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鹤庆土特产店在什么位置 鹤庆必买的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鹤庆土特产店在什么位置 鹤庆必买的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04-10 08:34:16

一. 云南省 大理 鹤庆县 鹤庆猪肝鲊

鹤庆猪肝鲊是鹤庆较为有名的食品,它是当地白族人民用来招待贵客和赠送亲朋好友的礼品。鹤庆生产猪肝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加工季节一般在冬季。据说用“腊八”水加工的猪肝鲊,不但其味好,而且还能保存较长的时间。其制作主料是生猪肝、肠肚和排骨,洗耳恭听净后煮得半熟,配以精盐、乾酒和花椒、茴香籽、辣椒,搅拌均匀后装入陶缸(罐)内密封,腌制3个月后即可食用。一季加工,可常年食用。食时须蒸熟,如嫌辣味太重,可加豆腐蒸炖,味更可口。猪肝鲊食用方便,味美开胃,是当地居家常用的调味佳品,同时,深受远方来客的欢迎。

鹤庆猪肝炸是一道佐餐的荤腌咸菜。用猪肝。猪肚、猪肠子等内脏切碎加粗磨的辣椒面、花椒、八角、草果、浓盐等佐料潮腌而成,汁液成辣,鲜味香浓,摄一小碟蒸熟,一层红油飘然而出,一阵肉香扑鼻而来,引得人口水滴,用筷子挑一点尝尝,咸、辣、香,好一碟开胃的咸菜!烈日般的红色,真如白族人豪放、开朗的性格。敢吃鹤庆猪肝,才真爱白族“金花”、“阿鹏”、大爹、大妈。

二. 云南省 大理 鹤庆县 鹤庆乾酒

鹤庆乾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鹤庆乾酒的来历,在民间还有一段颇具传奇色彩和神秘意韵的故事,这酒据说是乾隆老儿下江南那阵子,在一次晚宴上,品了鹤庆出产的西龙潭酒后,觉得味道醇厚中,有一股子清冽冽的感觉;回甜中,有一种山野的清香。那品遍了天下美味琼浆的乾隆老儿,品了一口后,居然啧啧称赞道:“这真是天下少有的美酒啊!杜康在世,也未必能酿出这般美酒。”于是就将这种酒,御封为每年进贡朝庭的贡品,定期按时呈贡。这酒名也就取成了乾酒,言下之意,这酒的专利拥有者,就他乾隆老儿了。

这一点也可以从流传在滇西北一带的:“丽江粑粑鹤庆酒,剑川木匠到处有。”的民间歌谣中,得到证实和体现。鹤庆酒在滇西北一带自古就非常有名气,可以用“家喻户晓”来形容也一点也不夸张。而鹤庆有名的火腿、吹肝、猪酐酢……名特食品,便是建立在鹤庆西龙潭水(鹤庆还有龙潭之乡的美誉呢!)和乾酒之上的,它们独道的美味可口之处,也是鹤庆的龙潭水和乾酒打造出来的。真是应验了那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民谚,这样也就同理可证:一方水酒,也就打造出了一方美食来了。

鹤庆乾酒是整个大理地区最有名的名酒,鹤庆汉子也以酒量而知名

三. 云南省 大理 鹤庆县 鹤庆鸡豌豆凉粉

鸡豌豆报顾名思义,就是那豌豆的大小和鸡的眼睛大小差不多,有地方的人叫鸡眼豆,扁圆形的,属小春作物。只能种在沙地里土地比较贫瘠的荒坡上,是那种“种一葫芦,收一瓢”的绿色食品,亩产量每亩还不足100市斤呢。

