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九江哪里有卖九江本地特产的 九江特产在哪里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九江哪里有卖九江本地特产的 九江特产在哪里买更新时间:2023-12-26 00:08:18

一. 江西省 九江 庐山市 庐山鲜笋

产自江西省庐山生态保护区的食用鲜笋,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被公认为是无污当的保健美容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特点: 鲜笋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糖分、多纤维的保健食品,在其蛋白质中,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有8种。此外还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

用途: 能促进肠壁的蠕动,增进消化腺的分泌,支积食,防便秘,促进排泄,而且把胃肠中有毒物质吸附带走,减少胃肠中毒症和胃肠癌的发生,对肥胖症起到减肥作用。

二. 江西省 九江 修水 修水杭猪

修水杭猪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修水杭猪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江西省有八个地方猪品种,九江的修水杭猪、滨湖黑猪占了两种,其中修水杭猪为我市独有的地方品种猪资源。最近从农业部传来好消息,由修水县杭猪原种场申报的“修水杭猪”,根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规定,经过初审、专家评审和公示,符合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程序和条件,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原产地保护),划定的区域保护范围为修水县西港镇、上杭乡、马坳镇、杭口镇等4个乡镇。九江市畜禽品种资源比较丰富,如都昌小型猪、滨湖水牛、修水乌黑鸡、武宁黄羊、永修水鸭等,近年来,全市农业部门在狠抓畜禽清洁生产行动、大力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现代畜牧业快速提升发展的同时,高度关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工作,特别是市农产品监测中心成立以后,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广泛开展培训和宣传工作。下一步,我市畜牧、植保、市场信息等部门将更加紧密地协作,形成合力,充分挖掘利用优良地方动植物品种资源,造福九江人民,促进经济发展。

地域范围

修水杭猪产于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发源于修江上游,地势相对平坦,周围西北两面为幕阜山脉,东南两面为九岭山脉。修水杭猪产地位于东经113°57′41″~114°55′48″,北纬28°42′09″~29°21′36″之间,介于海拔215到682米之间,保护面积31580公顷,地域范围包括西港镇、上杭乡、马坳镇、杭口镇等4个乡镇。生产规模5万头,年产量5000吨。

三. 江西省 九江 修水 老俵豆腐

老俵豆腐

老俵豆腐是江西的一道名菜,但真正风味的老俵豆腐要数修水的出名,修水人称老俵豆腐为家乡豆腐。一九八四年六月份,-总书记与国家计委、商业部、农村研究中心、新华通讯社的领导考察湘鄂赣三省,在修水吃了老俵豆腐后,对同行的湖北省省委书记关广富同志说,还是这里的老俵豆腐名符其实。

修水的老俵豆腐之所以好,主要是水的原因,这庐山西海源头之水纯而净,制出的豆腐格外鲜嫩。老俵豆腐的做法是,先取含浆水豆腐切成3厘米宽、5厘米长、1厘米厚的小块,放热油锅中慢火煎至两面呈黄色,将红、绿椒切片,加蒜苗、姜末同炒,倒入煎好的豆腐块,加肉汤、料酒、食盐等佐料同煮,起锅前稍加芡即成,特点是色泽美观、豆腐鲜嫩、清爽可口。

四. 江西省 九江 共青城板鸭

共青城板鸭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共青城板鸭以传统工艺为基础,对毛鸭选种育肥、腌制、加工、凉晒等技术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改进,形成了共青板鸭独特的生产工艺,以其肉嫩、肥而不腻、骨脆、味鲜、香浓、咸而适中、营养丰富、驰名中外、素为腊味中的珍品,是馈赠、酒宴、家庭和茶席的佳品。

鄱阳湖湖的水养育了无污染的鸭子,采用特殊工艺做成的板鸭,味道鲜美,乃是共青城的。江西共青板鸭厂1965年组建,35年来,技术人员不断完善传统加工工艺,加工出风味独特的“飞牛”牌麻鸭板鸭、野鸭板鸭、板鸡、味蛋等系列产品。共青城板鸭年产量达20万只。

