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韶关翁源最有名的特产 广东韶关翁源十大美食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韶关翁源最有名的特产 广东韶关翁源十大美食更新时间:2022-04-22 03:06:15

一. 广东省 韶关 翁源 翁源三华李

翁源三华李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翁源三华李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三华李原产于翁源县龙仙镇三华村,清嘉庆《翁源志》、《韶州府志》、《辞海》均有记载。每年初春开花挂果,“夏至”前后成熟。三华李果大、肉厚、无渣、核小、具有清甜、爽脆并带有特殊的芳香气味,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适量的糖分,素有“岭南佳果、夏令之王”之称。1986年在广东省水果品评会上荣获“名优品种”称号,1987年,被评为广东省十大优稀水果之一,深受海内外人士的喜爱。今年,三华李被韶关市质监局批准为出口产品,同时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符合绿色食品A级标准,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

三华李品种很多,以鸡麻李和蜜李风味最佳。三华李在芒种、夏至成熟,是城市的淡季水果。它的特点是果大、肉厚、无渣、核小、清甜爽口、有香味。1987年,三华李被评为广东省十大优稀水果之一 ,每年的6月下旬有"中国翁源三华李节"。( 韶关)

2010年4月1日,翁源三华李获韶关首个水果出境认证走出国门。翁源三华李久负盛名,是广东省名牌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绿色食品。

三华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广东省翁源县龙仙镇、坝仔镇、江尾镇等3个镇现辖行政区域。

二. 吉林省 辽源 东丰 野生的山菜

东丰县地处吉林省中南部、长白山余脉,是“五山一水四分田”半山区县份,属季风区中温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县内土地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适合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素有“山区小粮仓之称”;林业生产在全省和全国久负盛名,森林面积达11.3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2.07%,是全省林业先进县、全国百万亩人工林基地县之一、全国生态建设县之一。半山区的地理环境,为林品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三. 云南省 丽江 华坪县 纳西族的七星披肩

近代以来,丽江纳西族男子服饰与邻近汉族的基本相同。一般说来,农村青壮年男子下地劳动多穿一排布扣的对襟衣,外罩羊皮坎肩,下着长裤,穿本地布鞋,免冠或打头帕(俗称“搭头”),腰束带子;平日或赶街时多穿汉式长布衫,戴毡帽。妇女服饰,则明显保留本民族特点。她们内穿汗衫,中穿右衽宽腰大袖的大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胫,外加毛质或布质的坎肩,下穿长裤(下脚不缝边),打脚带,脚穿挑绣图案的布绒面、皮底船形绣花鞋,逢年过节才穿袜子或裹上脚布。衣服多为蓝、白、青三色,在领、袖、襟等处绣有花边。腰束百褶围腰。妇女下地劳动或外出走亲访友时,再披上羊皮披肩。披肩的制作颇为精巧,背面上端衬着黑平绒或黑色毛幅巾,其下用七对皮条穗订有并排的七个绣花小圆布圈(早先妇女披肩肩部还有两个较大的绣花圆布圈以代表日月),这种“披星戴月”的披肩,象征着纳西族妇女的勤劳。已婚妇女在头顶梳发打髻,戴圆形的纱帕(“古井”);姑娘们则将发辫盘在脑后,戴布头巾或黑绒小帽。少数山区妇女,多着麻布衣裙。

泸沽湖云南一侧纳西族的服饰,与丽江纳西族有明显的差别。男女儿童13岁前均穿长衫,13岁行过成年礼(即女子穿裙子、男子穿裤子)后,他们才换上成人服装。成年妇女喜穿红、蓝、紫色的上衣,用彩色布条镶边,钉双排纽扣,穿浅蓝和白色衬里的双百褶裙,裙长及足背。她们还喜束红、黄色腰带,穿青布绣花鞋。青年男子头梳小辫,或盘在头顶或垂于脑后,壮年则戴自制青布小帽或皮帽。他们喜欢藏族服饰,如戴藏式呢帽,穿藏靴,佩铜、银质的大耳环,显得英姿骁勇。

新中国成立后,丽江纳西族的服饰有了较大变化,其趋势是向节省布料、便于劳动和工作的方向发展,且与汉族基本相同,只是姑娘们一般都还有一套民族服装。泸沽湖畔纳西族的服饰则变化不大。

四. 广东省 韶关 翁源 客家艾糍

客家艾糍

三月清明,这一期间野艾草比较鲜嫩,客家人就采来做成糍来吃。清明过后,就开始插秧了,所以有俗语说:“吃了野艾糍,肩头磨得损。”

