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扬州本地有什么土特产 扬州有什么比较实用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扬州本地有什么土特产 扬州有什么比较实用的特产更新时间:2022-04-03 14:19:53

一. 江苏省 扬州 宝应 宝应慈姑

宝应慈姑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宝应是著名的“中国莲藕之乡”、“中国慈姑之乡”。“宝应慈姑”在唐代就成为御用贡品,清代被列为重要土产。为充分利用丰富慈姑资源,提升宝应慈姑产品形象,促进宝应慈姑产业做大做强和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近日,县农委一名工作人员到宝应县档案馆,查阅宝应慈姑相关历史资料。我馆工作人员为其提供了珍贵馆藏《道光宝应县志》、《民国宝应县志》及《宝应年鉴》、《宝应大事记》等7本有关宝应历史文化的地情书籍和资料。为“宝应慈姑”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宝应慈姑

地域范围

宝应地处江苏省中部,是扬州市的“北大门”,东接建湖、盐城、兴化,南连高邮,西与金湖、洪泽隔宝应湖、白马湖相望,北和淮安毗邻。县域东西长55.7公里,南北宽47.4公里,总面积1468平方公里,位于东经119°07′43″-119°42′51″、北纬33°02′46″-33°24′55″,平均海拔2.0米。宝应慈姑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宝应东荡地区的广洋湖、射阳湖、西安丰、曹甸、望直港和鲁垛等6个镇,面积6667公顷,总产量10万吨,产值达2.5亿元。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宝应慈姑球茎近圆球形,顶芽基部缩缢明显,表皮青色带紫,肉色乳白,肉质紧密,入水即沉,熟食鲜美爽口、味苦回甘。宝应慈姑约含碳水化合物>30%、蛋白质5%~6%、脂肪0.4%~0.5%,具有低脂肪,而富含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的特点,营养丰富;同时富含秋水仙碱等多种活性物质,具有一定药用价值。 宝应慈姑产品符合《无公害农产品 慈姑》(DB32/T657-2004)的标准要求;生产执行《慈姑生产技术规程》(DB32/T868-2005)。

五.特定生产方式

二. 江苏省 扬州 宝应 嘶马拉豆腐

豆腐可谓平常而又平常之物,而嘶马好的厨师却能制作出富有特色的菜来。首先将1/3素油在锅中烧熟,将豆腐放下锅捣烂,放砂糖、酱油、姜米,急火烧到豆腐沸腾时,放入1/3粉芡,用勺子在锅内不停地搅拌,使粉芡与豆腐均匀。拉着锅内豆腐起糊了,此时加第二次油,再加粉芡,搅拌两分钟后再加第三次油和粉芡,同时一边搅拌一这放入味精、香菇末、竹笋末、菠菜末、蒜花,文火烧片刻起锅,装碗,浇麻油上桌。上桌的拉豆腐,下面是洁白如玉的豆腐,上面是一层色若琥珀的素油,油上又点缀他物,有竹笋的黄、香菇的褐、菠菜的绿。入口后,豆腐的高爽中,有香菇的油腻、竹笋的清脆、菠菜的酸鲜、蒜叶的香醇,如同脂羹般,美不胜收。小纪熬面。面是江都人普遍喜爱吃的,很多人早晨喜欢吃面条,有面有汤,爽口得很。熬面就更为可口。做时,先将鸡肉煨熟拆成鸡丝,猪肝切片,猪腰切花,下油锅片刻捞起;虾子单独,下油锅即捞起;鳝鱼下油锅炸脆;小青菜、菠菜开水烫熟。再将肉食等用鸡汤下锅,放入佐料,烧煮15分钟,称为“高料”。与此同时,将面条用清水下熟,叉到开水里过清。然后将面与高料同放一锅,略煮后分装,再放上脆长鱼、小青菜、菠菜,一碗色质鲜艳,味道鲜美,酥脆爽口的面条就下出来了。( 江都)

