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佛山特产哪里最正宗 广东佛山哪里可以买到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佛山特产哪里最正宗 广东佛山哪里可以买到特产更新时间:2022-03-30 04:20:06

一. 广东省 佛山 南海 盐步秋茄

盐步秋茄

茄子一向种类繁多,其肉质柔软,易于吸收鲜汁,因而是老幼皆宜的大众化蔬菜。近年常登上穗禅饮食店的大雅之堂,其实早已盛名,在粤菜材料介绍上有专门说明。在产地当地人称之为金手指,有青皮、粗不及中指、长6至8寸、钩尾、柔软、头尾弯接不折等特征。据传,仅二亩地所产为之皆品。

据史料记载,约在300多年前,盐步村下属永平村一块叫作"黄皮园"的地,其秋季结果的茄子可口香滑远胜其他地区,盐步秋茄的美名便从那时开始传扬。

如今,秋茄已不再是盐步独有,但品质优良,果实少籽的

盐步秋茄

却一直被誉为茄中上品,提起"观音手指","盐步腊肠"等绰号,珠三角,港澳台以及东南亚地区几乎无人不晓。

盐步秋茄有何不同,光是第一眼便已令人惊艳。虽同是茄子,其外表却与平日里常吃的黑乎乎的肥茄迥然不同。只见茄身碧绿通透,身型苗条,像是一根根翠玉手指般清秀可人。据说,因受土质限制,秋茄产量不高但种植成本却较高,加上懂得种植之术的人员一度流失,因而眼下属沉寂之后再次翻生。光是冲着这点稀有性,也不枉专门跑一趟盐步来试吃了!

二. 广东省 佛山 南海 西樵大饼

西樵大饼产于广东南海。大饼饼型圆大,色泽洁白,不起焦,清香甜滑,入口松软,食后不觉干燥,是可以与鸡蛋糕相比美的上品饼饵。刚烘制出来的西樵大饼,表面都有一层薄粉,它还有一点儿说道呢!入炉时,它能使饼不易粘锅,使操作的人容易判断饼的生熟,使饼保持洁白的色泽;出炉后,人们根据它判定饼的卫生,假如大饼外层的粉没有了,说明大饼已被人动过,内行的人就不会买,因西樵大饼一般是不准多动的

西樵山的大饼,已有300年历史,远近驰名。西樵大饼外型圆大,大者有2市斤,一般也重半斤,也一两左右的小饼。它颜色白中微黄,不起焦,入口松软,清香甜滑,食后不觉干燥,可与鸡蛋糕比美。制作过程是,选上等白面粉,白糖、猪油、鸡蛋,配以山上甘泉水,以发酵,作成饼性,在炉中烘制而成。又因饼子形如满月寓花好月圆的好意头,因此西樵人嫁娶喜庆、探亲和过年过节,都以此作礼品送人。

明朝弘治年间,方献夫任吏部尚书时,一天四更起床,准备用早点,岂料仆人迟迟没拿上来。他到厨房一看,厨子迟了起床来不及做点心。方献夫见案板上有已发酵好的面团,便急中生智,叫厨子在面团中加上鸡蛋和糖揉匀,做成一个大饼子,放在炉子上烤。一会儿饼子烤好,方献夫用布包好,匆匆上朝去了。

方献夫来到朝房,见还有时间,便拿饼子就着清茶吃了起来,饼子松软甘香,十分可口。同僚们闻到饼香四溢,都咽口水了,有官员还探过头来问吃什么饼子。方献夫故乡情浓,不假思索便说:“这是西樵大饼。”散朝后,方献夫命厨子如法炮制,做了几十个大饼子,第二天上朝时带到朝房,分给同僚享用。同僚们边吃边啧啧称赞饼子可口,西樵大饼便在朝中美名扬了。方献夫也经常命厨子烤制,供自己吃或招待客人。

后来方献夫称病还乡,在西樵山设石泉书院讲学10年,将制饼方法教给山民。好方法加上西樵山好泉水,制出来的西樵大饼更可口了。

到了清未民初,西樵大饼做得最好的是离西樵山不远的民乐圩一饼家,它制出来的西樵大饼除了甘香、松软、清甜外,还有刀切不掉渣,暑天在桌上放上10天半月不变质的特点,广州、佛山的商人纷仿制,但色、香、味均无法与地道的西樵大饼媲美。

据有关书籍记载:入炉时,它能使饼不易粘底,使操作的人容易判断饼的生熟,使饼保持洁白的色泽;出炉后,人们可以根据它判断饼的卫生,假如大饼外层的粉没有了,说明大饼已被人动过,内行的人就不会买。因而西樵大饼一般是不准多动的。

