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东平县特产有哪些 山东东平县有什么好吃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东平县特产有哪些 山东东平县有什么好吃的更新时间:2022-04-01 19:25:13

一.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州城蒲草

历史上,州城四面环水。从老西门里到小西门,到南城角桂井子西边;南门的东西两边;大东门西大学街(今文庙村)一带;北门里以东和现在的清真寺附近,环城多是水坑。水坑里长满了蒲草,总面积约2000多亩。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仍然盛产蒲草。

州城的蒲草有两种,当地人把出蒲棒的蒲草叫“棒蒲”,把不出蒲棒的叫“母子头蒲”。每年分两次收割,伏天收的称“伏草”,秋天收的称“秋蒲”。伏草柔软,是编织蒲席、蒲包的良好原料;秋蒲质稍差,可以用来作铺床用的蒲草苫子,这些蒲料,是当年州城人民群众的重要经济收入。蒲草和蒲编织品曾畅销菏泽、汶上、宁阳一带。特别是蒲包,五十年代时,由于麻袋紧缺,塑料袋也没有成为生活用品,蒲包成为非常受欢迎的畅销商品。

蒲草,又名宽叶香蒲,属于多年沼生单子叶草本植物。州城的蒲草长得高大粗壮,株高一般2米左右,小南庄一带的蒲草最好,这里水深,淤泥厚度达0.5米以上,十分肥沃。单株径粗可达10厘米。每株叶片6—13枚,着生于短缩茎上,叶扁平线形,排列成两行。中心抽生花苔,高约180厘米,顶生圆筒状肉穗花序,上部为雄花序,狭穗状,黄色。下部为雌花序,圆柱状而肥厚,黄褐色,形似蜡烛状(即俗称的“蒲棒”)。

州城蒲草浑身是宝,功用十分广泛。其根嫩时,色白质脆,配以肥大虾仁做菜,清鲜可口,州城名菜“蒲笋炒虾仁”,就是以嫩蒲根为原料。蒲草的花粉称“蒲黄”,性平,味甘,生用行血消瘀,主治血滞经闭、胸腹疼痛等症;炒用能止血,主治崩漏、吐血等症。

蒲棒是造纸的好原料。蒲棒做枕芯、被絮,松柔保暖,堪称上品。蒲草的叶片柔软而耐潮湿是良好的编织原料。州城南门街的蒲席,大西门的蒲包,文庙街的蒲扇,牌坊村的蒲鞋,大寺街的蒲墩,都曾是著名的蒲编织品,造型大方,物美价廉,深受人们的喜爱。“小扇本姓蒲,家住东平府,可以扇风打蚊子,也能拿它垫0。”就是人们对州城蒲扇的称赞。

但在1977年以后,州城的蒲草面积大大缩小,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承包了坑塘,由于养鱼比种蒲草经济收入丰厚,原来的蒲草坑大部分被改造成了鱼塘。

二. 广东省 潮州 饶平县 虾蛄

  虾蛄学名叫管虾,也叫琴虾或赖尿虾。虾目蟹足,状如蜈蚣,触角两对,第一对较长,呈镰刀状,体苍灰色,尾节红色。大者长及尺,小者两三寸。虾蛄味道鲜美,价格低廉,或油炸、或清蒸,或生煮,多种吃法,各具风味。唯有一种吃法,内陆人望而生畏,不敢问津,饶平人却无论男女老少,都吃得津津有味。那就是把刚从海中捕到的活生生的虾蛄,用盐腌一两天,取来便吃。饶平人喜欢用这种咸虾蛄来送番薯粥,其味无穷,恰到好处。若將之配以酒食,實乃人間之美味,为沿海群众喜爱的水产品。现在也成为沿海城市宾馆饭店餐桌上受欢迎的佳肴。

    饶平浅海滩资源丰富,虾蛄产量较多。虾蛄产于浅海沙底,喜棲于浅水泥沙或礁石裂缝内,一年四季都可捕捞,春季是盛产期,这时的虾蛄,肥大鲜嫩,肉中含有一条蛋黄,称为“红心虾蛄”,最好吃。

