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泸州特产简介100字 泸州市各县区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泸州特产简介100字 泸州市各县区特产更新时间:2024-04-15 21:39:09

一. 四川省 泸州 叙永县 叙永香茗

叙永香茗,是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的著名,该品是叙永茶叶的总称,其下主要包括叙永后山茶、叙永红岩茶和叙永九鼎茶,在唐宋时就随泸茶一起驰名海内。

泸州市叙永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林泉清冽,云雾湿浓,具有种植绿茶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叙永产茶历史悠久,唐宋时驰名海内的“泸茶”,就包括叙永生产的香茗。叙永茶以后山茶、红岩茶和九鼎茶最佳。pPT

叙永后山茶场位于“高山多雾山名茶”的后山镇。所产茶叶条索紧秀、匀整、显毫,汤色浅黄明亮,滋味鲜醇爽口,独秀一方。“后山牌”系列花茶均以优良茶坏和上乘茉莉花窨制而成,曾多次在全国和全省的各类花茶评比中获部优、省优产品称号。有诗赞曰:“连天绿海吐龙芽,芳草如茵土径斜。手挽筠篮迎晓日,肩挑新叶送流霞。经翻陆羽云胰美,种别卢仝雀舌佳。欲问佳茗何种好,部省金奖后山茶。”pPT

红岩茶以产于红岩风景区而得名。过去,红岩茶为历代“贡品”。有诗云:“紫霞峰顶绿莹莹,雨霁风和晚照明。千年老圊濡新绿,万亩青波叠翠屏。嫩蕊频飞香海外,春眉几度去京城。载世文章真豁达,一支妙笔定茶经。”近年来,叙永县科技工作者总结传统制茶工艺,结合现代科技革新,制成“红岩迎春”等纱列名茶,使历史贡品焕发青春。“红岩迎春”具有上市早,白毫披露,条索紧密,叶芽壮实,嫩绿匀整,汤色黄绿明净,茶叶清香甘醇等优点,1987年被评为全省名茶。pPT

“九鼎春晖”产于以石雕艺术饮誉川南的九鼎山,系列产品“烘青一级”、“烘青二级”和“九-尖”都香正味醇,人人喜爱。山秀水秀的叙永,为茶客培育了清心爽神的香茗。pPT

二. 四川省 泸州 龙马潭 金龙花椒

金龙花椒为金龙乡特色农产品,该产品香味浓郁,深受消费者喜爱。

三. 四川省 泸州 龙马潭 特兴桂圆

泸州市龙马潭区为泸州市桂圆生产基地,龙马潭区的胡市镇、特兴镇均有近千亩桂圆林,年产桂圆近十万斤,销往全国各地。

特兴镇桐兴村桂圆栽培历史悠久,是龙马潭区四大桂圆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该镇大力实施桂圆“优果工程”,积极调整品种结构,推广优质高产的“蜀冠”等优良品种,不断加大对果农的技术培训力度,使当地桂圆品质得到较大提升。为确保果农增产增收,镇政府积极协调泸州土知名企业泸桂圆公司与桐兴村签订了购销协议,公司将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该村果农桂圆。同时,镇政府依托村中心广场和村办公室,建立桂圆交易平台,进一步拓宽和扩展销售渠道。在收购过程中,镇政府严格把关,确保果农为公司提供优质货源。

龙马潭区作为泸州市桂圆主产地,近年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基地为重点,以加工企业为龙头,大力推进无公害桂圆基地建设。该区已建成以桂圆为主的长江上中游水果带,全区90%的村都栽种了桂圆树,桂圆产业作为全区一大特色农业产业,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四. 四川省 泸州市 合江县 合江烤鱼