三. 江苏省 扬州市 高邮 高邮罗氏沼虾

高邮罗氏沼虾是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的。高邮市是惟一的“全国罗氏沼虾标准化养殖示范区”。目前全市罗虾养殖面积占全国养殖面积的1/4以上,年产罗虾约4万吨,已成为广大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

江苏高邮市地处长三角和里下河地区,古老而繁忙的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水产品十分丰富,罗氏沼虾(以下简称“罗虾”)便是高邮水产品的一大特色。

高邮罗虾养殖1993年起步,至今已经发展了20年,现在罗虾养殖面积在14万亩左右,主要集中在司徒、龙虬、马棚、周山、三垛、甘垛、横泾等镇,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0%左右,年产值20多亿,是高邮农业支柱产业之一。为了能让罗虾尽早上市,卖出好的价格,高邮发展出了锅炉大棚增温育苗养殖技术。

每年2月底,养殖户就开始放虾苗,但是气温太低,正常情况下虾苗根本不能存活,养殖户就在虾塘中挖一个长条形的池子,池水中放入连接锅炉的热水管加热,上面搭设大棚,这样即使2月份大棚外的寒风如何呼啸,虾苗也能在温暖的大棚中存活、生长了。这批苗是在锅炉大棚中培育的,俗称“锅炉苗”。

直到5月中旬,气温上升到20度以上,虾苗在自然状态下能够正常生长,养殖户便把大棚拆掉,把塘水打满,当地人俗称“放大水”,如果锅炉苗成活率低、虾苗不足,这时可以再放一批苗,这批苗俗称“大水苗”。通过放锅炉苗和大水苗,虾苗密度一般达到6-8万尾/亩,以后不再放苗,养殖进入高峰期。

高邮罗虾每年出虾8-10次,第一次出虾在6月20号左右,以后基本每半个月出虾一次,到10月初干塘,目前正常亩产量在750斤左右。

四. 江苏省 扬州市 高邮 界首茶干

界首茶干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界首镇位于高邮正北,为本市古镇之一。因该镇位于高邮与宝应两县交界之处,是两地的分界之首,故称界首。到界首不可不品尝“陈西楼”五香茶干。“陈西楼”五香茶干呈扁圆形,色泽酱红,内部微黄,质地细嫩,久嚼有味,清香可口。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路经界首,闻岸上香味扑鼻,叫差役查询,原来是煮五香茶干的香味。乾隆帝品尝后大为赞赏。从此,界首茶干便列为贡品,名扬四方。

陈西楼茶干厂相传已连续生产茶干300年,现任茶干厂的当家人是王财富。2007年元月末,记者来到位于运河东岸的陈西楼茶干厂,被引至生产车间参观,只见宽阔大院内排了4行数十个大酱缸,每个高度都齐成人胸部,里面盛满了深褐色的酱,在冬日的暖阳下不动声色地酝酿酱味芬芳。王老板介绍,他们做茶干的酱油全部采用最古老的方法手工酿制,酿出酱油后再进行熬制,最终用来浸泡茶干入味的酱油浓度极高,10斤普通酱油才能熬出一斤老卤。此情此景,令人联想起不久前流行的韩国电视剧《大长今》中的某些场景——其实我国做酱的历史和技艺岂会比韩国人逊色呢?笑问王老板,有没人到他这里买酱油?王老板连连摇头:“我不卖的,只供自家做茶干用。除非是很熟的人一定要买。纯手工酿制的酱油味道鲜啊!”

院子里的酱缸可称一景,而观看工人手工制作茶干的过程也很有趣。几个女工用1的铜勺在大缸里舀出“豆腐脑”,熟练地填入小蒲包,再用手把蒲包旋紧,整整齐齐地放在木板上。一块木板上大概可以放80个小蒲包,放好10板后,男工人将木板一层层叠好,加力压制,将豆腐脑中的水分挤出,再将蒲包剥去,茶干就初步成型了。其后还要进行提白去味、熬煮入味。一块小小的茶干,要经过20道工序,精制茶干还要再加4道工序。王老板颇为自豪地说:“那年江总书记来扬州,就用了我们的精制茶干招待法国总统希拉克呢!”据传,1与夫人劳安来邮时中餐冷盘中就有陈西楼茶干,他们还破例又要了一盘。

