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从宜昌去哪里买特产 宜昌哪里可以买到正宗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从宜昌去哪里买特产 宜昌哪里可以买到正宗的特产更新时间:2022-04-04 15:29:45

一. 湖北省 宜昌市 当阳 谢花桥大米

谢花桥大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谢花桥大米

粮食

地域范围

根据谢花桥大米种植历史、自然生态环境等因素,适合谢花桥大米生产的地域为淯溪镇的洪桥铺、洪锦、曹岗、脚东、绿林山、勤丰、胜利、联合、中山、龙井、八景坡、春新、马店、光明、九冲、林河、刘河等十七个村,保护范围为东径111°48′31″至112°2′,北纬30°48′29″至31°11′22″,版图面积2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687公顷,其中谢花桥大米水稻种植1800公顷。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性:谢花桥大米属中籼稻,生长环境多为气温和水温相对较低的丘陵平原,昼夜温差大,生育期变长,营养物质积累多,稻谷千粒重加大,其外观谷粒金黄而饱满,米粒晶莹透亮腹白小,食味口感佳,达到色、香、味俱全的优质米标准。2、内在品质特性:谢花桥大米蛋白质≥5.6%;垩白粒率≤17%;直链淀粉≤15.6%。3、安全要求:谢花桥大米执行GB1354-2009的标准。

二. 湖北省 宜昌市 秭归 三峡特产--柑桔

宜昌出产柑桔,历史悠久,屈原的《桔颂》,证明至少两千多年前,宜昌就已栽培柑桔。由于宜昌地理气候环境优越,现在宜昌栽桔,远非"千树",而是居全省之冠,1991年产量达13万吨心上,且有着众多的优良品种。 脐橙:因果顶生一小次果,随实膨大,开裂呈脐状,故名脐橙。又名抱子橙,无核橙。果实成熟呈圆球形,大则橙红,肉脆芳香,味甜汁多,嫩而无渣。港、澳外,还出口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尔巴利亚等国。( 宜昌)

三. 湖北省 宜昌市 远安县 西河鱼

人间常道,十人吃鱼九人怕刺。但是,若食西河鱼就不必担心怕刺了。西河鱼有刺似无刺,这话听起来好像很矛盾,但食过西河鱼的人却深有体会。这是因为西河鱼生长的自然环境独特,再加上烧鱼的独到厨艺,吃起来连肉带刺嚼之,别有一番滋味。

远安“西河鱼”是专用名词,用来区别其它河里的鱼。西河即黄柏河的上游,因位于远安县西部山区,故名西河。西河两岸崇山峻岭,林木毓秀,水质纯清,无工业污染,属高山季节性河流,除洪水季节外,一般深不过膝,水常清而鱼可数。西河鱼的种类并不多,按当地人的土叫法,主要有饭鱼、江鱼、红翅膀、白花鱼、岩边、乌斑、黄牯头,还有国家二类保护两栖动物娃娃鱼。除娃娃鱼外,其它的鱼一般一、二两重,最大的饭鱼也不过一斤左右。独特的自然条件孕育了西河鱼独特的品质。鱼儿们在清水河里生长繁殖,以青苔和浮游生物为食,因此西河鱼丰腴细嫩,营养丰富,无腥味。西河鱼产量并不高,1980年后,因在西河上建成天福庙水库,开始投放人工鱼苗在水库中自然养殖,产量方有所增加。

捕捞西河鱼的方法原始而有趣。一种是“码堆子”,在水流缓慢的鱼道口用大小石头码成“迷宫”,鱼儿易进难出,十天半月之后去拆堆子捉鱼,先用一张大网把整个堆子严严地网住,再慢慢拆去石头,鱼儿便被一网打尽。这种方法在枯水季节常用。再一种是“砸石头”,提起一个八磅重锤,到河汊浅水处,见石头就砸一锤,再掀开石头一看,总有一、两条小鱼被震昏在里头,也有飘出来的,只需用手轻轻捡到篓子里就行了。还有一种叫“洞口拦鱼”,在西河边有两个大洞,深不可测,每逢发大水就有鱼儿从洞中流出,人们便争着张网捉鱼。

煎西河鱼无需用油,只要撒上一点细盐放在锅里用小火慢慢地炕,那丰腴的鱼肉遇热后便发出“丝丝”的声响,其特有的香味便慢慢散发出来,撩得你嘴巴直咂,口水直咽。待鱼儿煎得二面黄时,再佐以生姜、大蒜、花椒、辣椒干炒。如是春天,用“春天”(当地人管椿芽叫“春天”)烩炒则更佳。

吃西河鱼讲究斯文,重在品味。因西河鱼少而贵,通常以精制小碟上桌。用筷子夹上一条,先闻其香,再品其味,便会赞美:“嗯,是好!是好!”

