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云南德宏特产牛筋 云南特色特产德宏粑粑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云南德宏特产牛筋 云南特色特产德宏粑粑更新时间:2024-01-29 04:49:59

一. 云南省 德宏州 陇川县 陇川橘子

橘,历来是中国的国粹物。陇川远古种橘的历史无从夸。洪武二十九年往谕麓川的明朝特使钱古训,于著《百夷传》载“大如斗之柑。”则是和橘大有干系。李时珍《本草纲目》引孔安国言:“小日橘,大曰柚,皆为柑也。”钱氏所记“大如斗之柑”无疑是巨柚,其亲近橘,柑美胜一筹无不种之理,很可能是麓川橘无大异于内地常见者,故钱特使惟猎奇式地持书一笔超乎寻常斗大之柑柚。傣族称为橘是老家带来的,柚是跟亲戚要来的。

橘在陇川分布很广,东之曼打、弄炳,南之勐约,西之拉允、拉线,北之户撒曼门,中部广等、姐乌,都栽得有好橘子。

解放初期,广等半坎橘子是陇川顶呱呱的。家家栽橘 子,姓姓有橘园。好年景每棵总要收上两几筐。1958年后征购过“左”已故的老政协委员奘罕家“公司来收橘子,有10棵挨家果还小,请求留给娃娃。远处的趸趸卖。原先同意了,事后又来摘房边的,作揖也不行,娃娃他妈气不过,拿竹杆生生熟熟挎掉完。哪个也吃不成”。橘园再也无人照料,皮枵肉肥清香醇甜的半坎橘,调凋零衰败,从此一蹶不起。

六十年代前期调整生产结构,鼓励发展经济林。1964年,县林业站建设了广瓦扪帕和广等弄缓两个橘子样板,红火的户撒曼门、广瓦拱共(勐约)、罗浪工读学校(曼线)等。广瓦扪帕橘子样板后来成了美名日盛的扪帕橘的引窝蛋。与半坎仅有曼允河相隔的弄缓橘子样板。百般侍候也只栽出些烟渣黄骸树,零三四碎地地是几个寡酸僵果。真应了古训: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

户撒凉坝子橘子竟也长得不赖。曼门寨黎德章自留地人40来株秋橘,三秋一过,枝头总坠满朱红得可爱水露露光灿灿的果实。那年头生产队分红低,黎老头曾自豪地吹“儿子挣一年的工分还比不上那几棵橘子。”

好的本地橘都被叫做金橘。可连皮吞的湖广江浙金橘姆指大,陇川金橘三五两枚不稀奇,大一瓣足可噎死饕餮客。陇川水果金橘王,王中之王扪帕柑(橘)。扪帕的橘应该就是和女作家冰心终身不忘的“大红的橘子”(《小橘灯》)。朱自清先生的眼里它是“朱红的“《背影》,其特点为皮薄且光、肉嫩且肥、汁多且醇,味甜且清。绝对比那”味道好极了”的广告物“更上一层楼”。有顺口溜曰:“扪帕橘子熟,老缅黄果(广甜柑)哭。扪帕橘上街,百果卖不开”。年尾冬腊月扪帕橘大上市,县城街天,人拥最多的摊位,十有九是扪帕橘,嗟呼,瞥货叫卖,美人淡妆。洒香深短,公主不愁嫁。

陇川橘,最上乘的还数扪帕大金橘,皮色如黄橘,金红多香雾,状似塌橘前瓣多液,里似穿心橘心空松嫩,兼绵橘的鲜软可爱之为金橘。兴许不仅外观闪烁诱人的金黄色,更要紧的是甘美至极无与伦比。