三. 广东省 佛山 三水区 乐平西瓜

乐平西瓜--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

三水乐平的小宝西瓜,出了名个头小,皮薄瓤沙,连黑美人西瓜都比下去了,每年的5-10月的上市季节都会吸引来自清远、广州和珠三角等地的瓜贩来到乐平、南边等产区收购“小宝”。

作为三水区乐平的一个特色农产品,小宝西瓜体积娇小、皮薄爽脆,以中性土壤种植出来的西瓜,含糖量高!所以西瓜鲜甜多汁,人人都爱吃。

四. 广东省 佛山 三水区 莨纱绸

佛山莨纱绸——因制成衣服穿在身上活动时“纱纱”作响,故又称“响云纱”后来逐渐取谐音而美其名为“香云纱”。莨绸是平纹组织的坯绸,乌黑透亮,又称之为“薯莨绸”或“黑胶绸”。

沈廷芳《乾隆广州府志》记载:佛山丝绸之精,金陵苏杭皆不及也。香云纱是佛山丝绸的传统珍品,是佛山人的骄傲。但现今已摆上历史博物馆了,建议重新生产,再作商业包装,省运会时作颁奖服会有相当不错的效果。

五. 广东省 佛山 高明 高明香荔

高明香荔——果型小核更小,60%的荔枝核需要放大镜帮助找寻,还有更妙的是不会上火,神奇吧。

六. 广东省 佛山 顺德 煎焗甘鱼

煎焗甘鱼

甘鱼是精选的西江野生甘鱼,据说家养甘鱼与野生甘鱼味道差之千里,(煎焗甘鱼)的制作很特别,只煎不炸,且火候掌握要得法,这样煎焗的效果能让鱼肉外面酥脆呈金黄色,而里面鱼肉的嫩滑细腻,甘香可口,令人吮指难忘,食家们临走时往往不忘打包回家与家人一起分享。

配料:(鱼甘)鱼

特点:精选西江野生

(鱼甘)鱼、鱼焦肉嫩、皮脆肉滑、美味甘香。

七. 广东省 佛山 禅城区 石湾玉冰烧酒

石湾玉冰烧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石湾玉冰烧酒是广东佛山禅城区的。

石湾玉冰烧酒酿制技艺,由1830年创立的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镇陈太吉酒庄​第三代传人—清代道光翰林学士陈如岳辞官之后于1895年始创,其技艺一直口传手授传承,从未间断。2009年入选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所产石湾玉冰烧是中国白酒第六种香型——“豉香型”白酒的唯一代表产品;国家优质酒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酒。

石湾玉冰烧酿制技艺,是在原来米酒酿造工艺上增加“缸埕陈酿、肥肉酝浸”图2 石湾玉冰烧酒酿制技艺:煮豆做酒饼图2 石湾玉冰烧酒酿制技艺:煮豆做酒饼,其作用:一是形成特别浓郁的豉香酒香、使酒味绵甜柔和、酒体甘冽丰满;二是酒液清澈,不再混浊。经过现代仪器分析和实验,证实了添加“肥肉”陈酿,能吸附杂质,能与酒液融合形成独特豉香酒香和醇化酒体,解决当时米酒酒液混浊且辛辣味重、刺喉等缺点,对提高米酒的酒香、酒味、酒液澄清度有很大作用,为米酒品质提升起到关键性贡献。1982年开始,由太吉酒厂联合多家科研机构成功发现石湾玉冰烧酒含有152种香气成分,并形成其完整的酿制工艺标准。1996年,以石湾玉冰烧酿制工艺标准为基础,由太吉酒厂主导起草的GB/T 16289——1996《豉香型白酒》国家标准正式颁布执行。从此,以石湾玉冰烧为代表的豉香型白酒成为继酱香、浓香、清香、凤香、米香之后的中国白酒第六大香型,为中国酿酒业作出了新贡献。