四. 湖北省 宜昌市 长阳 清江奇石

清江奇石,孕育于八百里清江。清江古名“夷水”,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卷三十七《夷水》中撰文作记:“夷水……之经者皆石山,略无土岸,其水虚映俯视,游鱼如乘空也,浅处多五色石……巡颓浪者不觉疲而忘归矣。”

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化石》主编刘时藩教授在《万里长江源何处》一文中对长江及清江等支流的考证,清江始于中生代的三叠纪,即一亿七、八千万年前,在北京大学徐钦琦教授所绘制的《地质历史上两个宏年的黄道斜倾变化示意图》上显示,正值地质历史上第二个宏年,是时水往西流,新生代的第三纪的渐新世约三千年前的一次大的造山运动,使清江改西向东流至今,所形成的武陵山余脉纵贯古“长杨”。八百里流域全境经过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纪的古新世、始新世的冲刷,又历经第四纪的洗礼,将太古代和元古代的震旦系、古生代的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裂变成的所有矿藏物质和生物相互渗透,随着地壳的剧烈运动、风雨的四季浸蚀,水浪不舍昼夜的冲击及石与石的相互磨砺,由整冲散、由大冲小、由棱磨圆、由初砺精,从崇山落入深谷,从上水卷入下游,清江的内力地质作用和风雨、冰川、温度等外力地质作用,就象万花筒滚动一般,将山岩逐渐冲成千姿态百态和异彩纷呈的奇石精品。

如此得天独厚的生成条件,造就了清江石作为艺术石所凸现的极高的品位与价值。在八百里清江流域,无论是潜藏于深山的经过流水千百万年切割与雕琢的山川秀石,还是在流水中反复历经磨砺和冲刷的江河美石,其形制,其颜色,其图案,其质地,都无一不显现出巧夺天工的自然美。就颜色论,现在有清江红、清江绿、清江墨、清江彩、清江乳之分;就质地论,有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形成的纹理石、晶体石以及各类化石等。清江奇石所独具的观赏美,受到了广大赏石爱好者的钟爱,在中华石中独树一帜,已经成为了“三峡奇石”的劲旅,不仅流布国内,而且走出国门,远至东南亚和欧美一些国家,并多次获得国际性大奖。在中国第一至第五届赏石展上,共获5金19银22铜,名列99个参展团的第3位,其中原县委顾问刘光荣收藏的“大漠春意”、原政协主席李道槐收藏的“疏梅筛影”、县赏石协会副会长张祖武收藏的“黄山夕照”、县赏石协会秘书长覃世本收藏的“沙鸥翔集”等获金奖。另外,李道槐收藏的“阳光下的邓波儿”、“金沙水拍”、“伴侣”还在山东举办的全国奇石邀请展、广州举办的中国第五届花卉博览会上分别荣获金奖、银奖和铜奖;覃世本收藏的长阳清江龟纹石“琼枝骊石”,在中韩于洛阳联合举办的国际奇石交易博览会上荣获一等奖。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部分热衷于奇石文化研究的老同志的带动下,长阳赏石文化热潮蓬勃兴起,收藏、开发清江奇石的气候逐渐形成。早在1995年,由龚发达等一批长阳文化人发起,成立了长阳奇石协会,到目前为止,组织机构日益健全,队伍不断壮大,会员达160余人。在协会的推动下,一批奇石爱好者纷纷上山下河,收藏了大批清江精品石,后又带动了几千农民和上百城镇居民抢救奇石资源,使清江奇石的发现、收集、整理、展示、交流活动尉然成风。一是赏石艺术协会成功举办六届石展,并进行了评审,还有意地组织外出考察参观;二是家庭收藏成馆的百余人;三是编撰出版了大型画册《清江石》,受到韩国、台湾、香港及各省的好评,还组织专家撰写各种论文,进行赏石理论研究;四是大力宣传清江赏石文化,扩大了清江奇石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在三峡奇石热兴起后,一大批专家把长阳清江作为他们搜寻奇石的基地,宜昌、武汉、广东、广西、山东、河南、韩国、台湾、东北、上海等地来长阳寻觅清江奇石者达数万人次之多。可以说,清江奇石文化极大地拓展了巴土文化的内涵,丰富并满足了人们精神生活需求。清江奇石正与根艺、盆景一起成为长阳民族文化“新三宝”。