好橘子已非扪帕独有,龙江河谷半坡,近年来相继跃上来的曼打、曼线、弄炳、弄糯等地,大有和扪帕橘平分秋色之势。

龙江热谷橘子好只好在半坡,半坡又数陇川这片当阳坡,当阳坡又在接近江雾处。据专家分析,龙江热谷西片当阳坡,质地气候条件独特,原始森林演变的偏酸黄褐沃壤细腻酥松厚实肥足,日照长又江风习习不嫌燥;雨量足又坡不攒水根不;隆冬无寒流冷霜,树幼林连岁无恙。天成地就一方乐土,不仅橘,同样是其它热带经济作物的理想选择。

陇川本土之橘大体可分为自然型和嫁接(改良)两种。曼门、半坎、扪帕大金橘都属自然型,几乎全都是土法栽培。也有些看相萎缩,非酸即涩如似《橘谱》之乳橘、油橘者,多差别是在水土不服之处或腻(蚜)虫害,或老衰。罗朗工读学校黄老师,1964年往城子街子买25公斤平平常常酸酸甜甜的橘子去种,旺旺四两八。大金橘是有鲜黄橙红二色,前提水鲜“早黄橘”微酸,经霜霜养得到熟得透者朱黄富丽甘醇蜜香,馥郁柒齿。歌曰:“扪帕橘在口,不识天下馐。”

二. 云南省 德宏州 芒市 橡木

橡木产品是采用一种采鲜橡胶树材,经截割后,应用化学药物经过高温高热作脱胶脱糖处理而形成的优质高档家具及家居 装饰装璜木材。这种木材具有质地坚实细密,木纹及颜色光滑照人,不虫蛀,不变形,不断裂,不受腐蚀的特点。应用这种木材制作的家具,装饰装璜的居室,色泽淡雅,美观大方,不退色,经久耐用。 橡胶木是一种热带亚热带人工栽培落叶乔木,其胶汁是橡胶产品的主要原料。50年代,大批军队成建制转业到潞西及周边县市从事橡胶种植及生产加工,其后又有当地农民批量种植,现有橡木园林10万余亩,年批量更新采伐橡木成品15000立方米,产品主要销往江浙、上海、广东等东部发达地区。( 潞西)

三. 云南省 德宏州 梁河县 梁河回龙茶

梁河回龙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梁河回龙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回龙茶具有条索壮实紧密,色泽墨绿,汤色清亮,香色浓郁,回味耐泡等特点,是名副其实的“竹叶青”。

