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虞城营郭镇特产 虞城便于携带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虞城营郭镇特产 虞城便于携带特产更新时间:2022-03-31 10:05:56

一. 福建省 漳州 东山 东山亲营紫菜

东山亲营紫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紫菜之乡”--亲营村。

东山岛80%的紫菜出自这里,也是公认的“紫菜第一村”。

亲营村背靠亲营山,面朝乌礁湾,有优良避风的码头,几百艘渔船,这里除了生产紫菜之外,还有鲜美的鱼虾、鲍鱼。

亲营是个古老的村子,相传早在宋朝就开始建村,是福建省漳州市龙海白水营颜武祖来开基的。颜武祖姓潘,为亲营村第一世,现村民主体姓潘。颜武祖到东山来开基后,为纪念祖先居住地白水营,就把所开基的村庄称为“亲营村”。

村子里300来户人家基本靠紫菜为生,传统的紫菜加工坊就有上百家。到了每年11月份收割紫菜的时候,很多平日里打渔的渔民也要去忙紫菜的事情,因为收入更可观。

二. 河北省 唐山市 迁安 建昌营馓子

迁安市北部的建昌营镇有一种在京东一带独具特色的食品——馓子。建昌营的馓子,色泽嫩黄,薄如纸,最薄处承半透明状。吃起来酥脆可口,香而不腻,是极好的营养食品。馓子可以长期放置不变质,夏季一般可以放半个月,冬季可以放两三个月。

馓子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楚国的屈原在《楚辞•招魂》中就曾经提到最古老的馓子。宋朝的大诗人苏东坡吃了一位老太太做的馓子后,赋诗称道:“牵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未睡知轻重,压扁家人缠臂金。”写出了馓子细洁、光亮、喷香、脆酥的特点以及制作者的辛劳。明朝医学家李时珍说,因为它酥脆,“易消散也”。这就是馓子得名的由来。馓子还有两个别名,一称“捻头”,在制作时要“捻其头”;一称“寒具”,因古人在寒食节时食用它。

具体做法是:用石磨磨的特级面粉,盐水和面,揉揉停停,停停揉揉,5斤面约和两个小时。把和好的面用手搓成手指粗细的面条,用油浸泡一小时,然后,再把泡好的面条往手捯,捯成筷子粗细,五、六条成一把,用两根筷子托着下油锅炸。油是芝麻油和花生油各半的混合油。炸时看好火候,火大炸碎了,火小炸不起来。

馓子具有医疗价值。《本草纲目》中称它可以“利大小便、润肠,温中益气”。所以建昌营人都买它用来看望病人、产妇或者给老人做补品。

建昌营的馓子,至少有二百年的历史,可以说是历史悠久,用料讲究,制作精细。自1979年恢复生产以来,名声不胫而走,除在本地大量销售,还远销到京、津、唐、沪及内蒙等地,成为人们喜爱的一种食品。

三. 河南省 鹤壁市 浚县 角场营元宵

河南省鹤壁市浚县黎阳镇角场营村有470余户村民,是远近闻名的元宵之乡。

场营村元宵色泽洁白,无杂点,形状浑圆,柔软细嫩、皮薄馅儿多、味道甜美,吃到嘴里松软细腻,有一种清香。元宵馅浓稠香软,细小的微粒在入口即化的同时也保留了一定的咀嚼感。元宵皮口感细腻黏糯,有弹性。而质量差的元宵入口粗糙缺乏弹性,无明显的流感,口味常常过于甜腻或者油味过重。

现在,角场营元宵越来越有名,销往全国各地。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

四. 河南省 周口市 太康县 常营油桃

常营油桃是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常营镇的。常营镇大力发展油桃生产,成功注册了“华寿”牌油桃商标,打造出了“中国常营油桃之乡”的金字招牌。