3相关传说编辑创建于1830年(清代道光十年)的“陈太吉酒庄”第三代传人陈如岳登甲第二,光绪皇帝钦点翰林,赐进士出身,官至贵州省正主考官。在1889年,陈如岳因不满清朝官场1和想回家乡照顾年迈母亲,毅然辞官返里。家族以经营酒庄为主,而此时主持酒庄经营是年迈的父亲,陈如岳回乡后,其父亲随即把酒庄交给陈如岳经营,这对于从小在酒坊内耳濡目染的陈如岳来说,继承酿酒祖业也是一件乐事。为求酒庄经营上从众多同行中脱颖而出,陈如岳发挥自己饱读群书优势,在继承家传的米酒酿制技艺基础上,不断研究新的酿酒手法。1895年,陈如岳受当地人喜欢使用药材、蛇等浸泡米酒以及自家用酒糟饲养猪的启发,尝试在米酒添加“肥肉”的陈酿工艺,结果发现浸泡肥肉和缸埕陈酿的米酒酒质特别不同,一是酒味绵甜柔和、酒香豉香浓郁、酒体丰满;二是酒液清澈,不再混浊(当时米酒工艺是蒸完酒后经过简单调兑即出售,酒液混浊呈乳白色);陈如岳经过反复试验和比较,确认了添加“肥肉”对提高米酒的酒香、酒味、酒液澄清度有很大作用,并以此创造了“陈太吉酒庄”独有的米酒酿酒技艺。米酒添加了“肥肉”,就像一块泡在酒中晶莹剔透的“冰块”,而蒸馏的米酒民间俗称“烧酒”,陈如岳创造性地把这种米酒取名为“肉冰烧”。又因“肉”字不雅,粤语上的“肉”字与“玉”同音,而且浸酒的猪肉呈白玉色,于是就把“肉”字改为粤语同音的“玉”,经过浸泡“肥肉”的米酒比不浸泡的米酒清澈透明,显得冰清玉洁,所以确定以“玉、冰、烧”三字为酒名,这就是“玉冰烧”名称的由来。从此民众都喜爱陈如岳这种陈酿手法,陈太吉酒庄的米酒大受当地民众欢迎,陈太吉酒庄也因玉冰烧酒名闻遐迩,其独特的酿制米酒技艺一直传承。

4技艺传承编辑1830年(清道光十年),南海莲塘村人陈屏贤创办“石湾玉冰烧酒酿制技艺:挂酒饼酒庄”,1895年,辞官返乡的第三代传人翰林学士陈如岳创立“缸埕陈藏,肥肉酝浸”米酒酿制技艺,推出玉冰烧酒。1974年5月自行设计,部分零件配套加工,安装中南地区第一台卧式连续落米、煮饭、吹凉、拌酒饼的煮饭机,代替原来用大锅煮饭的原始生产手段,在不改变工艺特点和品质特点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和规模。1979年自行设计第一套大池发酵设备,改革了历年来小瓦埕发酵的传统发酵工艺,温度自动控制、立体式充分发酵,在不改变传统发酵工艺特点的同时,实现更科学更稳定操作,打破生产效率低下的局限。1982年开始,由石湾酒厂出资联合多家科研机构进行玉冰烧酒香气研究,这是国内第一次系统地、科学地总结中国独特传统产品的特色及形成原因,研究结果发现石湾玉冰图5 石湾玉冰烧酒酿制技艺:藏酒图5 石湾玉冰烧酒酿制技艺:藏酒[6]烧含有152种香气成分,并形成完整工艺标准。1984年,石湾玉冰烧获得“国家优质酒”称号,是广东地产米酒唯一获得此奖的产品。1996年,以石湾玉冰烧工艺标准为基础,由太吉酒厂主导起草的GB/T 16289—1996《豉香型白酒》国家标准正式颁布执行。从此,以石湾玉冰烧为代表的豉香型白酒成为继酱香、浓香、清香、凤香、米香之后的中国白酒第六大香型。2002年成立米酒行业第一个博士后工作站和研究中心,以现代科学技术提升传统工艺。2006年,经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办公室、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认定,石湾玉冰烧被评为国家级米酒香型(豉香型)唯一代表产品,成为国家11种白酒香型代表酒中惟一一个产自广东的代表酒,与茅台、五粮液等一同成为国家名酒代表。200图6 石湾玉冰烧清朝的古埕酒窖图6 石湾玉冰烧清朝的古埕酒窖7年,石湾玉冰烧被评为国家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酒”称号,“石湾”被认定“中国驰名商标”。2007年,鉴赏级米酒——广东石湾酒上市,改变了广东无好酒的局面。2008年太吉酒厂受中国标准委员会委托担任豉香型白酒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单位,承担日后豉香型白酒国家标准修订和行业发展研究责任,带领行业加快豉香型白酒中高档产品纵深研究,提升行业赢利能力,实现行业转型。2009年3月,石湾玉冰烧酒酿造技艺入选佛山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0月入选省“非遗”名单。