    虾蛄是一种营养丰富、汁鲜肉嫩的海味食品。其肉质含水分较多,肉味鲜甜嫩滑,淡而柔软,并且有一种特殊诱人的鲜味。肥壮的虾蛄脑部满是膏脂,肉质十分鲜嫩,味美可口,可惜壳多肉少。但其蛋白质含量高达20%,脂肪0.7%,以及维生素、氯酸、肌苷酸、氨基丙酸等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虾蛄性温、味甘。有补肾壮阳、活血生津、通乳脱毒之功效。

三.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东平湖中华园田螺

东平湖是中华园田螺的天然养殖场,年产田螺达1500吨以上。

田螺,腹足纲,田螺科,壳略呈园锥形,壳面光滑或具纵走的螺力肋。中华田螺常见而分布较广,壳高6厘米,有6—7螺层,层间缝合线很深,壳口呈卵园形,有角质的厣。它螺适宜栖息于湖泊、池塘、水田和缓流的小溪中。雌雄异体,卵胎生,体内受精发育。它以宽大的足匍匐于水草上或爬行于水底,对环境适应性强。东平湖里的中华园田螺原产于我县稻屯洼,为了大面积开发这一资源,1974年外贸部门向东平湖埠子村西移植500余公斤,二三年内面积扩大到2万亩,生长良好,成为湖内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主要水生动物之一。每年四五月份捕获季节,渔民每天单人单船可捕捞100公斤以上。

湖产田螺具有个大、壳薄、肉多、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的特点,很早以来就是名扬国内外市场的热销商品。早在1972年,我县外贸部门就曾将大宗冻螺肉出口到日本等国,年出口量一般都在12万公斤左右,出口高峰年最高曾达40万公斤。

螺肉具有药食同功之效,用盐水煮之,佐以辣椒油,香辣可口,食后可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对小便不畅、黄疸病等亦有疗效。螺壳钙质丰富,粉碎加工后可以做喂鱼喂鸡的优质饲料。

近年来,湖产田螺畅销不衰,已成为到东平来的旅游者们的必尝美食和大城市宾馆宴席上的高档菜。

四.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东平湖莲藕

东平湖莲藕盛产于东平湖二级湖(东平县新湖乡)内,其荷叶硕大如伞,荷花清淡高雅,莲籽肥胖如栗,藕瓜白嫩酥脆。生食脆若甜梨,煮后香似面瓜。生调凉拌,煎、炒、烹、炸,无一不可。用东平湖莲藕制作的莲藕宴,咸甜酸辣,风味独特,色鲜味美,名贯齐鲁。素有“烟台苹果莱阳梨,不及东平湖藕瓜子”之说。 相传北宋年间,善良的荷花仙子路过800里梁山水泊,随手撒下几颗莲子,嘱其落户水乡,繁衍生息,造福渔民。从此后,东平湖便出现了“半湖荷花,全湖飘香”的盛景。东平湖莲藕耐旱、耐淹,生命力极强。目前东平湖莲藕面积达10000亩,形成了延绵10里的荷花带,不仅壮观了东平湖旅游景点,而且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2002年7月,乡政府与深圳德正投资公司签订协议,投资2200万元建东平湖莲藕加工厂一处,促进莲藕主导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五.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菱粉窝头

菱粉窝头是1985年以来我县开发湖产资源而新兴的一种面食小吃,以甜软、筋硬、香醇、口感好而倍受人们喜食。

菱粉窝头小如酒盅,它以湖产优质菱角磨成的面粉为原料,配以少量红糖(或白糖),加水和面,捏成窝头,放入锅内蒸熟而成。颜色类似而口感优于高梁粉窝头,嚼食有特殊的香味,是富有水乡风味的名吃之一。也是到东平湖来的旅游者喜爱的食品。在腊山景区和东平湖景区饭店均可品尝到。

