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山西特产手工黑酱 山西老黑酱配料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山西特产手工黑酱 山西老黑酱配料表更新时间:2024-01-20 19:15:08

一. 山西省 晋城 阳城 山西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又名冬虫草,中药材。《本草纲目》称它有祛风寒之功能。在晋城主要产于阳城鳌背山、大乐岭一带。

冬虫夏草,又名虫草,是丽江雪域高原的名产之一,冬虫夏草(藏语:压扎梗布)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味珍贵的中药药材,常常把它与人参、鹿茸列为三大补品。

其滋补和治冬虫夏草,又名虫草,是丽江雪域高原的名产之一,冬虫夏草(藏语:压扎梗布)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味珍贵的中药药材,常常把它与人参、鹿茸列为三大补品。

其滋补和治疗功用在人参、鹿茸之上,价格十分昂贵。 虫草之所以称为“冬虫夏草”,其成因是雪域高原盛夏冰消雪化之时,蝙蝠蛾产在草甸花草树叶上的虫卵,经自然孵化后变成小虫钻进士里,靠汲取植物根茎的营养长大,这时,盛夏季节开始活跃的虫草又潜入虫体寄生繁殖、萌发菌丝,从夏至冬,慢慢将地下的幼虫蚕食而死,形成“冬虫”。次年夏天,虫草菌在虫体内抽出子座,露地形成一株4——10厘米的紫红色小草,其顶端有菠萝状囊壳,这便呈“夏草”,夏草囊壳内子囊孢子成熟后,从囊孔射出,随风飘游、侍机又钻入别的虫体繁殖,循环下一轮“冬虫夏草” 。

二. 山西省 长治 长子 山西饭食

山西饭食

团子和软米糕是山西省长治地区自古以来过春节必做的一种饭食。其中襄垣的团子、沁县的软米糕最有名气。它们由当地生产的一种优质软米的面粉,加上玉米面,与红豆、红枣合制而成。团子要把红豆、红枣做成的馅包在里面;软米糕则是一层糕面一层枣泥,上笼蒸熟,软、香、甜融为一体,香醇可口,乡村一般家户,过春节都要蒸上百个团子,作为正月里的主要饭食。

三. 山东省 东营 利津县 民间手工老粗布

民间手工老粗布

老粗布是真正的绿色、环保、天然的产品,无任何工业污染。在人们崇尚自然、渴望绿色的今天,老粗布又以其手感厚实、肤感舒适、冬暖夏凉、透气吸汗、防静电等特点,再次成为人们追逐的新时尚。

在技术上,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经轧花、弹花、纺线、打线、浆染、沌线、落线、经线、刷线、作综、闯杼、掏综、吊机子、栓布、织布、了机等大大小小72道工序,它以22种基本色线可以变幻出1990多种绚丽多彩的图案,堪称千变万化、巧夺天工,每道工序里还有很多子工序,可以想象出一件产品包含着多少繁复的劳动。

手织布的图案意境,是靠各种色线交织出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来体现,而不是具体的事物形象,通过抽象图案的重复、平行、连续、间隔、对比等变化,形成特有的节奏和韵侓,它反映生活的形式是曲折的、间接的,因而更具有艺术魅力。

四. 河南省 新乡市 获嘉县 故道家纺手工老粗布

故道家纺老粗布产品简介

故道家纺座落于豫北黄河故道获嘉,这里曾是周武王与八百诸侯在此同盟誓师,共伐商纣的会盟地。因此而命名的“同盟山”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获嘉地处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我国优质棉花生产基地。故道家纺依托当地劳动人民丰富的织布文化为底蕴,古为今用,以传统的脚踏木板织布机为机械,以传统老粗布的独特风格、顺应绿色纺织的时尚潮流,采用天然棉、天然彩棉为原料,依靠民间五千年的穿梭艺术,以72道工序精织而成,变换出上千种绚丽多彩的图案,堪称千变万化、巧夺天工。使这极具魅力的民间传统工艺得到了继承与发展,实现了传统工艺、天然原料与现代时尚的完美结合。故道家纺老粗布以粗放为主,精细为辅,构图简练朴实色彩丰富,有着既华丽而又素雅的特点,充分体现了我国北方民风浑厚古朴的风采,

故道家纺采用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结合高端纺织技术,加进新潮审美元素,制作出的粗布产品具有机织布不可替代的优越性。100%优质纯棉,100%纯手工制作,从种植棉花到粗布成品,不使用任何农药和化学染剂,采用不上浆工艺,没有人为污染。