以此为契机,一批依托赏石文化而发展的奇石专业户、专业村也在县内悄然兴起,并逐步形成了奇石采集、加工、鉴赏、收藏、买卖五位一体的文化产业链,为文化与经济结合独辟蹊径。全县总计有采集、收藏奇石的人数达数万以上,估价2000万元,交易的最大画面石达15吨重,单体最大价位达20万元,交易达10000人次,交易额达500多万元,现已销往韩国、美国、德国、东西亚等国家和港、澳、台等地区。全县现有奇石采集专业村6个(龙舟坪镇渡口坪村、西氏坪村、白氏坪村、永和坪村、津洋口村、渔峡口镇招徕河村),采集奇石人数达2000人以上,其中奇石产业专业户达百余家。渡口坪村家家户户采奇石,户均年收入达3万元,带头人杨远寿采石年收益30万元左右。清江奇石的后来居上,无疑壮大了文化产业,极大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长阳文化产业,让正在崛起的文化“新三宝”成为文化产业中的龙头,2002年10月,县委、县政府兴建了集奇石、根艺、盆景交易和休闲、游览于一体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清江奇石苑。该苑地处县城北入口处,交通方便,区位环境好,占地2.1万平方米,内设盆景园、根艺走廊和奇石交易所,功能齐全,设施完备,园内建筑设计自然得体,闲静优雅,是广大参观者益智、愉悦、休闲、浏览、购物的好去处。

清江奇石,源于自然,高山大川,取之不尽。奇石文化是“发现美、欣赏美”的文化,其资源永远不会枯竭。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与日俱增、审美情趣的不断丰富与发展,奇石文化产业将以其永恒魅力而呈现出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前景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峡长阳网

五. 湖北省 宜昌市 枝江 桂花白瓜

“桂花白瓜”盛产于枝江市318国道沿线,品种优质,色泽纯正、甜味悠长。2001年,我市“桂花白瓜”不仅喜获丰收,而且供不应求,为各地客商所青睐。( 枝江)

九十年代初,董市镇桂花村四组邬祥鹏开始在岗地难灌区移裁种植早市白瓜,效益十分可观,在当地产生很大影响,当地农民纷纷效仿,很快白瓜种植就形成气候,辐射全镇,1997年白瓜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我镇也被宜昌市列为丘陵岗地“早旱晚水”种植模式示范基地。

为了满足瓜农的需求。不断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我镇适时成立了“桂花白瓜”协会,由白瓜大王邬祥鹏担任协会会长,网络农户1500多户。协会主要是为瓜农提供产前咨询、产中指导和产后销售等全方位服务。在产前咨询上,采取瓜农上门求教和协会成员走访宣传的办法,传授白瓜种植技术,宣传“桂花白瓜”品质。在产中指导上,每个协会成员包1—2个村,定期进行“上门义诊”,进行白瓜种植试验示范,同时,依托镇农业服务中心创办的《董市科技》,有效破解了瓜农生产技术上的难题,桂花白瓜亩平可产4000斤左右。在产后销售上,协会配合镇政府大力培育白瓜销售经纪人,负责白瓜产品的营销策划,网点建设、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服务,以确保“桂花白瓜”优质优价,销售均价可达0.8元,亩平收入3200元左右,比种早稻增收2000多元,从而提高了瓜农的积极性。