回龙茶主要因原产于梁河县大厂回龙寨而得名,梁河县人文历史渊源流长,关于梁河民族茶文化的史话传说很多,回龙茶凝聚了梁河县历代先民及其茶叶仁人志士智慧传承的结晶。 梁河县自古以来人居环境比较适宜,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久远。根据相关史书史料以及《景泰云南图经志》、《白夷校注》、《乾隆东华录》、《永昌府志》、《南甸司谱》和《梁河县志》等记载,“梁河境内世居民族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白越(傣族先民)、百濮(佤族、德昂族先民)的部落群体居住在这里,元代境内为百夷(傣族)、金齿(德昂族)、峨昌(阿昌族)等所居,明代开始有汉、景颇、傈僳迁入”。梁河,古名南宋,又名南甸,是古代南甸丝绸贸易通道之一,西汉时地属益州不韦县,东汉时地属永昌郡哀牢县,从元置南路军民总管府起,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区,明代设南甸宣抚司,清袭明制,明国时期土流并设,至1950年5月全县全面解放为止,南甸土司统治历史达661年。 伴随着梁河县悠久的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加之,梁河县境内宜茶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又十分优异,因此梁河茶史也基本上与本地区的人类发展史同步。根据多次有关部门和专家组织开展的茶树资源调查考证结果显示,至今在梁河县境内的山区、半山区(回龙茶区)依然保存有10000多株树龄达几百年或上千年,零星分布或小区域成片成林的古茶树。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茶树相传是属于德昂族先民所栽,2004年省州政府创新办调查在梁河大厂乡赵老地荷花村有一株树围为4.11米,树龄为1000年人工栽培大理茶种。有关梁河县各世居民族的茶文化史话传说比较多,如:许多史书记载——濮人后裔“崩龙”(德昂族)男女皆好茶,是“古老茶农”之一,在德昂族古歌《达古达楞格莱标》中,也详实记载和反应了德昂族的古代社会生产生活及其“古老茶农”之称的渊源,同时记述了在德昂族婚礼中“槟榔、烟、茶”必不可少;据明代《景泰云南图经志》书中的“南甸宣抚司”部分记载“南甸百夷,俗与木帮同,其结亲同谷茶二长筒,鸡卵五七笼为聘”、“客至,则以谷茶供奉,手拈食之”……;另外,还有阿昌族《遮帕麻和遮米麻》中茶翁茶婆传说,德昂族的“雷响茶”、“腌菜茶”、“竹筒茶”传说,傣族的“土司二道茶”、“竹筒茶”、“笋叶茶”传说等等。自梁河县人类有史以来,茶叶一直就是梁河各族人民从事婚丧、贺房、祭祀节日庆典或串亲访友等,必不可少的礼数之一。 梁河“回龙茶”伴随梁河县的人文历史孕育而生,它是梁河各族先民及其茶叶仁人志士智慧的结晶,是梁河县优异的宜茶地理和自然生态资源的产物,梁河悠久的茶史其实也就是梁河“回龙茶”史。回龙茶主要因原产地而得名,其创世的具体年代现已无法考证。解放前,回龙茶基本上仅供本地“土豪劣绅”享用,至解放前夕即:1941年大厂街先进青年农民孙朝钦参加李根源在腾冲举办的种茶培训班,带回一箩大叶良种茶籽在大厂境内种植茶地2亩;1945年,原国民党大厂设治局局长封维德提倡禁烟种茶,颁布了《梁河设治局为禁绝鸦片改种茶林告民众书》和亲自编撰《种茶浅说》500本分发给各地保甲长,同时先后从其家乡选运茶籽18驮分发到梁河境内各地栽种,并在大厂回龙寨附近购置土地8亩,建立了梁河第一个连片的大叶种良种茶叶母本园,从而,揭开了梁河“禁烟种茶”的历史始篇,并开始掀起了梁河县禁烟种茶的热潮。新中国建立后,在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指引及其一系列扶持措施的大力推动下,梁河回龙茶产业不断飞速发展,一度成为了梁河县山区、半山区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顶梁柱。而且回龙茶自创世以来,就以其独特、优异的内在品质和让人迷恋的地域风味,而一度深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高度赞誉,成为了云南省著名的十大名优绿茶之一。目前,梁河已列为云南省优势农产品茶叶基地县、优质茶叶原料基地县、优质茶叶苗木基地县、茶叶生产重点县之一。产品驰名省内外,先后在1994年国际园艺博览会和云南省历届春交会名优评比中多次获得了金奖、银奖和优质奖,并一度被评为了“云南省消费者喜爱商品”称号,2005年“回思”牌回龙茶还荣获了云南省著名商标,时至今日,回龙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化规模和生产基础,具备了较为完善的一整套生产加工工艺,其中:有8000亩基地及其回龙春茗、回龙春曲、回龙春雪、回龙特级、回龙一级等五个系列产品已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中心A级认证;还有1050亩“回思”牌回龙茶基地及其产品获得了有机茶认证,4800亩“弘梁牌”茶园基地及产品获得有机食品认证。回龙茶一直以其优异的特色和优势,畅销云南省内外,特别是每年春茶上市都曾一度出现各地客商争相抢购的景象,目前回龙茶已基本开创了一定的市场网络氛围和占有力,年均售价为:高档精品茶1000—2000元/㎏,上品茶200—500元/㎏,普通中档茶50—100元/㎏。

梁河县城遮岛东面18公里的大厂乡回龙寨出产的“回龙茶”,在云南省茶叶产品中小有名气。1940年,大厂街青年农民孙朝欣到腾冲县李根源办的茶叶训练所学习,次年带回茶籽在回龙寨试种成功。

