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长沙特产印度飞饼 正宗印度的飞饼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长沙特产印度飞饼 正宗印度的飞饼更新时间:2024-01-07 12:51:24

一. 湖南省 长沙市 浏阳 白沙豆腐

白沙豆腐,浏阳一绝,而“乡下人”霉豆腐更是白沙豆腐中的极品。她产于湘赣交汇处、浏阳河发源地、群山环抱中的革命老苏区名镇——白沙古镇的湖南浏阳市白沙乡下人豆制食品厂。产品以色香、味美、口感细腻著称,并有健脾开胃之功效,被一度戏称为 “送饭冤家”。自98年上市以来,即获如潮好评,倍受消费者青睐。

其中,“白沙廖妈豆腐”是白沙豆腐之王的极品,有湘东明珠食品“一枝花”之称。产于山青水秀的浏阳河源头大围山北麓白沙集镇。

浏阳市白沙豆腐制品厂位于山清水秀的浏阳河源头 —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脚下,是一家已具有十多年加工历史、集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食品企业。本厂自1998年成立以来,一直坚定“团结、务实、积极、上进”的企业理念,深知质量是企业的生命,食品安全是企业的生存之本,严格按照ISO质量管理体系及国家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对生产中的每一道工艺都严格操作。现工厂面积12000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800万元,拥有“白沙山泉”、“湘妹子”等三个商标。2004年被评为“长沙市消费者信得过单位”,2006年在中国湖南第八届(国际)农博会上荣获银奖,2007年通过了食品安全,2009年通过ISO9001 : 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2010年评为长沙市重合同守信用单位,2011年被评为长沙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同年,“白沙山泉+图形”商标被评为2011年度湖南省著名商标。本厂主要生产白沙山泉霉豆腐﹑湘妹子腐乳,选用非转基因东北大豆和无污染纯净甜美的浏阳河源头山泉水,依托传统工艺,结合现代化加工技术精制而成,使产品既具有香辣突出、鲜嫩可口、色醇味美、清香四溢的特点,又不含任何防腐剂及人工色素,是一种健康安全的调味食品,现产品已远销江西,湖北,浙江,广东,上海等地,深受消费者喜爱。

二. 湖南省 长沙市 开福区 湘绣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绣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湘绣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绣的历史源远流长,湘绣手工艺产品蕴含的艺术内涵,博大精深。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湖南的地方刺绣就有了一定的发展,至清代末年,湘绣作为一门独特的传统文化艺术自成体系,湖南长沙沙坪一带的湘绣作坊、庄店应运而生,沙坪的湘绣手工艺品作为名贵手工艺品投入市场,声誉与日增长。后来,沙坪绣师以国画中的人物、山水、花鸟、走兽等为基础进行刺绣,在刻意追求画稿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使得湘绣巧妙地与我国的绘画、书法、金石等多种艺术结合起来,融为一体,从而使绣品更加生动、逼真、质感强烈,逐步形成了一种优美的艺术风格,沙坪湘绣受到海内外人士的喜爱,沙坪由此以“湘绣之乡”的美誉名扬海内外。

全国解放后,沙坪湘绣不断推陈出新,技艺不断提高,题材也更加广泛。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湘绣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开拓新的绣艺领域。沙坪湘绣现已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品种、规格齐全,产品质量优良。人物、花鸟、山水、走兽、座屏、挂屏、双面绣、条屏、被面、围巾、手帕等等一应俱全,高、中、低档应有尽有,沙坪湘绣遍布世界各地。以湖南长沙沙坪湘绣厂为龙头的湘绣骨干企业,以更加严谨的质量管理,不断开发一批又一批名、优、特、新产品,把湘绣的文化艺术推向更高、更新的境界,使“中国湘绣之乡”的盛名更加辉煌灿烂。

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湘绣,向来以历史悠久,工艺精湛,风格独特,品类繁多而闻名海内外。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湘绣制品,是长沙马王堆一号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墓葬出土的一件丝织品,它所使用的针法与现代湘绣所差无几,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湘绣工艺就已经产生了。此后经过漫长的发展,湘绣逐渐将国画传统特点引入其中,从而形成了自身的独特风格。至清末民初(20世纪初期),湘绣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甚至超越了苏绣,在中国刺绣业中独占鳌头。新中国成立后,湘绣工作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致力创新,使湘绣工艺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湘绣主要以纯丝、硬缎、软缎、透明纱、尼纶等为原料,配以各色的丝线、绒线绣制而成。它以中国画为神,充分发挥针法的表现力,达到构图严谨,形象逼真,色彩鲜明,质感强烈,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绣品中既有名贵的欣赏艺术品,也有美观适用的日用品。