做鸡豌豆凉粉的工序,也不是我们一般人想像的那么简单。要做鸡豌豆凉粉了,头天晚上,便用本地西龙潭里的天然矿泉水浸泡那鸡豌豆一夜,到第二天,鸡叫头遍的时候,便起来,用手推小石磨,“哼啦、哼啦……”慢吞吞地磨成鸡豌豆浆,用一口大铁锅,烧一大锅同样的西龙潭天然矿泉水。水沸腾起来,将那用手推磨细推出来的鸡豌豆浆,倒入大铁锅里一搅,不用加任何添加佐料,颜色便成了嫩嫩的绿黄色,那天然的嫩绿黄色,娇嫩得人都不敢去碰它。这样娇嫩的东西,就是不吃,看着也食欲大增啊。


四. 云南省 大理 鹤庆县 鹤庆火腿

鹤庆火腿是云南名特食品,因其腿部弯曲,外形圆整,故又名圆腿或盘腿。鹤庆白族腌制盘腿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就把鹤庆火腿作为纳贡和远销外地的著名。清康熙《鹤庆府志》记载:明代嘉靖年间名宦查伟“丰酒肥腿食客”,肥腿就是盘腿。

鹤庆火腿,采用当地白族群众厩养的油葫芦猪为原料,且最肥不超过50公斤,猪宰杀后,把皮薄肉嫩的猪后腿刮洗干净,并把它旋成圆形,将猪脚弯曲盘插于边皮之中,搁放在通风处或阴凉处风干,再用竹签在肉上扎若干下,然后喷上酒,撒上食盐,并用手在肉上反复揉搓,使其入味。待肉皮回软便成批堆放,用重物加压把血水排出后再放入缸内。加工制作多的人家还可以放入自家专用来加工腌制火腿的窖内。腌上一个月后再取出,挂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凉干,这样火腿就加工制成了。

鹤庆火腿肉质丰满,四边膘肥、色泽鲜艳、肥瘦适中、味美香浓、营养丰富、食而不腻,保存期长,是佐餐、宴客、滋补身体,馈赠亲友的佳品。多次获得大理“金花奖”和云南省优质食品称呼。1980年全国火腿评选中被评为国家金奖1994年获得乌兰巴托国家博览会金奖。

五. 云南省 大理 鹤庆县 大理生皮

大理生皮是一道独特的美味。生皮,白语又叫“黑格”,逢年过节,白族人招待客人总会有一道非常特色的家常菜,凉拌生皮。

一般生皮生肉有两种吃法:一种是生皮和佐料不搁一起,吃时就着佐料一起吃;一种是将佐料与生皮生肉拌匀,就是一道凉拌生皮。

大理一般盛行吃生皮的地区有洱源、鹤庆、大理市周边乡镇等几处,其中洱源的生皮为上品,选材与制作都特别讲究。上好的生皮选取后腿肉和里脊、腰脊作为主料,生皮要切得细而不碎,蘸水选取地道的梅子老醋、野花椒、糊辣子、-籽还有蒜末、生姜、芫荽、冷开水、白糖、盐巴、酱油、如果能有山胡椒那更好,蘸水的配制是非常讲究的,如果蘸水不好,那生皮立马降格了。

最地道的生皮是生的,没有经过任何熟化加工。吃生皮的地区多温泉,猪杀后,一般用松毛烧掉毛,然后用热水洗尽。这样猪皮金黄,肉质细嫩。

蘸过汁水的生肉片吃到口里,绝对感觉不出平时生猪肉片具有的腥味,感到的只是从未感受过的鲜嫩可口和满口溢香。

有三种猪肉是千万不能用来吃生皮的,米砂猪、病猪和0猪。

现在大理搞旅游业,怕吓着游客,已经不准在核心景区卖生皮了。当然这几年农村养猪大量使用饲料也使生皮失去原有的品质。但在乡下杀猪过年的时候,总少不了一碗生皮,弄几两包谷烧,一边喝一边吃。那才是最惬意的。

