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甘肃康乐特产有哪些 甘肃特产十大名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甘肃康乐特产有哪些 甘肃特产十大名单更新时间:2024-01-12 17:15:31

一. 甘肃省 张掖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肃南甘肃高山细毛羊

肃南甘肃高山细毛羊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美丽的祁连山麓,有一个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森林茂密,矿藏丰富,绿草如茵,牛羊成群,风光秀丽。这就是裕固族人民的家乡。裕固族共有1.2万多人,主要分布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裕固族有三种本民族语言,没有文字,通用汉文。公元11世纪中叶到16世纪,河西回鹏人与邻近各族相融合,逐渐形成了裕固族。明朝初年,裕固族东迁入关,在祁连山一带放牧,史书上曾称他们为“黄番”、“西番”等。他们自称“晓平尔”、“洒喇尧乎尔”。1953年以“裕固”作为本民族的正式名称。裕固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文学作品,包括神话、传说、寓言、民歌、叙事诗、格言、谚语等,成为我国文艺百花园中别具一格的青葩。民歌,是裕固族最喜爱的一种口头文学形式。历史上,裕固族曾有职业歌手,他们主要为举办丧葬嫁娶等的家庭演唱。唱歌在他们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裕固族有句俗话说:“当我忘记了故乡的时候,故乡的语言我不会忘;当我忘记了故乡语言的时候,故乡的歌曲我不会忘。”在裕固人放牧的草原和山坡上,可以看到数不清的牛羊,并随时会听到引人入胜的歌声。裕固族民歌内容丰富,曲调优美,节奏明快,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裕固族人民擅长造型艺术。他们编织的毛袋、毯子和马缓绳都织有图案,妇女的衣领、衣袖和布鞋上绣着各种花、草、鱼、虫、兽等,色彩绚丽谐调,独具特色。民俗风情(服饰、礼仪、生活习俗、禁忌等) 剃头仪式:裕固族的习俗十分有趣,首先是儿童剃头要举行仪式。儿童满周岁或三岁第一次剃头时,要选定吉日,请来客人,举行隆重的仪式,目的是预祝孩子健康成长,长命百岁。客人们要带着钱、哈达,舅舅家带着牛犊或羊羔、马驹等礼物来参加仪式。孩子先由母亲领到舅舅跟前,另有一人端着盘子,上面放有剪刀和奶、酥油、惜粑做成的裸子。舅舅先把酥油裸子套在孩子头上,剪下一缕头发在盘子里,用手指蘸酥油点在孩子的额头上,抹到孩子嘴里,说着吉祥的话。紧接着,其他亲友们也用同样的方式剪下一缕头发,同时唱着歌,到最后大家一齐高唱祝福歌,再由舅舅将头发都剃光,只留头顶的一小撮。之后,主客共同举杯、欢宴。饮食:裕固族人民的饮食,牧区以酥油、格粑、乳制品为主,农区以粮食、蔬菜为主。款待客人要献全羊或羊背子。他们喝的茶,除放盐和鲜奶外,还加放草果和姜片。热滚滚的奶茶冲开碗里的炒面、酥油、曲拉(奶制品),香味扑鼻。裕固族肉食的品种很多,主要有手抓羊肉、“肉肠”和“支果于”。“肉肠”是把羊脖肉和里脊肉切碎后拌上调料熟面,装进肥肠煮熟而成。“支果干”是将羊肝脏等切碎,拌上熟面、葱、蒜做成的,吃时切成薄片,蘸蒜泥和醋。忌吃马、骡的肉。服饰:裕固族服饰也很有特色。男子戴毡帽,穿高领的左大襟长袍,柬红蓝色腰带,穿高统靴。女子也穿高领长袍,衣边绣有图案花纹,饱子多数是绿色或蓝色,外罩一件鲜艳的高领坎肩,脚蹬长简靴、头戴喇叭形的毡帽。裕固族人讲究戴耳环、手镯、戒指和其他佩物,如有些年老的男性仍保持左耳戴耳环、腰挂腰刀、火镰、火石、小怫像、鼻烟壶、小酒壶等的装束。(生活习俗)裕固族牧民以帐篷为家。过去是住圆锥形,由四、六、九根木柱支撑的帐篷。1958年后改用藏式方形帐篷。帐篷是用牦牛毛和绵羊毛织成毯子后缝制而成的,既遮风又挡雨,便于拆卸和搭盖。裕固人的帐篷忌坐南朝北。帐篷正上方过去是摆神位的地方,现在多是放置家具、收录机、电视机等物。左边是用木板拼接成的板炕,上面叠放着被褥、毛毯,来客也请到炕上就座,而且按不同的辈分分坐不同的位置。帐篷右边放置奶桶、锅碗等用具。中间是炉灶。烧火做饭就在这里。帐篷顶端有天窗。在定居放牧和农业地区,裕固族的住房则多以土房为主。经济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裕固族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发展了以畜牧业为主的多种经济,基本上实现了定居放牧,兼营狩猎、农业。改革开放以来,裕固族地区的经济繁荣,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很大发展。重大贡献 长期以来,裕固族和各族人民一起曾多次进行反对封建压迫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裕固族地区,裕固族人民为红军送粮带路,救护伤病员,有的光荣牺牲,为革命做出了贡献。

