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建平县辽西特产 建平县朱科镇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建平县辽西特产 建平县朱科镇特产更新时间:2022-04-05 10:31:54

一. 广西 贺州 昭平县 昭平红

昭平红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昭平红外形条索紧细、卷曲成螺,颗粒匀整紧实,色泽乌润金灿,汤色红艳明亮,香气清高持久,滋味浓醇鲜爽,温润顺滑,回味隽永。昭平红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昭平红”是象棋山茶叶公司利用“福云6号”绿茶品种茶青制作工夫红茶的新工艺,克服了绿茶品种制作红茶出现的发酵不匀、汤色欠红、香低味淡、苦涩味重的技术难题,研制出的红茶新产品“昭平红”外形条索紧细、卷曲成螺,颗粒匀整紧实,色泽乌润金灿,汤色红艳明亮,杯沿金圈明艳;叶底红匀明亮,茶芽肥嫩匀整。香气清高持久,滋味浓醇鲜爽,温润顺滑,回味隽永。

昭平红,源自中国著名的有机茶产区:广西昭平县。昭平古称南越地,据考证这里已经有1000多年产茶制茶的历史。象棋山生态有机茶园地处自然原始森林保护区,这里气候温润适宜,降雨量充沛,山脉连绵起伏,森林覆盖率高达90%以上,山顶平均海拔均在800-1000米以上,终日云雾缭绕,土壤层深厚且呈弱酸性,被国内外专家誉为“最适合茶叶生长的地方”!

“昭平红”是象棋山茶叶公司利用“福云6号”绿茶品种茶青制作工夫红茶的新工艺,克服了绿茶品种制作红茶出现的发酵不匀、汤色欠红、香低味淡、苦涩味重的技术难题,研制出的红茶新产品“昭平红”外形条索紧细、卷曲成螺,颗粒匀整紧实,色泽乌润金灿,汤色红艳明亮,杯沿金圈明艳;叶底红匀明亮,茶芽肥嫩匀整。香气清高持久,滋味浓醇鲜爽,温润顺滑,回味隽永。

“昭平红”茶深受消费者喜爱,在2010上海国际茶博会迎世博“中国名茶”评选中荣获金奖。从2013年开始,成为缅甸领事馆的指定高端接待用茶、2013年第十届东盟博览会指定用茶。

2013年,昭平县茶叶协会申报的“昭平红”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商标注册号为:12124997。

昭平红

昭平县茶叶协会

12124997

二. 山东省 滨州 邹平县 邹平山药

邹平山药,栽培始于唐代,距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历来以高产、质优、营养价值高,深受国内外客商欢迎。曾销往美国、加拿大、荷兰、东南亚、港澳等地。

山药是邹平县著名的土品之一,因种植面积大,历史悠久,故以“长山山药”传名。长山山药块大粗直,产量高,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是珍贵的保健型、无公害天然绿色食品,保质期可达一年。不但可以做美馔佳肴,而且可以入药,有健脾补胃,润肺、生津等功效。目前,仅邹平县长山镇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年产优质山药2万余吨,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山药之乡”。

三. 广东省 潮州 饶平县 香雾

  无花果,又俗称“香雾”,是一种花果同体的果树,果实形似秤锭,皮色红里透白。色调鲜艳,肉脆汁多,口味清爽微含芳香,当果熟挂枝时,红果绿叶,娇嫩欲滴,令人赏心悦目。

    魏厝楼村,檐前屋后,塘堤沟埂,山冈园坎,遍种无花果树达数百亩,有婷婷玉立的;有茂盛繁密的。既把整个村庄装扮得十分美丽,又是村民一项可观的经济来源。

四. 广东省 潮州 饶平县 南村茶叶

广东省饶平县的茶叶生产已经有300多年历史,是广东省的茶叶生产大县,也是“全国重点产茶百强县”,当地所产的“黄茶”是乌龙茶的发祥。近年来,该县突出科技兴茶,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快茶叶生产的基地化、产业化和无公害化建设,促进了茶叶产业的形成。目前,全县拥有岭头单丛无公害茶园6万多亩,茶叶年产量近5000吨。同时,拥有茶叶生产加工企业60多家。

饶平县的新塘镇茶叶面积5200亩,年产量510吨,久负盛名的“深坑茶”远销香港、泰国、东南亚一带。2011年,广东省饶平县新塘镇南村村(茶叶)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五. 广西 贺州 昭平县 黄姚豆腐酿

黄姚豆腐酿 黄姚豆腐美名远扬,大文豪苏东坡曾赞赏道:有此物在桌,又何必鸡豚?把黄姚当地水豆腐掏烂揉碎,放入馅料捏成小包,加入黄姚豆豉文火慢煎,即可上桌。秘诀只在黄姚古镇千年古井中那一捧好水,才制得出这好口感。