五. 江西省 九江 修水 双井绿

双井绿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双井绿是江西九江修水的。

双井绿

修水县茶叶协会

11213800

六. 江西省 九江 修水 黄王凉粉冻

黄王凉粉冻

赣西北山区的修水出产许多野生的凉粉果,皮青青的,里面好多象白芝麻粒的籽,是夏季用来做凉粉冻的好原料。

修水的凉粉冻在周边三省九县是有名的,而最出名的又要数黄庭坚故里杭口双井的“黄王凉粉冻”。这种凉粉冻是取“双井”水做成,在碗中,晶莹透亮、闪闪颤动,加少许黄色的沙糖和芝麻,呈一种微黄的颜色,象块透明的琥珀,吃起来又凉又甜又香。一碗下肚使你感到燥热即去、暑气顿消,很有止渴、清热、祛湿之功效。

谈起这“黄王凉粉冻”名字还有一段故事。相传黄庭坚小时候最爱吃凉粉冻。一日,他读书习字累了,走出书斋,来到田野深深地吸一口田园湿润的新鲜空气,顿觉视野开阔,心情舒畅。他看到“钓砚”旁的凉亭上悬挂着一串串的凉粉果藤,心想,眼下正是采摘凉粉果的季节,自己何不去采摘回来亲自做一回凉粉冻。当他准备回去邀个伙伴时,正遇着房下姐姐黄玉兰牵着水牛过来。黄庭坚一转念停下脚步,对黄玉兰说:“玉兰姐,我帮你一起去放牛。”

玉兰比黄庭坚大两岁,她知道这个房弟是个神童,年纪小学问多,寻思与他一同放牛,既可考考他的学问,又可以从他处学点见识。于是笑着说:“好哇!”

黄庭坚在前面牵着绳,黄玉兰在后面赶着牛,姐弟俩很快就来到修河边的“钓砚”旁。黄庭坚把牛绳往水牛角上一圈,对黄玉兰说:“让牛自己吃草去吧,我想请姐姐帮我到亭子旁摘凉粉果。”

玉兰想:这房弟年纪不大点子多,说帮我放牛,其实是要我帮他摘凉粉果。于是说:“姐要问问你,这凉粉冻是怎样做的?你若答不上来,姐可不帮你摘”。

黄庭坚知道玉兰姐考他,眼睛骨碌一转,说:“将凉粉果破壳取子,加少许新鲜米饭,用布包着入凉水中揉搓,汁出后稍等片刻即成凉粉冻,加沙糖和芝麻拌之非常好吃”。

玉兰惊奇地望着黄庭坚说:“哟,看你书呆子样,都还晓得。谁告诉你的?”

黄庭坚得意地说:“看我娘做过!‘有样没样,多看世上’呗”。

说着两人来到“钓砚”旁的凉亭边采摘凉粉果。不一会就采摘了许多,玉兰用自己的生布手巾包了鼓襄襄一大包。这时,牛也吃饱了,姐弟俩高兴地往回走。路上,玉兰索性让黄庭坚骑在牛背上,自己跟在后面走。

黄庭坚骑着水牛在田埂上慢悠悠地走着,高兴极了。他望着明月湾的风光,从心里感叹双井村这个山明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黄庭坚得意之时,随口用本地的山歌调唱着自己的得意之作:

骑牛远远过前村,

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

机关用尽不如君。

黄庭坚到家后,兴犹未尽,提笔就在玉兰包凉粉果的生布巾上写下了路上唱的这几句诗,又题上:书赠房姊玉蓝,并题上自己的名字,还盖上了印章。

光阴茬苒,时过境迁。黄庭坚长大后在外做官,黄玉兰长大后嫁给了杭口王庄一个名叫王监的人。话说有一年夏天特别热,县城凉粉冻特别销,尤其是双井黄家的凉粉冻,比其它地方的可多卖到一两倍的价钱。玉兰凭着自己在娘家学的手艺也做起了凉粉冻的生意。可是,王监第一天拿到县城卖,却因人们不认他是双井黄家的凉粉冻而没卖到好价钱。当时正宗的双井黄家凉粉冻只在县城西摆王亚桥上的凉亭里卖,王监是杭口人当然不能去,只好挑着凉粉担子走街串巷叫卖,但人家却不信他是“双井”货。王监垂头丧气回到家,妻子玉兰拿着生布巾帮他拍去身上的尘土,王监一眼看见生布巾上黄庭坚的真迹,顿时计上心来。第二天,他照原挑着凉粉担子,上面盖着有黄庭坚手书真迹的生布巾,一边吆喝着:“买正宗的‘黄王凉粉冻’啊”!一边拿着生布巾给人家看。原来,这生布巾上的字因年久模糊了,特别是“书赠房姊玉蓝”几个字,隐约成了:“书赠房弟王监”。加之玉兰做的凉粉冻除没有用双井水外,其它不任颜色、味道都与 正宗的双井黄家凉粉冻没有区别,因此,王监一担凉粉冻很快就卖掉了,而且卖到好价钱。