解放后,县委和县政府十分重视回龙茶的发展,财政、农业、商业、外贸、金融等部门给予大力扶持。自1955年从昌宁县调进大叶茶苗进行扩种以来,至今回龙寨的茶树已发展到300多亩。随着科学种茶技术的提高,最高亩产达400斤,一般亩产在300斤左右。回龙茶在省、州内一直是-货。回龙茶之所以闻名遐迩,倍受青睐,一是因大厂山高而不寒,这里海拔1580米,年雨量l648毫米,年均温15°C,多雾而又向阳,日照水分充足,土质为偏酸性红壤,耕作层深厚,有机质丰富,不仅适宜茶树生长,而且能使茶梢内的芳香物质、蛋白质的含量更加丰富。二是制作工艺考究、精湛。制作主要靠手工。制作高手是回龙寨茶农翟文宽老人。其制作方法概括起来是:高温杀青,先高、后低、热揉条索紧,冷揉香气高,低温长炒,猛火促香。

因此,回龙茶具有条索壮实紧密,色泽墨绿,汤色清亮,香气浓郁,回味耐泡等特点,是名副其实的“竹叶青”。为让回龙茶更好地为振兴梁河经济服务,近几年来,大厂茶厂和县茶厂都到回龙寨收购原料,将其精加工成商标为“梁河回龙茶”和“回龙绿玉”两种精致盒装的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

地域范围

回龙茶产地位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境内,产地区域范围涉及梁河县的大厂乡、小厂乡、平山乡、囊宋乡、九保乡、河西乡、芒东镇、勐养镇和遮岛镇九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98°06′—98°34′,北纬24°31′—24°58′,南北纵距49km,东西横距45km,种植总面积6667公顷,年产量8000吨。

四. 云南省 德宏州 梁河县 帮盖酒

帮盖村的农户有悠久的酿酒传统,但是,过去由于采用传统的方式酿酒,不仅生产力水平低下,而且出酒率低,浪费资源。同时,由于农户酿酒、售酒都是零敲碎打、单打独斗,米酒的生产、销售无法形成规模和品牌。

针对这些现状,曹春叶通过电视、报刊、杂志等渠道了解外地的先进酿酒工艺,并自费到州内外学习酿制和检验米酒质量的技术,还结合生产实际和当地气候条件,不断试验并改进了酿制米酒的配料、温控等工艺,

从而使米酒的出酒率从原来的30—40%提高到70—80%,工作效率提高了两倍。为了打开产品销路,曹春叶又和酒厂的其他工作人员一起,多方奔走,上下联络。2002年1月,她们付出的辛劳终于有了回报,帮钙酒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2003年7月,帮钙酒被中国中轻产品质量保证中心评为“全国酒类行业质量放心、国家标准合格产品”。

而且,味道醇香甘冽、绵甜爽口,外形包装小巧玲珑、颇具民族特色的“紫糯米酒”、“小锅酒”、“好来了”等三种品牌的帮钙酒一投入市场就倍受消费者青睐,产品不仅在州内各县市畅销,还销到了北京、昆明、保山、大理等地。目前,酒厂的规模不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达50万元,每年上缴国家的税款就有上万元。

五. 云南省 德宏州 梁河县 梁河葫芦丝

梁河葫芦丝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梁河葫芦丝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有一种美妙的乐声响遍彩云之南。在傣寨水边的丛丛竹林,在形态逼真的石林石海,在马帮铃响的茶马古道,在玉龙雪山下的古街古巷……《月光下的凤尾竹》、《蝴蝶泉边》、《美丽的地方》等云南风情乐曲,借它圆润朴素,婉转流畅的天籁之音,与旖旎明媚的自然风光,纯朴多样的民俗民风融为一体,它就是民族乐器葫芦丝。

