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亚龙湾哪里有卖特产的 亚龙湾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亚龙湾哪里有卖特产的 亚龙湾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04-01 06:03:19

一. 浙江省 温州 龙湾区 温州豆沙汤团

由豆沙、白糖、熟猪油、肥肉丁、饴糖、桂花等原料作馅。汤团纯白细韧,汤清味香,甜美可口。以郑德大汤团店产品最著名,已有百余年制作历史。

二. 浙江省 温州 龙湾区 东阳粉干

以质地柔软的大米为原料,经过水浸、磨粉、掺糕、蒸棵、臼舂、制丝、蒸熟、冲洗、晒干等工序制成。它白如雪,细若丝,韧性好,足深受人们喜爱的食品。东阳粉干相传始产于明代。主要产区为东阳的夏溪滩、东山头、上林口、横锦、前田、黄珊庄、仙山脚、杨溪等地。( 温州)

三. 浙江省 温州 龙湾区 灵昆文蛤

产品名称:灵昆文蛤

产品别名:花蛤

产品产地:温州

产品特性: 肉质鲜美、营养丰富

产品简介:文蛤是我国沿海的滩栖见类,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真瓣鳃目、帘蛤科、文蛤属。其贝壳略呈三角型、腹缘呈圆型、壳质坚厚、两壳大小相等、花纹丰富美观、蛤肉洁白如玉、喜生活在有淡水注入的内湾及河口附近的细沙海滩。文蛤肉味清鲜、营养丰富,是贝类中的上品,含有蛋白质10%、脂肪1.2%、碳水化合物2.5%、还含有人体易吸收的各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及钙、钾、镁、磷、铁等人体必需的矿物质。是灵昆海水养殖业的重头戏。目前,灵昆岛文蛤养殖面积达2100亩,年产量600吨,96年出口日本400吨,创汇700万元。文蛤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帘蛤科。在日本超级市场上是配给食品。每逢“三月三”女儿节,色彩斑烂的文蛤是必备的礼品。文蛤全身是宝,美丽的外壳可制贝雕工艺品,还是蛤例油的容器和制造高级水泥的原料,还可作紫菜丝状体的培养基。蛤肉有催乳去火功能,鲜蛤肉外敷疮疖或贴治红眼,均有很好疗效。文蛤吃法很多,旺火快炒、清蒸均可,还可作成鲜松而不油腻的文蛤饼。

产品历史: 在唐代时曾为宫廷海珍贡品。自古以来,不少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吃过文蛤之后,留下了赞美文蛤味美的文句。清朝乾隆皇帝食用文蛤之后,将文蛤美誉为“天下第一鲜”。灵昆文蛤贝类珍品,号称“天下第一鲜”。文蛤不仅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还具有很高的食疗药用价值。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说,文蛤能治"疮疖肿毒,消积块,解酒、散毒"等病。现代研究表明,文蛤具有清热利湿、化痰结的功效、对肝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它既是国内人民所喜食的、又是大宗出口创汇的水产品。文蛤除按传统方法加工外,还可以制成罐头、保健品等。文蛤养殖投资少、成本低、产量高、效益好,是一个值得推广的优良养殖品种。

文蛤养殖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但文蛤养殖的快速发展是在解放后,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际市场对我国文蛤需求量的不断增长,我国的文蛤养殖业也随之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市的文蛤养殖始于1973年。而鹿城区灵昆岛是我省最早进行文蛤养殖的地方,目前,该区文蛤养殖面积达2万多亩,年产文蛤上万吨,是我省最大的文蛤养殖基地。该区所产文蛤因其色泽艳丽、肥满度高等优势深受外国客商的喜爱,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声誉颇高。

四. 浙江省 温州 龙湾区 寺前馄饨

永强寺前街馄饨,创始于清道光年间。采用上白面粉制成的馄饨皮薄如蝉翼;馅心用当天宰杀的猪后腿瘦肉剁成。店主人能自己定下严格规矩,一锅汤只煮一碗馄饨,生意再好也不破例。佐料有鸡蛋丝、丝菜、碎肉和葱花等。( 温州)

五. 浙江省 温州 龙湾区 县前汤团

原名郑德大汤团,始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相传至今,久盛不衰。温州人视吃汤团为吉祥,历来有汤团待客的风俗习惯。市区青年订婚要向亲友赠送汤团券,以示结缘志喜。华侨归国更视吃汤团为故乡情
县前汤团选用上等糯米制作,煮而不破,口感细腻,独负盛名。每碗8只,恰到好处。有10多个品种,麻心汤团香甜可口,鲜肉汤团入口咬开,便有一股香汁流出,鲜美无比。1998年12月,国内贸易部在杭州举办全国首届“中华名小吃”认定活动,县前汤圆店的麻心汤圆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温州)