全省共有甘肃高山细毛羊300多万只,其中肃南县有100多万只,天祝县有60多万只,主要推广至新疆、内蒙、青海等地。高山细毛羊年产羊毛3000多吨、羊肉6000多吨。2013年“肃南甘肃高山细毛羊”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为畜牧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牧民收入的稳步增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该羊种只均产毛量达3.8公斤,酮体重21.8公斤,是县内科技含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牧民得到实惠最多、发展潜力最大的优势畜种,肃南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来自细毛羊产业,高山细毛羊产业已成为肃南县牧民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

甘肃高山细毛羊相比普通山羊,性格较为温顺,所以对生态破坏力度也很小。目前,肃南县已建成科技示范园区1个、科技示范点40个、标准化养殖小区20个、高标准暖棚羊舍2500座,发展人工种草面积11万亩,扶持和培育规模养殖户3500余户,全县舍饲半舍饲养殖率达到70%以上,仅2014年推广绵羊标准标识打号20万只,推广羊衣3.2万件,穿衣羊达12万只以上,检测出含有多胎基因羊23只,推广怀孕母羊后期补饲和羔羊早期补饲技术,使羔羊成活率得到有效提高。

肃南甘肃高山细毛羊

地域范围

地理环境概况。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地处河西走廊南部,祁连山中段北坡,地理位置约处在东径90°20′—102°13′,北纬37°28′—39°49′之间,地形呈狭长地带,全县除明花乡属沙漠外,其余7个乡镇均系山地。与青海甘肃15个县(市)接壤,地势南高北低,自南向北呈带状起伏,整个地貌分走廊山前倾斜平原区和祁连山中高山区两个形态单元。海拔1327—5564米,相对高差4327米。 畜牧业概况。2009年6月末全县各类牲畜饲养量达到105.12万头(只),其中:绵羊84.4万只(甘肃高山细毛羊61.84万只),占80.3%。年末存栏各类牲畜 59.39万头(只),其中:绵羊46.93万只(甘肃高山细毛羊38.64万只),占79.02%。出栏各类牲畜42.11万头(只)。全县绒毛、肉类产量分别达到194万公斤828万公斤。全县农牧业增加值达到1.95亿元,其中牧业增加值1.48亿元,占7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98元,其中来自畜牧业方面的收入4331元,占78.4%。年饲养量85万只,年产羊肉6000吨,产毛2000吨。

二. 甘肃省 临夏 康乐县 花卷馍馍

花卷馍馍:发白面加水与酵母发酵后,加碱水揉匀压成长条,以刀切块入笼蒸制的叫刀把子,将切块再经揉制的叫馒头。擀作面饼,卷入胡麻油、姜黄、苦豆粉、玫瑰花等佐料,切块或绾花蒸制的称油花卷儿。擀片烙成制的称起面馍馍。以起面作面皮,包入各类内馅、菜馅蒸熟,即为包子。

