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自贡特产有哪些值得带走 自贡最有名的三样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自贡特产有哪些值得带走 自贡最有名的三样特产更新时间:2022-05-04 11:05:20

一. 四川省 自贡 贡井区 干煸四季豆

菜系:川菜

口味:咸鲜

价格:10-40元

特色:此菜色泽鲜绿、爽口,最好与饼一同食用。

原料:

四季豆300克,肉馅30克,冬菜末10克,葱20克,干虾仁10克,姜末5克,盐1/2匙,糖1匙,味精1/2匙,料酒1匙,香油1匙,醋1/2匙。

制作方法:

1.四季豆去头尾洗净,先用炸油把四季豆炸干,沥干油分。

2.葱去头尾洗净切成葱花。

3.热锅倒入一匙油炒熟肉末,加入冬菜末、干虾仁及姜末爆炒一下,再倒入四季豆、加一勺高汤,放调料盐、糖、味精、料酒把汤汁收干,慢慢煸炒,起锅前加香油、醋并撒上葱花即可。

二. 四川省 自贡 自流井 自贡谢凉粉

清朝末年创立于南充。创始人谢天禄在南充渡口搭棚卖凉粉,其凉粉细嫩清爽,佐料香辣味浓,逐渐卖出了名气,谢家便世代相传专卖凉粉,后正式办起川北凉粉店。现已流传全省,成为著名小吃。

三. 四川省 自贡市 沿滩区 太源井晒醋

太源井晒醋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太源井晒醋是古老的名土品,该产品面市已有150年的历史。据同治十一年编撰的《富顺县志》记载:太源井晒醋列为富顺县的名优土品。中草药制曲,传统工艺,天然发酵,是太源井晒醋区别于其它食醋之根本所在。

太源井晒醋沿用清朝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的传统秘方,采用108味中草药制曲,选用优质大米、产品呈棕红褐色、酸味醇厚,微甜爽口,回味悠长,裨益人体。既是上乘的调味品,又是防治多种病患的保健用品。

太湖井晒醋是自贡市富顺县历史悠久的名土品,该产品面市已有150年的历史。据同治十一年编撰的《富顺县志》记载:太源井晒醋列为富顺县的名优土品。中草药制曲,传统工艺,天然发酵,是太源井晒醋区别于其它食醋之根本所在。

太湖井晒醋沿用清朝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的传统秘方,采用108味中草药制曲,选用优质大米、产品呈棕红褐色、酸味醇厚,微甜爽口,回味悠长,裨益人体。既是上乘的调味品,又是防治多种病患的保健用品。

太湖井晒醋以麸皮、大米为主要原料,辅以红梅、安桂、木瓜、甘草等108种中草药制成药曲,经蒸煮、发酵、日晒陈酿而成,产品呈棕红褐色,具有酸味醇厚、微甜爽口、回味悠长久存不腐的特点。1992年7月,经成都中医学院鉴定表明,“太源井牌”晒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的人体所必需的18种氨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具有增强消化功能、增强体力、增强机能免疫力和抗衰老、降血压、生血等独特功能,是一种不可多得的防病保健调味食品。“太源井牌”特级、一级、二级、大众晒醋多次获国家及省、市名、特、优产品评比奖励,还荣获全国星火计划成果银奖。

太源井晒醋

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王井镇、邓关镇、沿滩镇、仙市镇、瓦市镇、黄市镇、永安镇、联络镇、富全镇、兴隆镇、卫坪镇、九洪乡、刘山乡共13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自贡市沿滩区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太源井晒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范围的函》,自沿府函〔2013〕26号

沿滩区太源井晒醋协会标准:Q/74690522-8.1~8.2《太源井晒醋》

四. 四川省 自贡市 富顺 风味豆豉

本品选用优质酿造豆豉、辣椒、植物油、配以名贵佐料,采用现代化科技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技术精制而成,具有色泽光润、香气浓郁、爽辣回甜、咸鲜适口的独特风味。本品真空包装,不含色素及防腐剂,食用卫生方便,实为居家旅行、馈赠亲友之佳品。( 富顺县)

