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适合送人的大理特产 大理可以带走的特产是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适合送人的大理特产 大理可以带走的特产是什么更新时间:2024-01-13 11:21:09

一. 云南省 大理 剑川 画毡

画毡是剑川白族特有的民间工艺品,主要产于上兰、马登、弥沙等地。其工艺过程是由画师用木笔蘸面糊在白羊毡上作画,然后放进盛有茜草等植物颜料的大锅内煮沸浸染,凉干后剥去面痂,稍加整修即可。画毡图画古朴大方,有鱼跃龙门、麒麟送子、公鸡报晓等,还有花卉鸟兽等变形的白族民间图案。画毡是山区青年婚嫁的必备嫁妆,有生活红火,吉祥如意的寓意,因而备受喜爱。

二. 云南省 大理 南涧县 南涧核桃

南涧核桃是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的。南涧县是云南省泡核桃基地县,泡核桃种植历史悠久,适宜种植面积广。

南涧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山区面积占99.3%,山地资源丰富,立体气候明显,是泡核桃发展的重点适宜区。历届县委、政府结合山区实际,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坚持“合理化布局,规模化推进,规范化种植,科学化管理”方针,把核桃作为支柱产业和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进行培育。目前,南涧县8个乡镇、80个村委会、84%的村民小组、88%以上的农户都种植核桃,种植面积累计达到69.13万亩,核桃挂果面积17.3万亩,有核桃加工户62户,核桃生产协会12个,南涧县被列为云南省20个50万亩以上泡核桃种植基地县之一,公郎镇、无量山镇被评为大理州核桃种植明星乡镇。

三. 云南省 大理 大理市 邓川牛

我国著名的地方良种牛、中国人自己的奶牛品种———邓川牛,是全国唯一产奶用的黄牛品种,适应高热气温,耐粗饲,牛奶中的乳蛋白、乳脂率、干物质含量高,体细胞数少,是加工民族特色食品乳扇的较好原料,也是加工高档奶酪的优质原料。因多年来重开发,轻保护已在洱源中心坝区消失,仅分布在部分山区,数量逐年减少。从1959年开始,在坝区,以邓川牛为基础母牛群,引入荷斯坦牛进行级进杂交品种改良,培育邓川黑白花乳牛,经过50多的改良培育,邓川黑白花乳牛扩散到了云南各地以及陕西、四川,重庆、湖南、广西等省、市、区。据估计,有邓川牛血统的邓川黑白花存栏达到20万头以上,其中仅洱源县2009年末就有6.5万头。伴随着邓川黑白花奶牛饲养量的增加,邓川牛开始在坝区消失,仅分布于山区和半山区。从1997年开始,在山区又以邓川牛为基础母牛群,引入西门达尔牛和短角牛,进行品种改良,发展肉牛产业,目前,纯种邓川牛的数量已寥寥无几,据查,1959年,全县邓川牛存栏达2.82万头,1980年,邓川牛存栏1.37万头,而到2006年12月,邓川牛存栏仅554头,其中,母牛存栏546头,公牛8头,牛群因近亲繁殖,饲养管理不到位,乳用性状出现退化,已成为濒危灭绝品种,亟待有关部门给予保护。

主要特性:体形细致,各部结合良好。被毛黄色居多,黄色占26%。紫红色占22%,黑色占15%,草白色占8%,红黄色占6%,其它占23%。黑色牛有红背线或紫红背线。头小而短,角短细.公牛肩峰略高,母牛无肩峰,背腰平长,前胸略窄,胸深大,尻倾斜,尾细长,多过飞节;乳房较小,0短。成年体高:公牛107.8厘米,母牛103.5厘米。成年体重:公牛239千克,母牛228千克。日最高产奶为ll千克,乳脂率5.58%,乳中干物质为14.83%。屠宰率46.4%,净肉率35.9%,眼肌面积64.2平方厘米。繁殖率82.5%。

保护情况:目前,有关部门已注意到邓川牛的现状并认识到保护邓川牛遗传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农业部、省、州农业部门有关领导、专家到洱源县,指导邓川牛品种保护工作,积极制定了邓川牛品种资源保护目标和保种规划。2008年和2009年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分别安排了10万和29万元保种经费,当地畜牧部门及时开展了保种工作措施,在洱源全县范围内开展鉴定选育工作,通过严格的鉴定,共选育出具有邓川牛明显品种特征的72头(其中:公牛8头)牛,并分别集中饲养在右所镇焦石村委会镇焦石村和邓川镇旧州村委会桂皮村两个邓川牛保护选育示范点,由于保护工作才开始,在资金、技术等方面还面临很多困难,需要各级、各部门的长期支持和帮助,建立一个规范的选育体系,并严格持续的开展保护选育工作,优良的邓川牛才能不会消亡。

四. 云南省 大理 大理市 大理石

大理位于中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洱海沿岸。该县的大理石产于县境内的点苍山,并且蕴藏量十分丰富。点苍山19峰,峰峰都有大理石。