三. 甘肃省 临夏 康乐县 康乐馓子

在欢度的古尔邦节、尔德节、圣纪节,以及婚丧大事中,都把馓子作为待客的主要面食品。油炸馓子要有娴熟的技巧,和面前先熬一锅放有一定比例量的花椒、红糖、蜂蜜的开水,冷却后再将面粉和成面团,在案板上反复揉压,使面团又软又劲富有弹性。然后切成小块,再磋成筷子粗的面条,拌少许食油放入,醒面到一定程度烧油锅。油沸腾时,掌锅人将搓好的馓坯,套在筷子上边摆边扯,放入油锅,馓子炸硬时即可抽出筷子,再炸成棕黄色即成,色泽黄亮,香脆味甘。“炸油香、从头学、回回的馓子是一绝”,这是人们夸赞回族馓子的诗句。

四. 甘肃省 张掖 临泽 小饭

小饭

将面团擀成一铜钱厚的面片,切成小方块,下入牛肉原汤,调胡椒等佐料,再加入牛肉丁。粉皮、煮熟的红豆等即成。

五. 甘肃省 临夏 康乐县 康乐牛排

康乐牛排是取自牛脊上最嫩的肉,肥瘦兼备,外延带筋,口感韧度强、肉质硬、有嚼头,牛排不油不腻,滋味鲜美,营养丰富,味香喷鼻,另有一番风味。

六. 江西省 宜春 万载县 康乐黄鸡

饲养历史

康乐黄鸡原称康乐三黄鸡,是万载县,在乡村已有1700多年的散养历史。因外观色黄,且肉味鲜嫩,汤浓香甜,在晋朝时,获晋武帝喜悦而赐名,属进贡食品。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康乐黄鸡出口香港,是市民的“抢手货”,每公斤价格达20多港元。

康乐黄鸡以咀黄、毛黄、脚黄、皮肤黄为主要特征;头秀丽,眼明亮,虹膜呈桔黄色,单冠耸立,色鲜红,有6~11个“V”形缺刻 ;肉垂适中,呈鲜红;耳叶红色。公鸡雄壮,啼声嘹亮,羽毛呈棕色或红棕色,尾上翘;母鸡体态清秀,行动轻盈,毛色橙黄,尾羽圆拱。

饲养方法

孵化阶段,农户习惯以抱母鸡孵化种蛋,在早春(2~3月)孵化为多。习俗认为春鸡耐病力强,生长快,成熟早、产蛋多。也有不少孵新米鸡(5~6月)桂花鸡(8~9月)、冬鸡(10月)的习惯。每窝孵种蛋20个左右,孵化21天,雏鸡破壳而出。因种蛋中混有未受精蛋,俗称“寡子”,故孵化率90%左右。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县畜牧良种场购进先进设备,用孵化机可一次孵化几千枚甚至上万枚的种蛋,孵化仔鸡,解决了规模饲养的问题。育雏与饲养阶段 仔鸡出壳后2~7天,由于绒毛稀薄畏寒,农户习惯于将抱母鸡和仔鸡一起放在木盆或箩筐里育雏,里面垫上稻草,并用清水浸涨细米喂仔鸡,日喂5~6次。为防治仔鸡拉稀,并拌些切碎的大蒜及辣椒或抗菌药品等。半个多月后,让小鸡随母鸡在室外自由觅食,采食动、植物饲料及微量元素。在秋冬季,农户大清早往往将康乐黄鸡赶逐到已收割了晚稻的稻田里寻食,做到“颗粒归鸡”。到临晚,鸡已觅食吃饱,能“回家”进笼。在冬至前后开始,是康乐黄鸡的催肥阶段。群众普遍增喂谷粒、生饭或熟红薯拌米糠养鸡,日喂1~2次。一个月后,康乐黄鸡的肥育效果十分明显,其胸部显示丰满。规模养殖户(场),饲养康乐黄鸡以散养与舍饲相结合,并用部分全价颗粒饲料喂鸡,饲养3~4个月出售商品鸡。

