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信宜特产山姜 信宜大肉姜价格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信宜特产山姜 信宜大肉姜价格更新时间:2024-01-01 12:39:26

一. 广东省 茂名 信宜 信宜豆腐炸

信宜豆腐炸又称豆炸,是豆制食品。大豆加工制成豆腐后,经油炸而成独具地方特色的豆腐炸,再以韭菜为馅镶入豆腐炸内即成韭菜镶豆腐炸佳肴。

韭菜镶豆腐炸,是信宜独具地方特色的菜式。它的特点是:美味清香,既豆香味,又有韭菜味,不但人民群众作为家庭上乘菜式,近年宾馆酒家筵席上也列为独具地方特色的菜式。这种菜式已有300多年历史,据说,于清代初期便有韭菜镶豆腐炸了。

现在食用这菜式很方便,因为有专门制作豆腐炸的专业户。只要到市场上购回豆腐炸和韭菜等,在家里自己加工,即可享用到韭菜镶豆腐炸佳肴。

二. 广东省 清远 连州 山姜

游客到连州旅游都喜欢购买土黄精。广东的黄精主要产于连州市。黄精具有补气养血、祛风退湿的功效,经常服食可益寿养颜,为家庭的保健佳品。



黄精俗名“山姜”,古称“黄芝”,意为像灵芝一样是“灵丹妙药”。黄精又谓“救荒草”,其典出唐代。文学家刘禹锡任连州刺史时,爱吃黄精,他说:“黄精甘美易食,凶年可与老少代粮。”从此,黄精便又叫“救荒草”。黄精还有一个雅号叫“仙人粮”。传说古时候有位姑娘因父母逼婚,愤然离家出走。几年后,乡亲们上山砍柴碰见她,欲劝她归家,但她婉言拒绝,旋即跨崖越岭,步态轻盈,好像仙女凌空而去。后来,人们发现她栖身的岩洞储备的食粮原来是黄精。



现在,连州的黄精年产量为25吨,经九蒸九晒制成成品。近几年,黄精制品纷纷开发成功。其中,黄精糯米酒曾荣获广东四新产品优秀奖;1993年被核定为“广东省名牌产品”。而今,黄精糯米酒成了游客争购以馈赠亲友的佳品了。

三. 广东省 茂名 信宜 镇隆鱼古

镇隆鱼古是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镇隆镇的特色美食。在信宜的美食中,有一道菜令人赞不绝口,这道菜就是镇隆鱼古。信宜镇隆鱼古就是以镇隆的塘鱼为原材料的。镇隆鱼古的主要特点是:软、滑、皮脆、鱼味香浓、爽口不腻。

镇隆,是信宜的南大门,古称“窦州”,建成于唐朝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被誉为为“千年古郡”。

镇隆是信宜鲜鱼生产区之一。人们以鱼烹调菜式较为普遍,款待客人更是“无鱼不成宴”。厨师们以鱼为原料可以制出多式多样的美食。镇隆鱼古就是以这里的塘鱼为原材料的。镇隆鱼古的主要特点是:软、滑、皮脆、鱼味香浓、爽口不腻。1986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同志视察信宜时,厨师特制了鱼古招待,其美味得到了客人的赞赏。

镇隆鱼古盛名于1932年前后。当时,信宜著名酒家会香楼名厨苏北寿与钟桂芳烹任技术闻名全县,制作鱼古是拿手佳肴之一。后来,此种菜式在当地逐步传开,成为筵席之上等菜肴。其特点为软、滑、皮脆、鱼味香浓,爽口不腻。据资料显示,1986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同志视察信宜时,厨师特制了鱼古招待,客人品尝后,询问用什么制成,并频频点头赞赏。

镇隆鱼古分普通品与精制品两种,其制作均以鲜鱼肉为主要原料。普通鱼古佐料主要为面粉、生姜、生葱、鸭蛋等,精制鱼古则在普通鱼古的原料中加进虾肉、蟹肉、香菇等。制作时十分讲究刀工,原料混合后,要剁成十分幼碎的肉浆,用手捏之,能看见指纹。此外,油炸的火候要适度,制出来的鱼古才能成为优质佳肴。

