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福安潭头镇特产 福安湾坞有什么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福安潭头镇特产 福安湾坞有什么特产更新时间:2024-04-12 21:45:41

一. 福建省 宁德 福安 坦洋工夫

坦洋工夫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坦洋工夫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坦洋工夫:原产于白云山下清虹溪畔的坦洋村。条型肥壮紧秀,香高味浓,鲜爽甘醇,叶底红艳。该茶于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由福安坦洋村民胡福四试制成功。

地域范围

福安是我国著名的茶叶之乡,是全国第二大茶叶主产市(县)、最大的绿茶、花茶主产区和红茶原产地。但说起当地的茶叶品牌,福安人必称“坦洋工夫”。“坦洋工夫”的辉煌历史,是所有福安茶人心中的骄傲和光荣,也是梦想的起源。

特定品质

坦洋工夫源于福安境内白云山麓的坦洋村,相传清咸丰、同治年间(公元1851 --1874年),坦洋村有胡福四(又名胡进四)者,试制红茶成功,经广州运销西欧.很受欢迎,此后茶商纷纷入山求市,接踵而来并设洋行,后因茶类布局的变更,由“红”改“绿”,坦洋工夫尚存无几。近年来,经有关部门的努力,坦洋工夫又有所恢复和发展。

文化典故

坦洋工夫分布较广,主产穆阳、福安及屏南北部等地。坦洋工夫源于福安境内白云山麓的坦洋村,相传清咸丰、同治年间(公元1851 --1874年),坦洋村有胡福四(又名胡进四)者,试制红茶成功,经广州运销西欧.很受欢迎,此后茶商纷纷入山求市,接踵而来并设洋行,周围各县茶叶亦渐云集坦洋.

二. 福建省 宁德 福安 盂油酥饼

盂油酥饼是福安主要风味小吃之一。

(1)配方:以成品100斤计算,

皮:炊的糕粉16斤,猪油3.2斤,白糖3.2斤,生盂油4.5斤,纯碱0.3斤,苏打0.3斤;

馅:白糖30斤、面粉15斤,猪油8斤,花生仁4斤,芝麻4斤,肥肉8斤,生葱2斤、食盐0.2斤。

(2)工艺制作流程:

皮料调制--馅料制作、生制成形--成品--鲜蛋刷面-

-烘烤成品,外观色泽面呈蛋黄、底边淡黄,口感清甜、细润,不腻。

三. 福建省 宁德 福安 官埔油扇

样式独特的官埔油纸扇堪称“中国一绝”。它的制作大致五道工序:一是取料,选用匀称篓竹,根据扇径取料;二是做扇骨,先“开丝”,后“剥白”留青,穿上一根篾条为“扇骨”,篾青末端用细线连成扇骨;三是裱纸;四是题诗作画;五是上油、晾干。

官埔油纸扇演绎出一种独特的地方民俗,过去福安民间迎新娶媳,油扇是不可少的礼品。

在电风扇没有普及之前,油扇也是消夏的必备用品。在福安,城北的官埔村是这一传统产品的唯一产地。

做这种扇子要选用长势匀称、大小适中、竹节较疏、厚薄相宜的竹。取料时还要注意多出把手的一段,这一段的上方要正好在竹节上。然后是“开丝”,即将把手上方那段竹子开成细丝,再把竹丝的“篾白”剥去,留下“篾青”。然后在扇把上方的竹节两边各开一个小孔,穿上一条稍微粗一些的篾条作为“扇肩”,扇肩的长度大约是扇子周长的一半。接着用细线分别依次将这些篾青的末端和中段连缀在一起,并且都固定在扇肩的两端,绷紧,使扇肩两端弯成弓形。这样,由于扇肩的弹力作用,就形成一个圆形的“窝”,“窝”的顶部恰好就在扇把与扇肩交叉的竹节上。扇子的骨架就这样做好了。

其后的工序是褙纸。所用的纸是吸水性和韧性较好的“棉纸”。裱褙时,先褙扇面,晾干后再褙上扇底,尔后用干的棕刷将扇子的两面整平,再晾干后用利剪修理。这样就出现了扇子的雏形。

尔后是美化和上油了。所谓美化,就是在扇面上画一些简单的花草虫鱼,或写上“清风徐来”、“心平气和”、“莲叶何田田”之类的“雅言”。字画都用墨色,有的花卉也用红、黄、蓝、绿点缀一二,但都极简练。这是民间书画家一展艺术才华的最好机会,也使得扇子这一生活用品成了一件艺术品。有些文人雅士还定做扇子馈赠亲友,这时往往亲自抓笔题诗作画,艺术品位就更高了。美化后就上油。上完油,晾干,油扇成品就出来了。夏令来临,每个人手上都有一把心爱的扇子,上面写着自己喜爱的“佳句”,看一眼就感到惬意,暑气也自然消褪了一半。笔者至今还记得小时候常见的一首扇子诗:

扇子时常在手中,五龙摇动引清风;

暑气消褪人快活,今夏逍遥在其中。

这种扇子的特点是风力大,耐用,而且一物多用。大人们最喜欢用直径40厘米上下的大扇子,既可扇风又可遮阳,还可以用它驱蚊逐蝇挠痒痒;上街买东西,没带篮子,就用扇子盛着回来。小姐们则喜爱小扇子,直径大约只有20厘米,直可谓“小巧玲珑”。老一辈人说,旧时还有一种“贡品扇”,做工极细,扇面的下方饰有祥云剪纸图案,把手的末端还缀以彩色丝绦,雅致至极。

官埔油扇甚至成了福安的标志:拿着油扇到外地去,明眼人一看便知你是福安人或者是打从福安来。

有意思的是这扇子还演绎出一种独特的民俗现象。过去福安民间迎亲娶媳,油扇是不可少的礼品,女方的所有亲属人人有份;而且大、中、小各种规格都要齐全,隐喻一家老小数代同堂。婚后还要继续送,汉家送三年,畲家送一年。福安风俗,每年端午节娘家都要给女儿“送节”,五月初一送节的人家最多,这一天官埔村也最为热闹。一担担的红布袋和红礼担装的是小孩子过节的新衣和大大小小的扇子,也装着外婆对小外孙的疼爱和母亲对女儿的祝福。这种风俗延续至今,虽然没有先前那样普遍,那样传统,那样“礼数周全”,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那一股浓郁的亲情和对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的人生的祈盼。

近些年用扇子的人越来越少,但是福安人仍然没有忘记它们。官埔人仍然还在做他们“祖上流传”的油扇,并且还要一直做下去。

四. 福建省 宁德 福安 福安葡萄

福安葡萄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北有吐鲁番,南有闽福安”,福安地理条件独特,所产的葡萄商品性能良好,被誉为“南国葡萄之乡”,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葡萄产区。据了解,目前福安葡萄种植面积达5万亩,产量5.6万吨,年产值4.6亿元,产量和面积占福建省的60%,是我国东南沿海面积最大、规模连片、生产规范的县(市)级葡萄生产基地。产品畅销广东、浙江、上海等地,并进入沃尔玛超市专供。

福安葡萄

福安市葡萄协会

11273163

新鲜葡萄

五. 福建省 宁德 福安 福安土丁冻

福建风味小吃“土丁冻”,看似清水凝结成冻、味道寡淡的样子,吃起来却让人垂涎三尺。

沿海各地加工的“土丁冻”,在肉质上各有千秋。不过,不少美食家认为,闽东福安下白石沿海一带制作的更佳。

每年秋收后,大海退潮时,闽东下白石镇荷屿一带的乡民就开始忙碌了。他们挎起小鱼篓,持着短柄小木锄,巡逡于海边滩涂,低头专注地寻找“土丁”。“土丁”,俗称海丁、土笋,又名沙虫、海蚯蚓,是一种野生于沿海咸淡水交界滩涂上的环节软体蛆状动物。“土丁”与滩涂泥巴色泽相近,很难辨认。但此物喜欢猬集而居,又是生活在滩涂的表层,所以一旦找着,便是一大堆,可盈篓而归。

“土丁”刚挖出土时呈土褐色,用水洗、榨压干净后,则呈现灰白色。渔家人挖来鲜活的“土丁”后,先用海水漂洗,去掉表面污泥,捞出沥干,置于陶缸中,用双手反复揉搓挤压,除去其肠内泥沙黏物。又用粗竹篾筛反复摩擦,使之表皮蜕去,露出白嫩的细肉,洗净切成一寸长短,与适量清水一同倒入砂锅中煮沸,不断翻搅,使其体内丰富的胶质溶入汤中,再加入适当的食盐拌匀。因其具有丰富的胶原蛋白,所以熬得一锅黏黏糊糊、浓浓的汤汁,将汤汁盛出装在小碗中,放在阴凉通风处待自然冷却。

冷却8-12小时后,一碗一碗的汤汁就冻结凝成明若琼脂、状如琥珀的“土丁冻”了。上好的成品冻呈银灰色的半透明状,无任何杂质。食用时除了些许油、盐外,不加其他佐料,所以清淡蕴鲜、滑爽可口。