葫芦丝的故乡在滇西梁河县,这里的坝子上盛产绿油油的苦葫芦,晃悠悠地吊,煞是好看。葫芦长成了,傣族同胞把它们采摘下来,却不食用,过去这里的葫芦有两个用途:一作酒器,就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那样,枪挑酒葫芦,现已少见。二作乐器,葫芦丝便是,一直延续至今。在梁河南甸宣抚司署原址门外,一阵吁吁呜呜的葫芦丝乐声吸引了我,觅声而入,见几位傣族青年在一间房门口,手工制作葫芦丝,其中一位微胖的男子正在校音,他叫杜德光,当地年轻一代葫芦丝制作师傅和演奏家。谈起葫芦丝,他滔滔不绝,兴致蛮高,葫芦丝的历史上溯久远,少说也有近千年,在民间代代相传,小的时候,受民风熏染,也和长辈们一样爱吹葫芦丝,把生活的喜悦化作欢快的旋律,歌罢舞罢,一天的劳累烟消云散。后来拜师学做葫芦丝,经过二十余载的刻苦钻研,特别是经名师哏德全的悉心指点,技艺突飞猛进。梁河制作葫芦丝的高手有个共同特点:都是优秀的演奏家,他做的葫芦丝,已销往国内多个大中城市。

制成一件葫芦丝,主要有选材、打孔、制管、上簧、安装、校音等工序。摘下的葫芦经过挑选,选择饱满厚实的剥皮浸洗,在晴日下晾晒数天,使之干透,然后在葫芦底部正中钻孔,掏尽内瓤和籽,成空心状。烘烤防虫是制作的重要一环,把葫芦及用作主管、副管的紫竹放在小火上烘烤,可防虫和增加材质韧性。主管、副管的粗细要与葫芦大小相配,一般是一主两副,主管长,副管短,先用标尺在主管相应位置打记号,接用小巧的刀具挖好音孔。主管顶端要挖凹槽,装上簧片,这是关键,旧时科技不发达,装的是竹片,葫芦丝的音色不够亮,后来,心灵手巧的傣族同胞改用薄铜材作簧片,让音色产生质的飞跃。根据主管、副管的粗细在葫芦底部钻好三个孔,插入竹管,安好吹嘴和软塞,校过音,再经密封、抛光,一件葫芦丝就制成,拴上红穗儿,顿时精气神十足!

葫芦丝的售价与音调、材料有关,降B、C、D调的葫芦丝材件小巧,发音清丽,售价相对便宜,F、G调的葫芦丝音色浑厚,葫芦和竹管粗大,售价就贵些。如今,葫芦丝上精工细刻的绝美图案,成为时尚的包装,也是定价要素之一,按材质和做工,花五六十元到三四百元,都可买到一件葫芦丝。梁河的葫芦丝专卖店还免费培训,便于葫芦丝的推广普及。这焕发了青春的古老民族乐器,深受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汉族等各族人民喜爱,在边疆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上,都能听到它悠扬欢快的乐曲,增进民族和睦团结。

梁河葫芦丝质量技术要求

一、葫芦

1.品种:“铁葫芦”等。

2.立地条件:土壤类型为河流冲积土、沙壤土和壤土,pH值5.7至6.6,土壤有机质含量≥1.3%。

3.栽培管理:

(1)育苗播种:3至4月播种育苗,苗龄30天至40天,幼苗3叶后定值。

(2)整地施肥:定植前每667㎡(亩)施腐熟有机肥4000kg至5000kg,做成1.5m高畦定植。

(3)定植时间:4月下旬至5月上旬,每畦栽2行,株距30cm至35cm。

(4)水肥管理:幼苗长出5片至7片叶时,在高畦内每667㎡(亩)追施腐熟有机肥800kg至1000kg,覆沟后浇水,花期不浇水,坐果后及时追肥浇水。

4.采收加工

(1)采收: 10月至11月,果实呈金黄色时开始采摘。

(2)选材:颜色黄、皮厚结实,底脐小而正中,外形周正。

(3)制备:采收后2天内刮皮,在室外阳光下自然晾干,清理内部杂物。

二、紫竹

1.种源:紫竹(Phyllostachys nigra (Lodd.) Munro)。

2.立地条件:土层厚度为50cm至100cm,土壤类型为砂壤土,土壤pH值4.5至7.0 ,地下水位50cm至100cm。

3.栽培管理:

(1)栽培密度:密度3株/㎡至4株/㎡,株行距50cm至60cm。

(2)定植:

①散生竹:10月至翌年2月。

②丛生竹:2月份移栽。管理条件好或采用容器竹苗可四季种竹。

③混生竹:2月至3月和10月至12月。

4.采收及加工:

(1)采收:8月份采伐生长3年以上竹株。

(2)选材:紫黑色,竹质致密,形状笔直,无病虫害。

(3)制备:选材→晾干→清理内部杂物。

三、制作工艺

工艺流程:手工打孔→打磨簧片→安装→调试→检验→包装。

四、质量特色

1. 感官特色:音色柔美圆润。环境温度20℃至25℃,相对湿度40%至75%条件下,在440.00Hz至443.83Hz范围内确定小字一组a音的频率,各音音准允许误差不超过±15音分。

2.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梁河葫芦丝 云南省梁河县九保乡、河西乡、曩宋乡、遮岛镇、芒东镇、勐养镇共6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梁河县人民政府关于梁河葫芦丝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域界定的报告》,梁政发〔2013〕5号 云南省地方标准:《梁河葫芦丝》草案

六. 云南省 德宏州 芒市 潞西傣族织绵

傣锦,是傣族的一种传统手工艺产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织傣锦色,又具有大众化的适用风格。它用细纱为经,有色线为纬织傣族竹编成。历史悠久、织工精巧、图案别致、形象生动、明快简练、色彩图案、规格样式可按需要变换,显示着傣族人民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开拓精神。傣锦的用途很广,现在投入市场的有筒帕、窗帘、被面、垫单、桌布、沙发巾、沙发垫等,过去只有傣族妇女织绵,现在,不少青年男子也加入了织绵行列,在潞西市的芒市镇、城郊、遮放镇农村,出现了一批傣族织锦专业村,专业户,产品销往国内外。

七. 云南省 德宏州 盈江县 烧粑粑

生的粑粑是圆圆的,冰冰的,硬硬的,像小碗口一样大。我把粑粑放在电炉子上烧。发现烧熟了的粑粑是软软的,会鼓起来,黄黄的,暖和的。

八. 云南省 德宏州 瑞丽市 树化玉

有林而化之碧色美玉为“琳”,琳石,民间俗称“树化玉”。“树化玉”是地质学所称硅化木中的极品,是大自然奉献给人类的远古瑰宝,她光彩夺目,神秘莫测,价值不菲。“树化玉”诞生于距今两亿五千万年前的中生代时期,当时横断山脉地区森林繁茂,一次次剧烈造山运动将森林深埋地下,在岩土、压力、温湿度 等地质条件的变化下,经高浓度二氧化硅(sio2)溶液的地下水长期浸泡,树木中的有机质逐步为硅、钙、铁等元素所替代,经过时光荏苒的漫漫岁月,硅化为色彩斑斓,仪态万千的“树化玉”奇石。

“树化玉”因其特殊的成因,其硬度达到7以上,可以长久流传,其原石保持了树木大部分的外形、皮痕、树结、年轮及虫洞等生物特征。而经过初步洗磨后,则呈现出迥异的玉色质感,观之有琉璃光泽,抚之则温润腻手,给人创造了一个心悟神游的意味天地。

“树化玉”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树化玉”之美,在于其形似木非木,似玉非玉;其色异彩斑斓,气象万千;其质琉璃溢彩,温润腻手;其性宽厚坚韧,质朴恬淡。