现在,外来客人在信宜吃饭时,点菜必问酒家有没有镇隆鱼古。而在信宜的镇隆,地道的“镇隆鱼古”更是招待客人的必备菜肴。

四. 广东省 茂名 信宜 脂松香

脂松香

信宜市是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又是全国第一个实现绿化达标山区县(市)。全市有林面积260万亩,其中松树150万亩,松香资源丰富。

信宜松香生产有数十年历史,信宜松香厂生产的松香产品有:脂松香、松节油、古马龙、松焦油、萜烯树脂、油漆、工业蒎烯、a—蒎烯、b—蒎烯、酚醛树脂、甘油松香、浅色松香、食用松香等10多个品种,出口远销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85年全国松香质量评比,信宜云开牌脂松香为全国第一名,荣获国家银质奖1987年全国松香质量评比,云开牌脂松香又是全国第一名,荣获国家金质奖,是目前止的全国松香质量唯一的一个金奖,其质量之好饮誉海内外。

五. 广东省 茂名 信宜 信宜怀乡鸡

信宜怀乡鸡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信宜怀乡鸡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域范围

怀乡三黄鸡原主产怀乡镇,目前已遍及全市24个镇。

特定品质

“信宜怀乡鸡”产于茂名信宜怀乡镇,全部在树林下放养,自由活动,采食林下果实、虫蚁,饮用的是山泉水,投放的饲料也是无公害天然玉米、稻谷。“信宜怀乡鸡”具有脂少皮薄、骨细肉嫩、鲜香味美的独特风味,是广东(包括海南)“四大名鸡”之一。

信宜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是广东50个山区县(市)之一。因境内七成多是山地,故有“八山—水一分田”之说。这里崇山峻岭,河溪纵横,是鉴江、黄华江、罗定江之发源地。信宜位于北回归线以南100多公里,地处低纬度,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但又有复杂多变的山区气候特点:夏热冬凉,四季可分。年平均气温22度,1月平均气温14度,7月平均气温28度,适宜热带及亚热带动植物生长,也是野生原鸡最佳适宜温度(年平均21至26度)范围之内。信宜一半以上的镇至今都有野生原鸡发现,1994年4月在池洞镇西村管理区的山上,捕获6只野生原鸡更被鉴定为原鸡新品种。

怀乡鸡分大、小两型。大型鸡体大、骨粗、脚高,小型鸡体小、骨细、脚矮 。单冠直立,喙呈黄褐色。公鸡羽色鲜艳,头颈羽毛金黄色,肩背羽毛深黄色,主翼羽和副主翼羽黑色或带黑点,尾羽黑色,有短尾羽和长尾羽两种。母鸡全身及主翼羽为黄色,复羽内则麻黑色,尾羽黑色,胫、趾呈黄色。成年信宜怀乡鸡体重:公1770克,母1720克。屠宰率:半净膛,公82.4%,母84.1%;全净膛,公73.8%,母72.9%。信宜怀乡鸡开产日龄150-180天,一般母鸡年产蛋约80个,蛋重43克,蛋壳呈浅褐色。怀乡鸡有耐粗饲、觅食性好、抗病力强等优点,适宜气温为0至35度,对环境的适应性极强。

怀乡鸡与清远麻鸡、惠州胡须鸡并称“广东三大名鸡”。该品种鸡具有骨脆、 肉嫩、味香、三黄(羽毛黄、皮黄、脚黄)、美观、脂肪含量低等优点,为高级酒楼和追求健康人士的第一选择,受到省内外食家的赞赏,并列入《广东省家畜家禽品种志》。信宜怀乡鸡特别适合南方农户散养,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已得到农民的普遍认可。