王老板介绍,界首茶干的美味既来自于古老的手工工艺,也来自于从老一辈人手中传下的配方。制作茶干时,里面加入了茴香、丁香、桂皮等中药材,其中添加了一味叫“莳萝”的中药材,入茶干,有异香,为别处所无。“莳萝”似乎是一种植物的种子吧,记者拣了几粒莳萝放入口中咀嚼,果然是异香满口。资料记载:莳萝,性味辛、温,无毒。果实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香芹酮、柠檬烯等。有健胃、祛风、催乳功效,主治小儿气胀、呕吐、呃逆、腹冷、食欲不振。在山东地区,莳萝被用作烹饪的佐料,而聪明的界首人,将它作为茶干的一味原料,使界首茶干在美味中蕴涵了食疗的功能。清代界首茶干作为贡品,1911年、1927年参加西湖博览会连连获奖。相传乾隆皇帝曾为其题写了“界首茶干”的牌匾,上面有乾隆的落款和印章,界首有老人回忆曾见过牌匾,当时存于界首供销社。惜乎因“文革”中“破四旧”,牌匾下落不明。

界首陈西楼茶干,最初创建于1658年,是一家小小的豆制品作坊,后来工艺不断改进,名气也越来越响,规模也越来越大。公私合营前业主雇佣10几人生产茶干,就当时来说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了。公私合营后,陈西楼茶干厂改名为陈西楼酱醋食品厂,划归界首供销社管理。2001年王财富买下陈西楼酱醋食品厂,再次更名为陈西楼茶干食品厂。王老板对于界首茶干的前景十分看好,认为小小茶干也是高邮的一个名片,几年来他已经投入了近100万元用于扩建厂房,但目前限于资金问题暂时无力进行扩大再生产,正在想方设法寻求合作伙伴,将产品进军周边大城市。

离开陈西楼茶干厂时,正遇到几位回乡探亲的高邮人,特意跑到茶干厂购买茶干,一买就是几百块,说是用这个馈赠朋友很受欢迎。记者因此有感,如果界首茶干在保留古老风味、精良的制作技艺的基础上,再采用现代化的营销宣传手段,将来的前途定会“不可限量”。

运河岸边夕阳斜,界首茶干一脉香。其间自有甘辛味,愿君对此细品尝。

五. 江苏省 扬州市 仪征 仪征紫菜

仪征紫菜是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的。仪征紫菜,色紫,脆嫩,微有甜感。紫菜可以炒,煮,烧,烩,味道鲜美,与咸肉一起爆炒,口感尤香达到最佳。

仪征地区因其特殊的土质,出产紫菜。最为神奇的是,紫莱仅在仪征的部分土地上出产(扬州辖区内少部分地区也能出产)仪征市也就集中于沿江一带生长;同样的菜种,长在别的地上,不但毫无紫色,且口感类似于普通青莱。苗时形似“油菜秧”,入冬叶、茎渐紫,芽茎蓬发;人们采其茎与嫩叶,采摘期两月有余。

紫菜可以炒,煮,烧,烩,味道鲜美,炒紫菜很耗油(就像是篙瓜那样),一般与肉一块炒。紫菜可以治疗心血管疾病,有排毒养颜的功效,而且富含维生素,很有营养。

六. 江苏省 扬州市 宝应 宝应荷藕

宝应荷藕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宝应荷藕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宝应荷藕,又名宝应莲藕,江苏省宝应县,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产品色泽鲜艳,表皮光滑,体白个大,产量高,品质优秀。用它加工的多种藕菜也非常著名,明代为朝廷贡品,入选《中华名菜谱》,并被列入国宴“国菜”之列。