“树化玉”由于岩石环境中所含微量元素及硅化形式的不同,形成单色、复色和多彩,单色之纯中略显剔透,复色之中流光溢彩,让人目眩神迷,给人以视觉享受。

“树化玉”具有“天地归形之物”的异凛灵性。《礼记》云:“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树化玉”既“聚天地之灵气,化日月之光华”而成,备受历代显贵及文人的青睐。显贵以其“聚天地气”的异凛灵性而尊其为“祥宝”,认为琳石是天地的归形之物,具有驱邪恶、镇妖怪的功效,一直被历代达官显贵视为镇官镇店之宝,有所谓“官无树玉不亨通,店有祥石乃兴旺”的说法。

树化石的形成需要极为苛刻的地质条件,古生物形成化石的仅为万分之一,形成“树化玉”的几率更小。同时,因其特殊的成因及万千变化,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而使其具备了极高的历史价值、科研价值及观赏价值,使这一史前瑰宝显得更加珍稀。

“珠宝玉石学”认为,那些天然形成、稀少的有一定硬度并有装饰作用的物质就是珠宝玉石。“树化玉”俨然已具备了珠宝“天然”、“稀少”、“坚硬”和“美丽”的四大要素。

“树化玉”因其特殊复杂的成因而幻化出千奇百怪的形态,或可见琴台悠然,高山壁立,或可飞瀑流泉,虎啸龙吟- - - - -形象万千、造形奇特,天上人间、人物、动物、鱼虫花鸟的造型在“树化玉”中应有尽有,有的精品还可以形似、神似以至能达到逼真的程度。

“树化玉”的审美价值则通过对它“韵、质、形、纹、色”的品赏体现出来。“树化玉”因其复杂的成因及存量稀少,使其经济价值及收藏价值日见攀升。

“树化玉”的美在于她的神韵美、质感美、形态美、纹路美、色彩美。如果能给一块美丽的“树化玉”取上一个贴切的品题,则此块“树化玉”更是身价百倍。(清)阮元在《石画记序》中曾说过:“奇石是无声的诗,不朽的画,名石虽有造化之巧,如无品题, 犹未凿破混沌。”,由此可见品题的重要性。我国古代医药名著《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中早有记载:玉石具有“除中热、解烦懑、润心肺、助声喉、滋毛发、疏血脉、明耳目”等疗效,“树化玉”同样也具备上述有益健康的保健作用。

缅甸----目前世界上树化石、“树化玉”出土最多的国家,在仰光附近及蒲甘地区,甚至在路边都可以捡到树化石。尽管树化石也是极其珍贵的生物化石,但由于缅甸大量“树化玉”的出土,而忽略了树化石的珍贵。“树化玉”的出土地,目前已知的有:曼德勒省、实皆省和马圭省,犹以曼德勒省的那吐机县和马蓝县出土的“树化玉”最多、品质最好。

九. 云南省 德宏州 芒市 蔬菜瓜果

潞西市地处南亚热带地区,光、热、水、气候条件优越,适宜发展名、特、优、新的蔬菜瓜果产品。 近十年来,市委市政府根据市场发展需要,主动压缩粮食种植面积,在法帕、风平、城郊三镇开设蔬菜瓜果试验示范区,市农业系统的广大科技人员,加快了蔬菜瓜果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及推广应用,蔬菜瓜果的种植达到5万多亩,花色品种和单位面积产量逐年增加,有效地解决了当地市场供应的“春荒”、“夏淡”问题,满足了本地和周边地区市场需要,番茄、青椒、茄子、日本瓜、黄瓜、洋芋、莲藕、豇豆、莴苣等还销往昆明、大理及缅甸仰光地区。冬春西瓜、甜瓜种植面积达4.6万亩,年产优质西瓜、甜瓜约10万吨,产品主要销往东北、江苏、安徽、湖南、湖南、武汉、重庆、成都地区。( 潞西)

十. 云南省 德宏州 芒市 小锅米酒

傣族小锅米酒,每锅均为单一米种酿制而成,约45°,酒色精醇,酒味甘爽可口。这种酒,过去为傣族家庭办喜事接待客人专门酿制,产量很低,随着社会交往的扩大,这种酒又为各方来宾所喜爱,登上高级宾馆酒楼的大雅之堂。( 潞西)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