五. 四川省 自贡市 贡井区 自贡竹丝扇

灿若云锦、薄如蝉翼的自贡竹丝扇是我国工艺品中的一颗明珠。因为编织这种竹丝扇的技艺是由清代末年的龚爵五创造的,而且在龚家传了四代,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年的历史,所以,人们习惯称自贡竹丝扇为“ 龚扇”。龚扇扇面是桃形,形似纨扇,是用细如绢丝的竹丝精心编织而成的。它颜色嫩黄,薄而透光,绵软而细腻,恍若织锦,图案或山水人物,或花鸟虫鱼,无不维妙维肖,加上象牙或者牛骨做的扇柄,丝质扇坠,简直玲珑剔透,精美绝伦,被誉为巧夺天工的国宝。据说,有一次在广交会上,一位很内行的英国丝绸商人居然把龚扇认成了丝绸制品。当他知道这是竹编制品以后,惊叹地说:“自贡竹丝扇可以当之无愧地进入世界艺术瑰宝之林。”自贡竹丝扇早就享誉中外,1956年就获得出国展览奖,中美建交后,它被送到美国展出。如今,它已经畅销世界五十多个国家,深受各国人士的欢迎。龚扇的第二代传人龚玉璋,把原来用的几种篾刀改制成剖、刮、挑、拨等各各功能的工具十多种;在编织手法上,他也把原来的单纯的“人”字编织法扩展为点、线、破、十字等新工艺。龚玉璋对材料也很考究,要用阴山上、叶小节长、春笋秋材的“一年青”黄竹,黄竹砍下来以后,要经常用清水灌养,再用特制的工具匀花、刮青、起薄、清刮,最后成纤细如发丝、薄透为蝉翼、柔如韧如绢绸的竹丝,一把竹扇往往要用一千多根竹丝。他可以对照名家书画编织,达到名手临画的程度。编出的动物可以分老幼雌雄,编出的人物以看出喜怒哀乐。

龚扇传人的第三代碾长荣和龚玉文。他们很好地继承了祖传技艺,在扇面造型上、图案题材上、艺术风格上和色彩的运用上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龚长荣编的“嫦娥奔月”和“奔月”,在1978年全国工艺美术展上受到赞扬,“嫦娥奔月”还在1981年3月在美国费城展出,获得好评。龚玉文创作的《薜涛制笺图》荣获1979年四川省技艺人员代表大会唯一的一个一等奖。

自贡竹丝扇是四川省自贡市久负盛名的,是我国工艺品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自贡竹丝扇编织技艺由清代末年的龚爵五始创,因而自贡竹丝扇又被称为“ 龚扇”。自贡竹丝扇扇面为桃形,是用细如绢丝的竹丝精心编织而成的。自贡竹丝扇颜色嫩黄,灿若云锦,薄如蝉翼,图案或山水人物,或花鸟虫鱼,无不形象逼真,维妙维肖,配以象牙或者牛骨做的扇柄,丝质扇坠,确是精美绝伦,堪称国宝。

六. 四川省 自贡 大安区 香辣鸭唇

香辣鸭唇

自贡的盐帮菜非常有名,其特点就三个字:香、辣、鲜!自贡菜香得丰富,辣得过瘾,鲜得更是地道。自贡的辣与重庆的麻辣不同,它突出的是鲜辣、香辣。

香辣鸭唇、兔头之类就更是如此了,干辣椒段加姜片、大蒜等,既有辣椒的辣,又有姜、蒜的辣,辣得你呼儿嗨哟还不忍停嘴。

七. 福建省 福州 闽清县 鼎日有油酥肉松

产于福建福州。

相传,清咸丰年间,有个名叫林鼎鼎的人在福州一个地方官吏家当厨师。他手艺高超,能作多种美味菜肴,深得主人器重。一次主人因受风寒,食而无味,日见消瘦。林氏苦苦寻思,取来一块腿精肉,放在锅内不停地翻炒,不时加入冰糖、料酒、盐、虾仁等佐料。炒着翻着,忽闻一股焦 味,原来汤汁已被烧干。林氏以为这下可糟了。谁知一尝,味道却鲜得出奇。他当即送给主人品尝,主人连声赞道:“好吃,好吃!”太太,小姐见之大喜,也想吃,问林:“明日可有肉松?” 林鼎鼎笑道:“有我林鼎鼎在,日日有!”自此以后,他潜心琢磨配制肉松的方法,终于在咸丰六 年创制成香醇色艳、味鲜带甜的棕色肉松。地方官将林氏制作的肉松进贡清文宗皇帝,赠送给京中官员。宫中贵妃食后问:“还有肉松吗?”内侍答:“有林鼎鼎在,日日有!”一时间,“鼎日有” 广为流传,许多官使纷至沓来品味。林鼎鼎见此情景,干脆辞去厨师之职,开设作坊,专营肉松。 取何店名?林氏想:“鼎日有”名声在外,何不就挂此招牌!后来,林鼎鼎创制的肉松秘方日臻 完善,为区别于江苏的太仓肉松,便称之为“鼎日福建肉松”,生意兴隆。 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八. 四川省 自贡市 大安区 香辣兔头