老粗布特点:绿色天然,环保健康;柔软舒适,透气吸汗;冬暖夏凉,不起静电,抗辐射,与肌肤亲和力强,防螨抗菌;线粗纹深,质地厚重,不卷边,不起皱;表面形成无数个按摩点对肌肤有意想不到的保健美肤作用;增加人体微循环,疏通经络,改善睡眠,是天然纯正的绿色保健产品。越洗越柔软,是居家使用、馈赠亲友的时尚、健康佳品。

故道家纺主要产品:

手工老粗布床上用品、四季毯、粗布凉席、衬衣、短袖、睡衣、家居休闲装等系列。

五. 山西省 临汾 汾西县 山西熏醋

产于山西临汾。以优质高梁为原料,大曲和快曲作糖化酵剂,酒精和醋酸采用固体发酵,制得的醋坯置入瓷缸内,加盖。外部用火熏制5-6天,再经陈酿勾兑而成。色泽红棕发亮,浓度适当,醋香浓郁,酯香纯正,绵酸爽口,并含有多种有机酸、氨基酸、还原糖、醇类、酯类等。

六. 上海市 徐汇区 乌泥泾手工棉纺织品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泥泾手工棉纺织品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术的传承源于黄道婆自崖州带回的纺织技艺。宋末元初,松江府乌泥泾人黄道婆在流落崖州三十余年后,于元贞年间返回故里,传播植棉和纺织技术。她改进了捍、弹、纺、织等手艺,创制了“配色”、“挈花”成“折枝、团凤”的织造工艺,开发出众多精美的棉纺织品。

黄道婆的棉纺织技艺改变了上千年来以丝、麻为主要衣料的传统,改变了江南的经济结构,催生出一个新兴的棉纺织产业,江南地区的生活风俗和传统婚娶习俗也因之有所改变。可以说,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是中国纺织技术的核心内容之一。

历史上松江乌泥泾的印染技艺也很著名。扣布、稀布、标布、丁娘子布、高丽布、斜纹布、斗布、紫花布、刮成布、踏光布等与印染的云青布、毛宝蓝、灰色布、彩印花布、蓝印花布(药斑布)等同享盛誉。目前掌握手工棉纺织和印染技艺的传承人都已是七八十岁的高龄,这项古老的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有必要对其进行有效保护。

七. 山东省 滨州 博兴县 手工棉布

山东博兴手工棉布(董永牌),绿色天然、环保健康、质地柔软,透气吸汗,手感厚实、肤感舒适、冬暖夏凉、抗静电,防螨止痒、不倦边、调节新陈代谢、有效防御紫外线等特点,再次成为人们追逐的高档消费产品。

八. 甘肃省 庆阳 西峰区 手工臊子面

臊子面的肉臊子用的是带皮的五花肉,汤是敲碎的大棒骨熬了几个小时的高汤,在汤中加入黄花、木耳、西红柿丁、小豆腐块煮至汤开。将煮好的面条放入碗中,浇汤后再依次放入肉哨子、鸡蛋饼丁、葱花、香菜、油泼辣子而成。

九. 河南省 驻马店市 平舆县 手工瘪子团

原料:糯米粉180克、粘米粉30克、沸水60ml、冷水50ml、有机菜心15棵、黑木耳7朵、鸡汤1000ml、手粉少许。

做法:1、糯米粉和粘米粉在盆中混合,先冲入沸水搅拌,再加入冷水搅拌;2、锅内烧开水,揪下60克面团,分成四小块,放入水中煮熟;3、把煮熟的面团放入糯米粉与粘米粉混合的盆中,揉匀至团;4、搓成长条状,切小剂,放在两手掌心搓圆;5、撒入少许干糯米粉兜匀;6、在每个小团子中心用拇指按下凹口;7、菜心清洗干净,用沸水氽烫,木耳用温水泡开后,再用面粉清洗干净放入鸡汤煮15分钟;8、另取锅烧开水,将小团子分别煮至浮起,用冷水过凉;9、再放入鸡汤中与菜心木耳同煮2分钟即可。

温馨提示:1、加入了粘米粉使得团子更有筋道;2、取小面团煮熟后再与面粉揉匀,可以使团子更有糯性;3、黑木耳用面粉更容易清洗干净;4、团子煮熟后用冷水过凉就不会粘了;5、最后在鸡汤内煮使得团子有鲜味,并且不会使汤水发腻;6、没有鸡汤也有可以用其它高汤或者清汤替代。

十. 山西省 晋中 平遥县 平遥手工绣花鞋

“人老脚先衰,养生先养足”。手工布鞋最显著特点是透气、吸汗性强,并增强足部对周围环境的伸展性和适应性,进而实现对人体从足部到身体的保养。猫头鞋又名虎头鞋,最能体现中国传统的女红水平。鞋体模猫状虎,憨态可掬,寓意避邪消灾、吉祥富贵。柔软的胎体对小儿的足部起到很好的保养作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