生产情况

石湾米酒有着170多年的悠久历史,其中玉冰烧是广东米酒最具盛名的历史名酒之一,曾是国家指定专供出口米酒品种,一直被称为广东地产米酒最好的产品,深受当地广大消费者喜爱。经历170多年的积累,石湾玉冰烧作为国家级豉香型米酒代表实至名归。石湾米酒是广东省唯一获得国家优质酒称号的米酒,也是广东省名牌产品。但是,以石湾米酒为代表的广东米酒行业却不得不面临低迷的市场状况。外地名酒抢滩广东,而作为广东当地的名酒,走出了国门,但是竟然无法走向全中国。1997年开始,外地曲酒纷纷瞄准了生活水准迅速提高的广东地区,凭借技术的优势,调整出适合广东低度特点的口感,抢滩当地白酒市场。外地名酒以近乎疯狂的广告和新颖多样的营销手段为攻占市场的利器,吸引了年轻消费者,并且也抢夺了传统米酒的市场。加上红酒、啤酒等的流行,保健酒、果酒等纷纷兴起,引发广东地区酒类消费的深刻变化。以往老广东餐餐不离左右的米酒并不是唯一也未必是最好的选择,米酒消费市场也不断流失。面对强劲的竞争对手和迅速变化的市场情况,广东米酒却依然故我,表现相当保守,在内忧外患之下显得毫无反击之力。

2003年,石湾玉冰烧米酒推出,成为广东市场米酒中唯一可称为成功的产品。市场增长迅速,并且改变了年青一代不喝米酒的习惯,石湾玉冰烧“冰着喝”成为部分年轻人的时尚。

石湾玉冰烧酒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镇街道西江东平河畔部分区域,北纬22°58′47.652″至23°0′52.212″,东经113°4′10.092″至113°6′6.8″

《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划定石湾玉冰烧酒产地范围的请示》,佛禅府〔2014〕107号

广东省地方标准:《石湾玉冰烧酒》(草案)

八. 广东省 佛山 顺德 龙江米沙肉

龙江米沙肉

龙江米沙肉为龙江镇的一款传统名菜。特点是软滑可口,美味香浓,肥而不腻。

用料:花肉500克,粘米150克,汾酒25克,二汤150克,南乳25克,陈皮、胡椒粉、味料各适量,芫荽叶2件。

制法:

1、慢火烧镬将粘米炒至金黄色后,取起磨碎成米沙。

2、把花肉用水滚至七成熟,涂上老抽,用针在皮上刺孔。

3、烧镬下油,把花肉炸至呈红色,取起放在冷水里泡凉后,切日字形件(每件约重20克),再以冷水泡去油腻,沥干水放在大碗里,用汾酒腌过后,下南乳调好味,下米沙拌匀,放在扣碗内排好,入笼扣,临食用前翻转在碟。

4、再烧镬下油,注入二汤,用者抽调色,撒上胡椒粉,调味,用湿生粉勾薄芡,淋上米沙肉面,放上芫荽叶设色。

九. 广东省 佛山 顺德 均安煎鱼饼

均安煎鱼饼

均安煎鱼饼甘香爽滑,鱼肉有弹性,以蚬蚧酱佐食更显鲜味。这一款传统美食,在顺德均安镇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曾获“中华名小吃”的称号。

特点是色泽色鲜美,爽滑甘美。

原料:

鲜鲮鱼肉、葱粒、香芹、腊肠、豆豉、清水、糖、生粉、味精、盐

制法:

1.将鲮鱼肉剥茸,加味精、盐打至有弹性,然后加入适量清水拌均成胶糊,再用模压成薄饼状。

2.慢火烧锅下油,放下鱼饼,慢火煎至两面起金黄色即成。

十. 广东省 佛山 禅城区 佛山扎蹄

产于广东佛山。

传说德心斋在清乾隆年间,只是一间专营肉类的店铺,叫“和记”。店老板余大伯为使日常卖剩的猪手、猪脚能够销售出去,便巧制出一种猪手猪脚的加工品“扎蹄”来。这种扎蹄是熟食品,皮爽肉脆,五香和味,别具风味。

佛山扎蹄选用上乘的猪手、猪脚作原料,用盐、汾酒、莲见、小茴、川椒、桂皮等适量煮成卤水,然后把猪手、猪脚剖开,取出骨肉,把已经处理好的枚肉、腿肉切成薄片,一层肥一层瘦地间隔着,酿进挖空骨肉的猪手猪脚里,直到酿满为止。接着,用水草连皮带馅把猪脚、猪手切成片状,淋上适量麻油、便可上碟食用。如果把酿猪手、猪脚放在卤水里泡浸一个晚上,翌日再食,品味更佳。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