黄姚豆腐美名远扬,大文豪苏东坡曾赞赏道:有此物在桌,又何必鸡豚?古镇外的街道两旁,都是些农家小吃店。每个店门口都竖着牌子,上面写着本店的招牌菜,黄姚豆腐肯定名列其中。黄姚豆腐酿和别处不同的,是捏成一个个小包形状。把豆腐块揉碎,在里面拌上半肥瘦的猪肉,捏成一个个不露馅的小包子,大小相当,形状也相似。放到烧滚的油里煎,半熟的时候捞起沥干多余的油,淋上豆豉水焖熟就可以了。

制作特色

黄姚属于喀斯特地貌,犬牙交错的石山清丽秀气,镇内水流清澈。钟灵毓秀的地形,成就了甘甜、清洌的独特水质。就是用这种井水泡黄豆、磨豆腐、煮豆腐,才有了好吃的黄姚豆腐酿。把豆腐块充分揉成糊,然后捏成团,放馅封口,再一个个搁上烧开的油镬上煎炸,半熟后捞起,沥干多余的油。稍后再次入镬,淋上豆豉水焖煮,便是地道黄姚豆腐酿。这样的豆腐酿味道充分渗透,香气扑鼻,色香味俱佳,别有一番风味。其秘诀只在黄姚古镇千年古井中那一捧甘甜、清冽的独特好水,才制得出这绝妙口感。

六. 广东省 潮州 饶平县 山枣糕

  潮汕凉菜,历来饮誉中外。饶平山枣糕别具一格,它以野生山枣肉为原料,含有多种维生素,肉质柔润,酸甜适口,是潮汕凉果中的佼佼者,更是著名的绿色食品。

    山枣糕色泽金黄澄亮,食之有原果风味,酸甜爽口,柔润而不黏,涤积生津,令人大增食欲。据化学测定,内含大量维生素C、维生素B和维生素E,并含有柠檬酸、苹果酸、果胶、果糖、鞣质等成分,既是营养丰富食品,又有胆固醇,扩张血管,改善心血循环,降低血压和化食消积,开胃醒酒等作用。近年来,连续被广东省和汕头市轻工食品行业评为优质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欢迎,供不应求,尤其是旅居港澳和东南亚一带的侨胞,更是视为珍品,往往寄托回国探亲者代为购带。

    山枣糕的主要原料,采自饶平县特有的野生山枣。山枣为常绿乔木,春花秋实,果椭圆光滑如枇杷状,成熟时颜色金黄,生吃甜中微带酸味。饶平山地广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湿润,特别适宜山枣生长。近年0大力提倡发展,种植已扩大至一万多亩,尤其渔村、新塘等地产量、质量最好。

    山枣糕的制作相传自清朝后期始,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解放前饶平黄冈镇有吴盛泉、吴长泉等几家手工作坊生产,年产量二十来担。山枣糕的制作方法严格繁杂,均用手工,技术性较强。新鲜山枣果须经优选后,煮熟去皮核,剔除杂质,取其纯净果肉,掺入上等白砂糖,再经搅、煮、渗、晒等多道工序,才制作而成,加之原料限制,因而产量不多,不能满足需求。一九五六年,饶平县成立“饶平县果子厂”。果子厂经过连年来发展扩充,建起新式车间厂房,添置一批机械化设备,加强科技工作,着力研究改进山枣糕的配方,采用半机械化生产工艺,提高包装技术,使这一年产量提高到五百左右担,质量更臻完善。

七. 广西 贺州 昭平县 昭平茶

昭平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昭平植茶饮茶活动自古有之。据旧《昭平县志》记载:“象矶山面积极广,地产名茶,味颇佳。”“客之来访,奉之皋芦”。古人所谓“皋芦”即如今之“苦茶”。昭平名茶以象棋茶和藤宝茶的历史较悠久,两茶分别产自县内的象棋山和藤宝山。

旧版《昭平风物志》有这样一段颇为离奇的记载:传说,象棋山悬崖峭壁,怪石嶙峋,古树参天。很久以前众仙遨游名山大川时,路经象矶山,被周围的山光水色迷住了,便在此憩息观光,并摆出棋盘对弈,仙童将仙丹用山泉化为仙茶,侍奉神仙,众仙一边品茗,一边下棋,好不快活。也许是这里的泉水泡出来的茶味出神入化,越品越感到这茶味非同一般,众仙在离去之际,觉得应该留迹人间,惠及百姓,便命仙童将携来的仙丹撒向山野,然后飘然离去。从此之后,象矶山上的悬崖怪石间,到处都长出了茶叶苗,人们为了纪念之,便将象矶山称为象棋山,山上的茶亦称象棋茶。