六. 云南省 大理 鹤庆县 火腿鸡杂饵丝

火腿鸡杂饵丝是鹤庆白族民间清明时必吃的传统佳点,也是招待贵客的名点。它用料考究,烹制精细,调味独到,成品香味扑鼻,鲜甜微辣,饵丝糍粑细腻无渣,火腿鸡杂回味绵长。 “云南十八怪,粑粑叫饵(左“饭”旁+右“快”右边)。”说起云南饵(左“饭”旁+右“快”右边),其实早有记载。《周礼》就记载了饵(左“饭”旁+右“快”右边)的食用。一些古籍介绍饵(左“饭”旁+右“快”右边)的制作方法,就是把稻米淘洗干净,放在锅中蒸熟,然后取出捣烂,制成饼状即可。几千年前饵(左“饭”旁+右“快”右边)的制作方法和如今的方法基本是一致的,所以说云南饵(左“饭”旁+右“快”右边)是“古”而不是“怪”。 火腿鸡杂饵丝的制作与昆明的炒饵(左“饭”旁+右“快”右边)基本相同。( 大理)

七. 云南省 大理 鹤庆县 马厂归

马厂归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马厂归”因生长在鹤庆草海镇高海拔冷凉地区马厂村而得名。自1901年从我国西北部秦岭引进后,经过100多年的种植发展,现以个大、肉肥和挥发油含量高而居全国当归之冠。其最大的鲜归头单个重量在550克,晒干后约重200克,最大的鲜全归重量在1000克以上。马厂当归味甘微辛、气味芳香、性温,具有补血、活血、润燥滑肠、破瘀生新、调经止痛和治疗血虚头疼等功效。它既是中医常用的妇科良药,又是生产保健食品和高档化妆品的宝贵原料。“马厂归”不仅走俏国内市场,也深受海外人士喜爱。

近日,云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大理州、鹤庆县相关农业专家对鹤庆县“马厂归”申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现场考核和品质鉴定,对“马厂归”的外在感官特征及独特的品质特征进行了鉴评。

专家组一致认为,“马厂归”的品质特性优越,地理环境独特,人文历史丰富,市场前景广阔,符合相关申报规定,同意通过品质鉴定。

八. 云南省 大理 鹤庆县 杀年猪

鹤庆坝子进入十冬腊月,受玉龙雪山的影响,气候变得异常的寒冷。加之有雪水潺潺地从玉龙雪山上,欢快地流趟下来,那水清亮无比,亮生生的,像刚从商店里买出来的不锈钢器皿一般,放出新光来。这正是白族人,家家户户宰杀年猪的大好时日,也是腌制火腿、吹肝、猪酐酢……的好时候。开始宰年猪了,将亲朋好友同事同学们召集在自家简朴的院子里,大家都一起动手,那亲热的氛围,已经超越了宰猪的意义。相聚的日子是短暂而欢快的,在这个充满竞争的年代,又显得多么地金贵和难得。大家快乐地吹着白话,互诉这段别后日子的酸甜苦辣。天刚蒙蒙亮,一伙人就烧水的烧水,绑猪的绑猪,然后是退毛,割下猪头,开膛破肚……然后旋出火腿,把一头清清爽爽地改成小块的便于贮存的肉块。然后妇女们就在锅台边,打整出白族“八大碗”。太阳暖暖洋洋地照耀着鹤阳大地,吃完饭,就可以腌制火腿、吹肝和猪酐酢了。

九. 云南省 大理 鹤庆县 鹤庆兰花

鹤庆县是大理州著名的兰花产地,大雪素之乡。据史书记载早在明初鹤庆就开始养兰,民间就有种养兰,品兰的历史传统。1986年7月22日成立鹤庆县兰花协会,至今已是17年春秋,兰协始终如一,为发展鹤庆县兰花事业为目标,幸勤地耕耘着。

在县委、县政府的积极扶持和兰花协会积极的引导下,该县兰花产业蓬勃发展,呈现出家家户户养兰花的热潮。目前全县兰花养殖户达2万户左右,其中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养殖户达1.5万户左右,养殖136个品种的兰花100万苗左右,单苗最高价格达300多万左右。蓬勃发展的兰花产业已促进了本县各行业的发展,并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全县兰花养植户中拥有小轿车200多辆,其中宝马、大奔、宝实洁等高档轿车达50多辆。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