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肇庆金利镇特产油糍 肇庆广宁油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肇庆金利镇特产油糍 肇庆广宁油糍更新时间:2024-01-16 10:49:16

一. 广东省 肇庆 高要区 金牌烧猪

金牌烧猪

白土金牌烧猪,以“斩肉不湿刀”为特色,即一刀斩下去后,不留有油或水在面上。肥瘦均匀中猪通过腌制入味,明炉烧成,成菜后表皮金黄酥脆,肉质鲜温润,香糯而不腻口,肥肉入口即化,而瘦肉鲜咸香,酥脆无渣。

二. 广东省 肇庆 怀集县 新岗红茶

新岗红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新岗红茶是广东肇庆怀集县的。“新岗冻顶茶”属于洽水镇高山上的青心乌龙茶,因其品质优异、滋味独特、留香持久而深受消费者欢迎。“新岗红茶”则香气如花似蜜,汤色棕红明亮,味鲜香爽,嫩润甘甜,回甘持久。

广东省怀集县恰水镇现辖行政区域

三. 广东省 肇庆 高要区 高要罗氏沼虾

高要市万亩罗氏沼虾养殖基地始创于上世纪90年代末,2005年2月通过了广东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是我市优质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示范基地。该基地位于广肇高速路旁,包括金渡、白土两镇的三冠塱、蛟塘塱和大竹塱,总面积3.6万亩,总产量1.4万吨;其中越冬虾1.1万亩,产量6000吨,是省内县级市中最大的罗氏沼虾养殖基地和越冬虾养殖基地。2008年1月,高要市被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授予“中国罗氏沼虾之乡”称号。

四. 广东省 肇庆 广宁县 深坑石螺

深坑石螺

深坑石螺以肉质细嫩,爽脆可口而出名,品尝后回味无穷。除清蒸外,最常用的食用方法是炒石螺。此外,据有经验的老人介绍,用鲜石螺煲粥,食之清甜,且有清热、降火、解毒、通便等功效。石螺栖息在水质清净的山区溪河中的石壁或石缝,昼伏夜出,以取水中微生物为食。深坑石螺一般如手指大小,螺体细长,呈黑色或暗黄色,其中一种天生没有螺尾,煮食时免却许多麻烦,让人称奇。一年四季,除冬季外,春、夏、秋季均是石螺捕捞旺季。广宁地处山区,县内涧流交错,水源充足,盛产石螺,尤以北端的深坑乡所产石螺肉质最佳,产量最大,成为当地有名的。

五. 陕西省 安康 紫阳县 紫阳油糍

紫阳油糍

将面粉、黄豆粉、紫阳豆腐搅拌和匀油炸而成,吃时浇上淀粉醋蒜辣椒汁,口味酥脆麻辣,令人回味。

六. 广东省 肇庆 高要区 双马菠萝

“双马菠萝”因长于广东高要禄步镇双马村两座形似骏马的大山间而得名。它具有皮薄、汁多、清香、味甘甜、无渣等优点,在当地极具口碑,早在南宋时期已是朝廷贡品。资料显示,早在十五世纪,西班牙人已经把菠萝奉为“果中之王”;远在古巴,菠萝也早被视为国果、神果,称之上乘的仙品。它果型中等,且耐旱、耐瘦瘠,亩产达10000斤以上,适宜生长在山坡地。

高要政府已于二00二年将“双马菠萝”申请为国家商标,这成为当地发展农村经济,增加村民收入的一个重要渠道。

七. 广东省 肇庆 德庆县 四季蜜龙眼

从2005年开始,德庆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多位技术人员和农学院教授对四季龙眼进行反复实验及改良,用时3年最终获得了新一代的优质四季蜜龙眼。

优质四季蜜龙眼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具有一年四季多次自然开花结果的习性,不受天气影响,年年丰收,永不落空。树身受命长,不易得病。易成花结果,时间短,易管理。维生素C含量高、口感比其他龙眼纯正,肉质爽脆、清甜可口、有蜜香味、肉厚、核小、易离核。

由于四季蜜龙眼品质好,同时避开了龙眼上市的高峰期,市场十分畅销,供不应求。

八. 广东省 肇庆 怀集县 谭脉西瓜

谭脉西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谭脉西瓜产于梁村圩内的谭脉片区域内,一年三造,个头小,约1000克左右,因产地在谭脉,因而得名谭脉西瓜。谭脉西瓜外表青绿、柔滑细嫩,皮薄籽少,果瓤鲜红多汁,清甜、蜜香、无渣,被喻为“瓜中之王”。2013年的种植面积约240亩,产量735吨,产值220多万元。

