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合阳农特产品有哪些 合阳县最大的农产品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合阳农特产品有哪些 合阳县最大的农产品更新时间:2022-04-06 02:28:05

一. 陕西省 渭南 合阳县 路井扯面

路井扯面

路井扯面,不是那种只扯一根头的牛头扯面,也不是那种用擀杖把面饼压成炉齿状,拉长后再分开的扯面,而是一扯数条、一锅下几斤的扯面,一次可盛十多碗。路井扯面和面与众不同,即用即和,不需在盆里回性。关键是按季节不同掌握好水温,把水面一气揉成团,然后用擀杖推成一公分左右薄厚的面集,再以擀杖为界尺,用刀把面集划成两公分宽窄的面条。两手一次可抓七八根,全身用力,反复回扯至薄厚均匀适中,下入滚水锅中。讲究火旺汤宽,随煮随湔,煮出的面条筋而不粘,滑溜可口。装碗后除调上盐醋外,还要加上物制的豆腐葱花臊子,再加油泼辣子,香气扑鼻,令人垂涎。

二. 陕西省 渭南 合阳县 合阳九眼莲

合阳九眼莲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诗经》开篇《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描述的就是合阳洽川,洽川是我国最大的黄河湿地,瀵泉分布广泛,合阳九眼莲就生长在这一带。据传,西汉薄太后看好洽川的温泉清水和清灵地气,命人把从西湖带回来莲菜种在这,后来成为历朝达官贵人进献皇宫的贡品。合阳九眼莲开始在夏阳瀵周围零星种植,陆续发展到七大瀵泉周围,如今规模扩大到洽川湿地及周边黄河滩涂地。清乾隆年间,关中名士许秉简(合阳县洽川镇人),在《怀莲塘》中有“昆明湖畔看莲回,我里芙蓉谅亦开”诗句,就是作者在北京赶考期间,曾去昆明湖赏莲,回到馆舍后想到了自己家乡种植的莲藕,有感而发所写。

九眼莲,是合阳县独有的,栽培莲历史悠久,久负盛名,红莲和白莲皆有。合阳的莲菜有九个孔眼,环状排列,故称“九眼莲”,九眼莲节长尺半,洁白如玉,胖若儿腿,手感沉实,切开九眼,薄如纸翼,生吃熟食,入口无丝,脆嫩香甜,鲜美爽口;荷叶包裹食品,清香扑鼻,保鲜耐储。九眼莲盛产于合阳县洽川、温泉河上游,驰名关中一带。

地域范围

合阳九眼莲保护区域为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所辖洽川、黑池、坊镇、百良4个镇 12个行政村,东到洽川镇申东村,南到黑池镇全兴寨村,西到坊镇镇太里村,北到百良榆林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0°19′12.13″-110°21′35.15″,北纬34°59′22.42″-35°12′45.68″。区域保护面积3万亩,年产量4.5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合阳九眼莲有九个孔眼,环状排列,故称“九眼莲”。九眼莲节长尺半,洁白如玉,胖若儿腿,手感沉实,切开九眼莲,均为七大眼两小眼环状排列,且藕断丝不连,生吃熟食无丝无渣,脆嫩香甜,鲜美爽口;荷叶包裹食品,清香扑鼻,保鲜耐储。2.独特内在品质指标:合阳九眼莲每100g淀粉含量不低于11.0g 、总糖含量不低于1.1g、还原糖含量不低于0.28g、锌含量高于0.25㎎、氨基酸含量高于1.6g。3.安全要求:合阳九眼莲标志使用人生产基地和产品需达到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产品要求,或批次抽检符合农办质〔2015〕4号文水生类蔬菜质量安全要求。

三. 陕西省 渭南 合阳县 黑乌鲤

黑乌鲤

黑乌鲤,又名乌鲤。鲤鱼中极为珍稀的硬骨鱼科,属野生鱼类。鱼体呈圆筒形,青褐色,体具三纵行黑色斑纹,口大、牙尖,咽头上方具有一宽大鲤上腔,能呼吸空气,栖息在淡水温水底层。生性凶猛,捕食其它的鱼类,故称淡水养殖的“黑客”。肉鲜美。食前两天用温淡水养殖,除腥去泥,然后宰杀去血,经过纹花、腌制等三十二道工艺制成。成品色泽红亮,入口咸鲜、微辣、肉嫩光滑,肥而不腻,具有强体健脾、滋阴补肾和调节人体机理、增强免疫力之功效,可谓是:瀵泉独产,陕菜极品。