“土丁冻”一般吃的时候都要放些佐料,比如酱油、香醋、甜酱,或辅以芥末酱、沙茶辣、蒜泥等。下白石一带的“土丁”个小,肉有弹性,味道较咸些。因此吃的时候,只需在“土丁冻”上面浇一点酱油,抹开即可食用。目前,下白石有几家加工土笋冻的专业户,已颇具规模。制作时用特大鼎烧煮,制出的“土丁冻”成批批发给商家酒楼或小商贩。专业加工成的“土丁冻”是一朵朵晶莹剔透的圆扁体,仿佛是从水晶宫里打造出来一般。(郑望林耀琳)

信息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

六. 福建省 宁德 福安 铜铸工艺品

铜铸工艺品造型古朴典雅,面呈古铜色或铜锈色,酷似出土文物,有飞鸟、雄鹰等,该工艺品产于福安市。

七. 福建省 宁德 福安 福安绿笋

福安绿笋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绿笋是我国南方优良竹种----绿竹的幼芽,因形似马蹄而笋肉洁白,故又称马蹄笋、白玉笋

绿笋产于夏季,质地脆嫩味道清爽,深受人们喜爱,它长于泥土中,是无污染纯天然的绿色食品,且富含粗纤维,可溶糖及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和维生素A、B、B2、磷、铁、钙等物质,具有生津消署,降脂降压,清除体内垃圾,增强消功能的作用,是夏季理想的保健食品,尤其在福安独特地理气候条件作用下,福安绿笋更以其可口美味而闻名海内外。( 福安)

八. 福建省 宁德 福安 福安茉莉花茶

福安茉莉花茶

九. 福建省 宁德 福安 溪塔刺葡萄

溪塔刺葡萄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穆云乡葡萄产业带.以溪塔刺葡萄沟为主产地,遍及虎头村、玉林、高岭等16个村,面积1200多亩,年产量逾1500多吨。其中虎头村的刺葡萄苗产业最好。畲族群众在种植野生刺葡萄中,结合当地地理环境和具体情况,沿溪边种植,在溪面搭架,充分利用溪面空间,让刺葡萄藤交叉穿插,形成独具特色,绵延近5公里的南国“刺葡萄沟”,沟上绿荫蔽日,沟下流水潺潺,两边设置的砂石小路,别具一番情趣。穆云畲族乡近年来以溪塔刺葡萄沟为示范点,引导果农将刺葡萄种植向茶园溪、秀溪延伸,由河边种植拓展到庭院、园地、水田,形成一派畲乡田园风光。

农业观光旅游

溪塔葡萄沟农业观光旅游,把葡萄生产与旅游业结缘,开发葡萄沟观光游,以增加农民收入。因其独具特色的刺葡萄沟和深厚的畲族风情,被评为国家A-景区,大批游客慕名前来旅游观光,品葡萄、赏美景。

溪塔村

是纯少数民族村,位于福建省福安市区西部,距乡政府所在地4公里,北面连接风景秀丽的白云山;村落面积2平方公里左右,现全村人口626人,126户,辖2个自然村。 溪塔村旧属溪亭大队(与现在的虎头村相连),解放后分为溪塔大队。溪塔始祖焕公,明朝万历年间从寿宁迁至于此,至今已有五百年左右历史,后成为宁德地区最大的蓝氏迁途起源地。后世子孙还兴建了“林公大王宫”和“蓝氏宗祠”等。祖先遗留下来的一些习俗,每年农历三月三都要举行气势盛大的对畲歌比赛,还有“乌米饭”、“糍粑”、以及端午节的包“枕头粽”;巫舞“奶娘踩罡”以及现代的“枪担舞”等具有其独特的历史意义。村现留有古建筑“孩儿撑伞”房一座,它用一根柱子支起一整座房子,有其独特的建筑魅力,还得到行内专家的好评;有古磨枋一座,炮楼式的建筑,其土墙厚一米,在近代革命战争中,还发挥其重大做用。 有特色农作产品水蜜桃、刺葡萄。水蜜桃每斤市价为十元左右,全村年产量达50吨左右,产值一百多万元;刺葡萄是一种野生作物,生命力顽强,不施肥不喷农药,是一种天然的环保农产品。经村民引导种植,该村的“啸溪”和“茶园溪”上发展了近四公里,年收入100多吨,产值一百多万。形成一道景观奇特的美丽的葡萄沟,被全国葡萄协会评为全国葡萄第三沟,现已结合旅游开发,成为本村的一项主要收入。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