谭脉西瓜叫“小红宝”,果型小巧,单瓜重1.5-3公斤,皮薄,果肉鲜红甜爽,一年可种三造,无须轮作。谭脉西瓜的根系入土深广,对土壤条件适应范围较广,最适宜的是具有一定保水、保肥能力的砂壤土。当西瓜栽后长出5~7片叶时进行摘心,待长出4~5个蔓时(即蔓长到50m左右)要选择3~4个强壮的主蔓留下,其余蔓摘除。每株西瓜株与株之间的主蔓用小竹签分开固定。当结瓜长至茶杯大小时摘心控长。一般在坐果后3 d左右进行选瓜,每株3~4个主蔓上只选3~4个生长均匀、瓜色好的瓜留下,其余的全部摘除。从而使瓜长得大小均匀一致,平均达到2 kg至3kg的标准。

关于谭脉西瓜。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梁松冈,讳壮,字行之,怀集梁村人,四十六岁时,即明嘉靖十三年,岁次甲午(公元1534年) 选贡。在任期间,他爱民如子,政绩卓越,民敬之如父,称之神君,很受上司器重,不久便升任南海县正堂,兼理(署) 番禺、顺德。一次回乡省亲,途经土名谭脉之西瓜地,吃了当地盛产的西瓜,感觉鲜红甜爽,回到南海县后,怀旧之心油然而生,故每年托亲友从梁村带谭脉西瓜到府上给亲朋好友品尝。当地人知道“神君”热爱谭脉西瓜,故形成习俗。

谭脉西瓜产地范围为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梁村镇、岗坪镇、马宁镇、冷坑镇、大岗镇现辖行政区域。

九. 广东省 肇庆 高要区 横江狗肉

横江狗肉

横江狗肉,是高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打造的地方特色美食新品牌。横江位于高要市活道镇的东南部,距镇城区约8公里,属山区丘陵地带,因此山里人家都有养狗看家的习惯,这些狗同时也是人们的美食佳品,原因是放养狗有着优良的肉质。狗是广东人的美食之一,但烹调方法各异,吃法也不一,就高要也有四种煮法,其中以横江狗肉最为盛名。它是经历几代人的打造才有今天的名气。1983年黄明深的爷爷黄横在改革开放的浪潮带动下,率先到横江开了一间以烹调狗肉为主的“横江饭店”,把以往在乡下煮狗肉的技术带到了饭店,由于制作技术上乘,因而在当地少有名气,在第二、三代人的改良提高后,特别第三代传人黄明深,把制作技术发扬光大,其烹调的狗肉深受顾客的赞赏,从此横江狗肉成为了高要美食的一个品牌,享誉肇庆,就连珠三角地区也有不少食客专程驱车到活道品尝。

横江狗肉能深得大家的喜爱,在其选料、制作上都有其奥秘。据黄明深老板(烹调师傅)介绍,第一步首先是选好狗和配料。狗以20斤以上不老不嫩的本地放养狗为最佳,这种狗肉质好味道足,如果狗过嫩则肉质削而狗味不全,过老则肉质过韧吃作不便,幼老者更甚。配料有姜、蒜、葱、草菓、芫茜、生紫苏、甘草及有关当地的一些中草药材料等,这是黄老板制作狗肉的秘决。第二步就是制作。先是将狗用铁钳钳断气或用绳将狗吊死,这样的狗比用水溺死的更好吃。二是用禾草烤光狗,把狗皮烤至黄则可,但切忌把狗皮烤焦。三是把已切好的狗肉放在锅里煎干水份,煎水时要注意用炆火,要均匀,千万不要弄焦。四是在煎干水后在狗肉里加入姜、蒜、花生油等配料,然后加入适量的水煮制,用炆火煮制40多分钟后(时间由具体制作过程中而定),期间调好味道。当狗肉煮开后,其香味四溢,引人唾涎,俗话说“狗肉滚一滚,神仙都企不稳”。炆好后还要焗二十多分钟再起油锅上餐桌,黄老板讲这一点很重要。经过精心炮制后的狗肉就可以供顾客食用。与烹调狗肉时一起制作的还有另一道美味可口的菜式——