这些大理石像一条灿烂的彩带,盘旋围绕在山腰,山有多宽,石层就有多宽。大理所产石料、石质虽基本相同,但色彩却各有特点。大理素有“大理石之乡”之称。

大理石,又名础石。大理州的大理石资源主要分布在苍山自然保护区内,蕴藏丰富。在白族民间,大理石有一美丽的传说:因为天上的织女触怒了上帝,被下放到苍山的绿玉溪,于是那里到处有了天生的绿玉,织女居住在绿玉溪草木之中。后来,上帝要召回织女,织女骑鸾凤回到了天上,她遗留在空中的头饰变成了美丽的大理石。南诏后期清平官(相当于宰相)杨奇鲲据此留诗一首为《岩嵌绿玉》天孙昔谪下天绿,雾鬓风鬟依草木。一朝骑凤上丹霞,翠翘花钿留空谷。

当地白族人民对大理石的开采加工始于1400年前的唐朝。早期都是由白族各家各户开采,并用人工切凿、打磨,加工成不同的图案和物品。打磨图案是一们高超的技艺。某一图案在同一平面自然天成的较少见,多数石头的图案并不在一个平面上,而且是在打磨过中渐次出现的,呈现色块的哪一部分,隐去色块的哪一部分,令石块呈现什么图案,是一个构图和创造的过程,取决于制作者的艺术品味和打磨功夫。这种方式打磨出的图案一般都是孤品。白族工匠们不仅制作大理石画,还根据大理石的石质和画面特征制成各种物品,有屏风、挂屏、花盆、笔架、花瓶、砚台、图章、茶具、石臼以及制成桌面、凳面、靠背镶嵌在各种家具中。现在还大量用作石材。大理白族的大理石工艺品已成为当地旅游市场的主要旅游产品。

五. 云南省 大理 宾川县 宾川核桃

拉乌彝族乡位于宾川县东部,乌乡山清水秀,资源富集,经济活跃,优势明显,开发前景广阔。乡政府所在地碧鸡庄距县城78公里,辖区东与楚雄州大姚县接壤,南与祥云县交界,西与本县州城、平川两镇相连,北与古底乡毗邻,是山区四乡镇通往大姚、祥云的门户,是拉乌乡加大对外开放、加速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条件。全乡国土面积241.5平方公里。拉地处两州三县五乡镇的区位优势,是拉乌乡加大对外开放、加速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条件;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为拉乌乡赢得了“核桃之乡”的美誉。

六. 云南省 大理 祥云县 祥云冬桃

祥云冬桃--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冬桃产业在祥云不断兴起,迅速发展到8000多亩,成为祥云高原农业产业中的一枝奇葩,随着部分冬桃开始挂果,在丰富消费者食品需求的同时,也增加了果农的收入,成为祥云农民脱贫的又一优势产业。

祥云县地处北亚热带盆谷地区,大部分地区属北亚热带偏北高原季风气候区,冬春恒温,夏秋多雨,干湿季分明,非常适宜冬桃种植。祥云各个乡镇的农民,也将目光转向了冬桃种植。

祥云种植出来的冬桃果型大,肉质细腻,甜度适中,耐储存,果色美,深受消费者喜爱,产品不但供给省内各州市,还销往北京、上海和四川等地。

七. 云南省 大理 剑川 东山萝卜西湖鱼

“东山萝卜西湖鱼”是剑川一句民谚,还被民间歌手编入白族调中歌唱,可见其名气之大。“东山萝卜”说的是产于剑川庆华、玉华带的蔓菁,剑川白族人的“土片此”。主要生长在高海拔的寒冷地区,开黄花。蔓菁的颜色一般都是白色,而东山萝卜(蔓菁)却是紫红色的,这也许是和这里的土壤里含有稀有的碳物质元素有关,而使这样蔓菁成为紫红色,肉质和味道比一般蔓菁佳好。到了冬季,把蔓菁切成片,用篾片穿成串,悬挂晒干,称为“干那夫”。可以做汤或炒菜,也可与猪肝胙一腌制成罐,是不可多得的绿色环保食品。

西湖鱼,指的是剑川的西湖的鲫鱼,鲫鱼又叫鲋鱼。即的意思是跟从;付的意思是附和、伴随。鲫鱼在水游走,往往是成群结队,相互跟从,所叫鲫鱼或鲋鱼。鲫鱼是淡水湖中常见的鱼,但是剑川西湖的鱼却比较特殊,其脊背呈黑色。云南其他地方的鲫鱼体色较白,体形也较大,而且刺也太多,不受欢迎。所以民国时期赵式铭在昆明时写道“昆明此物(鲫鱼)不少,然而不甚贵重。”由于其在昆明不贵重是因为其味不好之故,而引发了赵式铭的感叹。

接着他还说:鲫鱼“身团而紫鳞,吾乡最嗜些物,谓为滋补品。”而西湖鱼为何脊为黑色,这也许和西湖的泥土有关,因为西湖泥土是乌黑色的,表皮土层下面是草煤,过去每到冬末或春天,附近的村落都会到西湖中挖草煤。西湖鱼的脊背呈黑色,味道鲜美也许都和这泥土中含有的某种矿物元素有关。就向东山的萝卜一样,所以东山的萝煮西湖的鱼味道就十分鲜美。现在历史上的西湖已变成了桑田,幸好的是西湖遗址大部分被当地百姓开辟成渔塘。鱼苗放入里面养出来的鱼脊背还是黑的,味道也比别的地方鲜美。