怀乡鸡有耐粗饲、觅食性好、抗病力强等优点,对环境条件要求不高,适宜气温为0-35℃,在南方任何地方都可以饲养,可见其对环境的适应性极强。

怀乡农户世代利用山地放养鸡只作为主要副业收入之一。把鸡放养在山上,任其挑食谷米、小虫、草药,家饲以米糠、玉米、木薯、番薯为主。怀乡鸡也可设栏群养或笼养,一般饲养6个月左右进入成年,重达1.5至2.5公斤( 阉鸡越大越好)。怀乡鸡历来以活鸡形式消费,对其进行加工转化的数量很少。建国前主要依靠鸡贩销往湛江地区,五、六十年代怀乡鸡是信宜出口贸易的主要农副产品之一。20世纪90年代,科研人员探研出大规模集约山地养鸡系列技术措施,既有规模效益又可降低成本,由于接近自然生态,鸡肉风味很好,经济效益可观。

2005年开始,信宜市地方政府通过“商标+标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将农产品商标作为企业、农户与市场联系的纽带,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上市销售的怀乡鸡佩戴金属脚环以防假冒,并相继通过国家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及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信宜怀乡鸡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怀乡鸡。

二、产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400米以下,地势坡度小,林木丰富,水源充足,水质优良,通风光照好,远离市镇、村庄、交通要道1千米以上的松山草地或果园。

三、饲料

育雏期饲喂信宜怀乡鸡雏鸡专用配合饲料。育成期以本地产的粗粮、五谷杂粮、青料、野果、野外昆虫为主,辅以配合饲料。饲料中可拌入多种维生素类营养性饲料添加剂,禁止使用含有促生长的添加剂及其他禁止使用的添加剂。

四、饲养管理

1.雏鸡来源:产地范围内已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产地范围内的怀乡鸡原种场及其扩繁场。

2.饲养要求:

(1)育雏期的饲养要求:育雏密度:0至7日龄35至40羽/平方米;8至14日龄30至35羽/平方米;15至30日龄25至30羽/平方米。

(2)育成鸡的饲养要求:以放牧和舍饲相结合方式饲养,雏鸡脱温(4周龄)后,转入肉鸡栏饲养并开始放牧,放牧期为脱温至上市销售前15天,每天早晚喂食饲料,其余时间放牧觅食。

3.出栏:120至140日龄出栏,公鸡体重≥1.6kg,母鸡体重≥1.3kg。

4.环境、安全要求:饲养环境、疫情疫病的防治与控制必须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五、屠宰加工

1.鸡源标准:来自产地范围内,符合种源、日龄要求、体重要求的健康鸡只。

2.屠宰:屠宰前禁食12小时,保障自由饮水,减少应激。

3.冷却保鲜:胴体在0℃至4℃环境下排酸24小时至48小时。

六、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活体鸡:具有两细(头细、脚细)、三黄(喙黄、毛黄、趾黄)特征。体型呈元宝形,胫短而细。鸡头中等大小,单冠直立,色泽鲜红,有5至7个冠齿。公鸡羽毛鲜艳,头颈羽毛金黄色,肩背羽色深黄光亮,胸腹部羽毛浅黄,主翼羽和尾羽黑翠色有光泽。母鸡羽毛黄色,主翼羽和尾羽呈黑色或不完全黑色。

(2)白条鸡:皮肤浅黄,光滑滋润,肌肉丰满有弹性,背部和尾部脂肪分布均匀。表皮和肌肉切面有光泽,肉质鲜美,无异味。

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粗脂肪(%) ≤

7

粗蛋白(%) ≥

20

水解氨基酸的总和(%) ≥

18

水份和其他挥发性物质含量(%) ≤

71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六. 广东省 茂名 信宜 信宜三华李

三华李是广东信宜市近年来新兴水果产品,以其果大、甜脆、质优迅速进入市内市外市场,深受顾客青睐。

信宜市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钱排镇引进种植,后扩展到平塘、合水、新宝、茶山、旺沙、怀乡等镇,由于这些地方冬寒夏凉,昼夜温差大,是种植三华李的理想之地。所产三华李果红皮红肉,色质艳丽,个大肉厚,肉质爽脆,酸甜可口,气味芳香,果实含糖、蛋白质、胡萝卜素、核黄素等,每100毫升果汁中含维生素C17.5-28.7毫克,风味品质极佳,营养价值高,既是鲜食的上好果品,又是加工果脯的上好原料。

