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贵州省黔东南麻江县土特产 黔东南麻江特产有什么好吃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贵州省黔东南麻江县土特产 黔东南麻江特产有什么好吃的更新时间:2024-04-14 04:12:32

一.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天柱 天柱腌鱼

产地:中国贵州。

历史:腌鱼原名糍鱼,是侗族人民最喜爱的传统菜肴,至今已有二百数十年历史。《贵州通志风俗》记载:侗族人民“每年夏历十一月寅日为岁首,必备酒脯,糍鱼祀祖,击铜鼓,吹芦笙竟日。”腌鱼可长期贮存,风味独特。

特点:用鲜鱼腌制而成。成菜鱼肉鲜嫩,香味浓郁,鲜香入味。

工艺:将鲤鱼或草鱼宰杀,去内脏,浸漂。净木桶用韭菜擦拭,进行消毒和去除木腥味。将糯米饭、辣椒面、米酒、生姜、大蒜、花椒、土硝,同浸漂出来的盐水混合拌成腌糟,铺在桶底,约3.3厘米厚,将适量腌糟塞入鱼腹内,并用腌糟擦拭鱼皮,立即装入腌桶。每装一层鱼,面上覆盖一层腌糟,用手扒平压紧,上面铺上水芋叶或棕叶、笋壳叶,再压上草帘,腌制一个月即成。( 天柱县)

二.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雷山县 苗家狗肉

原料:狗肋条肉1500克。

调料:精盐,胡椒粉,狗肉香薄荷,鲜山奈,豆腐乳,野葱,蒜瓣,生姜,干辣椒,花椒面,大葱节。

制法:1、初加工:选用20斤左右的当年土狗,先用木棒敲击头部使其晕死后再放血。用开水烫遍全身,煺净毛。再用稻草点火燎至皮焦,最后用温水泡软刮洗干净皮呈淡黄色,剖腹取内脏,漂洗干净;2、切配:取狗肉斩成块每块必须连皮带骨。鲜山奈切节,一部分狗肉香、姜切末,一部分姜切片,野葱和蒜瓣分别切末,干辣椒用子母灰炮脆搓成面;3、烹制:取火锅放入冷水,下入狗肉,用大火烧开打去泡沫,下入鲜山奈、姜片,改小火炖20-30分钟,下入精盐、胡椒、大葱节、狗肉香,即可上桌边煮边吃;4、味碟的调制:取调味碗,放入辣椒面、花椒面、狗肉香末、姜蒜末、野葱末、豆腐乳、精盐和胡椒面,再舀锅中带油脂的汤汁调稀,随狗肉上桌蘸食。

特点:汤汁清亮,原汁原味,肉嫩皮脆,具有稻草的清香味,地方特色风味浓郁。狗肉是清炖的,但吃起来皮脆肉嫩、汤鲜、本味足。

制作关键:选料时,狗不宜太老也不宜太嫩,老的狗皮子不脆,太嫩的狗有腥味,且风味不足。宰杀时,一定要用木棒敲击狗头而死,不能用刀宰杀,以使血液在体内不流失,保证其风味及营养。贵州其他地方做狗肉都是先去骨后炖,再切片入锅灌汤。而苗家狗肉不去骨,且斩块时每块都要带皮。在火候上要注意,一开锅就打泡沫,打晚了会影响风味。调味时要注意,狗肉里不可过多地加香料,不加味精。

三.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麻江县 瑶族枫脂染

瑶族枫脂染:枫脂染因以牛油和枫香油混合染而得名,是瑶族世代传承的一种蜡染手工艺品。此工艺的制作主要分布在麻江县龙山乡河坝中心村。 该村位于贵州省麻江县东南部,总面积24平方公里,有30个自然村寨,总人口3450人,瑶族占88.98%,是该县最大的瑶族居住地。河坝中心村的枫脂染工艺有别于其它地方的蜡染,历史悠久,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贵州省古老传统工艺之一。

其工艺制作流程相当复杂。是当地瑶族妇女在自织的白土布上绘上精美的图案,然后用牛油和枫香油混合(代替蜡),装在一只小土碗里,置于盆装的热草木灰上,灰中埋上少许红炭火,以保恒温。待两种油缓慢融合后,就用竹制小蜡刀(自制)蘸油复涂于画好的图案纹络上,待蜡干后,送到当地染匠作坊上色,用沸水将涂在花纹上的枫脂煮脱,然后取回拿到河边漂洗、阴干,便可出现青底白花,蓝底白花,或青底蓝花等不同色彩对比鲜明的花纹图案。图案形迥各异,色彩调配和谐,优美典雅。图案多以花、草、虫、鸟、鱼等为主。间以几何纹,雷纹、云纹、锯齿纹等等,风格是粗中有细,布局饱满而不杂,多采用变形、夸张手法,图案生动,变化多样。特别是采用牛油和枫香油的混合物代替蜡与现在流行的蜡染有所不同。主要是在上色的过程中,因没有蜡的破裂,所以在枫脂染成品上没有鬓纹的产生。因此,用此方法制作成的蜡染布图案清晰,色彩特别鲜明、朴素,并且对比相当强烈,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极高的艺术价值。当地的妇女和姑娘们都热衷于此技艺。