清明期间有些小店,还有一道叫做“野艾煎蛋”的菜式,野艾具有清凉滋补的功效。

春天到,艾草香,摘艾叶,做艾糍,这是翁源客家人长久以来的习俗,这也是春天给我们的一种献礼。艾糍清香独特,饱含客家人的巧思匠心。具有浓郁香气的艾草与香甜的糯米相结合,这一个个碧绿的团子充满着春天的气息,吃一口软糯甜香,是有名的客家美食。

艾草是一种野菜,一般长在菜园的田埂里或空闲的田地里,是天然的绿色的食品,每到春季,尤其是几场春雨过后,一丛丛艾草就会雨后春笋般从田间地头冒出来,摘艾叶要摘最上面的最嫩的部分,这样做出来的艾糍味道才最香最浓郁。采摘回来的艾草要重新摘选一次,留下嫩叶嫩茎,用清水洗几次,洗的时候注意不要太用力,不要扭出艾汁,洗干净泥土后就可以放进锅里煮了,艾叶要煮得很烂才可以用来和面,一般煮二十分钟左右就可以捞起备用了。把煮好的艾叶和糯米放在盆中,加入适量生油和赤砂糖,然后不停地揉搓面团,让艾叶和糯米粉充分地糅合在一起,直到面团子柔软均匀。做艾糍的馅料可以是甜的,也可以是咸的,各地有所不同,甜的馅料是用花生、芝麻、白砂糖捣碎混合在一起,喜欢咸的还可以用蔬菜和猪肉做成馅料,看个人的喜好。包艾糍其实和包饺子有些相像,但是包艾糍的面皮比较特别,因为面团里加入了天然的艾草,整个面团的手感会比较厚实和粗糙些,只能手工把一小块一小块的面团小心地加工成面皮,要把面皮压得又薄又大,包的馅料又多又香,这样包出来的艾糍圆滚滚,非常有“料”,很是好看!但是要注意不能把面皮按得太薄,不然馅料很容易跑出来,一蒸就“露馅”了。标准的艾糍应该看起来表面光滑、完美无缺,一点也看不到接口的痕迹。蒸艾糍也是有讲究的,在农村蒸艾糍,要用传统的大锅,用柴火蒸出来的艾糍会有一股独特的清香,这是用现代厨具无法比拟的,把水烧开后就可以开始蒸艾糍了,通常蒸15-20分钟就可以了,之前浅绿色的小团子就会变成墨绿色,刚蒸好的艾糍软糯甜香,口感略微粘牙,之前淡淡的艾草清香变得非常浓郁,咬一口唇齿留香。据翁源江尾镇葸茅岭村的村民介绍,吃艾糍是他们村里留下来的风俗,艾可以暖胃、健胃,味道很清香,吃艾糍暖身体的说法是从老0那里一直遗传下来的,艾糍不仅好吃,更具有药用价值。

五. 广东省 韶关 南雄 乡村鱼

乡村鱼

山区的水质清甜,养出的鱼肉质不错。来南雄是一定要尝尝客家乡村鱼的。南雄的水是北江的水源之一,直接从岭南山脉上留下来的山泉水,十分清甜,农村家家户户都围山塘养鱼,养出来的鱼肉质嫩滑,口感微甜,客家人喜欢用豆腐、辣椒做成一煲鲜嫩香辣的鱼汤。而豆腐也是山水做成的,配上一样嫩滑的鱼肉,口感配合得天衣无缝。为了让鱼肉更香,在下锅之前会先用姜葱煎香鱼肉,再加入豆腐、辣椒一起煮,鱼肉入味而不烂,无论是鱼肉还是鱼汤,都是送饭的佳品。

六. 广东省 韶关 始兴 始兴杨梅

杨梅属于杨梅科植物,又名龙晴、朱红,因其形似水杨子、味道似梅子,因而取名杨梅。杨梅具有消食、除湿、解暑、生津止咳、助消化、御寒、止泻、利尿、防治霍乱等医药功能等多种功能,有“果中玛瑙”之誉。

始兴,是盛唐名相张九龄故里,粤北第一古郡,环境优美,气候怡人,是全国闻名的林业县和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森林覆盖率达75.6%。始兴杨梅种植历史长达300年之久,杨梅主要分布在始兴县江口镇区域,种植面积已超1万多亩。规模之大、产量之高、影响之远、辐射之广位列广东之最。

始兴杨梅具有果正、个大、核小、色靓、味浓及耐储运等特点。其营养丰富,每千克杨梅含组氨酸0.3克,苏氨酸0.28克,谷氨酸0.13克,蛋白质3.1克,维生素C1.28克,铁0.006克。果核还含有抗癌物质维生素B17。始兴杨梅成熟期早,每年端午节前后采摘,产品旺销,是广东省名牌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