四. 陕西省 渭南 合阳县 合阳苹果

合阳县是陕西省的苹果生产基地之一。目前全县栽植面积已达25.3万亩。合阳又是陕西省苹果优生区,发展苹果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特点为“三优”。一是果质优。自然环境和栽培技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苹果产区海拨平均在800米左右,年日照时数达2525小时,日照百分率57%。由于海拨高,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所产生苹果色艳、味浓、糖分高、硬度大、耐贮运。一般硬度在15磅以上,可溶性固形物15%以上。二是外形优,合阳苹果产区系干燥型农业气候区,所产苹果果面干净,光泽度好,口感浓香,风味独特。三是品种优。以优质红富士为主栽品种,有粉红女士、滕木一号、新红星、皇家嘎啦、美国八号等20多个早、中、晚熟优良品种。合阳苹果以梁山脚下的皇埔庄、甘井和杨家庄三乡镇所产最佳。这里出产的苹果已走上国宴的餐桌,享誉京华。合阳苹果多次在省、市评比中名列前茅。“金水牌”、“甘井牌”是合阳苹果两大名牌,获得国家颁发的“绿色食品证书”已打进全国各主要城市的果品市场,远销香港、澳门和东南亚地区的马来西亚、泰国、越南以及俄罗斯。

五. 陕西省 渭南 合阳县 三池削面

三池削面

徐水之阳的三池村因削面而出名。三池削面与山西削面不同,原料选用荞面而不是麦面;削面的刀用平刀,削出的面条长、薄厚均匀,而不是那种中间大、两头尖的面鱼鱼;盛面不用碗而用平盘。三池削面可按食者的不同要求削出宽窄薄厚各有差异的不同品种。入锅煮熟装盘,调上油辣子酸醋,撒一撮葱花。入口光滑筋道,口感极佳。合阳县城已有好几家三池削面店,许多人还喜欢专程去同家庄品尝地道的三池削面。

六. 陕西省 渭南 合阳县 三池刀削面

徐水之阳的三池村因削面而出名。三池削面与山西削面不同,原料选用荞面而不是麦面;削面的刀用平刀,削出的面条长、薄厚均匀,而不是那种中间大、两头尖的面鱼鱼;盛面不用碗而用平盘。三池削面可按食者的不同要求削出宽窄薄厚各有差异的不同品种。入锅煮熟装盘,调上油辣子酸醋,撒一撮葱花。入口光滑筋道,口感极佳。合阳县城已有好几家三池削面店,许多人还喜欢专程去同家庄品尝地道的三池削面。

七. 陕西省 渭南 华州区 合阳黑池羊肉糊卜

合阳黑池羊肉糊卜:合阳黑池镇的羊肉糊饽,据民间传说是在元代由蒙族传入而遗留下来的,以油水厚、味道美、价格低廉、经济实惠的特点被誉为关中四大名吃之一。过去曾有“宁说一盘糊饽,不吃酒席一桌”的俗谚,可见其受群众欢迎的程度。黑池羊肉糊饽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煮羊肉要用大茴、肉桂、荜拨、良姜、胡椒、茴香、表盐、草蔻、丁香等“十大调料”,还要掌握好火候。烙饼用烫面,加上青盐和碱水,揉匀,擀成一尺左右直径的圆形,然后上鏊烙到脆黄却无焦点为止。面饼虽薄却筋道,折叠起来,用利刀切成三寸左右长、宽窄均匀的细条,备用。吃时不能用大锅统煮,常用炒瓢或小铁锅分煮,每次一盘或两盘。用原汁羊汤煮好,加羊油辣子和葱花,盛入平盘,红艳艳、油汪汪、逗人食欲。合阳民间风俗,认为立春后万物复苏,吃羊内容易引起旧病复发,加之母着进入孕期,不宜宰杀,所以清汤羊肉和羊肉糊饽在立春之后便从市场上消失,待到家历六月后重新上市。此时羊肥汤美,正好大饱口福。现在市场发展,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味道鲜美的黑池羊肉糊饽。清末民初,地处南北交通要道的黑池镇有六七家羊肉糊饽店,以彭月儿老师傅传授的徒弟王有娃最为出名 。