瑶族枫脂染制品被广泛应用到生活中。染成被面、头巾、背带、包被、口水兜、童装花衣、盛装、便装等等。

四. 贵州省 黔东南州 从江县 庆云茶油

庆云茶油是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庆云乡的。庆云乡油茶很少受到病虫害的侵袭,生产出的茶油油质色泽清亮,营养丰富,品质上乘,是纯正的"绿色食品"。

从江县庆云乡自然生态环境优美,自明末清初开始种植茶油,已有400多年的种植历史。至今已建有油茶产业园上万亩之规模。庆云乡油茶资源十分丰富,全乡9个村均有分布,油茶面积达7000多亩,年产茶油籽近210吨,茶油约70吨。

由于独特的气候条件及传统的耕作技术。庆云油茶很少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农民耕作从不用农药和化肥,生产培育符合无公害食品生产标准,是纯正的"绿色食品"。茶油加工采用传统的压榨技术,未添加任何添加剂,生产出的茶油油质色泽清亮,营养丰富,品质上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及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高血压症及小儿智力发育具有其他食物不可替代的食疗保健功效。

五. 贵州省 黔东南州 榕江县 榕江羊瘪

“羊瘪“,一个奇怪的名字。不知者以为又是牛鞭、羊鞭一类的壮阳美食,其实不然。羊瘪是榕江县的一种美味,侗、苗、等少数民族款待宾客的佳肴。宰杀香羊之后,将羊肚、小肠内正在消化或已经消化的食物滤取绿色的液体,以花椒、生姜、芫荽、桔皮、大蒜、朝天辣等配料油煎。爆炒羊肉、羊杂时,放人羊瘪调味,瘪味羊肉味香汁浓,清凉微苦,增进食欲,还可补肾、健胃、清火。

瘪是一种极为古怪,味道苦涩的食物,它是将新屠宰的牛羊家畜小肠、胃取出,把里面尚未消化完的草料和液体一起倒在木盆里,然后用纱布或十几层棕丝过滤三道,去尽草渣后黏黏的黄绿色苦涩汁液就是瘪。瘪是榕江县侗、苗群众喜爱的食物。

在榕江县城,将这种食物做得最好的,是一个叫潘大妹的女子,她在县城中开了一家叫大妹二妹羊瘪馆的餐厅。潘大妹的羊瘪有两种做法。其一为生瘪,即用瘪汁直接来调拌凉菜,这种瘪苦味浓烈,腥气十足,色泽鲜艳。其二为熟瘪,是用瘪和当地农家生产的四十度左右的米酒在锅里同煮,待沸腾滚熟后晾凉,就成瘪酱。食用时以两斤肉,半斤瘪酱的比例,同木姜子、捶油籽等十几味新鲜调料在油锅里猛炒,出锅前再加入芹菜、香菜等即成。山羊吃的是百草,再高的山,再险的崖都上得去,最好最鲜的草料都吃得到,这些药草在羊的肠胃里反复调和,像在一个煎药的大药罐里熬出的药。当地俗语说杀羊先分瘪,无瘪味全无。

最近几年,由于改革开放的政策,渐富起来的榕江各族人民手中有了钱,鱼肉吃多了,变着花样吃也吃腻了,野味怪味便风行起来。于是,羊瘪也就带着高山流水的风雅、芳草野花的清新以及淳朴的民风民俗悄悄走到城里人的餐桌上来。瘪味一经进城,便让城里人赞不绝口,人们慨叹与瘪相见恨晚。一些富于开拓精神的有识之士便率先看好瘪味市场。于是,1991年,在榕江第一高楼——商业大楼里,由侗族女青年经营的“绿园大酒家”便以一流的服务,由身背绶带的侗族服务小姐第一次将羊瘪端上贵宾席,立即赢得一片咂舌的赞美之声。在朗朗入耳、余音不绝的侗族大歌伴和之下,贵客们很快熏熏欲醉。此后,榕江城内大多数餐馆纷纷效仿,将羊瘪纳入菜谱,使外地来榕客商能在餐桌上一睹充满山区特色和民族风味的羊瘪的风采。1993年底,榕江第一家主营羊瘪的餐馆“好地方”开张,几位侗族姑娘(榕江平阳乡人)以超群的烹调技术和热情周到的服务赢得了榕江食客们的一片赞誉,生意也日渐红火。1994年3月,就在“好地方”的隔壁 ,又一家主营羊瘪的“怪味餐馆”开业,生意好得异乎寻常。