随着桂花白瓜的迅猛发展,协会不断优化品质,大力提升桂花白瓜档次,“桂花白瓜”于1999年6月向国家工商局申请商标注册,产品质量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于1999年参加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展,湖北省技术监督局于1999年7月对该产品颁发“湖北省质量执行标准证书。”

目前,协会已网络农户5000多户,网络农村经纪人200多人,种植面积达到12000亩。

六. 湖北省 宜昌市 兴山县 兴山白茶

兴山白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兴山白茶兴山白茶与其它茶叶品种相比,白茶叶底发白、香味浓郁、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略带甜味,氨基酸含量更是普通绿茶的两倍以上,具有良好保健作用。

“兴山白茶”产于美人之乡昭君故里—湖北省兴山县。以其独具特色的小气候给予了她良好的自然生长条件,魅力无穷的昭君文化赋予她渊源深厚的文化内涵。兴山白茶属感温性茶树变异良种,主要分布于水月寺镇、峡口镇、高桥乡三个乡镇,海拔600-800m区域,其自然生态环境优越,大气、水质、土壤纯净无污染,适宜白茶良好生长。全县白茶种植面积1400公顷,产量500吨,“十三五”期间,规划每年新建高标准白茶基地400公顷,打造湖北白茶第一大县。兴山白茶产品既传承了传统炒青绿茶制作工艺,又创新采用了轻炒轻揉、恒温烘焙新工艺。其产品色泽翠绿间黄,香气持久清新,滋味鲜爽甘甜,汤色鹅黄透亮,叶底玉白脉绿。产品荣获“湖北十大特色名茶”、“湖北省名牌产品”、“国饮杯”特等奖、“中茶杯”优质奖、2015年获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地域范围

兴山白茶主产于兴山县的水月寺、峡口、高桥三个乡镇,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东经110°25′-111°09′,北纬31°08′-31°25′。涵盖范围东至水月寺镇的马粮坪,南至水月寺镇的野竹池,西至高桥乡的贺家坪,北至水月寺镇的洪水河。生产面积1400公顷,年产量42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感官审评标准:执行GB/T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条索匀齐、完整,色泽绿润,汤色嫩绿明亮,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醇、甘爽,叶底完整、显玉色。2、品质指标:水浸出物≧35%,茶多酚≧12%,游离氨基酸≧3.5%。3、安全要求:农药残留物含量标准不得超过国家对食品的规定标准。产品质量按GB/T8312.8-2007《农药施用准则》、NY5244-2004《无公害食品茶叶》的规定执行。

七. 湖北省 宜昌市 点军区 宜昌百合

宜昌百合是湖北宜昌市的。

宜昌百合是以宜昌地域命名的著名地方乡土花卉品种,广泛分布于湖北宜昌、四川等省海拔400米-1500米山区、丘陵地区,自1892年外国专家命名以来,迄今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宜昌百合叶片青翠娟秀,花姿雅致,香味浓郁,分布广泛,易于繁殖栽培,《中国植物志》、《湖北植物志》等均有详细记载。其鳞茎清香可口、风味独特,有良好的润肺止咳、养心宁神功效,是著名的保健食品和常用中药材。2003年3月国家邮政局发行《百合花》特种邮票一套,其中而小型张名为《宜昌百合》;2011年9月宜昌市人大会议表决通过,命名“宜昌百合”为宜昌市花。

所在地域:

湖北

申请人:

宜昌市百合产业协会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宜昌百合“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地域保护范围为宜昌市现辖行政区域内的核心产区,主要涵盖夷陵、点军、兴山、长阳、五峰、宜都、秭归、远安等县市区。其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0°15′—112°04′,北纬29°56′—31°34′。北起夷陵区、兴山县,与神农架林区、襄阳市保康县交壤;东至远安县,与荆门市接壤;向南延伸至清江流域下游的长阳、五峰、宜都等县市,与荆州市松滋市、湖南省交界;西至秭归县,与恩施州巴东县交界。产区总面积60多万公顷。