将一两斤的鲤鱼,从头到尾沿脊背剖开,形成一整块,然后放在铁架上用木炭火烤,边烤边刷上辣椒酱、孜然等各种烧烤调料。

五. 四川省 泸州 龙马潭 泸州核桃制品

核桃制品为泸州市龙马潭区特色工艺品,其制作原料为核桃壳,利用核桃壳的天然纹理,通过打磨、粘贴、抛光后制成花瓶、器皿等各种摆设品和生活用品。

联系地址:西南商贸城

六. 四川省 泸州 江阳区 分水油纸伞

分水油纸伞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分水油纸伞质量技术要求

一、原料

1.竹材:产地范围内三年以上楠竹和两年以上无水槽水竹。

2.木材:符合国家林木管理规定的岩桐木、松木、香樟木。

3.纸张:枸树树皮制成的手工棉纸。

4.桐油:产地范围内生产的桐油。

5.绵线:适用制伞的彩色绵线。

二、制作工艺

1.工艺流程:选料→伞件制作→组装→穿绞、网伞→扶伞、烤伞→上油。

2.工艺要点:

(1)伞件制作:

①伞骨:伞批宽度均匀、伞批槽破皮不穿孔。伞衬齐头,钻孔匀称,削切斜面。

②伞托:等分开槽,水中浸泡≥24小时。

③伞杆:采用水竹中节,跳子富有弹性。

④伞面印制:石印、手绘、夹叶等。

(2)组装:伞骨、伞托、伞杆等组装成伞架。

(3)网伞:分批均匀,网距适中。

(4)穿绞:满穿或半穿。

(5)扶伞:湿纸不起皂泡,花纸对口。

(6)扎伞:扣扎顺畅。

(7)烤伞: 70℃至80℃烤20小时至24小时。

(8)上油:熟制桐油,手工晃油。

三、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凹陷式裱褙伞面,图案古典,色彩鲜艳油亮,透光好。

2.理化指标:

项目

指 标

防雨性能

伞撑开,在每小时8-15mm的中等雨量下,连续冲刷12小时,不软件,不发白,不脱骨。

耐热

在40℃~43℃阳光曝晒6h不变形,不粘连,纸裂程度不超过5毫米且不超过3处。

抗风性

逆风放于风速8-13.8m/秒的六级风下逆吹6h,风门不坏,伞柄不断,伞批不起顶。

无故障连续开关次数

收撑4000次,不起顶,不冲槽,不断线。

3.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分水油纸伞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镇现辖行政区域

《泸州市江阳区人民政府关于确定分水油纸伞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建议的函》,泸江府函〔2013〕160号

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DB510501/T02~03-2012《分水油纸伞》

七. 四川省 泸州市 江阳区 泸州糯红高粱

泸州糯红高粱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泸州地区种植的糯红高粱(当地人称之“红粮”),这种糯红高粱淀粉含量为62.8%,其支链淀粉比额超过90%,富含的单宁、花青素等成分,其微生物酚元化合物可赋予白酒特有的芳香,同时因糯红高粱的生命力甚强,耐旱耐涝,凡种即收,川南丘陵地带种植的糯红高粱,基本不使用化学合成肥料,纯天然绿色粮食理所当然成为酿造国窖1573的主要原料。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泸州糯红高粱穗型中散,穗大而籽粒饱满,每穗3000-4000粒,粒卵圆形,千粒重16克左右,皮薄红润,籽粒具有角质率小,支链淀粉易糊化,糊化后粘性好、不轻易老化的特点。 (2)内在品质指标:泸州糯红高粱粗淀粉含量≥65%,其中支链淀粉占粗淀粉含量的92%以上(支链淀粉含量/粗淀粉含量),因此出酒率高,蛋白质含量≥9%。 (3)安全指标要求 严格按照“泸州酿酒糯红高粱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和绿色食品(高粱)标准(NY/T895-2004)进行生产和管理,使用肥料以四川省地方标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用肥使用准则》DB51/338-2003为依据,病虫草害防治原则上以四川省地方标准《无公害农产品农药使用准则》(DB51/337-2001)为依据。“泸州糯红高粱”合理使用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剧毒、高残留农药,严格执行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在收购前15天,对生产基地随机抽取样品进行农残和重金属检验,符合安全标准才准许出售、交易。