宝应县地处江苏省中部,扬州北端,属里下河腹地,千年古运河穿境而过 图2 宝应荷藕生产环境

.,气候土壤皆处于南北交替之间,物产十分富饶,人称“鱼米之乡”。.境内河湖密布,水资源总量共约为1.6亿立方米,水质达到和超过国家Ⅲ类标准。面积较大的湖荡有宝应湖、白马湖、范光湖、射阳湖等,俗称“五湖四荡”,约257.69平方公里。水面滩地面积约73.4万亩,为里下河地区最多的县份。.宝应荷园,一片荷藕,一片芦苇或一片蒲柴,荷荡与芦荡相伴。沼泽土、芦苇、蒲柴,它们一齐造出了一种土壤——蕻质土壤。蕻,千年草根和多年的泥沙交织在一起的土壤。“大水跟水漂,晒干当柴烧,走路像弹簧,跌跟头不伤腰。”这首民歌,就是蕻质土壤的真实写照。蕻质土壤肥沃,草根年复一年生长,泥土松软,荷藕与芦苇蒲柴间植,荷藕生长的空间大,又因为是沼泽土,荷藕长得又白、又大、又脆、又嫩、又甜。..20世纪50年代,八一电影制片厂在这里拍摄了电影《柳堡的故事》,风靡数十年,一曲“九九艳阳天”传唱了中国几代人。1984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又在獐狮荡拍摄了神话故事片《八仙的传说》,从此,这里便被人们称为何仙姑的家乡。1998年,宝应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完整的产业链条和独特的荷藕文化被命名为首批“中国荷藕之乡”。2004年7月,“宝应荷藕”正式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宝应荷藕以红莲为主,据历史记载,唐代鉴真大师东渡时,将扬州红莲携带到日本,亲手栽植在奈良唐招提寺,播下了中日友谊的种子。悠久的种植历史使宝应形成了以顶尖“红芽”为特征的三大独特品种,号称宝应“美人红”、“大紫红”、“小暗红”(小雁红)三大红莲为当家品种。“美人红”藕香色白,“大紫红”个大孔宽,“小暗红”粉足生淀。荷藕生长一般于每年4月下旬下藕秧,6月-7月为花莲期,始采莲,7月下旬至次年4月上旬为采藕期。不同季节采收的藕品质风味不一,花香藕清甜爽脆,嫩如鸭梨;中秋藕上市藕始有粉,宜制作各类藕菜。.

宝应荷藕(宝应莲藕)原产地域范围以《宝应县人民0关于请求将“宝应荷藕”列入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请示》(宝政发[2003] 34号)提出的地域范围为准,为江苏省宝应县所辖行政区域。

七. 江苏省 扬州市 宝应 宝应藕粉

扬州宝应是著名的荷藕之乡。宝应荷藕节多枝繁,汁多肉嫩,是鲜美的果品。宝应藕粉用鲜藕淀粉制成,早在明代就成为贡品。此品质轻、分细、色白、味清、性平,易于消化,是滋补佳品。尤适宜于年老体弱者食用。( 扬州)

八. 江苏省 扬州市 邗江区 扬州刺绣

扬州刺绣:扬州刺绣与苏州刺绣的技艺虽属于同一门类,但由于受扬州历代文化的影响和扬州八怪画派的熏陶,追随中国画的文化内涵和笔墨情趣,“仿古山水绣”和“水墨写意绣”逐步形成扬州刺绣的两大特色。扬州刺绣源于汉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早在西汉之初,汉高祖刘邦封其侄刘濞为吴王,王宫里的墙壁上就挂有华丽的扬州绣品。唐代,扬州是国内外著名的经济都会,手工业繁盛,刺绣业已很发达。宋代是扬州刺绣的重要转折时期,即从唐代的绣佛像转向绣书画,从实用性向观赏性发展。所绣物品针线细密、色彩美妙,富于生活情趣。当时的文人墨客倡导琴棋书画,寄情花鸟鱼虫,对扬州的人文艺术以致审美情趣的转移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扬州刺绣受其影响,以此为题材的绣品逐渐增多,出现了为人称颂的双面绣。明代刺绣业,由于朝廷官府的倡导而得到进一步发展。扬州刺绣的特色是作品多取自于历代诸多名家的优秀山水、人物画作,意境深邃,构图层次清晰,色彩雅致柔和。每件作品针法缜密、艳丽、工整、光洁。绣师们以精湛的技艺极力表现我国写意画潇洒传神的笔墨神韵和工笔画的精致严谨。