康乐黄鸡的发展 1997~2000年是万载县历史上发展康乐黄鸡最快的时期。仅2000年,全县出笼康乐黄鸡达140万羽。为进一步确认康乐黄鸡的品质和发展前景,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1997年5月6日,邀请了省、地畜牧专家来万载县对康乐黄鸡进行品种鉴定和品质测定,并对市场销售进行了分析论证。专家们认为,发展康乐黄鸡生产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加快其建设商品化基地,可以使其成为万载县畜牧生产支柱产业。这年由“一把手”负总责,县乡二级康乐黄鸡繁育基地普遍建立。为提高广大养殖人员的饲养管理水平,县委书记李炳生亲自聘请省、地畜牧兽医教授、专家3次前来万载县举办康乐黄鸡的饲养技术和疫病防治学习班。县“一把手”的重视,在各地掀起了强劲的饲养热潮,饲养康乐黄鸡的科学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全县农户自繁自养康乐黄鸡热情高涨。直至后几年,农户所养0公鸡基本淘汰,纯种康乐黄鸡更换率达到92%以上。当年,康乐黄鸡育雏普遍过关,雏鸡成活率在90%以上,全县饲养康乐黄鸡达80万羽。1998年,康乐黄鸡“产加销”一体化生产格局基本形成,主要抓好了5个环节:一是抓基地建设,形成了以罗城、康乐、黄茅等10个乡镇为主的康乐黄鸡基地;二是抓繁育体系,以县畜牧良种场为龙头,10个乡镇孵化房一齐上,使全县种鸡群达5.3万套;三是抓示范饲养大户,全县饲养1000羽以上大户有303户;四是抓好龙头企业,以康乐镇贡品康乐黄鸡加工为龙头企业的集约化生产经营初步形成,贡品康乐黄鸡加工投入小批量生产;五是强化服务网络,从康乐黄鸡的产前育种,产中的饲养技术与防疫灭病到产后的加工与销售等服务已形成网络。全县饲养康乐黄鸡达208万羽。1999年初,县康乐黄鸡开发总公司成立,主要工作是市场开发,生产安排,检查督促,考核排榜等。至2000年,康乐黄鸡营销队伍扩大,营销渠道不断扩展,开辟了长沙、南昌、九江、广东、上海、吉安等18个省内外市场。这年全县出笼康乐鸡360万羽,其中康乐黄鸡138万羽。为进一步扩展市场,县委以万发[2000]14号文件下发关于《2000年发展康乐黄鸡工作要点》的通知,就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发展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县委书记李炳生、副书记王金根等亲自带领有关人员前往上海与万林康乐黄鸡销售有限公司洽谈在上海拓展万载康乐黄鸡销售市场等的事项。万林康乐黄鸡销售有限公司也多次派员到万载县进行实地考察。之后,确定了双方的责任与义务。该公司并汇款30万元周转金用于扶持万载县养鸡大户。地方名优品种的繁育有其特定的标准,1998年11月2日,江西省技术监督局以江西省地方标准DB36/T333-1998,发布了万载康乐黄鸡地方标准。该标准规定了万载康乐黄鸡的品种特征、特性,种鸡评级标准、种蛋及种雏的出场标准等的技术要求。该标准适用于康乐黄鸡的鉴定、选育、生产和出场分级,对发展万载县康乐黄鸡,起到规范性的技术运作作用。自1998年开始,县畜牧良种场通过羽速基因在万载康乐黄鸡育种中的应用研究,培育出自别雌雄新品系,后代雌雄鉴别准确率达到95%;母本品系的繁殖率提高了15%;父本品系的生长速度也同样提高15%;商品代的生长速度提高了10%。2002年通过农业部专家组验收,并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近几年来,万载县康乐黄鸡生产在部分地方存在徘徊不前的状况,加之鸡病增多,新的疫病防控受困等原因,全县年饲养量受到一定影响。但养鸡大户的不断崛起,对全县发展康乐黄鸡注入了新的活力。如马步乡泉塘村龙启南近三年,以散养方式年饲养康乐黄鸡达8000羽以上,年获养鸡效益3万元以上。

县直“133”工程示范服务基地 1998年初,全县实施“133”工程(年内人平开发1亩林果,出栏3头猪,出笼30羽康乐黄鸡)。县直61个行政、事业单位共选派干职工138人到麻田创办示范服务基地。当年县直单位投入基地固定资金80多万元,流动资金投入140余万元(含干部人平集资300~500元)。麻田“133”工程基地共构建猪舍17栋,鸡舍18个,总面积5400平方米;建基地干部生活设施面积1600平方米,实现了路、水、电三通。此外,基地建沼气池15个,做到了“猪——沼——果(菜)”循环利用。县直基地共饲养生猪5110头,超任务820头,其0栏3940头,交税收11万余元,存栏1170头,饲养康乐黄鸡4.6万羽,超任务2900羽。县直单位有1437名干职工多次到麻田基地参加种(栽)养劳动。