镶狗肠,就是把狗的内脏、狗血及配料充填进狗肠里。黄师傅烹调的横江狗肉有其特点:味道淳香,皮脆肉爽,骨肉剥离容易,多吃也不腻,吃后凉喉。狗肉有滋阴补肾和胃的作用,老少咸宜。是一年四季美食的佳品,但以秋冬吃用最好。

十. 广东省 肇庆 高要区 麦溪鲩

麦溪鲩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麦溪鲩,产于高要大湾的麦溪和麦塘两口塘,麦溪鲩有“鱼中之王”的称号,当然,这是说它的美味程度。据史载,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年)麦溪鲩已负盛名,在清代曾被列为朝廷贡品,相传慈禧太后也对其赞不绝口。广州的一些食肆,现在就将麦溪鲩作为招牌菜。 更奇者,麦溪鲩无特殊种苗,普通鲩鱼种放到麦溪、麦塘,养足岁月就可以转变成麦溪鲩;如把麦溪鲩放到别的鱼塘,经一年半载,它们便会转变成普通鲩鱼。

麦溪鲩烹调独特,清蒸尤佳,如欲保持原汁原味,切忌放姜葱和酱油,只需放入少许食盐、生油和陈皮丝即可,有肉质嫩滑、清甜、甘香而无腥味之感。市面价约30多元至60多元一斤。

麦溪鲩,因产于广东省高要市大湾镇古西村麦塘和白溪塱塘(合称为麦溪塘)而得名。麦溪塘的生态非常独特:麦溪塘原本是耕地,早稻收割完后,农民留下稻禾禾头,再把山泉水引入塘中养鱼。塘里自然生长着野生小荸荠、麻慈籽、茆草等丰富的天然饲料,食料天然外,鱼塘的泥土含有多种矿物质、塘底有温泉泉眼、塘内深处有原始森林沉木堆积等,都为麦溪鲩鱼的生长提供了优厚、无污染的天然环境,而这种不可复制的地理特性让麦溪塘不能轻易扩建塘面积,造就了麦溪鲩鱼的珍贵之处。2012年3月,麦溪塘获得了由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称号。

麦溪鲩烹调独特,清蒸尤佳,如欲保持原汁原味,切忌放姜葱和酱油,只需放入少许食盐、生油和陈皮丝即可,有肉质嫩滑、清甜、甘香而无腥味之感。市面价约30多元至60多元一斤。

麦溪鲩的“肤色”很独特,刚出水时银鳞闪闪,全身粉白。只有麦溪塘的水才会造就如此美丽之像。清焖麦溪鲩与清蒸麦溪鲤同样都是一道好菜。秋冬季,还可将麦溪鲩晒干成为“麦溪鲩干”。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同样,也养育了一方鱼儿。广东是多水之地,池塘遍布,在众多的鱼儿品种中,麦溪鲤与麦溪鲩就逐渐冒出头来,远近驰名。作为鱼中贵族,麦溪鲤与麦溪鲩对于环境自然十分挑剔,非得要生长在高要市大湾镇古西村的麦溪塘里。因为这里的鱼塘富含硫磺,池水也具有碱性,而生长在池塘中的野生小荸荠、麻慈籽、茆草等水生物,为鱼儿提供了独特食物来源。因此,麦溪鲤、麦溪鲩无需人工喂养就能长得膘肥体壮。烹制时,麦溪鲤不会像其它鱼的肉那样越煮越老,而是始终保持鲜嫩可口。

麦溪鲩产地范围为广东省高要市大湾镇现辖行政区域。

麦溪鲩质量技术要求

一、种源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

二、环境条件

1.水源:来源于产地范围内的山泉水或西江水。

2.水质要求:pH值为5.5至6.5,水溶氧量≥5mg/L,塘底土质为高岭土,水深1.6 m至1.8 m。

三、养殖技术

1.放养要求:放养规格为0.5kg/尾至1.0kg/尾,放养密度300尾/公顷至450尾/公顷。

2.生产方式:采取种养相间的生产方式,3月份先在塘内种植小荸荠和撒播稻种,5月待稻禾开花后放鱼养殖。

3.投饲与管理:5月份鱼种下塘后主要以稻禾花及水底的小荸荠为食;8月份增投稻谷、小麦、玉米。

4.捕捞:捕捞季节为每年的秋冬季节,捕捞规格≥3kg/尾。

5.环境、安全要求:饲养环境,疫情疫病的防治与控制必须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全身呈粉白色,口感甘香、肉质嫩滑,无腥味。

2.理化指标: 粗脂肪含量3.5%至6.5%,粗蛋白≥15%。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