信宜市规模种植三华李有30多年的历史,近几年来加大了扶持力度,发展迅速,目前,种植面积已达20万亩,年产10万吨,产值2.1亿元,是广东省最大的县收三华李生产基地。信宜三华李种植在高寒山区,远离工业区,符合环保无公害要求,十分适合都市人的需求,近几年大果三华李到香港市场,售价在16港元/公斤以上。

随着标准化生产的推进,已制订了三华李标准规程,国家质检总局批准该市三华李标准示范区为第五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实施了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所生产的无公害三华李、有机三华李,供不应求,价格有上升趋势。钱排三华李由于环境条件独特,且经过多年的优选培育和科学栽培,其果具果大、核小、色美、质坚、脆口、清甜等特点,三华李也在广东省信宜市的几个镇进行全面推广种植,而其中最出名的有信宜茶山镇、钱排镇,三华李树枝条软垂,立春前后开花,夏至时节果熟上市。果实含糖、蛋白质、胡萝卜素、核黄素等,营养价值高,除鲜食外,加工成李干、李蜜片、话李、李咸等产品果实扁平,果中等大小,单果重20-40克,果身青中带红,披蓝灰粉,并有星星绿点。果肉紫红色,玲珑剔透,肉质爽脆,酸中带甜,肉厚核小,核肉分离,每100毫升果汁中含维生素C17.5-28.7毫克,风味品质极佳.

信宜三华李早已驰名海内外,经过多年的品种改良,凭借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李果的品质优良、口感极佳。信宜市于2006年荣获“中国三华李产业龙头县(市)”称号;

2011年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南方农村报、广东营销学会、南方农产品贸易网承办的“岭南十大佳果”评选活动中,信宜三华李以其优良的品质、极佳的口感、深深地博得了广大消费者和专家学者的青睐和肯定,荣获“岭南十大佳果”第二名。

七. 广东省 茂名 信宜 信宜鲜凉粉

信宜鲜凉粉 广东凉粉不是北方说的那种凉粉,信宜鲜凉粉也被当地人直称叫作凉粉草,在广东算是一种食疗。凉粉草清热解暑。能治中暑,感冒,高血压,肌肉、关节疼痛。

信宜鲜凉粉制作必备原料:新鲜凉粉草、大米、山泉水或井水.可选原料:番薯叶汁、西瓜汁、苹果汁或鲜橙汁.

【成份比例】鲜凉粉草与大米比例是1 :1.5 。大米与水比例是1 :5 磨浆。 .凉粉草加水1 :2 煮熟取汁。

【凉粉做法】把大米浸泡后,连水带米磨成稀米浆备用.把鲜凉粉草煮熟捣烂,入纱袋榨取胶状汁液,再把稀米浆与鲜凉粉汁下锅煮沸,然后一边兑一边用勺子搅拌,当搅至稀糊状时就倒进盛器,凝固后置于凉水中加速冷却而成.

以前在信宜乡村中做凉粉,很多人家是加进番薯叶汁的,目的是减少使用米浆,节省粮食,使凉粉更碧绿爽脆,现在有人经不断探索,加入西瓜汁、苹果汁或鲜橙汁等做成各式果味凉粉.

信宜鲜凉粉制作考究,用料独特,凉粉既能“解渴”,也可“下菜”。信宜鲜凉粉以山美水美闻名于天下,碧绿如冻,凉粉草清香鲜芳自然,拌以姜汁红糖浆而食,凉脆爽滑,凉盈盈、冰飕飕、令人置身清凉境界.是清热解暑的上等甜品.信宜鲜凉粉还可以用炒花生、芝麻、葱花、酱油、香油凉拌或以生葱煎炒,成为席上菜肴.

信宜鲜凉粉以水口镇双狮墟的甜品水凉粉著称,有民歌唱:双狮墟凉粉糖,清心润肺凉喉胧.