地域范围

泸州糯红高粱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区域为:江阳区11个乡镇,龙马潭区7个乡镇,泸县24个乡镇,纳溪区6个乡镇,合江县29个乡镇,共计5个县区77个乡镇。位于四川南缘,东连重庆,西接宜宾,南靠贵州,北邻自贡、内江,东西宽113公里,南北长105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05°19′-106°28′北纬27°39′-28°53′,保护面积1.98万公顷,总产量81675吨。

八. 四川省 泸州 纳溪区 国窖1573

国窖1573,是四川省泸州市的著名,该品是泸州老窖系列酒之形象产品,源于建造于明朝万历年间(即公元1573年)的国宝窖池,采用蒸馏酒酿造工艺,酒质无色透明、窖香优雅、绵甜爽净、柔和协调、尾净香长,风格典型。

泸州国窖1573,是泸州老窖系列酒之形象产品,源于建造于明朝万历年间(即公元1573年)的“国宝窖池”,采用蒸馏酒酿造工艺,酒质无色透明、窖香优雅、绵甜爽净、柔和协调、尾净香长,风格典型。包装基座以金色五星蕙芷为装饰,呈现传统玉玺造型,外盒由大面积国旗正红为铺设,酒瓶采用国窖1573德国水晶玻璃烧制,瓶身与外盒有象征国土面积的五星960颗,“1573”字样以纯金压边。2001年,获钓鱼台国宾馆指定为国宴用酒。2002年获国家原产地标准质量认证。8uB

“国窖1573”名字的来历:8uB

“国窖”:1996年,相关部门下令将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拥有的泸州明代酿酒窖池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予以保护。这是迄今为止全国酿酒行业唯一仅有的殊荣。“国窖”亦因此而得名。8uB

“1573”:公历1573年,即明朝万历元年。是年,明朝第14位皇帝朱翊均(神宗)登基改元。编年史载,泸州老窖也从此开始形成规模酿酒窖池群。在438年(公元1573-2011年)中,这些窖池一直在年复一年地发酵,这一点,在酿造工艺上具有重大意义和使用价值——中国发明(固态)蒸馏酒工艺后,蒸馏酒的味觉质量基础,主要依靠发酵窖池,这也是中国蒸馏酒与Wisky(威士忌)、Brandy(白兰地)(世界另两大蒸馏酒)在酿造工艺上最明显的不同之处,后者依靠存放(橡木桶)老熟,而中国蒸馏酒的老熟与生香主要在窖池发酵过程中完成。8uB

九. 四川省 泸州 泸县 泸县青花椒

泸县青花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泸县青花椒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玉蟾街道、福集镇、玄滩镇、嘉明镇、喻寺镇、得胜镇、牛滩镇、兆雅镇、太伏镇、云龙镇、石桥镇、毗卢镇、奇峰镇、潮河镇、云锦镇、立石镇、百和镇、天兴镇、方洞镇、海潮镇现辖行政辖区域

《泸县人民政府关于确定泸县青花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泸县府函〔2016〕165号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0521/T001-2016

《泸县青花椒种植加工生产技术规范》(报批稿)

十. 四川省 泸州 叙永县 搭搭面

搭搭面 据考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当时面店开于后街,赶街人多从门前一晃而过,无人问津。店主便在制作面条时,在案板上将和好的面一次又一次地在案板上搭,搭一次拉长一次,从粗到细,响声不断,吸引不少行人止步观看,搭搭面因此而得名。

搭搭面以骨头原汁汤,鸡汤为面汤,将搭好的面条下锅,煮熟后起锅于汤碗中,再舀一勺绍子盖面上,撒上葱花,扑鼻生香,入口味美、味鲜,经济实惠而名传永宁河上下。后来,又在绍子上作了改进,把川南小面风味与搭搭面原汤结合,使其制作工艺不仅成为一种技艺表演,而且口感、质感更满足人们的要求,成为地方名小吃。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