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黄山山珍特产干货 黄山野山珍怎么做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黄山山珍特产干货 黄山野山珍怎么做更新时间:2022-05-06 08:23:05

一. 安徽省 黄山市 黄山区 黄山河螺丝

黄山河螺丝是安徽黄山风味小吃。黄山市境内溪水清澈,浅底尽沙,没有污染,所产之螺丝,质地高出田螺一筹。肉青白细嫩,且无泥腥气。黄山河螺丝略小于田螺,加工时,先剪去其尾端,配上油、盐、葱、姜、醋,入锅烧炒,滋味特别鲜美,深受食客喜爱。

二. 安徽省 黄山市 屯溪 黄山石鸡

叫它石鸡是因为这种动物是与毒蛇共栖在山谷洞穴中的。老实说,石鸡的外表跟鸡一点关系都没有,它是一种蛙类,造型和牛蛙差不多,不过个头要大些,而且皮肤是黑色的。所以我觉得叫它“石蛙”还差不多。

石鸡是徽菜中特色的制作材料。无论是红烧,还是清蒸,扑鼻的香味,丰满的后腿,比鸡肉或者是牛蛙肉有过之而无不及。徽州的风味名菜“清蒸石鸡”在石鸡中加入火腿片,盖碗清蒸。此菜清汤见底,原味不失,味道鲜美。

据说多吃石鸡,夏天可以不长痱子和疮。黄山当地的人都很喜欢吃,这也是招待宾客的一道上等菜肴。

三. 江西省 景德镇 浮梁县 浮梁山珍野味

浮梁盛产的山珍野味有:香菇、黑木耳、野葛粉、山竹笋、冬竹笋、苦槠豆腐、蕨菜、干豆角、茶新菇等...

这些森林蔬菜都生长在深山密林,远离工业污染,属纯天然、无公害的绿色食品。且风味独特、口感纯正,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有的还兼具神奇的医疗保健功效,被誉为“山中珍宝、林中佳品”。

四. 安徽省 黄山市 祁门 山珍野味石鸡

石鸡是一种大型的野生蛙类,学名叫棘胸蛙。形似一般的青蛙,但粗壮肥大得多,成蛙体长超过10厘米,体重半斤以上,大的接近1斤。头又宽又扁,吻端圆并且突出于下颌,吻棱不很明显;皮肤粗糙,背部暗灰色,有许多疣,雄性的胸部长有分散的角质黑丁肉刺,如同黑棘,故有其名。因体大肉多,且细嫩味美如鸡肉,人们便将其唤作石鸡。

石鸡分布于我国南方诸省,祁门山里的密林峡谷,是其理想的栖息地。它喜阴凉潮湿,畏烈日,白天躲在溪流旁、石窟里、岩沟内,晚上出来在水上觅食,并时常发出鸣叫声。山民们掌握其习性,在夏夜点燃火把,沿山溪循其叫声寻找,用火把一照,石鸡突见亮光,往往瞠目发呆,束手就擒,非常有趣。

石鸡食用价值远远高于牛蛙,堪称山珍上品,被国外美食家誉为“百蛙之王”。其肉不仅味美可口,而且营养丰富,高蛋白质低脂肪,且有滋阴降火、清心调肺、健肝益肾的功效,尤其是夏天,多吃石鸡可以不长痱子。徽菜中以石鸡为原料的佳肴很多,不论是红烧,还是清蒸,均清香味醇。尤以“清蒸石鸡”最负盛名,这道菜的做法是:将石鸡剁成块,配以火腿片、香菇片,加入多种调料,入笼蒸熟而成,此菜汤清香浓,细嫩柔滑,鲜醇无比,令人难忘,为徽菜中的传统精品。(摘自《祁门风物》)

五. 安徽省 黄山市 祁门 枕头粽

黄山民间小吃名品。米粽全国各地都有。但黄山地区的粽子却独具风味,在包法、形状、内容上都与众不同。“徽州裹粽”大多是“枕头粽”。长大肥硕,两道捆索,四只角、形如枕头。其品种繁多,有肉粽、排骨粽、枣栗粽、豆沙粽、红豆粽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灰汁粽,先用草木灰滤水拌糯米裹制而成,因碱性重,粘性强,吃起来特别可口绵软,又便于短期存放,所以深受食客青睐。