八. 陕西省 渭南 合阳县 荞面煎饼

荞面煎饼

同家庄镇的西同鞮村有一个独特小吃——荞面煎饼,当地人称为“红油馇子”。这种荞面煎饼的形成大约有百余年的历史。当初是摊完踅面后,有熟人来让摊个小些的,烙熟,吃起来感觉味道不错,从此便形成在大鏊上摊小煎饼的方式。再后来裹上调料,形成一种新的小吃。煎饼摊好,盖上净白布稍微捂一下,使其变软。然后放上红油辣子、葱花、大油、盐末和柿子醋,重新上鏊加热,让大油化开。再轻轻用手揉搓,使调料混合均匀,卷起装碗,递于食者。荞面煎饼软和筋道,加上葱香以及醋与辣子掺和后的特殊味道,大开胃口,直吃得口中吸溜,头上冒汗,却越嚼越香,吃上两三张才过瘾。

西同鞮村的荞面煎饼近年名气越来越大,五六家经营者还供不应求。县城许多人不惜翻徐水沟跑几十里专门驱车前往,大快朵颐,甚至特意用此招待外地朋友,让其领略地道的乡间小吃独有的风味。逢年过节回到家乡的本村人更是要重温乡情,所以经营者即使除夕和大年初一也不停业。

九. 陕西省 渭南 合阳县 水车头豆腐

俗语曰:水车头的豆腐,一味儿做(zou)出。意思是说该村水质好,同样的豆子做出的豆腐多,而且质量好。

相传汉武帝当年北征时,在万年村驻扎时时专门派人到水车头买豆腐吃,就可知水车头豆腐的历史悠久和天然美味。

要说水车头村的豆腐,先要从水车头村的姓氏说起。据说在清时,水车头村东南有一条小溪,溪的东边是一姓车的大户人家。这条小溪流从姓车的巷头流向东南,故名“水车头”。在清同治年期间,合阳县约有45.6万人,县城特别繁华,人流量大,街头生意特别兴隆,县南的几个村子形成了产业供应链。北庄的糖坊产小儿吃的“眼镜”和琼锅糖。南庄的生产白酒、官庄生产的粉条都很有名气。但最有名气的还要数水车头的豆腐。

水车头的豆腐因水而有名。水车头的小溪由于地理的变迁而消失,勤劳勇敢的人们打井汲水。随着辘辘的吱吱声,汲出的水清澈如镜,饮起来甘甜,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人们用井水磨的豆腐更是天然美味。

因为很早形成的城市产业供给链,水车头有专门的豆腐作坊10多家。慢慢扩大到全村90%的人家农闲时都磨豆腐补贴家用。做的人多了,销售就有了问题,出现了市场竞争,大多数人家做的豆腐质量都赶不上专业的老作坊。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产品质量越来越高,水车头的豆腐越来越优质,越做越出名。好的豆腐可以挂在秤钩上秤。尤其是熟吃,越煮越浑,可漂在汤上。有民谚为证:水车头豆腐用秤称,煮到锅里似鱼游,吃到嘴里软而透,吃不厌来吃不够。