六. 浙江省 温州 龙湾区 沙锅鱼唇

鱼唇是犁头鲨之头的干制品,经水浸发去腥后,用干贝、母鸡、火腿等多种增鲜原料配佐,采用沙锅小火炖制,原锅上席。主品柔糯,汁浓味醇,营养丰富
( 温州)

七. 浙江省 温州 龙湾区 五柳炸蛋

材料:鸡蛋、五柳

酸汁:蕃茄酱(这次没有用米醋)、白糖、盐、清水

调料:油和生粉水各适量

1、准备鸡蛋4只,五柳是买现成的。

2、烧热1碗油,倒入鸡蛋,炸至膨胀起泡呈金黄色。

3、炸好后盛起沥干油。

4、烧热2汤匙油,再倒入五柳丝和蕃茄酱、白糖、盐等调料,然后浇入生粉水勾芡。盛起五柳汁淋在炸蛋上即可。

八. 浙江省 温州 龙湾区 瓯菜

瓯菜以海鲜入馔为主,口味清鲜,淡而不薄,烹调讲究“二轻一重”,即轻油、轻芡、重刀工、具有比较明显的特色风格
( 温州)

九. 浙江省 温州 龙湾区 黄牡蛎

闽江口的乌猪港东岸门和川石五虎门的水底岸礁盛产肉味鲜美,营养价值极高的黄牡蛎,牡蛎是群木妻浅沙底的贝壳斧足类软件动物。其体外负有二个贝壳,壳长5公分左右,高约9公分。右壳顶长稍曲,不平如山形,左壳扁平,宛如右壳的盖子,壳表面淡黄有紫色的放射线数条,内面光滑色白,常以扁平的一面附在水底岸礁之上繁殖,累累相联结,成串成片。动物学上载,牡蛎有20多种,福州地区常见的食用牡蛎,按其色与味只有黄蛎(野生石 虫豪 )和北蛎(插竹养殖的竹 虫豪)两种。前者肉色淡黄,野生,个体较大。后者色绿味浓,个体较小。连江马鼻一带多产小牡蛎,俗称北蛎,近来引进的太平洋牡蛎,个体也很大,多是人工插竹养殖的。牡蛎繁殖迅速,长年均有。肉可以食,壳可烧灰,作建筑材料,牡蛎性滋阴降炎,可以入药疗病,药效类似燕窝、白木耳,肺病患者常饮炖牡蛎汤汗中以溪解病情,价廉易得。所以川石、东岸居民,多靠捕捞牡蛎为生。捞牡蛎方法有两种:川石人好水性,就只带一根蛎锹,潜入海底,锹下蛎旁,一大团一大团扛在肩膀上浮出水面;东岸人则在船上耙捞,各家自备小船,两头两锚固定水面,人站在船上用以长竹杆为柄的铁耙往海底耙捞,捞上蛎房放在船上。每年端午节前后两三个月是耙捞牡蛎的旺季,东岸门水域布满小船,可热闹了。黄牡蛎虽是野生的水产物,而东岸门水底并非自古就是盛产这种贝壳类。据传元朝的时候,这条水道泥沙淤塞,芦苇丛生,水流不畅,不宜黄牡蛎在这里生长繁殖。直到明朝建立的前一年,明太祖朱元璋命汤和为将,自明州(今之温州)由海道进攻福建,明军避开浪高水险的五虎口,由乌猪口至东岸门这一线,火烧芦苇,挖开淤泥,船队趁大潮冲进闽江,直扑福州城。从此以后,乌猪港潮起潮落,通畅无阻。东岸门才有了适宜黄牡蛎生长的条件,故于明洪武以后,黄蛎在这一带逐渐繁殖起来。又一说朱元璋率兵进攻福州时,船过东岸门,癞痢头发痒,双手抓痒,丢下似“白鹭屎”的疱痂,变成了黄牡蛎。这是传说,其实朱元璋并没有来过福建。东岸门的黄牡蛎算是大自然恩赐的水产资源,捞牡蛎养家糊口至今仍为东岸人最可靠的活路。( 连江县)

十. 浙江省 温州 龙湾区 菊花凤翅

鸡翅经油炸,入炒锅加调料和清汤大火烧透,小火烤酥,加调料移大火收汁。汁稠稍加勾芡,浇明油装盘。外围配以锲菊花刀的油炸鱼肉块。带茄汁味碟上席
( 温州)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