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昆明特产商店聚集区有哪些 昆明哪些地方能购买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昆明特产商店聚集区有哪些 昆明哪些地方能购买特产更新时间:2024-01-16 13:36:11

一. 安徽省 淮南 潘集区 淮南豆腐菜

当地民歌佐证:“八公山,珍珠泉,做的豆腐嫩又鲜,吃了豆腐赛灵丹,不成神,也成仙!”。

元代女诗人郑允瑞在《豆腐》一诗中咏道,“种豆南山下,霜风老荚鲜。磨砻流玉乳,蒸煮结清泉。色比土酥净,香逾石髓坚。味之有余美,五食如外传。”她从原料、豆腐的制作过程到成品都有描述,极力赞美豆腐的色、香、味、美,并誉为“五鼎食”。

久闻淮南豆腐美名,神往品尝豆腐已久。在此间正在召开的第十一届豆腐文化节里,本社记者与豆腐家族“聚会”在豆腐宴上,有幸尝到了大快朵颐的豆腐大餐。

大战豆腐三百回合前,当地人介绍说,淮南豆腐菜是以豆腐为主要原料,辅以不同配料,经过不同烹调方法和制作工艺制作出来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菜肴,是营养学、药理学和神话传说的完美结合,具有口感细腻,营养味美,是美食林中的一支奇葩。

“莫道豆腐平常菜,大橱烹成席上珍”,落座之时已经有十来道豆腐佳肴等你品尝,块、条、片、丝、丁、末状都有,炒、爆、煸、煎、熬、煨、拌、卤、蜜汁、拔丝、叉烧等等烹调方法调成的豆腐大餐,看的你是眼花缭乱,吃到嘴里口感很是细腻绵滑。不是美食家的我们只觉得好吃、真的好吃,其味在清淡中藏着鲜美,吃起来适口清爽生津。推杯换盏间消灭大片佳肴,服务员报菜名的声音敌不过美食的吸引力,在吃够豆腐菜喝饱豆腐汤时,我们忘了豆腐宴上菜的名称,只知道原来豆腐除了和白菜、粉丝组合,还可以和吓、蟹成行。

看起来赏心悦目,吃起来味美溢香的豆腐美食物,诱惑着坐上客们,充分利用肚中的空间,一次次拿起筷子或汤勺。

听当地人说,此地豆腐是用澄清味甘,终年不竭的八公山泉水制成,同时豆腐发源地周围农民世代相传的高超技艺,使八公山豆腐独具特色,久盛不衰。细若凝脂,洁白如玉,清鲜柔嫩,托于手中晃动而不散塌,掷于汤中久煮而不沉碎,营养倍加丰富。

在《同一首歌》走进淮南的晚会现场,淮南市四位名橱当场献艺豆腐名菜。历时十个小时制成长二点三米、宽一点三米、重以吨计的世界大豆腐也展现舞台示人,现场观众为之惊叹不已。海内外宾朋为能在淮南品尝到鲜美豆制食品,而称奇乐道。

淮南人则自豪地说,自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以来,淮南豆腐菜肴历经继承、创新、发展,成为大众美食中的一支奇葩。以豆腐为原料制作的菜肴种类繁多,风味各异,在美食林中争奇斗艳。它以口感细腻,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成为绿色素食第一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因豆腐的保质、保鲜的时间很短,致使它的销售半径有限,“品位到地地道道、花色各异的淮南豆腐大餐仅于淮南”。

二. 云南省 昆明 石林 大可枇杷

大可枇杷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大可枇杷

石林彝族自治县大可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大可枇杷色泽金黄、甜如蜜糖、口感较好,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比本地市场上的外地枇杷在品相、口味上略胜一筹。

三. 安徽省 淮北 杜集区 段园葡萄

段园葡萄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段园葡萄是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段园镇的。段园镇种植葡萄历史悠久,拥有巨峰、藤稔、京亚、乍娜等多个品种,面积已达2万余亩,年产葡萄6000万斤。

杜集区段园镇地处黄淮大平原,属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气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地势平坦,自然条件优越,特别适宜林果种植。其中,大庄葡萄栽植已有300余年的历史,素有“大庄葡萄砀山梨”之说,整个葡萄基地占地2万余亩,是一个以千家万户为基础、国内集中连片规模最大的葡萄种植园区之一,年产量6000余万斤,在品种上、质量上、经济效益上闻名全国,果品汁多味甜,备受客商的青睐,葡萄种植成为段园镇的支柱产业。2002年注册了“大庄牌”葡萄商标,先后获得“安徽省名牌农产品”、全国无公害生产基地和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荣誉称号,并通过绿色食品检测,葡萄产品畅销上海、广东等全国10多个省市,成为段园镇、杜集区乃至淮北市农产品和旅游产品的一张金色名片。