六.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孙村竹编

沙河站镇孙村全村185户,家家从事竹编生产,出产的竹编制品,方圆百里闻名。1992年,曾被泰安市人民政府授予“竹编专业村”称号。

孙村发展竹编业,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传说有个叫李箩匠的浙江藉竹编艺人,逃荒要饭至此,被一位名叫孙洪明的村民收留,结为拜把兄弟,李箩匠遂将竹编手艺传授于孙氏,以后逐渐在全村推广开来。最初村民们主要利用冬闲时间从事竹编,以加工竹笆子、竹筚子、竹笼头等粗放型的竹制品为主,产品靠走村串巷销售,换取零花钱。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该村竹编业也随之迅猛发展。竹制品由粗加工逐步发展为精加工,由制作简宜品发展为制作竹挂帘、竹扇面、竹饰物、竹挂件等技术较复杂的手工艺品;花色品种也由原来的单一品种发展到现在的二十多个;数量由最初的年产数百件发展到现在年产50多万件,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产业。

孙村竹制品原料全部选用江南竹,村里每年到浙江、安徽等定点地选购,根据生产需要,挑选毛竹、钢竹、水竹等不同竹料运回。一般每年秋后至冬初进料,冬春两季进入竹编生产的旺季,夏秋时节销售。孙村竹制品有着严格的生产程序,从选料、破竹、削条到编花成形、刨光上漆,大体要经过十几道工序。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村里每年都要专门从省、市外贸部门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

孙村竹制品不仅结实耐用,而且设计别致,美观大方,曾多次参加省、市工艺品博览会。该村制作的“心”形花篮、“嫦娥奔月”、“五子闹春”等竹制挂件,远销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

七.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东平湖黄河鲤鱼

黄河鲤鱼是生活在肥沃的黄河水中的一种野生名贵鱼种。红尾金鳞是它与别的鱼种最明显的区别。历史上,东平湖作为自然滞洪区时,因与黄河相通,每逢汛期都有大量的黄河鲤鱼进入东平湖内。

黄河鲤鱼体形瘦长,游动骄健有力,它有逆水而上的生活习性,碰上障碍物即蹦跳,民间有“鲤鱼跳龙门”的形象说法,就是指的黄河鲤鱼。它每年在入海口处或黄河流域的支流河里产卵,幼鱼孵出后游入黄河,顶着滚滚而下的波涛往上游动,边游边长,因为黄河水中渗有大量黄沙,它在生长过程中鳞色便随黄水变成金黄色。当游到东平湖一带水域,流速减缓,从上游冲下来的大量草籽、树叶,虫皮以及黄土中的微生物和有机质,在此处沉淀,水质肥沃,天然饵料丰富,适宜鲤鱼发育生长。所以人们在这一带捕捞的黄河鲤鱼特别多,而且肥大、鲜美,此时,一般都已长到1公斤左右。

东平湖陈山口闸建成后,河湖之间没有了自然通道,湖内便不再有黄河鲤鱼了。捕捞黄河鲤鱼只能到黄河里撒网。由于黄河水流逐年变小,黄河鲤鱼的产量也已大大减少了。

黄河鲤鱼肉味纯正,鲜嫩肥美,而且无污泥味,是鲤鱼中的上品。《诗经》上有“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即是指的黄河鲤鱼。《清稗类抄》中说:“黄河之鲤甚佳,甘鲜肥美,可称珍品”。

黄河鲤鱼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利水消肿,安胎通乳,益气温补的药用价值。

八.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东平湖芡实

芡实是水生植物“芡”的果实种子,亦称“鸡头米”。据史料记载,东平湖芡实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因其质量好、产量高、食用药用用途广而闻名。

东平湖芡实素以子粒大、米仁饱满、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等特点而著称。据化验分析表明,每百克米仁肉中含水量碳水化合物32克、蛋白质4.4克、脂肪油0.2克、硫胺素0.4克、核黄素0.08毫克、尼克酸2.5毫克、抗坏血酸6毫克,还含有钙9毫克、磷110毫克、铁0.4毫克以及胡萝卜素、维生素等。它不仅可以食用,而且还具有很高的医用价值。据《本草纲目》中记载,芡实能“止渴益肾、治小便不禁、遗精、白浊、带下”。《本经》中也记有“主温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芡叶可治胞衣不下,吐血之症;茎在《本草图经》中称花嵌,能“止烦渴,除虚热”,生熟皆宜;根能医治疝气、白带、元名肿毒等症。