乡(镇)示范服务基地 1998年,全县20个乡镇机关分流干部412名(占乡镇机关干部总数的34.8%),共创办基地65个,其中生猪示范基地13个,康乐黄鸡基地12个。基地共进栏生猪4322头,当年出栏3185头,完成税收9.3万余元,饲养康乐黄鸡9.5万羽,出笼5.8万羽,存笼3.7万羽。有罗城、康乐、鹅峰、三兴、白良、黄茅等地共孵化鸡苗44.19万羽,育雏55.6万羽。

1998~2000年,养鸡是人们的热点话题,在相当部分干部中经常议论纷纷,其中心话题是效益问题。的确,从机关干部饲养康乐黄鸡的成本核算来看,死亡率超过20%以上,商品鸡售价低,则很容易出现亏损。有少部分机关单位养鸡死亡率甚至达50%以上,连集资款也赔进去了。再有,发展康乐黄鸡有急于求成的表现,“乡乡建种鸡场,建孵化房”的决定是失策的,造成大部分乡镇亏损数万元。再有,部分乡镇拖欠县种鸡场(畜牧良种场)的鸡苗款,造成该场有近17万元至今无法收回。也有不少单位及大户养鸡是赚钱的,如县人大、县政府、畜牧水产局、农业局、1、粮食局等单位,每羽商品鸡赚1~3元。原因是鸡的成活率达90%以上,鸡的售价每公斤达15元以上。三兴潘凤初养鸡3000羽,采取在果园场散养觅食,圈养投料的方法,养鸡四个月,收益1.2万多元。康乐黄鸡是地方名优产品,在江西省也是一张“王牌”品种,很有发展前途。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无论从过去、现在、还是今后看,都有必要抓开发、抓发展。

七. 甘肃省 临夏 康乐县 康乐牛

康乐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康乐牛

康乐县畜牧技术推广站

康乐县是我省肉牛大县,目前已发展成为甘肃中南部肉牛繁殖、育肥、加工营销中心。近年来康乐县以肉牛为龙头的草食畜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一大支柱产业来培育,按照“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模式,探索出被省内外政府、企业广泛借鉴的“政府引导、协会组织、龙头带动、农户参与、科技支撑、市场运作”的“康乐模式”。目前,康乐县已被甘肃省确定为全省肉牛大县,成为甘肃中南部肉牛繁殖、育肥、加工营销中心。

康乐县把肉牛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通过财政配套、资金扶持、项目支撑、社会化服务,做强龙头企业,做大产业规模,有力地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在生产环节上,创立和推广了“政府引导、龙头带动、科技支撑、协会组织、基地参与、市场运作”的“康乐”模式;在融资环节上,率先成立了担保公司,实现资金放大增量,有效解决了投入不足的问题。在全产业链上建立了良好的发展机制,探索出了新模式,对甘肃省现代肉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八. 甘肃省 定西 漳县 凉拌蕨菜

凉拌蕨菜

凉拌蕨菜一般采用干蕨制作,春天摘回鲜蕨,用沸水烫蔫,然后搭在阴凉处阴干,置干燥处存放。泡制时,先将干蕨放入凉水泡数小时,再下锅煮熟,但不能熟得太烂,烂了就会失去脆劲,咬起来也没劲。如泡制得法,干蕨仍能保持采摘时的鲜嫩。拌制时放少许葱丝,泼上热油,加盐加醋,加上芥末、蒜泥,拌匀。

九. 甘肃省 陇南 文县 灰灰菜

灰灰菜

灰灰菜,方言又称灰条,一年生草本植物,以采集嫩茎叶,沸水滚煮1-3分钟捞出漂洗后凉拌。采用脱水处理方式加工后销售,每吨市价可达1-3万元。

十. 甘肃省 武威 天祝 萝卜

武威名特蔬菜之一,叶色深绿,肉质根长25-26厘米,横径5-6厘米,呈长圆柱形,地上部分占全长的3/4,单株重500克左右,皮色深绿,肉质翠绿,生食脆甜多汁,并稍有香辣味,耐贮藏。经过一段时间贮藏后风味更加。( 武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