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段园镇、朔里镇、石台镇、矿山集街道办事处、高岳街道办事处共5个镇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

《淮北市人民政府关于段园葡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批复》,淮政秘〔2013〕90号

淮北市地方标准:DB3406/T007~015-2006《段园葡萄》

四. 云南省 昆明 五华区 昆明豆花米线

大多数人一到昆明就四处寻找过桥米线,实际上,虽说过桥米线算得上云南最特色的小吃之一,但在昆明一定要尝尝地道的豆花米线。

豆花米线实际上是在煮好的米线中放入新鲜的自制豆花、各种酱料和小菜,以及肉碎,口味浓重吃起来非常爽的。在这样的米线店通常不会看到游客,所有的客人都是街坊邻里和会吃的本地人,所以虽然是街边小店,却是寻找昆明味道的好地方。昆明人可以一天三餐都吃米线,吃到很满足,这就是满足的小幸福。

五. 云南省 昆明 石林 路南挑花

路南挑花是聚居路南彝族自治县撒尼人传统工艺,历史悠久。挑花是刺绣的一种,以挑花装饰挎包、衣物、头巾等是大理白族和路南撒尼人的服饰特色,它具有民间产品的夸张的色彩美。路南挑花主要产品有背包、桌布、窗帘、服饰等。挑花手法多样,有单面挑、双面挑;有素色挑,有新色丝线挑花。有的产品有挑,有绣,有补,成品或精巧,或粗放,充分表现了撒尼人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力。( 昆明)

六. 安徽省 淮南 潘集区 潘集采莲灯

潘集采莲灯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采莲灯,起源于明朝时期,是流行于淮河沿岸的一种民间舞蹈艺术形式,尤以架河、王巷、廖家湾等村镇为甚。清乾隆、嘉庆年间,采莲灯由苏北传入我市,其音乐伴奏以江苏洡江、淮城、邗江地区流行的下淮调为主,入淮后又以淮南花鼓灯锣鼓为主伴奏乐器,并吸收了花鼓灯歌的创作、演出手法,即兴创作、即兴表演,逐渐和我市民间舞蹈融为一体。相传,最早的采莲灯只是跑跑队形,做几个简单的动作,扭两下身段。到了后来,经过先后6辈采莲灯老艺人的不懈努力,采莲灯从自娱性向表演性方向发展,不断丰富舞蹈动作和表现力。解放后,优美多彩的采莲灯再次受到舞蹈工作者的重视,通过不断的交流提高,采莲灯从原来的民间广场演出形式发展成为舞台表演艺术,并加以完善。采莲灯主要表现村姑到河中采莲的情景,一般由一群手捧莲花灯的村姑,一名肩扛桃花树少年、一名丑婆以及几名伴奏锣鼓队组成。表演时,数十位村姑手捧莲花灯花篮,身着红、绿鲜艳服装,头戴五彩花束,在“桃花树”的领舞引导下,按照固定的表演套路、程式、队形、舞步,时而起舞如风摆杨柳,时而穿插如彩蝶纷飞,大气而不失诙谐,严肃而不失幽默。

采莲灯不仅丰富了我市花鼓灯的门类和艺术流派,更是淮河文化兼容性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是淮河与长江流域商贸、经济文化交流的活化石,对研究淮河经贸文化发展交流史和我市花鼓灯艺术多门类多流派的融合提供了重要佐证,在安徽省民间舞蹈中有着重要地位,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传承、表演价值。2010年5月,采莲灯被安徽省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 云南省 昆明 安宁市 卤饵丝

可以说端仕小锅是昆明城最好吃的小锅卤饵丝。关于这家店还有一个小故事:民国期间,玉溪人翟永安在昆明端仕街开办永顺园,以小锅氽肉米线、氽肉饵丝著名。

一天,因翟师傅劳累过度,氽肉饵丝下锅后,他跑到外面抽水烟筒,回到厨房氽肉饵丝里的汤全干了。恰逢顾客催得急,翟师傅只得忙下卤水和红油,翻颠几下后端上桌,顾客一吃,大为称绝,问这是什么饵丝,翟师傅急中生智答“卤饵丝”,后成为昆明著名小吃。

