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泸州市雨坛镇特产介绍图片 四川泸州纳溪有什么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泸州市雨坛镇特产介绍图片 四川泸州纳溪有什么特产更新时间:2023-10-12 23:37:51

一. 四川省 泸州市 合江县 桂圆

龙眼亦称桂圆,性温味甘,益心脾,补气血;具有良好有滋养补益作用,可用于心脾虚损、气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健忘、惊悸、眩晕等症。

新鲜的是龙眼--水果,干的是桂圆--补品,也就是说龙眼晒干了就是桂圆。

由于以前水果不能储藏,不利于运输,龙眼总是晒干才运往北方,因为龙眼是广西(桂)产的比较多,又圆圆的,所以北方人叫桂圆做桂圆,(不知是不是封建时代忌讳说龙,所以不能叫龙眼,所以官方叫法(北方)也有的叫桂圆),所以他们并不知道桂圆原来的形态是龙眼。

后来水果能储藏,方便运输了,龙眼作为水果运往北方,可是北方人没接触过它,只接触过它的干尸“桂圆”,于是把龙眼也叫做桂圆。

所以南方一带把龙眼叫龙眼的比较多,中原以及北方把龙眼叫桂圆的比较多而已。

二. 四川省 泸州 龙马潭 泸州桂圆

泸州桂圆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泸州桂圆,在国内颇有名气,是我国5大名水果之一,属高档、畅销土品。市中区、泸县为主产区。

泸州桂圆以肉厚鲜嫩、色泽晶莹、果汁香甜、风味隽美,富含糖份和多种维生素而享有盛誉。其细、嫩、香、甜诸品质,均赛过福建、两广所产桂圆。桂圆可鲜吃、制果干、果脯、罐头。圆肉营养,药用价值高,具有补心、益智、养血、安神等功效,是常用中药之一。目前,泸洲有桂圆树13万多株。

著名川果之一的泸州桂圆产地在四川省泸州市境内,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境内雨量充沛,日照较强、热量充足,冬暖夏热湿润,无霜期长,周年无台风,属准南亚热带气候。泸州桂圆主产区分布在海拔400m以下地区,土壤以紫色土和沿江新、老冲积地为主,产地能排能灌,水利资源属长江水系,十分丰富。泸州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和南亚热带气候特征,为泸州桂圆生长及特色品质的形成提供了独特的环境条件,成就了我国成熟期最晚、品质优、种植规模较大的内陆最北缘桂圆商品生产基地。

泸州桂圆具有“果肉厚,离核,肉质细脆、化渣,味浓甜,有香气,种子小,营养丰富”的优良品质。果实外观好,品质优,其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高,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泸州桂圆在8月中旬至10中旬成熟,比国内南方桂圆主产区晚2个月上市,占据国内晚熟桂圆市场,市场销路好,价格高,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泸州优质晚熟桂圆已成为国家农业部列入《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为今后重点扶持发展的优质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

泸州桂圆种植历史悠久,据考证,已有2000多年种植历史,1600年前已形成生产盛貌。在后汉杨孚著《南裔异物志》、 公元三世纪左思著《蜀都赋》和唐天宝年间(742年)苏子瞻的诗文中已对泸州桂圆的生产做了详细描述,并成为贡品,直至今天,泸州一带仍把最大的桂圆称“贡元”。现存的泸州张坝桂圆林是中国北回归线上最大最古老的桂圆林,占地6000余亩,绵绵10余公里,生长着15000多株百年以上桂圆树,蔚为壮观,是泸州桂圆历史悠久的佐证。

泸州桂圆

四川

泸州市园艺学会

泸州桂圆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四川省泸州市辖区的江阳区、纳溪区、龙马潭区、泸县、合江县、叙永县等6个区县102个乡镇(街道)。地理坐标为东经105°08′~106°28′、北纬27°39′~29°20′

AGI2010-04-00300

三. 四川省 泸州市 合江县 合江草莓

“一-艳青垄上,满面桃花笑春风”这句诗正是对草莓红艳靓丽的赞誉。在寒风凛凛的冬日,草莓诱人的色彩和果形,无疑让她成为了水果中的璀璨之星,被誉为“水果皇后”。

双流县合江农副产品营销专合社在本次展销活动中,端出了一大盘红艳艳草莓让来往市民品尝。“冬天吃草莓,好巴适哟,甜得很”市民万先生告诉记者。

据悉,该合作社现有集试验、示范为一体的标准化草莓基地800亩,桃子基地600亩,柚子基地600亩,塔罗科无核血橙基地300亩,年产值2000万元。带动东山片区农户3800余户,辐射面积上万亩。目前本合作社产品已具有较高知名度,产品畅销全国各大城市,并出口俄罗斯和中南亚等地区。