水车头豆腐的制法细致讲究:豆子炕得干,合子舂得净,搭磨搅得匀,过浆吊包细,又因所用井水水质洁净、富含丰富的矿物质,点出的豆腐颜色洁白,细嫩柔软,豆味浓香。

做豆腐的六道工序。第一是泡豆。把豆子去壳洗净后放入水中浸泡,夏天一般为6小时左右,冬天为12小时左右。第二是磨浆过滤。豆子浸好后捞出,按每公斤豆子6公斤水比例用石磨磨,磨出来的原浆用袋子(豆腐布缝制成)装好,捏紧袋口,用力将豆浆挤压出来。豆浆滤完后,开袋口,再加水3公斤拌匀,继续滤一次浆。一般10公斤豆子出浆60公斤左右。第三是烧浆。把榨出的生浆倒入锅内煮沸,温度保持在90——110℃之间,不盖锅盖,边煮边撇去面上的泡沫。火要大,但不能太猛,防止豆浆沸后溢出。温度不够或时间太长,都影响豆浆质量。第四是点浆。煮好的豆浆需要进行点卤以凝固。用石膏点卤的话先要将石膏焙烧至刚刚过心为止,然后碾成粉末加水调成石膏浆,冲入刚从锅内舀出的豆浆里,并用勺子轻轻搅匀,数分钟后,豆浆凝结成豆腐花。点浆是做豆腐关键环节。点的过嫩,豆腐出得多,但不能油炸和生吃;点得过老,入口粗糙难吃。第五是压豆腐。将豆腐花制成豆腐,则在豆腐花凝结30分钟内,用勺子舀进铺好包布的四方木筐或其他容器里。盛满后,用包布将豆腐花包起,盖上木板,压10至20分钟,即成水豆腐。第六是揭包。揭包时在包外面洒凉水,慢慢揭开,防止沾包影响豆腐的整体美观。

随着水车头的手工豆腐的知名度越来越高,销往周边各县市,驰名省内外。而今,随着素食之风在全球兴起,蔬菜、豆腐越来越被人们所推崇。水车头村同红斌、高娟夫妇在传承中大胆创新,推出水车头豆腐第一宴,一样的豆腐让你吃出非比寻常的味道!把豆腐经过炒、蒸、炖、烤、煲、烧等,你便开始了在汤的、干的,荤的、素的,红的、绿的、黄的、白的豆腐盛宴里遨游。有用铁锅熬制出的清热泻火的豆腐浆;浇上豆瓣酱爆炒的红油辣子的0豆腐;豆渣和小米为主料,芹菜和豆角为辅料的豆渣麦饭;翡翠豆腐、豆腐饺子,、怀胎豆腐、豆腐丝拌粉条、干煸豆腐。最温馨难忘的要数热气腾腾的黑粗砂砂锅豆腐,荤素搭配,油而不腻,汤浓味美色鲜煎烫,让你唇齿留香,回味无穷。让你食之既有营养,又利健康,着重于美容、养颜和滋补。(文:罗竹芳)

十. 陕西省 渭南 合阳县 辣子豆腐

辣子豆腐 流行于县西南的路井、独店、孟庄一带。先把豆腐切块放入带调料的汤中煮20分钟;再煎好"哨子"。内容有油炸豆腐、萝卜丁、莲菜丁、肥肠等;再烧好猪油、清油相搀合的油泼辣子,只取上部辣子油备用。吃时先舀豆腐,再搭梢子,最后淋上辣子油,味美可口,有"宁吃一碗辣子豆腐,不吃十碗席"之说。

辣子豆腐的制作过和分三部分。一是油烫辣子。油要选上好的清油加适量大油,辣椒面则要选择优质色红者。先将生油煎熟,掌握好油温,再倒入辣面,搅匀,随即倒入少量食醋和酱油即可。烫辣子是制作辣子豆腐的关键环节,而关键的关键在于掌握油温。油温过低,辣子不熟,辣而不香;油温过高,辣子变黑,苦而不辣,黑而不红,大大影响效果。二是出浆豆腐。目的在于去掉豆腐中的浆味。用具以砂器为佳。砂器中盛入清水,放进食盐和调料包,再将切好的豆腐放入。关键仍是掌握火候,煎至汤沸,豆腐浮出水面即可。时间过短,浆味难以除尽,入口不爽,且调和味未能渗入食而无味;时间过长则豆腐发硬,失去本色。三是炒臊子。将葱花、粉条、白菜、红萝卜、油炸豆腐、丸子、烧吊子及海带放上调料,用大油爆炒,再加入少量肉汤,即成臊子。

吃时先用漏勺从砂器中舀出豆腐,添上带汤的臊子,臊子约占总量的四分之一,再淋上油辣子即可。辣子色艳,臊子味浓,豆腐软和,入口流香。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