、饼、面条、油糕、点心等各种面食的做法,常常出新又出彩。今年58岁的孙彩玲就是西峰区寨子乡远近闻名的“能人”,她制作的花馍馍色泽鲜亮、造型丰富,犹如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圆圆的蒸馍上,时而有两只喜鹊飞上枝头叫喳喳,时而有几只锦鲤游来游去,再点缀几朵娇艳欲滴的面花,看上去就像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水彩画。面花多是用手捏塑而成,借助剪刀、梳子、镊子以及自制的压花纹的小工具来做造型。孙彩玲将做好的彩色面皮压出花形,再层层卷起,片刻工夫,含饱待放的花骨朵已成形,只见她用手挤一挤,捏一捏,再拨一拨,层层花瓣顺势打开,面花忽然绽放开来,似在眼前吐露芬芳。孙彩玲说,她对花有着特别的偏爱,走到哪里都要看看花,并记下每种花的样子,一有时间就琢磨着怎么把它们做出来。

心灵手巧

在孙彩玲的记忆里,母亲就是一位贤惠、能干的“巧媳妇”,不仅做得一手好饭,绣花、剪纸、香包等手工活也很出色。受母亲的影响,孙彩玲从小就对民间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绣花也好,香包也好,看会了别人怎么做,自己就回家琢磨着做,时不时想着变个花样,做些别人没做过的东西。她说:“我本身就爱好这些东西,看一眼就有印象,就知道该怎么做。”

蒸馍馍在别人看来再普通不过,但是孙彩玲的儿媳妇告诉记者:“婆婆蒸的馍馍花样特别多,我才学会了那么几样而已,每次蒸馍的时候,婆婆就会试着做个新花样,有跟着别人学来的,也有自己的创新。”这两年,孙彩玲做的花馍馍受到乡邻们的追捧,慕名前来订做的人络绎不绝。

在乡间,纯朴、善良的巧媳妇们虽然字识得不多,却个个心灵手巧,技艺不凡。在她们眼里,身边的一切事物都是美好的,并且能将这些美好事物以各种形式呈现出来,或者是手里的面活,或是是随手画出的图样,或是飞针走线的绣花,或是窗棂上活灵活现的剪纸。她们既是民俗文化的传承者,又是创造者,借物抒情,寄托情思,将朴素的情感化作生命的艺术,飞禽走兽,花草树木,风土人情以及民间传说,都是她们喜欢表现的内容。原料就地取材,小麦面粉加入些许食用色素,和成五颜六色的彩色面团,借助简单的工具,加工成各种面塑造型,可以蒸、也可炸。但是她们从来不拘泥于形式,而是大胆想象,借题发挥,创造出千姿百态,妙趣十足的生动形象。

祈福纳祥

孙彩玲说:“婚丧嫁娶,花馍馍是供品、祭品,有着特殊的意义;逢年过节,花馍馍是人们赐福纳祥的吉祥食品。”花馍馍品种多样,既有普通圆馍,圆馍顶或周围点缀上各种花草,再配以喜鹊、小鸟、蝴蝶等小动物或小昆虫;也有用面做成花鸟鱼虫、飞禽走兽、花树、圆形神盘等等,一花一木,一鸟一兽,无不寄托着人们的美好心愿和祝福。制作出来的花馍馍能保存数月之久。

像结婚这样的大喜日子,新人要抬着一对花馍馍进洞房,馍馍下面用两个圆面饼做底托,压出水纹或花纹,馍馍上面根据长辈们的祝愿,捏出百年好合、万紫千红、鱼儿戏莲、龙凤配等吉祥喜庆的面塑,再赋予鲜艳的色彩,然后用独具特色的民间剪纸覆盖之上。贺寿时以“寿桃”象征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馍馍尖顶大肚,形如仙桃,周围点缀桃树枝和叶子,蒸熟后着色,即做成形意贴切、寓意深厚的“寿桃”。

最讲究的当然是中秋节的“花馍馍”,孙彩玲说:“用面做成大小不一的圆形面饼,然后一层一层地叠摞起来,有三层、五层,也有七层,中间加花椒叶末或是香苜蓿,顶层压嵌花鸟鱼虫、人物故事等面花。”面花多是围绕花好月圆的主题,如“嫦娥奔月”“牛郎会织女”“喜上眉梢”等,嵌好之后上笼蒸出来,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完成最后的“彩绘”,才能配上水果供月神。层层叠加的月饼表达着人们祈求风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同时寄托着对亲人的重重思念。

信息来源:印象庆阳网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