湘绣(沙坪产区)产地范围为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沙坪社区、茶子山村、自安村、钟石村、金霞村、成功村、竹坡村、告塘村、海塘村、双湖村、汉回村、乌溪村、广胜村、大安村、板塘村、大明村、大星村、白霞村、中岭村、罗汉庄村、伍家岭村、高源村、高岭村、涝刀河村、凤羽村、涝刀河社区、彭家巷社区、太阳山社区、群力社区、霞凝社区、天井社区、新源社区32个自然村、社区镇现辖行政区域。

刘爱云 刘爱云(湘绣) 湖南省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湖南省长沙市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爱云,女,1938.12出生。从事湘绣刺绣50余年,擅长刺绣花鸟、动物、人物,尤其擅长湘绣狮虎刺绣。师从著名湘绣老艺人余振辉,熟练掌握了湘绣“鬅毛针”法,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创新,绣制了《饮水虎》《雄狮》《虎头》《白虎头》等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作品,并多次获奖,在湘绣界拥有极高声誉。她拥有丰...... 详细>>>

三. 湖南省 长沙市 长沙县 拔丝湘莲

拔丝湘莲是长沙知名的特色菜,其做法如下:

原料/调料

湘白莲150克。网油200克,鸡蛋1个。熟猪油1000克(实耗100克),面粉100克,白糖200克,桂花糖25克,湿淀粉50克。

制作流程

1.将莲子去皮去心,用温水洗净,盛入碗中,放沸水上笼蒸至八成烂,取出滗去水,放入白糖、桂花糖拌匀。鸡蛋磕入碗中,加面粉50克、湿淀粉、清水调成糊。

2.将网油洗净,晾干水,平铺案板上,撒一层面粉,将莲子排列在网油一端,向前卷2圈成筒状,用刀划开,再摆好莲子另卷一筒,直至网油卷完为止,然后每隔3粒莲子切成一段,盛入盘内。

3.炒锅置旺火上,放入猪油烧至七成热,将莲子段逐个裹上蛋糊,下入油锅炸呈黄色捞出,清除面渣再下入油锅炸至金黄色,倒入漏勺沥油。在锅内留油25克,下入白糖175克,用小火熬成金黄色,待可以拔出丝来,即下入炸好的莲子段,裹上糖汁,盛入抹油的盘中,用筷子夹起拔出若干根丝来即成。

四. 亚洲 印度 印度奶茶

印度奶茶,印地语叫Chai,发音源自广东话的茶。是印度著名饮料。

都说在印度应避免吃街边小吃,其实旅行除了看风景名胜,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体验当地人生活,知道别人是怎么活的,啥都不吃,回家睡觉得了!其中奶茶更是个中极品,每天都要喝上几杯才舒坦。在街边坐满当地人的茶档喝奶茶,和大家一起看着煮茶的老伯不慌不忙加茶叶,倒牛奶,再煮上十几分钟才成事。一般一锅茶只能倒十杯小茶左右,完了还得再等。而好喝的奶茶与煮茶人的年龄及煮茶时间一般成正比,我喝过最好喝的奶茶就在泰姬陵门口的茶档。那是个50来岁的老伯,煮一锅茶要起码15分钟,就算被大家团团围着他也不为所动。茶一好马上就被瓜分完,我一般是仗着自己是老外死活把茶抢回来,不然扮斯文等别人给你端茶的话,渴死了茶也等不到。

小弟送茶

“Chai,Chai garam(茶,热茶)”你从梦中醒来,眼睛未及完全睁开,便叫住小弟,为自己要了一杯。茶装在土色的陶杯里,散发着奶香。你慢慢地喝完,环顾四周,此时的二等车厢里,几乎人手一杯茶,车窗外正闪过半池红莲一群圣牛。
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国人的开门七件事,印度也有类似的,最大的不同大概在于他们把茶放在了第一位。大多数的印度人早餐要在十点以后才吃,早上起床可以不洗脸不漱口,一杯奶茶是一睁开眼就要的。至于上午茶、下午茶和晚茶等名堂众多的茶点时间,频繁准确地让人不带表都不会误事。
所以一天二十四小时,乡村野店、繁华都市、火车上、公路边,到处都有送茶的人煮茶的摊。甚至在最简陋的旅社里,也有叫早服务,是早晨七到八点间,小弟的送茶敲门声。在印度,不管你是8岁还是80岁,只要管送茶就是小弟(Boy)。