“徽州裹粽”是一种营养丰富、卫生方便、风味可口的旅游食品。

六. 安徽省 黄山市 黟县 泗溪香榧

黄山香榧是我国的珍稀干果,早已驰名中外,黄山市黟县泗溪乡是全国闻名正宗香榧产地。它早就以壳薄、肉满、味美、香脆可口,品质特佳、深受消费者欢迎。早在明朝时期被精选为皇宫“贡榧”,黄山香榧除畅销国内各大中城市外,还远销日本、港澳及东南亚各国。泗溪乡深处高山密林,土地肥沃,云雾缭绕,气候宜人、自然环境优越,最适宜榧树的生长,栽培香榧树已有千年历史,素有“千年榧树三代果”之称。
香榧仁肉有丰实的脂肪、蛋白质、糖份及碳水化合物,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不饱和脂肪酸,有极高的营养价值。食用后对化痰、止咳、润肺、通便、驱虫、强身,都有奇特的疗效,是不可多得的珍果。
黄山香榧是精选泗溪产地的优质榧仁,配以合理的各种上等辅料,用科学的方法加工而成,具有色香味俱佳,品质特优。

七. 安徽省 黄山市 歙县 歙县徽墨

徽墨系中国传统工艺品"文房四宝"之一,早在宋初,徽墨就行销日本,东南亚等
地.歙县胡开文墨庄所产徽墨具有质坚如玉,色泽墨润,香味浓郁,舔笔不胶,入纸不
晕,书画自如等特点,素有"落纸如漆,万载存真"之誉.其种类繁多,高档书画墨有
特制古法漆烟,顶烟,松烟,净烟,学生用墨有减胶,加香等,礼品墨有各种明清版仿
古墨和集锦墨.该庄设计生产的五彩墨,福禄寿喜墨,十二生肖墨等拳头产品,是旅游
工艺品市场的走俏商品,远销日本,新加坡,加拿大,菲律宾,西德等国.1985年该庄
"寿"字墨荣获华东地区旅游工艺品一等奖.

八. 安徽省 黄山市 祁门 鱼咬羊

徽州杂色类名菜,是将羊肉装入鱼肚子而后封口烹制而成。据传说,清代徽州府有个农民带着四只羊乘渡船过练江,由于舱小拥挤,一不小心就把一只成年公羊挤进了河里,羊不会游泳,在河水中挣扎了一会便沉入深水中。由于羊的沉水,引来了许多的鱼,当羊沉入水底时,鱼儿便蜂拥而至,你争我抢地争食羊肉。因为它们吃得过多,一个个晕头转向。恰巧,附近有位渔民正驾小渔船从此处经过,见如此多的鱼在水面上乱窜,心中惊喜万分,忍不住撤了一网。使他奇怪的是,鱼儿并没有像往常那样活蹦乱跳,而是一个个乖巧地呆在网里,当渔夫把网收上岸拿到家后,觉得今天的鱼特别重,就用刀切一条鱼的肚子,见里面装满了羊肉。渔民很新奇。就将鱼洗净,封好刀口,连同腹内的碎头羊肉一道烧煮。结果烧出来的鱼,鱼酥肉烂,不腥不膻,汤味鲜美,风味特殊。消息传出扣,当地有些美食家也试着烧成这样一道菜,果然风味不凡,从那以后,当地人就将这样烧成的菜取名为“鱼咬羊”。久而久之,便成了徽菜中的一道名菜了。

古有“羊方藏鱼”,今有鱼腹装羊,夏日吃“伏羊”传统代表作“鱼咬羊”制作方法。

主料:鳜鱼或桂鱼一条约400克、羊腰窝肉250克。

配料:小葱段10克、姜片15克、香菜5克、八角2个。

调料:酱油750克、盐5克、白糖13克、绍酒25克、白胡椒粉7.5克、猪骨头汤750克、熟猪肉100克。

制法:用筷从鱼嘴插入腹中,绞出内脏洗净,羊肉切3.3×2厘米条,焯水沥干。羊肉煸炒放入调料烧至八成拣出调料渣,填入鱼腹

油锅烧至六成放入浸汁鱼下锅,煎双面金黄取出放入砂锅里。将余下1/3各类配料及调料同骨头汤和部分羊肉原汁汤用旺火烧开,移到文火烤半小时,待汤浓、鱼酥肉烂拣渣,撤胡椒粉、香菜,滴明油即成

九. 辽宁省 营口市 大石桥市 山珍炖猪蹄

山珍炖猪蹄

原料:猪蹄600克、水发猴头菇60克、水发香菇60克、平菇60克、水发木耳60克、白菜叶20克、宽粉条30克八角2枚、姜片、葱段、精盐、味精、香油、色拉油各适量。

制法:

1.猪蹄洗净,斩成小块,放入清水中泡约2小时;白菜叶撕成块;宽粉条用温水泡软。

2.净锅上火,放入色拉油烧热,投入姜片、葱段、八角爆香,再下入猪蹄块炒干水分,掺入清水,下猴头菇、香菇、平菇,烧沸后撇去浮沫,用小火炖至猪蹄软,放入宽粉条、白菜叶、木耳炖片刻,然后用大火收汁,用精盐、味精、香油调好味,最后拣去姜片、葱段、八角,起锅装盘,即成。特点:猪蹄松软,味道鲜美。

十. 广东省 清远 英德 英德山珍

英德山珍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