八. 湖北省 宜昌市 当阳 石马槽大米

石马槽大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石马槽大米是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庙前镇石马槽村的。石马槽大米富含人体所必须的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具有独特的保健功能,深受当阳及周边县市市民欢迎。石马槽大米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据《荆门州志》记载:“汉前将军关羽屯兵于此,凿石为槽以饮马”。石马槽因此得名。湖北当阳乃驰名中外的三国古战场,庙前石马槽也乃战略要地,石马槽地处丘陵,云雾缭绕,多以山泉灌溉,营养丰富,米粒细长透亮,口感极为细腻,备受将士们喜爱,石马槽大米也因此得以广泛传播。相传主管谷物的神仙武安,奉玉皇大帝之命骑着仙鹤在空中悠悠巡视到石马槽,顿觉此为风水宝地,于是在最高山(后命名为武安山)修建居所,开凿山泉,以无数仙鹤粪便为肥,精细播种,供天庭食用。自此,石马槽所产大米源远流长。早在清朝同治年间,石马槽大米便由水路运至汉口、长沙等地销售,因石马槽大米久吃不厌,余味无穷,白饭也能吃三碗,在汉口稻米市场也是颇负盛名,长期占据大米市场一席之地。

石马槽村现有村民206户、2260人,耕地面积4356亩。因为独特的“两山夹一冲”的地形和青岗泥土质,并且气候温润、空气湿度适宜、昼夜温差大等条件,再加上冷水灌溉和石马人的精耕细作,孕育出了优质而独特的石马槽大米。该大米富含人体所必须的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具有独特的保健功能,深受当阳及周边县市市民欢迎。石马村水稻平均亩产约1200斤,亩平收入约2400元,远远高于其它水稻种植区的收入水平。

2013年,当阳市庙前镇农业服务中心申报的“石马槽大米”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石马槽大米产于湖北省当阳市庙前镇所辖的石马槽、庙前、巩河、李店、山峰、沙河、林桥、烟集、李湾、鞍山、英雄、佟湖、长春、普济寺、桐树垭、井冈、清平河、旭光等18个村。地域范围:东经110o41′34″至111o55′48″,北纬30o51′00″至31o05′00″,东与本市的淯溪镇交界、南与本市的坝陵办事处交界、西与本市的玉泉办事处交界、北与远安县接壤。版图面积3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484公顷,其中水田3467公顷,年产量3万余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性:石马槽大米属中籼稻,生长环境多为气温和水温相对较低的山区和丘陵冷浸田,昼夜温差大,生育期变长,营养物质积累多,稻谷千粒重加大,其外观谷粒金黄而饱满,米粒晶莹透亮腹白小,食味口感佳,米饭松软可口、糯而不腻、清香四溢、久食不厌。 2、内在品质指标:石马槽大米营养丰富,其蛋白质≥5.6%、白粒率≤17%、垩白度≤1.2%、碱消值6级、胶稠度≥65mm、直链淀粉(干基)≤15.6%。 3、安全要求:石马槽大米应符合《稻谷》GB1350的要求。

九. 湖北省 宜昌市 枝江 金头蜈蚣

    又名"百足虫"、"千足虫",属节足动物蜈蚣手。宜昌产的"金头蜈蚣"驰名中外。药用成品为成虫的干燥体,有息风镇痉,祛风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能,用于医治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呐、半身不遂、破伤风症风湿顽痹、疮疡、瘰疬、毒蛇伤等疾病。 产地是枝江县、宜昌县、当阳市、枝城市、远安县,以犭虎亭的金头蜈蚣最著名。全市年产量约750万条。( 宜昌)

十. 湖北省 宜昌市 长阳 清江银鱼

清江银鱼是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的。清江银鱼是银鱼科中个体较大的一种,产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隔河岩水库。银鱼肉味鲜美,肉质细嫩,骨软无鳞,可整体食用。

“八百里清江美如画,三百里画廊在长阳”。由于清江中下游隔河岩、高坝洲两座大型水电站的建成,形成20万亩水面。清江水质和环境特别适宜银鱼生长。清江银鱼是从太湖引进的鱼种,成鱼体长一般在90--200毫米,其最大体长达到224毫米。长阳清江银鱼肉味鲜美,肉质细嫩,骨软无间刺,可整体食用。营养丰富,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尼克酸等以及维生素B1、B2。具有“利尿、润肺、止咳”等功能。据专家考证,长阳清江库区银鱼载鱼量可达1050吨,达到这个目标,可实现年收入2000万元以上,创税收500万元。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