县境内的藤宝茶,产自距五将镇政府驻地6.5公里的藤宝山上。此山巅顶云雾缭绕,山间林密藤茂,有多种亚热带动植物,故尚有“万宝山”之称。山间所产藤宝茶,叶细长似竹针状,百姓称其为仙人茶。此茶色红味醇,素获茶客称道。

昭平象棋茶和藤宝茶具有清、甘、香、甜四大特点,开水泡后六、七天也不变质,饮用仍芳香宜人。每逢清明时节,人们总要从几十里外到象棋山、藤宝山采茶,作为招待客人及逢年过节饮用。据民国23年付印的《昭平县志》载:“茶,此为我国出口大宗,如江南之碧螺春、浙江之龙井、福建之武彝、安徽之六保、云南之普耳皆久经驰名。昭平所种若雨水採者名雨前茶,清明前採者名未过清,气味清腴亦不让他。”

昭平处于西南地区腹地,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境内山峦起伏,河溪纵横,耕地面积仅占全县总面积的4.55%,是典型的山区县。全县地形地貌呈北高南低趋势,气温的时差异十分明显,高寒山区与平坦洼地温度差达2℃至3℃,这种地形地貌与气温差异对茶叶的生长极为有利,尤其是藤宝山、象棋山、将军峰等高山生长的野生大茶极有开发价值。

宋淳熙年间,昭平境内先民已开始种植茶叶,但其规模很小。明代初期,明政府为加强南方的统治,再次整修桂江水路交通,使昭平镇、五将、马江等沿岸集市更加繁荣,市场上茶叶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在五将藤宝山、文竹象棋山、庇江将军峰等周边村寨出现个体农户种植茶园,其生产规模是家庭手工作坊,种植的果种是当地野生绿茶,产品大多数是由商人收购外销。明成化年间,茶叶已成为昭平的传统出口土品,广东等地商人到采茶期都云集产茶地采购茶叶。其中,藤宝山、象棋山等产地生产的“未过清”茶深受客户青睐,远销海外,饮誉东南亚。明万历年间,昭平已有制茶技术和茶文化传统。仙回瑶族乡被誉为昭平的“茶调之乡”,木格乡至今还流行一种采茶戏,其舞蹈动作一般是以模拟采茶劳动中的动作为主。清朝初年,县内有村民从山上移植茶树到村前屋后,以方便日常采摘。此期间,境内桂江、思勤江两岸已开始小规模植茶。20世纪三十年代,昭平各地相继出现分散的小面积茶园,民间茶叶手工炒制作坊逐渐增加。在马江、砂子和昭平等集市有富商从云南引进大茶广为种植,使茶叶产量速增。据旧志载,三十年代全县年出口茶叶30.2吨。

解放后,茶叶加工由民间转为集体,茶业初成规模。六十年代,文竹公社的纸社,在县外贸局的支持下,开发象棋茶园,垦出梯地200余亩,扩大象棋茶树种植面积,使这一名贵得到发展,产量出口最多的年份达59.7吨。至1978年,全县茶园发展至7300亩,年产量150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全县的茶叶加工以茶厂为主。1983年县供销社在马江镇湾岛村建茶厂,并把当地茶场纳入厂辖,建成农、工、商联合经济实体。1987年,县扶贫办大力支持个体企业,使昭平第一个较有规模的茶叶加工个体企业——象棋茶厂在文竹街边顺利建成。该厂技术、种苗和设备均由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提供,始创初期年产茶2.5吨。1988年象棋茶厂生产的“绿茶2号”被誉为广西六大名茶之一。同年,又获得“陆羽杯”金奖,入选《中国茶经》等多种茶名录。九十年代末,昭平绿茶开始形成规模种植,逐渐成为地方特色产业。昭平县委县政府把茶叶作为振兴昭平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培育,着力建设茶业工程,培植出将军峰茶业有限公司的将军峰茶厂、大脑山茶厂、凝香翠茶厂、文竹象棋茶厂、古袍茶厂、香茗茶厂等一大批龙头企业。九十年代后,在县委、县政府的引导下,昭平县茶农和茶叶加工企业品牌意识不断增强,茶农重茶质、企业重品牌的发展战略蔚然成风。从2004年至2007年本县先后举办了四届“茶王节”活动,茶王节逐渐成为广西著名的茶叶文化品牌和对外宣传窗口。昭平茶屡获殊荣,响誉全国。其中,“凝香翠茗”茶曾获1994年中国“陆羽杯”金奖和1995年全国新技术产品交易会金奖;“银杉”茶1997年和2001年两次获得“中茶杯”全国名茶评比二等奖;“云绿”茶荣获1997年“中茶杯”全国名茶评比名优茶称号;“大脑山毛尖”和“大脑山银毫”双双荣获1997年首届中国(国际)名茶博览会金奖;在首届“桂茶杯”名茶评比中,将军峰“浓香银杉”茶荣获特等奖,“碧翠香”茶获一等奖;“黄花针”茶在第四届“桂茶杯”名茶评比中荣获特等奖;“象棋山高山石崖茶”1999年获亚洲国际消费品博览会金奖。2002年5月,昭平县将军峰“曲毫茶”、“毛尖茶”、“凝香翠茶”等品牌茶叶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授予绿色食品证书;2004年4月,昭平县茶叶生产基地被广西壮族自治区认定为无公害茶叶产地,颁发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书。昭平茶得到了各界的广泛认可,先后有历史悠久早已蜚声国内外的昭平“象棋茶”、“将军峰银杉”、“凝香翠茗”、“桂江碧玉春”、“大脑山毛尖”等十多个茶系列产品在国内外茶叶博览会上多次荣获金奖。“将军峰”系列荣获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A级绿色食品认证。将军峰茶厂成为国家农业部茶叶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定点企业。