八. 云南省 昆明 寻甸县 昆明蜡染

蜡染是流行于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手工染印工艺品,昆明蜡染面料融合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图案独特新颖,古朴大方,一块蜡染布的价格约15元左右。

蜡染,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古称蜡,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由于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用于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富有民族特色。

九. 云南省 昆明 盘龙区 昆明玫瑰大头菜

玫瑰大头菜创始于明末清初,已有300多年的生产历史。过去,云南昆明玫瑰大头菜的店铺有数家,其中“永香斋”酱园号称“芥酱名家”。该店酱腌的玫瑰大头菜风味别具,名声最大。

昆明玫瑰大头菜是以当地郊区(主要是关上、杨方凹一带)出产的上等鲜芥菜头为主 料,经过削皮破块,用精盐和磨黑盐三次入池腌制,然后出池滤水,转入泡酱池内进行酱制发酵。先将醅子酱(即酱制大头菜的陈年酱汁)和经过特殊处理的红糖、饴糖、 老玫瑰糖及老白酱(即面酱)制成酱汁,便可入池酱制芥块了。酱腌时,要装一层芥 块淋一层酱汁。最后,放上篾巴,压上木板和石头,再加满酱汁,八十天即可出池晾晒。晒至两天半,翻个再晒半天,即可收起、入缸、压实、密封,经三个月的贮存发 酵后,方为成品。大头菜皮色黑亮,内心褐红,湿润柔软,易贮藏携带。

十. 安徽省 淮南 潘集区 潘集酥瓜

潘集酥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潘集酥瓜是特色农产品,全区酥瓜种植面积已达5000多亩,建立了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还制定出台了淮南市无公 害酥瓜栽培技术规程,并先后注册了“南龙”、“田牛”、“金香”等酥瓜品牌,酥瓜种植已成为潘集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亮点。潘集酥瓜在为市民带来口福的同时,也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潘集酥瓜个大肉厚,而且肉质脆嫩,熟透后肉质呈金黄色,味极香甜。可惜由于酥瓜熟透后特别酥脆不易运输,只能在淮南及周边地区见到。

潘集酥瓜是特色农产品,全区酥瓜种植面积已达5000多亩,建立了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还制定出台了淮南市无公害酥瓜栽培技术规程,并先后注册了“南龙”、“田牛”、“金香”等酥瓜品牌,酥瓜种植已成为潘集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亮点。潘集酥瓜在为市民带来口福的同时,也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潘集酥瓜个大肉厚,而且肉质脆嫩,熟透后肉质呈金黄色,味极香甜。可惜由于酥瓜熟透后特别酥脆不易运输,只能在淮南及周边地区见到。

潘集酥瓜

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田集街道办事处、高皇镇、平圩镇、泥河镇、夹沟镇、古沟回族乡、潘集镇、贺疃乡、祁集镇、架河镇、芦集镇共1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

淮南市潘集区人民政府《关于界定潘集酥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潘府函〔2013〕22号

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1914-2013《潘集酥瓜》

潘集酥瓜质量技术要求

一、种源

越瓜(Cucumis melo L.var.conomon Makino)。

二、立地条件

土壤类型为马肝土和砂姜黑土,土层厚度≥50cm,pH值5.0至8.0,土壤有机质≥1.0%。

三、栽培管理

1.栽植时间:3月上旬,5cm地温达到10℃以上定植。

2.栽培方式:保护地栽培。

3.栽植密度:每667㎡(亩)≤1000株。

4.育苗移栽:穴盘育苗,苗龄30天至35天,2片至3片真叶移栽。

5.整枝:4蔓(子蔓)整枝,子蔓4节至6节位的孙蔓坐果。

6.留瓜:每株留3至5果。

7.肥水:每667㎡(亩)施腐熟有机肥2500 kg至3500kg,45%硫基三元复合肥50kg、饼肥100kg至150kg。成熟前一周不灌水。

8.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

开花授粉后25天至30天,果实由青转白、瓜色发亮、有香气时采收。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果形端正、果柄略显细弯呈羊角状,果皮绿白色,果肉绿色、瓜瓤橘红色;果肉香甜酥脆、汁多爽口。

2.理化指标:单果重1.0kg至2.0kg,可溶性固形物≥8.0%,总糖≥8.0%。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