2010年始兴县荣获“中国杨梅之乡”称号。同年10月,始兴县杨梅优质高产高效生产被列为广东省“一乡一品”项目。同年12月,始兴县杨梅生产被列为省级农业标准化专项。始兴县杨梅生产得到了国家、省、市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目前,生产始兴杨梅的企业主要有三家,分别是始兴县洪源果业有限公司、始兴县乌石家庭农场和始兴县湘南民营绿色生态园。其中,始兴县洪源果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主营以东魁杨梅、白玉枇杷等名优农产品为主的,集种植、开发、销售于一体的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拥有东魁杨梅注册商标“五月红”。2009年,该公司的杨梅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始兴县乌石家庭农场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经营“粤山红”牌杨梅等名优农产品种苗、果实销售为主的家庭农场。目前经营面积已达50000多亩。

七. 广东省 韶关 翁源 翁源茶叶

茶叶

翁源茶叶有多种,以金鸡茶、桂湖茶、李洞茶为名贵,金鸡茶清香提神,耐人寻味;桂湖茶甘香兼具,消食去滞;李洞茶香纯性温。

八. 广东省 韶关 翁源 焖莲藕

翁源的焖莲藕甜味浓郁、含淀粉多。金秋时节,天气干燥,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人们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食品为主。藕就是当令滋补佳品之一。立秋过后,焖莲藕成为翁源人餐桌上的常见菜肴,翁源的焖莲藕为什么会成为特色,跟翁源的滃江水和莲藕品种有很大关系哦。

信息来源:翁源县旅游局

九. 湖南省 长沙市 长沙县 驰名中外的湘绣

    湘绣起源于民间刺绣,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已发现最早的实物是1958年从长沙楚墓0土的一幅龙凤图。1972年,马王堆汉墓又出土了40件刺绣衣物和一幅铺绒绣锦。这些绣品图案多达10余种,绣线有18种色相,并运用了多种针法,达到针脚整齐、线条洒脱、绣工纯熟的境界。至清代,长沙刺绣遍及城乡。    

湘绣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形象生动、逼真,质感强烈,它是以画稿为蓝本,“以针代笔”,“以线晕色”,在刻意追求画稿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故其独特技艺,尽在“施针用线”之中。湘绣针法多变,以掺针为主,并根据表现不同物象、不同部位自然纹理的不同要求,发展为70多种针法。线色万千,根据各种不同画稿的题材,运用各种不同的针法,选配各种不同色阶的绣线——丝线或绒线,凭借针法的特殊表现力和绣线的光泽作用,使绣制出来的物象,不但保存着画稿原有的笔墨神韵,而且通过刺绣工艺,增添了物象的真实性和立体感,起到了一般绘画所不及的艺术效果。以致湘绣独成一派,到清末“湘绣盛行,超越苏绣,已不沿顾绣之名。法在改蓝本、染色丝、非复故步矣。”从此,湘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人士,1910年在南洋劝业会上被誉为“浑笔墨于无痕,”“字格簪花,迹灭针线”。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湘绣出尽风头。长沙锦花丽绣庄送展的一幅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半身湘绣像,引起轰动。时湖南省主席何键授意以他人名义赠给罗斯福,传为佳话。该绣像现藏于芝加哥亚历山大博物馆。    

解放后,湘绣工作者一改过去传统产品多为单面绣的工艺,着力发展双面绣艺术,同时又创造出难度更大的“双面全异绣”,使湘绣艺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它在一块透明底料的正反两面,绣制出两个主题、构思、色彩、针法各异的物象。如双面全异绣“花木兰”绣屏,取材于《木兰词》中的名句。一面绣的是“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一面绣的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样不仅出色地反映了木兰女扮男装,披坚执锐的英雄形象,又反映了“脱去战时袍”身着女儿装的少女姣态,而且使对比的形象更加生动。一面戎装,一面红装,其构思之巧妙和绣艺之精湛,堪称巧夺天工,令人拍案叫绝。湘绣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绣品丰富多采。著名绣品有传统名牌“虎”、“狮”和“百鸟朝凤”等挂屏;有获“省优产品”的百鸟、百鱼、百花、百童、百蝶“五百”被面;还有众多的双面全异绣湘绣精品。(长沙)

十. 广东省 韶关 武江区 韶关铜勺饼

铜勺饼,广东韶关的,其制作方法大概如下:以浓稠粘米倒入直径8~9厘米的浅平铁勺内,再放入酸菜、辣椒作馅(也有放入黄豆、花生仁或小鱼、虾、螺肉作馅的),然后再裹上一层米浆,用油炸酥。你若去了韶关,很多小店都有这种特色食品。因为它是韶关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铜勺饼为民间小食,作佐酒小吃或零食,香酥可口。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