四. 四川省 泸州 龙马潭 泸州罗沙贡米

泸州罗沙贡米,是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的著名,该品米粒细长,米粒洁白如凝脂,滋润可口软硬适度,香味浓郁,米中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有米中钙王之称。

泸州罗沙贡米,又称泸州银针米,产于泸州市龙马潭区境内,历来是宫廷贡米,经国家稻米及制品测试中心检测认证,富含17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蛋白质含量高,可溶性钙、铁含量多,堪称“米中钙王”。

罗沙贡米系泸州市传统的地方,其主产区泸州龙马潭区内具有良好的温、光、水、土的自然条件,区域内小气候特别适宜水稻的生长,尤其以罗沙坪为轴线的“黑油沙地”,以其丰富的养份,滋养出了川南稻米的明珠——罗沙贡米。99年被评为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

罗沙贡米早在明末清初即成宫廷贡米,长期以来仅作赠品。由于品种特质及地理环境的苛求,造就了色、香、味、质独具特色,富含17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其可溶性钙是一般优质米的5倍,罗沙贡米在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荣获“名牌产品”称号。

五. 江苏省 徐州市 沛县 肉狗

狗肉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 并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近年来各地兴起了吃狗肉热, 加之沛县的汁狗肉是汉高祖刘邦手下大将樊哙所 创,古今中外名扬。沛县有识之士便积极调查研究, 提出把肉狗养殖业作为一个产业开发, 发挥名人名效应,振兴沛县农村经济。目前已建成年产仔狗5000 条的 养狗场10个,养狗百条以上的农户600余家,全县养狗已突破15万条,规模养殖已经形成,并逐渐扩大。江苏沛县是汉高祖刘邦的故里, 樊哙首创的汁狗肉 流传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沛县的狗肉加工业越来越兴旺发达, 从单一的个体作坊,走上了国营、集体、私营多家并举的格局, 以独 特的制作工艺、鲜明的地方风味、现代的包装技术, 深受消费者的好评,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曾获省优、部优、国优、 国际金奖等殊荣。 近年来, 沛县每年生产汁狗 肉3000多吨,需要屠宰狗近30万条, 而农村散养的狗很少,主要用来看家护院,不病、不死、不出售, 因此缺口大,必须到内蒙、四川、山西等地购买白条狗。 如果 本县大量养狗,就不必要花大笔钱到外地购买, 且肉质新鲜。 所以我县就抓住市场狗肉供应紧张而价格上扬这一特点,引导农民利用空闲地,剩余劳力, 农活的间隙 时间,运用科学的方法发展肉狗生产。沛县农民素有养狗和食狗肉的习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人民对狗肉需求量的增加,养狗已成为畜牧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沛县肉狗生产得到了迅速恢复 和发展,养狗的农户和养狗数量逐渐增多。为交易的方便, 沛城镇建立了狗市场,一些狗商看到市场行情好,不断从外地引进新品种入市,从而加速了沛县的肉狗改良。 为了沛县犬业的发展, 沛县一些有识之士对犬业生产做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县中医院,年近80 岁的老中医魏以伦积累了大量的养狗资料, 写出了《沛县狗肉》、《犬趣》等等作出版发行。县多管局常胜平于1986 年对全县狗资源进行了调查,其调查报告受到省市科技部门的表彰。 县食品公司张洪京对沛县狗肉营养成份进行了测定,并在《中国养犬杂志》1993年第二期上发表, 成为我国狗肉营养成份测定最早的、也是唯一的资料,引起了国内营养学家的重视。樊哙后裔樊宪涛,投资60 万元,在沛县城北3公里处建造了一个肉狗繁育场,为沛县肉狗规模养殖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路作用。 之后,在崔寨、张庄等乡镇也先后建起了养狗场, 沛县出现了养狗热,使该县的肉狗养殖业推向了规模生产的轨道。 由于各乡镇规模养狗场的相继建立。 全国地众多客户纷纷前来参观考察、求购种苗。 为了杜绝不规范经营的现象,沛县畜牧主管部门最近采取有效措施, 对肉用种犬生产实现规范化管理。 要求凡在该县境内生产种犬的单位和个人, 都必须向县畜牧主管部门申请办理《种畜禽生产许可证》,出售种犬的要力理《种畜禽合格证》; 对外配种的要办理《种畜禽使用许可证》凭证到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 申请办证的必备条件是:肉用种犬应合格、优良,来源符合技术要求, 并具有系谱档案记载和具有一定规模的基础母犬数量; 种犬场须配备相应的畜牧技术人员, 个体户须掌握一定的育种常识。另外,畜牧主管部门还要求,对外出售种犬, 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做好防疫、检疫,保证品种质量。 并向用户提供合格证和防疫、检疫等质量保证手续, 签订有关合同。( 沛县)