九. 江苏省 扬州市 江都 邵伯菱

邵伯菱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邵伯菱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邵伯菱与太湖的红菱、嘉兴的风菱并列为江浙三大名菱。邵伯菱有四个角,上下两角稍长,尖而翘,左右两角卷曲抱肋,形同羊角。故邵伯菱俗称“羊角青”。

与其他菱比较,邵伯菱皮壳较薄,出水鲜菱呈嫩绿色,煮熟后变成橙黄色。嫩菱是上好的水果,其特点是鲜、甜、脆、嫩,与生梨苹果相比,则别具风味。可以祛寒去火,生津解渴;煮熟后的老菱,乘热吃,香喷喷、甜丝丝,又酥又粉,可与良乡板栗媲美。剥出的生菱米,形似元宝,与鸡鸭红烧,爽而不腻,是中秋佳节,亲友会聚时,一道人人爱吃的佳肴。菱米削成片,切成丁,荤炒素炒,皆鲜美可口。把菱米剁成碎块,制成羹汤,滋润香甜,是解酒提神的佳品。

中秋节的晚上,家乡有祭月的风俗,菱角是必不可少的祭品。柔和的月光下,一张供桌上,放着月饼,菱角,荷藕,石榴,点一炷清香,斟一杯美酒,月色溶溶,香烟袅袅,其景其情,如诗如画,令人心驰神往。

邵伯菱历史悠久,遐迩闻名,传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路经邵伯,吃了邵伯菱,赞不绝口。以后,每年中秋之前,总要挑选上好的菱角,作为贡品,星夜送往北京,供宫中享用。据镇志记载,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务院曾专门来函,要邵伯寄些菱种到北京,把它放养在中南海里,供-和嘉宾们观赏、品尝。

邵伯菱

地域范围

邵伯菱是中国四大菱系中唯一用地名命名的菱,盛产于江苏省江都市邵伯镇一带,与宝应的荷藕、高邮的双黄蛋并称运河三宝。目前邵伯菱种植区域几乎覆盖了江都市北部7个乡镇,北接高邮,东邻泰州,西傍邗江,南抵通扬运河。 地域范围包括江苏省江都市邵伯全镇,辐射带动樊川、真武、武坚、丁伙、丁沟、小纪等镇,地理座标为东经119°27′-54′30″北纬:32°18′32″-48′,平均海拔3.8米,地域保护范围面积 525平方公里,生产面积为1200公顷. 年总产量65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邵伯菱属四角菱,菱呈水饺型,前后两角大,平展略下垂;左右两角小,向内弯曲,四角顶端较钝;腹部不对称,一侧内凹,一侧外鼓,皮壳较薄;平均菱长5.5厘米,宽4厘米,单果重15克左右。鲜菱为淡绿色,绿中发白,生食清脆带甜;老菱煮熟后,呈蛋黄色,口感酥粉香甜。 2、内在品质指标:邵伯菱具有个大、脯肥、淀粉多,蛋白质含量高等特点。测定表明:鲜菱为淡绿色,煮熟后为淡黄色。煮熟后的菱香如核桃,味似板栗。邵伯菱淀粉含量为21.9%,比一般菱高1个百分点;水份含量为73%;蛋白质含量为3.8%;果重:果肉为1.3:1,而一般菱是1.5:1。无机砷、铅、镉、总汞等均未超标;乐果、敌敌畏、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敌百虫、毒死蜱、三唑酮、多菌灵、亚硝酸盐等均未检出。 3、质量安全要求:邵伯菱生产执行江苏省扬州市地方标准《无公害邵伯菱生产技术规程》(DB3210/T 037—2003)。产品符合《无公害食品 水生蔬菜》(NY5238-2005)标准。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