八. 云南省 玉溪 新平县 笋丝

竹笋为竹子下茎所生的嫩芽,因其营养非常丰富,故享有“素食第一名”的美称。新平是竹笋的故乡,产区主要分布在距县城70余公里的温带山区——老厂乡。新平笋丝其制作工艺是将鲜笋切头,去笋衣,洗净,切成细丝,放在沸水中漂煮后,晾干即成。

成品色泽金黄,保存期长,食用时用热水浸泡1—2小时待回软即可用于清炒、红烧等各种烹调,基味道清香,鲜嫩回甜,实在是佳肴精品。

九. 云南省 大理 永平县 永平白鹅

永平白鹅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永平白鹅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永平鹅是云南大理永平县的。

永平白鹅起源于野生鸿雁,是鸭科雁属鸿雁的一个变种,据《大理州地方畜禽品种志》记载,1263年永平回族纥氏开始驯养鹅(鸿雁),迄今为止已有750多年的历史。永平白鹅是当地回族农民在特定的地理气候环境、饲料条件、饲养习惯下,在长期的养殖实践中,经精心选留、驯养培育和自然选择,逐步形成了独具特性的优良地方品种,具有遗传力强,喙、羽毛、肉瘤、颈、肉色、肤色、体型、生产性能、繁殖性能遗传稳定,毛色纯净、繁殖力高、就巢性强、早期生长速度快、耐粗饲、饲养成本低、抗病力强、肉味鲜美、鹅肥肝大、油脂含量高等特质。1980年收录于《大理州地方畜禽品种志》,1987年收录于《云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2010年7月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鉴定通过,将永平白鹅地方优良家禽品种确定为云南鹅,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名录,并将永平县定为原产地中心产区。永平白鹅曾在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作过专题报道,加工产品在昆明国际旅游节商品展销会上评为“名特优旅游商品奖”;“永平白鹅”曾连续三年获得大理州三月街民族节展销产品“金花奖”。 永平县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由于海拔和地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征。境内河流众多,水源较好,自然生态条件为永平白鹅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在永平海拔1800m以下的江河流域、湖泊、池塘、水沟、沼泽地等水资源丰富的亚热带地段都有大规模的饲养。当地群众饲养雏鹅有饲喂碎玉米的习惯,种鹅和雌鹅饲养粮食作物中又以玉米、麦子为主,多采取自由放养,使其在河流、池塘、沼泽地、水沟边得到充分活动,并可获得较多的矿物质、青绿饲料、虫类等天然良好饲料。白鹅是永平回民的主食品之一,鹅油亦是当地回民摄取脂肪的主要途径之一,当地的回民传统习惯是每年10月陆续宰后腌制成腊鹅,作为访友待客或礼品相送。加上回族群众宗教信仰的原因,有“只是回民中可买卖或外卖,但却不与汉人买”的习惯,进行自繁自养。经过长期选育,一些优良基因得到扩大、发展、优良性状得到遗传和纯化。于是在漫长的饲养过程中,在永平特有的地理气候以及饲养环境下,通过当地长期的自然和人工的选择培育,最终形成了永平白鹅这一特有的优良地方品种。在当地广泛养殖,全县发展规模较大,回民户均常年养殖白鹅在200只以上。由于鹅是草食水禽,方便饲养,鹅肉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在本县水源较好的汉族村庄也大量仿效饲养,有一定规模的发展。年存栏15万只。

永平县有750多年白鹅养殖历史,永平白鹅外形美观、独特,耐粗饲,抗病力强,抗逆性好,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是难得的地方优良家禽品种和畜禽遗传资源。

永平鹅

永平县永平白鹅养殖协会

13516230

鹅(活动物)

地域范围

永平白鹅产地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境内,涉及博南镇、龙街镇、杉阳镇、厂街乡、水泄乡、龙门乡、北斗乡七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99°17′~99°56′,北纬25°03′~25°45′之间,南北长56.25㎞, 东西宽51.25㎞,养殖区域范围2884㎞2。年存栏15万只。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