“拉”是精髓

奶茶,印地语叫Chai,发音源自广东话的茶,按中国的茶分类,当属发酵型的红茶,与中国传统红茶不同的是加工时将茶叶切碎,饮用时加奶加糖。奶茶本身也有贵贱之分:贵的称为Masala Chai,新鲜水牛奶中加入豆蔻、茴香、肉桂、丁香和胡椒等多种香烟雨迷朦,恒河飞珠溅玉,你坐在茶棚里,看主人点燃枯枝。刚煮好的茶滚烫,给了你足够的热量和胆量,天色已暗,到野花山谷的住宿地还有三公里,此时的山路上只剩下你、一个苦行僧和这茶棚,还有这茶棚。喜马拉雅山中,这天你一共走了三十三公里,记忆中的里程碑是每两公里一杯的奶茶。
因着气候的不同,烧奶茶的方式有两种,南方讲究个“拉”,两个杯子间牛奶和酽茶倒来倒去,在空中拉出一道棕色弧线,以便茶0溶;北方则说的是“煮”,将牛奶倒入锅中,煮沸后加入红茶再小火煮数分钟,加糖过滤装杯。

五. 湖南省 长沙市 宁乡市 砂仁糕

早在清代,宁乡县的小食品就饮誉省城,其中最有名的是砂仁糕与刀豆花。宁乡的砂仁糕,以其酥砂香甜,柔软松口而得名,为湖南四大名糕(包括灯芯糕、麻香糕、烘糕)之一,在省内外享有盛名。据传已有200多年的生产历史。民国时期,宁乡城关有义沅、隆和、杨同春、德兴斋等20多家南货食品作坊生产经营砂仁糕,产品色、香、味俱佳,远销全国10多个省市,倍受各界人士推崇。

砂仁糕主要选用优质籼稻米,将其洗净、滤干、炒熟成金黄色,粉解成细粉,装布袋贮存6个月以上待用。将白砂糖碾成粉,与炒米粉混合,加进适量茶油、清水搅匀,进炉烘烤,包装即成。成品的砂仁糕呈长方形,四角周正,厚薄一致。底面呈谷黄色,有独特的黄米粉芳香,滋味酥松香甜,回味悠长。

六. 湖南省 长沙市 宁乡市 八角溪茶叶

沩山镇八角溪村位于湖南省宁乡县西部山区。沩山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代便是朝庭贡茶的原产地,八角溪村则是沩山茶的发源之地。依据这一历史资源优势,八角溪村积极开展一村一品建设,确立了把发展名优茶作为村民脱贫致富的突破口,成立了茶叶专业合作社,建设茶园基地8000亩,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开发打造沩山茶品牌。现在八角溪村家家有茶园、户户有茶采,全村专业从事茶产业的农户达到了80%以上。

2010年全村茶产业收入达2800万元,人均茶产业收入达万元以上。茶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该村旅游业的发展,在茶园基础上旅游、农家乐、餐饮业及交通运输业兴起,为村民提供120多个就业岗位。

七. 湖南省 长沙市 宁乡市 插蕨子

选初春蕨子,开水烫过去叶头,老根、切段、凉干水份,拌盐加干辣椒粉,入坛,3—5日即可食用。锅内注入青油放入插蕨子翻炒成熟即可食用,白云寺春天常食菜品。

八. 湖南省 长沙市 长沙县 驰名中外的湘绣

    湘绣起源于民间刺绣,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已发现最早的实物是1958年从长沙楚墓0土的一幅龙凤图。1972年,马王堆汉墓又出土了40件刺绣衣物和一幅铺绒绣锦。这些绣品图案多达10余种,绣线有18种色相,并运用了多种针法,达到针脚整齐、线条洒脱、绣工纯熟的境界。至清代,长沙刺绣遍及城乡。    

湘绣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形象生动、逼真,质感强烈,它是以画稿为蓝本,“以针代笔”,“以线晕色”,在刻意追求画稿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故其独特技艺,尽在“施针用线”之中。湘绣针法多变,以掺针为主,并根据表现不同物象、不同部位自然纹理的不同要求,发展为70多种针法。线色万千,根据各种不同画稿的题材,运用各种不同的针法,选配各种不同色阶的绣线——丝线或绒线,凭借针法的特殊表现力和绣线的光泽作用,使绣制出来的物象,不但保存着画稿原有的笔墨神韵,而且通过刺绣工艺,增添了物象的真实性和立体感,起到了一般绘画所不及的艺术效果。以致湘绣独成一派,到清末“湘绣盛行,超越苏绣,已不沿顾绣之名。法在改蓝本、染色丝、非复故步矣。”从此,湘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人士,1910年在南洋劝业会上被誉为“浑笔墨于无痕,”“字格簪花,迹灭针线”。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湘绣出尽风头。长沙锦花丽绣庄送展的一幅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半身湘绣像,引起轰动。时湖南省主席何键授意以他人名义赠给罗斯福,传为佳话。该绣像现藏于芝加哥亚历山大博物馆。    