香辣兔头

材料:

A:兔头750克,香菜末适量。

B:辣椒段、陈皮、姜末、葱末各适量。

调味料:

A:花椒、豆瓣酱、辣椒酱各适量。

B:红油、盐、糖、胡椒粉、鸡精各少许。

制法:

(1)兔头去皮洗净,去掉内耳,氽烫至熟后捞出沥干。

(2)热油锅炒香材料B、调味料A,加入水烧滚,放入兔头再烧滚,撇去浮沫,改小火烧至兔头酥烂,淋入调味料B烧至入味,撒上香菜即可。

特点:

四川名吃,麻辣可口,香辣适宜,让人欲罢不能。

九. 四川省 自贡 贡井区 掌盘牛肉

自贡掌盘牛肉,是四川省自贡市的著名特色小吃,不仅可作零食佐酒,更可上桌成菜,该品因在旧时将风味凉拌牛肉盛于“掌盘”兜售而得名,流行于解放以前的沿滩、仙市、邓井关一带。

掌盘牛肉源自于盐都自贡江边的盐码头,因在旧时将风味凉拌牛肉盛于“掌盘”兜售而得名,流行于解放以前的沿滩、仙市、邓井关一带。xih

明清时期,自贡井盐供不应求,来自各地的盐商富贾聚集此地,盐码头上的盐商及工人忙着装船顾不上吃饭,于是就有餐馆令店小二手托食盘,食盘上放着大块牛肉穿梭于码头忙碌的人群中叫卖,现卖现切,用新鲜荷叶包装,被人称之为“掌盘牛肉”。因盐码头上的人来自四面八方,考虑各地饮食口味的不同,“掌盘牛肉”保持了牛肉的原汁原味,只是配以不同的蘸水来调节各地客人对口味的需求。xih

掌盘牛肉用料考究,需选用精选鲜牛肉的二刀腿精。洗净切成半来斤左右一块,放到锅里掺适量清水,用大火煮沸约十分钟,有“淖”一下的意思,目的在于去掉血水。再换用温水煮熟透为止,捞起来放入掌盘。xih

掌盘牛肉的佐料很讲品味,各种调味品都要选择最好的通常选用太源井的晒醋、邓井关大河街庙的口蘑豆油、富顺城关后街的小磨麻油、内江临江寺的豆瓣、七星熟油海椒,另外还配有葱花、鱼香、姜蒜水、花椒粉、胡椒面等。精肉加上好调料,吃起来麻、辣、鲜、还有化渣的感觉,无疑是价廉物美的上等食品。xih

十. 四川省 自贡市 自流井 龚扇

龚扇是蜀中名扇之一。四川自贡竹编扇(自贡龚扇),晶莹光亮,宛如纨绢,驰名中外。

清朝光绪年间,四川省自流井(今自贡市)的制扇艺人龚爵五编成细篾竹丝扇,扇面上有“福禄寿喜”等字形,或“喜鹊闹梅”图,深受人们的喜爱。光绪未年,四川“劝业道”周孝怀主张振兴百业,在全省评选优质手工艺品,龚爵五编的竹丝团扇和成都卤漆、梁平竹帘一起获奖。龚爵五的儿子龚雨璋进一步把名家画稿织入竹丝扇。据说一位巨商拿来一幅张大千画的仕女图,要求在画中人手执的纨扇扇面上隐现仕女秀美的脸蛋,龚雨璋呕心沥血反覆试验,终于编成,从此龚扇名闻遐迩。