芡实系睡莲科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性喜温暖,适生于湖泊、坑塘水深在一米左右、软泥底的水域。东平湖地处黄河下游,水域辽阔,水质良好,湖内底质肥沃,气候温暖,光照充足。根据资源调查资料,东平湖泊面积为23.19万亩,其中有三分之二属于水深不足2米的浅水域,适于芡实的生长。

东平湖芡实生产,在五十年代以前是靠天然下种,自然繁殖,沿湖群众自由采收,因此产量不稳,质量也难以提高。六十年代,采取了引进良种、扩大养殖面积等一系列措施,于1963年从江苏省引进了“南芡”品种,面积迅速发展到3万亩,年产芡实40万千克。东平县自1970年开始对东平湖的芡实生长工作实行统一管理以来,养殖面积不断扩大,1977年曾达8万亩,年产量达到100万千克以上。2000年芡实种植面积达2万亩,收获芡实200万千克,创产值400多万元。除国内广泛应用于制药、烹饪、食用和饮料加工等外,每年出口达40~50万千克,用含芡实配制的“唐龙健身酒”名扬四海,打入了国际市场。

九.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斑鸠店酱菜

酱菜是斑鸠店镇供销合作社,1962年创制的咸菜新品种,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生产历史,已形成颇有影响的著名地方性小吃。

斑鸠店酱菜以优质面粉和莴苣、无籽黄瓜、芒瓜为主要原料,吸取传统酿制工艺的精髓,按一种新的酿制工艺精心酿制而成。保持了蔬菜本色,有光泽,无沉淀物和杂质。具有鲜、甜、脆、嫩、微咸可口等特点。是一种色、香、味俱佳的调味品。它是佐餐佳品,能增进食欲,开胃爽口,特别是早晚吃粥时,其味更是妙不可言。成为近年来宾馆酒楼和百姓餐桌上的常见食品,也成为馈赠佳品之一。

酱菜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据有关资料记载,汉朝时我国即已开始酱黄瓜,到清朝时制作技术已大有改进。《随园食单》曾专门记了一条“酱王瓜法”:“王瓜初生时择细者腌之,入酱,脆而鲜。”著名古典小说《红楼梦》第六十一回说大观园的姑娘们爱吃“鸡蛋、豆腐,又是什么面筋,酱萝卜杂儿”,这里的“酱萝卜杂儿”,指的就是酱菜。

斑鸠店镇盛产大蒜、黄瓜等瓜果蔬菜。斑鸠店酱菜就是采用当地新鲜蔬菜,入甜面酱制成。酱菜选料严格,加工精细。选料的季节性很强,要求很高。选料要大小一致,长短粗细相仿,选好料要及时加工,保持蔬菜新鲜,这是做到脆、嫩的关键。鲜、甜则取决于甜面酱的质量,发酵要恰到好处。

腌制时要选择晴朗天气,将小乳瓜洗净,去蒂,放盐略腌,取出晾干,再以腌瓜卤汁下锅煮沸,烫过乳瓜,使瓜起脆,再晾干起皱,成瓜胚,然后用次酱先行套浸瓜胚,浸透取出,用手勒净,略晾,再入甜面酱缸内,一个月后可食。

斑鸠店酱菜的主要品种有:糖醋大蒜、乳黄瓜、嫩莴苣、嫩生姜、胡罗卜等,形状有条、块、丁、丝、角等。

十.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糊鱼汤

糊鱼汤是东平县改革开放以来新兴的一道汤菜。它以河湖沟汊间捕捞的幼鱼为原料,经过加工烹制而做成。此汤特点:汤黄叶绿,香气扑鼻,酸辣可口,味道鲜美。

制作方法是:

1、取3厘米长幼鱼250克。葱段、姜片、蒜末各5克,香菜末少许。淀粉50克、胡椒粉10克、麻油3克、醋20克、味精2克、鸡精粉3克。

2、将幼鱼洗净撒以精盐腌渍,约10分钟后,用淀粉拌匀。

3、锅置火上,放入花生油150克,至油热时,放幼鱼入锅,文火慢煎成金黄色(所谓糊鱼),出锅备用。

4、用锅底油煸炒葱、姜、蒜末,加1000克清水烧沸。放入糊鱼、胡椒粉、精盐、鸡粉、味精。香菜末、淋麻油,盛入盆内即成。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