六. 四川省 泸州 泸县 牛滩生姜

牛滩生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牛滩生姜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玉蟾街道、福集镇、嘉明镇、得胜镇、牛滩镇、潮河镇、天兴镇、海潮镇现辖行政辖区域

《泸县人民政府关于确定牛滩生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泸县府函〔2016〕168号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0521/T002-2016《牛滩生姜种植技术规范》

七. 湖南省 郴州市 临武 临武蜜柚

临武非物质文化遗产临武蜜柚为临武非物质文化遗产。临武县充分利用本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光热充足,土壤适合柑橘柚类种植的自然资源优势,确立了“品牌柚子强县”战略,建立品牌柚子万亩产业园,做大做强品牌柚子产业项目。

八. 湖南省 郴州市 临武 临武白蜡

临武县南强乡是临武白蜡的主要产地。以二八村为主,其次为文溪、桐油坪、田头、秀水、九江头、渣塘、马塘、香塘,以及同益乡的坦下村等。临武种植蜡树(女贞树),放养蜡虫,始于明嘉靖十年(1531),全县产蜡6000公斤,民国5年(1961)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金质奖;民国21年(1932),在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以其质地优良获银质奖,誉称“武蜡”。

武蜡和四川白蜡同为虫蜡。属昆虫纲,同翅目,蜡坊科,是寡食性昆虫。四川白蜡以产量多而驰名中外,而“临武白蜡优美,莹比积雪,光连明月,越客来买,竞用高价”。(见清同治《桂阳川志》),在商店里,即使川蜡、武蜡一块陈列出售,武蜡价格也总比川蜡高出几成。商家甚至在蜡饼上特别标明“武蜡”二字,以示区别。武蜡做工讲究,技术性强,产品质量优质,熔点高,稳定性强,具有防腐、防锈、防潮、润滑、着光、止血、生肌等功能作用,在工业、农业、医药等各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是我国特有物质,也是我县传统的出口产品。

九. 江苏省 苏州市 吴江 闽饼

闵饼又名头饼,是苏州同里闵家湾“本堂斋” ,颇负盛名的传统糕点,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其制作仅闵氏一家,世传其业,故称“闵饼”。闵饼原是江南农家自制的普通小吃食品,距今至少有五百多年历史。同里闵饼的配料与制作方法有独到之处,其色黛青墨绿,光亮 细洁,入品清香,嚼之甜而不腻。购之半月多,风味依然不变。

制作闽饼时先将闵草(学名苎麻,又名天青地白草)用石灰先打成汁,然后和糯米粉揉搓做成皮,配以豆沙、桃仁、松仁、糖猪油丁为馅芯,做成月饼状,蒸煮而成。闵草性味甘寒无毒,含有咖啡鞣酸、胡萝卜素、蛋白质、糖类等多种成份,有清热解毒、消炎止血及安胎等药用价值。闵饼用“闵饼草”揉入米粉作皮,以豆沙、胡桃肉作馅,蒸制而成,是青团的一种,色泽黛青,光亮细结,入口油而不腻,清香滑糯,具有独特的江南农家风味。清代,闵饼曾被列为朝廷贡品,选送给慈禧太后品尝。明代画家沈周曾赋诗一首赞美曰:“香剂圆从范,青膏软出蒸。女工虚郑缟,士宴夺唐绫。”民国初年,闵氏在上海创建“大富贵闵饼公司”,产品远销海内外。

十. 江苏省 徐州市 邳州 孤桐

这是4000年前出现在邳州的树种。据《禹贡》记载:"峄阳山,遍生孤桐。"峄阳山即今岠山(汉称葛峄山),当时遍山生长的这种桐树,木质优良,用它制琴,琴音特别清朗。所以史书说"是制琴良材"。成为向国王献贡的物产,名扬九州。全国少有,故称孤桐。

后来历代史书都提到它。晋代伏滔曾特来峄阳山参观孤桐,他在《西征记》里说:当时他见到孤桐还有"盘根错节存在"。 现在邳州仍有桐树,俗称泡桐。喜欢沙质松软土质,怕水浸,耐肥力,生长旺盛,木质粗松,不能生长在山上。而4000年前的孤桐却是生长山上,是否为同一类,难以肯定。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