【植物名称】凉粉草

【植物科属】唇形科 Labiatae,凉粉草属Mesona

【植物别名】仙人草(《职方典》),仙人冻(《纲目拾遗》),仙草(《中国药植图鉴》)。

【植物形态】凉粉草一年生草本。茎下部伏地,上部直立,长约15~50厘米,枝疏长毛。叶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2~4厘米,先端稍钝,基部渐收缩成柄,边缘有小锯齿,两面均有疏长毛;着生于花序上部的叶较小,呈苞片状,卵形至倒三角形,较花短,基部常带淡紫色,结果时脱落。总状花序柔弱,长5~10厘米;花小,轮生,柄长约3毫米;萼小,钟状,2唇形,上唇3裂,下唇全缘,结果时或筒状,下弯,有纵脉及横皱纹;花冠淡红色,长2.5毫米,上唇阔,全缘或齿裂,下唇长椭圆形,凹陷;雄蕊4,花丝突出;雌蕊1,花柱2裂;花盘一边膨大。小坚果椭圆形。花期秋季末。

凉粉草 气微,嚼之味淡甘,有胶性.

【 生境分布】分布我国南部。生于坡地、沟谷的小杂草丛中。

【性味】①《本草求原》:涩甘,寒。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淡,凉。

【功效】清暑,解渴,除热毒。 是凉粉的主要配料之一。治中暑,消渴,高血压,肌肉、关节疼痛。

①《本草求原》:清暑热,解藏府结热毒,治酒风。

②《中国药植图鉴》:为清凉解渴除暑剂。

全草煎服,治糖尿病。

③《广东中药》Ⅱ:治湿火骨痛,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暑。

治中暑,感冒,高血压,肌肉、关节疼痛

八. 广东省 茂名 信宜 信宜食惯嘴粉皮

食惯嘴粉皮,原产于该市郊池洞镇食惯嘴(地名),已有百多年历史。这种粉皮以大米为原料,加水磨浆,然后用蒸具蒸熟成一张白纸状的粉皮。磨制的十分讲究,选料上乘,要用冬季稻黄谷,精心加工成白米,用适当比例的水,浸一小时以后才磨,必须磨两次:第一次粗磨,第二次细磨,适当加上配料,蒸粉皮时一要薄,二要猛火,并特别要掌握火候。蒸好后切成丝条状,再加上调味品,即可食用。粉皮主要特点是:粉薄、幼嫩、香滑、软韧、细条均匀、美味可口。由于粉皮好吃,成为人们“食惯嘴”,这名称也就“一箭双雕”了。

在信宜市林林总总的土食品中,“食惯嘴”粉皮和“柴枪粉”,颇负盛名,被称作“粉中双璧”。一些外地客人到信宜吃过这两种“粉皮”的都齐口夸赞,堪称上乘佳品。

“食惯嘴”本来叫“食龟嘴”,它是个地名,就在池垌大队周村的对面河边。”提起食惯嘴,根据村里的老人介绍:“做粉是盘古开天辟地以来都有人做,‘食惯嘴’则是在-政府时代才叫开的。以前池垌一带交通很不方便,去信宜、罗定、广西等地赶集的挑夫,喜欢在食龟嘴这个地方歇息,吃碟粉。开始时人们叫‘食龟嘴’粉,后来觉得‘食龟嘴’有把食客暗示成龟的意思,不大好听,于是有人将它改为‘食惯嘴’,含有‘食惯了再来’的意思,且又通俗顺口,‘食惯嘴’粉的叫法就是这样来的。”

“食惯嘴”实际上就是一种米粉,跟广州的沙河粉、布拉肠异曲同工。邓家的“食惯嘴”自认正宗,有斋粉(捞粉)、肠粉、煎粉、炒粉4种。邓的儿子说,吃斋粉的人最多,但店家没什么钱赚,因为一碟2元的斋粉,成本就要1块五左右;肠粉、煎粉每份10元,利微;只有炒粉会有点利润。