这事被双井黄家卖凉粉冻的知道了,告诉本族长老。本族长老出面到杭口找到王监,知道他是双井黄家的女婿,看了看生布巾,确认是黄庭坚手书真迹,于是,没说什么就回来了。回家后对本族人说:人家王监的“黄王凉粉冻”意思是黄色的王家凉粉冻,没有说卖双井黄家凉粉冻;生布巾上的字确实是黄庭坚给他房姊玉兰的手书真迹,只是字有些模糊,给人产生错觉,我们没有理由干涉他,大家还是想办法把自己的凉粉冻做的更好才是道理。从此,修水街上的双井黄家、杭口王家凉粉冻都叫黄王凉粉冻,并成了品牌一直传到今天。现在许多餐馆还把凉粉冻开发成一道汤,即在冰凉的绿豆汤中加一些切成小块的凉粉冻,作为上桌第一道解暑开胃汤,很受顾客欢迎。

七. 江西省 九江 柴桑区 九江特产

九江

八. 江西省 九江 修水 香艾糯米果

修水商称艾候国,春秋称艾邑,汉时称艾县,现在县西渣津镇龙岗坪尚存古艾都城遗址。古艾之域喜生艾草,田埂、地堪、路旁、水边到处艾草青青,据传说,这就是修水古称艾地的原因。

艾草为常年生草木植物,根茎移植可活,种子落土易生,耐虫耐旱,生命力极强。艾草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生长茂盛,尤以春夏两季最为鲜嫩,其芽叶翠-流,采摘时满手清香。旧时人们多用来充饥度春荒,或割去作猪草,现在人们知道艾叶是做艾果的原料,懂得了这绿色健康食品的价值,于是,城里人下乡去采摘,乡下人采摘到城里卖,市面上有时一斤艾叶相当一斤毛鸡的价钱。

修水的香艾糯米果形状如一个表面光滑的小笼包,色泽翠绿,闻之清香,食之柔软,韧而不腻。不仅能充饥,还能温肺暖脾,散气降湿,有防病保健之功能。

话说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四月末,修水地方遭受特大自然灾害。据县志载:“洪水高州城数尺,舟行市上……乡间田地崩毁。旋复大旱,田地绝收”。灾后闹饥荒,许多百姓外出逃荒要饭;灾后闹瘟疫,不少人死于非命。有一个姓艾的寡妇,人称艾嫂,拖着两个不懂事的孩子,一天都没有讨到一口饭。傍晚时分,两个孩子饿得直哭,艾嫂因又饿又累,晕倒在县城城墙外。正好被一个须发皆白的老道看到,从布袋里取出几个艾果喂之,解救了艾嫂和孩子。神仙告诉艾嫂:“可去采摘野外艾草芽叶洗净,趁滚水置锅中,加食碱煮至烂熟,略滤水捣成艾泥,冷却后配适量谷粉拌匀,做成果,上蒸笼旺火蒸熟,可度饥荒防瘟疫”。老道还指点:“灾后缺粮者甚多,你可多去采摘一些,做成艾果卖,既可维持自家生计,又可解救饥荒灾民”。这艾嫂似乎在哪里见过这老道,但怎么也想不起来。她按照老道的指点,采摘了许多艾叶,做成许多艾果,在县城青云门外搭起了一个凉棚卖艾果和茶水。艾嫂的艾果先是用谷粉做成老道给她吃的那种无馅的艾果,后来改用糯米粉做成现在这种里面包馅子的,又滑嫩、又柔软有韧性的艾果。而且既有用芝麻、花生、桔饼捣成粉末拌上沙糖作馅的素果,又有用五花腊肉、竹笋、菜芯等丁末炒熟作馅的荦果。艾果的形态也做成了修水的饣肖子状:圆圆的矮墩墩的,上面还带个小尖顶。艾嫂的艾果引来路人争相购食,食后都大加赞赏,并很快传开出去。不但城里人来买,乡下人也来品尝,来学习。一日,一儒者闻名前来品尝,吃后赞不绝口,遂问“此物何名”?艾嫂笑对儒者无言可答。儒者看见艾果象绿色的翡翠,圆圆的嫩嫩的,且有艾叶之清香;又见艾嫂热情和蔼,人也矮墩墩的,便风趣地说:“我来替它取个名吧”。艾嫂点头应允。儒者戏说:“这玩艺既是艾叶和糯米粉做成,绿如翡翠,闻有清香,又形似艾嫂,就叫做‘香艾糯米果’吧!”,在座的顾客听后一齐拍手叫好。