八. 云南省 大理 剑川 大理雕梅

雕梅是白族传统名物食品

据史书记载,远在唐代南诏时期,就有控亲访友相互馈赠雕梅的风俗。雕梅因在青梅果上雕刻花纹而得名

制作工艺是以盐梅作原料,先用石灰水把盐梅浸泡,取出凉干,再用刻刀在梅肉上刻出连续曲折的花纹,从空隙处挤出梅核,中空如缕,轻轻压扁成菊花状、锯齿形的梅饼,放入清水盆中,撒上少许食盐,以去梅子酸味,然后放入砂粮糖、蜂蜜浸渍数月,待梅饼呈金黄色时就可从瓶坛中取出食用

雕梅食味清香、脆甜、酸中带甜,沁人肺腑,生津解渴,开胃提神,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葡萄氨基酸等营养成份,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食品

雕梅既是大理地区的一种美食,又是精心雕琢的手工艺品。洱源县素有“梅子之乡”的美誉,当地白族姑娘大都从小就学制作雕梅,因此这项手艺往往成为衡量一个姑娘是否心灵手巧的标志。( 大理)

九. 云南省 大理 剑川 母子相会汤

“得勒姆资汤”也称“母子相会汤”

“得勒姆资汤”是别具一格的剑川白族风味小吃,是用“蚕豆母豆叶加豆米子”相煮而成,又称情深意重的“母子相会汤”。“得勒姆资”为白语,指蚕豆母豆秧、豆叶,立春时节专门采集晒干,等到吃时,先煮一下使之变软,再轻轻挤干其汁,然后把经过漂洗滤水,泡于清水中几个时辰;先用腊肉丁将蚕豆瓣炒一会,放水(最好是井水)煮片刻,然后将“得勒姆资”切细,放入豆汤中煮熟,即可食用。“母子相会”汤味独特,清香可口,鲜嫩可口,还有清凉解毒之功效。全国也只有剑川的蚕豆尖可以吃,这和剑川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所形成的气候有关。相传,这道菜历史上还曾进贡到北京皇宫里。

关于“得勒姆资汤”来历,民间还有这样的传说:相传诸葛亮南征来到时,其手下官兵来到剑川,严守攻心为上“策略”,严禁官兵乱采摘老百姓的菜园里的蔬菜,官兵只得摘蚕豆叶“得勒姆资”煮汤充饥,于是就发现其味美可口。想不到摘掉“得勒姆资”的蚕豆苗反而越发越旺,比往年还获丰收。后来当地的百姓每年都要采摘“得勒姆资”一直延续至今。而且只剑川的蚕豆尖才可以吃,就是和剑川山水相连的洱源的蚕豆尖也不能吃。这是因为剑川受丽江玉龙雪山冷气团影响而形成有霜期较长的特殊气候有关。剑川霜大,霜期长达150天左右,蚕豆种子要种在茶杯口大的洞中,出土后躲在洞中不出来,当地民谚“三月不长一寸”,直到立春前后天气转暧,就迅速生长“一日长三寸”,即时采摘,就可以食用。

信息来源:大理州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

十. 云南省 大理 剑川 剑川泥鳅钻豆腐

“泥鳅钻豆腐”是剑川很有名气的菜。在剑川各村寨四周沟渠、水塘、水田、秧田、沼泽等湿地中都可以捕捉到泥鳅,剑川是泥鳅的丰产区。最容易捕捉的季节是在农历秋分节令前后。这时,雨水渐少,晴日渐多,水稻即将成熟变黄,要逐渐排放稻田中的水,只要把竹编渔具,白语称的“给”放置在稻田、沟渠、池塘等出水口,泥鳅就会一一落入“给”中。此时捕捉的泥鳅个大肉嫩,叫“谷花泥鳅”,这时捕捉到的鱼称为“谷花鱼”。

泥鳅捉回来后,先把泥鳅放入装有面粉的清水盆中,换上几次清水与面粉,让泥鳅吐出腹内的脏物,然后就可进行烹煮了。“泥鳅钻豆腐”做法泼辣豪放很奇特:先是要用油炸脆猪皮子,加水煮沸,放入大块大块的豆腐,豆腐越大越好。然后,把洗净的活泥鳅放入滚烫的锅中,要立即盖上锅盖,这时泥鳅在锅中拼命挣扎,乱钻乱跳,锅盖被撞得“咚咚”作响,由于此时豆腐里面较为凉快,泥鳅就使劲往豆腐里面钻,豆腐被泥鳅钻得四分五裂,有的泥鳅钻到豆腐里不出来直到时煮熟。等到听不见泥鳅跳动的声音,就可以掀开锅盖,放入盐、蒜、姜、花椒、辣椒等佐料,再煮上几分钟,就可以吃了,用这种方法煮出来的泥鳅与豆腐鲜嫩无比。

信息来源:大理州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