太康县常营镇是豫东远近闻名的“花果山”。1994年,该镇获悉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培育出早熟、优质的油桃品种后,率先在会城寺、内岗等6个行政村连片建立了150亩的油桃开发示范园区,与郑州果树研究所联合建立曙光、华光、艳光等20多个油桃品系苗木基地。他们与河南农大联合创办园艺系校外大专班,培养果树管理大专生208人,为油桃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常营镇政府成立了油桃开发公司,在全镇建立了24个油桃生产基地村和6个服务公司,对农户实行生产、销售和技术等系列化服务,走产业化生产道路。1997年,该镇与中国农科院果研所联合开发引进国内一流的无毒棚载油桃栽培技术,建立了120多亩棚载油桃示范园,实现当年建园当年收益,单棚产值1万多元。

为扩大销售,常营镇政府建立了占地40亩的果品交易市场,成立了大棚油桃有限公司,注册了“华寿牌”商标,对油桃实行名牌化包装,进行网上交易。全镇1200多名果品经纪人,活跃在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打开了国内市场。2000年,该镇油桃经黑龙江转港贸易出口到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至2001年,全镇油桃发展到1.7万亩,大棚油桃4000多亩。2001年5月,常营被中国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委会命名为“中国常营油桃之乡”。

五. 山东省 济宁 任城区 李营苗木

李营街道位于济宁市区北部,辖56个行政村,总人口6.8万人,总面积77.38平方公里。南与市中区、济宁高新区接壤,主动承接城市资源和产业辐射,是一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沃土。近年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始终把苗木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来抓,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走出了一条以大乔木为品牌,以协会带动苗木发展,以苗木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新路子。2002年被国家林业总局命名为“全国特色种苗基地”,先后获得 “山东省花木强镇”、“济宁市苗木种植基地”、“济宁市三万亩苗木标准化生产基地” 、“2010年山东法桐之冠”等荣誉称号,苗木已成为李营的一种形象、一张“名片”,并于2011年1月5日成功承办了中国(李营)法桐节,苗木产业知名度、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一、规模和效益初步显现。李营苗木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全区乃至全市特有的农业资源、绿色资源。一是初具规模。苗木面积发展到6.8万亩,其中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4.8万亩,带动周边镇村苗木发展,形成了全区10万亩的种植面积。二是品种丰富。苗木品种达200多个,形成了以法桐、国槐、垂柳、白蜡等落叶乔木为主,长绿、彩叶、乔木等六大门类为辅的多样化品种格局。三是产销两旺。李营苗木远销28个省(区、市),年均销售各类苗木8000多万株,销售额达4.7亿元,苗农人均收入达到9500元。另外,于2007年成功注册了“乔禾王”商标,并被列入“山东省名牌农产品”,品牌效应进一步增强。

二、产业链条逐步延伸。苗木产业的迅猛发展,也催生了一批相关产业,形成了“链条效应”。一是园林绿化工程公司不断壮大。依托苗木产业优势和劳动力资源,引导苗木大户向苗木经营、城市园林绿化和管理方向发展,苗木绿化工程公司发展到28家,营业额达3亿元,先后承揽滨湖花园、小北湖、住宅园区、道路改造等绿化工程100余项。二是种苗运输业快速发展。每逢销售旺季,每天来李营运销苗木的车辆就达200多辆,以种苗配货运输为主的流通企业10余家。三是休闲垂钓业初步形成。以圣天香千湖鱼园、金山鱼池为龙头的休闲鱼池达到18家,成为济北小有名气的休闲垂钓一条街,年营业额达到3000余万元。

三、观光旅游初露端倪。苗木产业带来的生态效益、品牌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发展生态观光旅游农业奠定坚实基础。一是生态环境优越。苗木发展优化了生态环境,成为济宁市的“森林氧吧”,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青睐,每到周末假日,大量市民来此休闲娱乐、领略苗木形成的独特自然风光。二是土地资源相对集中。在发展苗木产业的同时,土地资源得到了合理流转和集中利用,建设的千亩苗木精品园,苗木发展成方连片,水电路等设施配套齐全。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到位。连续实施了四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成效明显,田成方、林成行、渠相通、路相连,耕地全部旱能浇、涝能排,发展生态农业条件优越。目前,全街道具备休闲观光能力的种植基地达20余个,生态观光旅游业已初露端倪。