解放后,湘绣工作者一改过去传统产品多为单面绣的工艺,着力发展双面绣艺术,同时又创造出难度更大的“双面全异绣”,使湘绣艺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它在一块透明底料的正反两面,绣制出两个主题、构思、色彩、针法各异的物象。如双面全异绣“花木兰”绣屏,取材于《木兰词》中的名句。一面绣的是“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一面绣的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样不仅出色地反映了木兰女扮男装,披坚执锐的英雄形象,又反映了“脱去战时袍”身着女儿装的少女姣态,而且使对比的形象更加生动。一面戎装,一面红装,其构思之巧妙和绣艺之精湛,堪称巧夺天工,令人拍案叫绝。湘绣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绣品丰富多采。著名绣品有传统名牌“虎”、“狮”和“百鸟朝凤”等挂屏;有获“省优产品”的百鸟、百鱼、百花、百童、百蝶“五百”被面;还有众多的双面全异绣湘绣精品。(长沙)

九. 湖南省 长沙市 浏阳 浏阳菊花石雕

浏阳菊花石雕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地:中国湖南浏阳。

历史:浏阳菊花石雕已有悠久历史。据传说,在200多年以前,当地人们在浏阳河上游碧波潭附近采石砌堤时,无意中发现了这种奇特的岩石,于是当作珍物取回家中供奉厅堂,或者陈设于书案,也有的将它雕刻成砚台、笔筒、花瓶之类工艺品。从此,浏阳菊花石和菊花石雕,名噪一时。

品种:石雕工艺由仅有的浮雕和半浮雕,发展到现在的圆雕、镂空雕、透雕;石雕作品由原来的平面苗叶发创立体花卉,由山水花草发展到古今人物、飞禽走兽。

特点:菊花石雕是用菊花石雕刻而成的。菊花石是浏阳河上游,浏阳县永和镇附近的碧波潭中特有的产物。这种岩石与众石不同,它色泽呈灰色或灰黑色,上面显现着一朵朵天然生成的菊花状白色花纹,其花纹洁白晶莹,花纹奇趣天成。据地质学家考察,浏阳菊花石是一种以燧石结构为核心的碳酸钙集合体。其花萼部分是坚硬的硅质燧石,花瓣部分是碳酸钙沿石灰岩裂缝充填而成的放射晶体状集合体。

工艺:菊花石的开采取石并不容易。过去,采掘方法相当落后,采石匠人们只能在每年秋季,当潭水下落时,结筏咿咿呀呀地驶进碧波潭,然后由识水性又懂得开掘菊花石的匠人,潜入六至七米深的潭水中,挥锤凿眼,从巨大的岩石上撬下有花的石料。匠人们把水淋淋的菊花石堆放在岸边,让它与自然界的菊花共相比美。

十. 湖南省 长沙市 浏阳 湖南腊鱼

鱼体剖割后,用清水漂洗干净,每100公斤鲜鱼用盐8~11公斤进行腌渍,腌6~8天出缸(盆),晒至体表没有水分时,再用微火熏烟6~8小时,熏烟时要控制烟量和温度,并每隔2小时翻动一次,使鱼体充分均匀受到烟熏,以提高鱼品质量。

小吃制作:

熏制腊鱼一般选用鲤鱼、青鱼、草鱼等鲜鱼作为原料、依鲜鱼的大小和剖割方法不同,可分为腊块、腊皮、腊刀鱼三种。一般1.5公斤以上的鲜鱼,砍头去尾除内脏,将鱼肉砍成3.3厘米见方的鱼块,制作成腊块鱼,1.5公斤以下的鲜鱼,从背面剖开成片、肉厚处再打一花刀,便于腌透,然后加工制成腊皮鱼,200克以下个体较小的鲜鱼、通常剖割腹部除去内脏,制成腊刀鱼。

小吃介绍:

湖南腊鱼色泽金黄,具有肉质坚实、咸淡相宜、清香特殊、易于保藏,为湖南人们所喜食的一种传统水产加工品,每到冬季,许多家庭都有熏制腊鱼的习惯。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