一日,艾嫂到城内万寿宫还愿,伏地三拜后,抬头看见神台上供奉的许仙真君塑像就是那天救她们母子的道人,于是回去后逢人就说,是许仙真君救了她一家,救了修水的老百姓。从此“香艾糯米果”这道点心和许仙真君救众生的故事传遍了全县,并一直传至今日。香艾糯米果也成了修水人宴席上一道不可缺的主食。特别是修水“圆生圆”牌香艾糯米果和新开发的香艾糯米汤圆,以鲜绿、清香、柔软、爽口而赢得了市场,成了招待贵宾的健康食品和旅游特色食品。

九. 江西省 九江 修水 禾杆扣碗肉

禾杆扣碗肉

修水武乡山口和漫江一带做的禾杆扣碗肉,现已成为一道名菜,搬进了县城的大宾馆,成为招待贵宾、接待游客的一道有地方特色的美食佳肴。

做这道菜要求选本地带皮的五花猪肉和瘦肉。先把肉切成约1厘米厚,5厘米宽的块状,待油热置锅中加白糖、佐料炒至赤红色,起锅后,将肉装在碗内,要求选中等薄胎

兰花碗。先要在碗底铺一块切得较薄较大的瘦肉,再贴碗壁;依次铺一层瘦肉,然后一层一层的铺上五花肉,将一些不规则的放中间,一直铺到堆成堆,再用一个同样的碗扣上。外用干净禾杆(稻草)交*捆住,放入木增或蒸茏中蒸至烂熟即可。

出笼后,两只碗仍然扣着端上桌,食用时才揭开。先解开捆绑的稻草,然后将两碗倒扣后揭去原底碗(此曰顺碗),即是一碗堆得满满的禾杆扣碗肉。此肉颜色赤红,如红烧肉;香味扑鼻,带稻草香,观之勾起食欲,闻之垂涎欲滴,尝之甜而不腻。

据说宋英宗时,时任枢密使的魏国公韩琦遨游江右至宁(今修水、武宁境内),品尝了修水的禾杆扣碗肉后曾大加赞赏。归家后还常常与家人说起这禾杆扣碗肉的风味,并对儿孙们说:“宁地山环水绕,人民风俗犹为近古”,“宁邑是为子孙安乐窝,惜受国恩厚,不得迁焉,汝后人毋忘斯志”。后来,韩琦的后裔承其之遗志,分别于南宋理宗宝庆年间和清康熙年间迁入修水,成为今日修水本地韩姓、客家韩姓始祖。

十. 江西省 九江 修水 罐煨番鸭

罐煨番鸭 湘鄂赣毗邻的十县,农村百姓家都爱养番鸭。这番鸭与普遍鸭子不同,喜吃虫子和青草,可在门前屋后旱地上放养,而且生长迅速,待长到头顶结红冠时,一般都有七、八斤,过年过节时杀一只番鸭可够一家人享用。番鸭营养丰富,滋补性强,尤其是罐煨番鸭,吃了属凉性大补,因此,湘鄂赣毗邻县都有这道名菜。不过,修水厨师因用料不同,做出的味道更鲜,营养更均衡。

取新鲜番鸭腿肉剁成2~3厘米小块,取水发茶树菇切成寸长小段,在热油锅中加姜片、蒜头、食盐、味精等炒过,装入陶罐中,加汤盖盖子置炭火中煨2~3小时即可。特点是味醇厚、汤汁浓、肉鲜嫩、营养丰富。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