六. 陕西省 渭南 大荔 黄营果蔬

陕西省大荔县埝桥镇黄营村位于大荔县城西北方向4公里处,该村有1574口人,耕地2590亩,温室大棚440座,设施农业占700多亩。该村交通方便,土壤灌溉条件优越,农作物长势良好。

近几年来,当地群众结合本村实际情况,构建大棚设施农业。这项工作难度大,困难重重,通过多方努力,调整地块,办理贷款。截止2012年底,全村共建大棚600余棚。随着产业的发展,农民的商品意识渐渐提高,开始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在该村已组建合作社2个,农民参社率占到该村的60%,大大提高了商品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

2011年,陕西省大荔县埝桥镇黄营村(果蔬)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七. 河南省 商丘市 虞城县 虞城酥梨

虞城酥梨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田庙镇的。在中国1999昆明世博会中,"虞国花木兰牌"酥梨获得铜奖。

田庙乡土地肥沃,农业资源丰富。该乡历届党委、政府始终抓住林果生产不放松,努力创建林业生态乡,林果主产酢梨、苹果、李子、桃、杏、柿子等优质水果。99年该乡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国家优质梨生产基地","虞国花木兰"牌酢梨荣获99昆明国际博览会大奖,2003年又被河南省确定为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生产的水果产品通过省认定为无公害产品。

田庙乡林果面积达到2万余亩,年产量在5万吨以上。优质梨是该乡的主打产品,面积1万余亩,品种有黄金梨、水晶梨、新世纪梨、巴西红梨、早美酥、红香酥等,年产量3万多吨。

八. 河南省 商丘市 虞城县 惠楼山药

产于虞城县店集乡惠楼一带,是著名的传统产品,距今已有400多年栽培历史。明朝神宗万历年间被列为贡品,誉为佳肴。

此种山药略弯曲稍扁,约0.6米长,皮色红润,肉色乳白,个人肉美,煮熟不碎,易剥皮,不麻不涩,香甜干面,营养丰富;能滋补壮身,含人体所需多种维生素,作为中药,可健脾胃,补肺益精;对虚痨咳嗽等症亦有显著疗效。

九. 河南省 商丘市 虞城县 界沟粉皮

界沟粉皮
界沟粉皮以虞城县界沟镇王小庙、丁大楼所产为上,已有200余年历史。

制作方法是以绿豆淀粉为原料,加少许白矾,和成糊状,用“旋子”在开水中旋制而成。

其特点张薄均匀,大小一致,耐烫,烫好后晶莹如玉,隔日不食,色泽如鲜。

十. 河南省 商丘 虞城 虞城红富士苹果

虞城红富士苹果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的。“虞国花木兰”牌红富士苹果以个大、均匀、色艳、细脆、味甜、耐贮获“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苹果类唯一大奖,享誉国内外。

虞城县位于河南省东部,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年均降水量为726.5毫米,无霜期271天。该地独特的气候优势和地理优势适宜果树种植。虞城县是农业部划分的全国4个北方果树适生区之一的黄河故道地区适生区。

虞城县素有“红富士苹果基地”之称。红富士苹果是县果树生产的主栽品种,因其品质优、果型正、脆甜多汁、着色鲜艳,符合无公害标准,1998年便注册了‘虞国花木兰’商标,在1999年的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荣获苹果类世界唯一大奖,而后也相继获得了10余项荣誉。

截至目前,虞城县园艺生产总面积达33万亩,预计总产值达31.8亿元,其中以红富士为主的苹果面积27万亩,预计年产鲜果85万吨,总产值25亿多元;梨果面积3.5万亩,年产量13万吨,预计总产值3.5亿元。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