正宗的食惯嘴讲究“韧、软、滑”3个字,它皮薄、吃起来爽口。做工也比较讲究,米选用池垌一带产量极低的黄谷米(有的说是红谷米),一般亩产只有300市斤,但价钱却贵,现在是1.8元/市斤。制作流程是:先浸米,然后磨米、打浆、调浆、吹粉、蒸粉、切粉,配以花生油、蚝油、酱油、生葱蒜头,如果做肠粉,还配以猪肠、猪肚、瘦肉等。蒸粉最讲究火候,一般要两分钟左右,太熟了会粘成一团,未熟粉会太硬,一般判断是当面层起泡时就可以了。一市斤米,一般只能做4条粉。邓家的粉店客多,一天要用45市斤米,一碟粉要用1两花生油,每斤花生油7元,还请了4个帮工,扣除各种成本费用,一个月净利润会有三四千元。但是很辛苦,凌晨4点半就起床,一直忙到中午12点过后,下午、晚上休息。

九. 广东省 茂名 信宜 北界豆饼

北界豆饼

信宜的豆饼是豆制食品,与豆腐相仿,大豆制成豆腐后,还需压少水份,加工成块状。这种食品遍及信宜各地。但最有名气的,数北界豆饼。该地制作的豆饼,皮韧,肉嫩,桔黄色,结实可串,豆香浓,耐炖。切成三角形半裂开,内装入韭菜、猪肉粒、虾米馅料,煎制而成,称“豆饼角”,其香味浓郁可口,为家庭待客之上等菜式,酒家把它列为信宜传统美味菜谱之一。外地人来信宜,品尝后,均赞口不绝。

北界豆饼主要产于北界镇的坡头、金渠、桃子等地。豆饼制作始于1930年前后,迄今已有70多年历史。抗日战争时期,坡头村的张伦瑞(绰号“豆饼佬”)制作豆饼出名。20多人的大家庭大部分劳动力投人制作,每天加工六七十斤大豆,兼制腐竹运去高州、湛江等地销售。取剩下的豆渣作养猪饲料,发展养猪业,平时养七八头肉猪,数头母猪,以及几十头猪仔。近年,张氏后代有些已迁往外地发展豆饼制作业。

北界豆饼制作工艺精细。大豆去壳后,吸足水份(约浸10小时),豆浆幼嫩,只用盐卤凝固,一般不用石膏,故成品无石膏异味。煮豆浆用过的铁镬,去净镬焦加油拭擦再用。包制成块后,用铁筛烤黄。每块6厘米见方,厚1厘米,每斤大豆可制作十三四小块。

北界豆饼主要在当地销售,旺销期逢圩日(集日)有30多摊挡上市。除供当地群众外,市区酒家饭店有时专程前往购买。

十. 广东省 茂名 信宜 信宜鉴江红糯

信宜鉴江红糯

茂名市过去误称糯米糍,主产茂名市的信宜、高州、茂南区等地,是当垢古老优良品种,1889年《信宜县志》已有“醮核荔枝尤佳”的记载。现有100多年生的大树多株。因过去长期被误码称为糯米糍,对其独特的优良性状未加注意而未能得到开发利用。

1986—1989年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和茂名市水果开发总公司进行调查,确认该品种与糯米糍是同名异物,1989年7月,广东省果树研究所主持的茂名市糯米糍荔枝品种鉴定会,评定信宜糯米糍是茂名市内(4县1区)的最佳荔枝品种,并定名为信宜鉴江红糯。这种优质荔枝具有高产、蕉核、肉质爽脆、汁少浓甜、果皮红色等特点,可食部分为全果的78-83%,含可溶性固形物17.5—18.5%,100毫升果汁中含维生素C20.42—27.71毫克,含酸量0.13—0.22%,蕉核型单果重量为25-38克,是岭南佳果——荔枝品种中的上乘品种。

信宜鉴江红糯,唐初已有种植,至今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分布在镇隆、水口、北界、高坡、东镇、丁堡、池洞等乡镇,全县现有百年大树数百株,树高7—8米,冠幅8-13米,树干围1.3-1.7米(平均1.5米),树势壮旺,树叶茂盛,色浓绿有革质,开花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果熟期7月上旬至中旬。

近10年来又有较大的发展,1995年,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