发展历史

竹丝扇始于龚氏,故俗称“龚扇”。至今已逾百多年历史,是自贡著名的小三绝之一。 清光绪年间,由民间艺术家龚玉璋在继承其父龚爵五技艺基础上创制而成。在1886年四川劝 业道周孝怀创办的宝川局“赛宝”会上一举夺魁,选送进皇宫,光绪皇帝赐名“宫扇”。
“龚扇”制作选料之精,做工之巧,艺术品质之高。工艺之复杂,堪称艺术珍品,誉为“天下第一扇”。“龚扇”选用一年青阴山黄竹为原料,以特制工具加工出来的竹丝,透明莹洁,溥如禅翼,再按名家书画行丝走蔑,精心穿、吊、镶、破,巧炒结构,再现原作神韵,扇面竟似绫绸。敲打扇把有如鼓声。使观尝者误认为素丝织锦。采用白牛角做扇把,饰以丝质“流苏”,更显质地高贵,色纹柔和统一,即大增风彩。这种用自然物质制作的民族文化题材、形式、风格朴实、细腻、潇洒、技艺高超的竹丝制品正是东方艺术、民间传统工艺品的极好代表。著名文学大师、考古学家郭沫若先生初认竹丝扇误认为是素丝织锦,赞叹为“真是巧夺天工”。

产品工艺

龚扇制作工艺复杂,是工艺竹编扇,呈桃形,直径约26厘米,选用阴山岁竹为原料。从备料制丝到编织都是一双手和一把刀的全手工操作。龚扇用薄0.01--0.02MM的竹丝对照名家字画,用700--2000根以上的竹丝,形神兼备地将图案跃然于扇面之上。扇面内容取材丰富,有山水人物、传说故事等。除编织画面外,还要编织边条,上木模,缝锁扇边缘和上胶等,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龚扇被誉为“中国一绝”,其秘诀是:龚扇从开始到完工分为五个步骤,由制作大师一人完成,而其最大秘诀在于精益求精。第二代传人龚玉璋嫌竹丝粗了,打制了一套刮刀、尖刀、拨针等专用工具,然后用开、减之法,将竹丝刺成绒毛状在画面上表现麻雀的老嫩,用开、破的编织技巧将状如发丝的竹丝再行局部刺破,来处理画面人物的眉毛;用青、白竹丝本色来巧妙处理画面、书法、图案的明暗。这样,细微处见神韵,明暗间见匠心,山水人物、飞禽走兽、书法花卉,皆“活”于扇面。据说,曾有一位巨商拿来一幅张大千画的仕女图,要求在画中人手执的纨扇扇面上隐现仕女秀美的脸蛋,这个看似无理的要求,龚玉璋经过呕心沥血地反复试验,终于达到了。第三代传人龚长荣编制的《貂蝉拜月》,巧妙地运用龚扇向光、逆光的不同特性,让扇中缕缕轻烟似有若无,含蓄神秘。-

产品特点

龚扇一向以薄似蝉翼著称,所以又曾被赞为“蝉翼扇”。扇面仅几钱重,龚扇采用四川的一年青慈竹,以无竹花心,无黑黄斑纹,竹质老嫩适中者为宜。竹丝细如发丝,薄似蝉翼,能透光显影。
龚扇是工艺竹编扇,呈桃形,直径约25厘米,扇面质薄如绢,柔似绸绫,光滑如镜。用象牙或牙骨做扇柄,饰以丝制“流苏”,玲珑剔透。正面对光看,扇面现白色,花鸟人物忽隐忽现;向左侧视,花纹闪青色,树叶现白色;向右侧视,花纹现白色,树叶闪青色,更为难得的是轻叩扇柄,有悦耳鼓声,令人玩味不已。这样的扇子至少能保存百年。

相关荣誉

“龚扇”作为艺术艺术珍品,被党和国家领导人作为馈赠外国元首的珍贵礼品,1953年赠送前苏联领导人,同年参加德国来比锡国际博览会获兰色纪念章,1972年赠送英国元首,1991年“中国一绝”专题片中央电视一、二合播出。台湾多家媒体曾先后几次拍摄和播放了“龚扇”制作的全过程,并被《人民日报》《人民画报》《工人日报》和各级地方媒体多次详细报道和赞誉。曾赴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展销,受到国际友人的广泛称颂。
“龚扇”这朵艺术奇苑,在-和第五代的潜心继承和钻研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以具炉火纯青,出神如画的境地,她独有的民间艺术魅力,具有很高的观赏、收藏价值。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