六.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台江县 八宝娃娃鱼

江河湖塘的淡水鱼,汪洋大海的咸水鱼,早已为人们所熟知和喜爱。从孟夫子的“鱼我所欲也”到范仲淹的“但爱庐鱼美”,有多少名人骚客赞美过鱼。但是当人们品尝了贵州名菜八宝娃娃鱼后,一定会觉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了
娃娃鱼学名大鲵,是生活在深山溪水中的一种两栖类动物。因其能发出“娃娃”的叫声,类似婴儿声,故名娃娃鱼;在贵阳又俗称为“狗鱼”。贵州多深山溪谷,很适于娃娃鱼生长繁殖,所以盛产此鱼。贵州黔东南、黔南、铜仁各地均有出产,尤以凯里下司一带所产最多最肥,重的可达四五十斤。黔味名菜八宝娃娃鱼,历史悠久。一百多年前,贵阳人王仁斋,经常加多种配料制娃娃鱼,久之其技法甚精,颇有名气,当时人们都称他“王狗鱼”。烹制八宝娃娃鱼,大致要经宰杀、装盘、蒸熟等几个主要步骤。杀娃娃鱼可采用剖杀、宰杀和烫杀等几种方法,其中以烫杀法最为独特:即把娃娃鱼置于木桶中,将沸水倒入并迅速盖上盖子,使它在桶内不断挣扎,自行挣净全身粘液致死,然后剖腹洗净待用。这种杀法不仅能去净粘液,而且鱼血未放出,其肉味更鲜美。将杀好的鱼砍成块,与火腿、鸡片、金钩、玉兰片、冬菇、竹茶、大蒜、鳐柱等八种配料(谓之“八宝”)一起入油锅爆炒后拼摆于瓷盘中,加高汤上笼锅蒸透,出笼时撤上胡椒面、淋上麻油,即成名闻遐迩的八宝娃娃鱼。此菜美,汤汁清澈,洁若山泉;“八宝”排列,形以花瓣,赏心悦目。此菜香,郁香、清香兼而有之,其异香实难言状。开笼出菜,香气四溢,一客食之,满座皆香!此菜鲜,鱼鲜、配料鲜,汤汁更鲜,盖因娃娃鱼鲜而一鲜百鲜。此菜嫩,嫩似豆腐而强于豆腐,嫩似蛋羹而胜于蛋羹!此菜营养丰富,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皆有之。美哉!八宝娃娃鱼。此菜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尝! 但是,娃娃鱼现在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应大力加以保护。娃娃鱼的人工繁殖的科学研究,已进行多年,期望不久能获得完满的成功,这种珍贵动物,所制作成的佳肴就能大量问世了。( 安顺)

七.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台江县 台江渣辣子

秀眉故里,苗疆腹地。当地苗族同胞对一种叫渣辣子的调味料近乎痴迷,几乎每家每户必备渣辣子,人人会做渣辣菜。

10月15日,笔者有幸跟随欧品英、龙两四两位苗族妇女用传统石舂制作渣辣子,品尝原生态苗家特色渣辣粑,至今不知肉滋味。

渣辣子与黔东南州特色糟辣子在制作上相近,但比糟辣子工序更加繁杂,最大的特色就是放入糯米和粘米一起腌制,可作为调味料使用,也可以直接制作成菜。

渣辣菜香辣可口,滑而不腻,是一道开胃佳肴,制作简单,但是原料渣辣子制作相对复杂,在原料选择及与糯米、粘米的搭配上非常讲究。

龙两四今年69岁,从小就跟随母亲制作渣辣子,每年必做。据龙两四介绍,渣辣子的制作在用料配备上非常讲究,需用红透的辣椒切碎,合上一定比例的糯米和粘米,放瓷坛腌制一个月左右,再用石舂舂碎而成,也可用机子打碎,但石舂制作味道更佳。舂碎后的渣辣子放在坛子里,作为调味料备用,常年可食用。

台江苗族群众的饭桌上最为常见的几道渣辣菜,主要是渣辣汤,渣辣粑,渣辣牛肉,渣辣鱼等。

渣辣菜:渣辣子可以直接与白菜、豆腐、河鱼等大杂烩煮汤,叫渣辣汤,出锅后撒上蒜苗和香菜,色香味俱全。特点:不放油,制作简单,酸辣开胃、滑而不腻。

渣辣粑:渣辣子也可以直接放在热油上煎,做成渣辣粑,做渣辣粑的渣辣子在腌制时要考虑糯米和粘米比例适中,糯米多则煎制的渣辣粑会过于柔,粘米多则过于散,都不易黏成粑。特点:制作简单,香辣可口,不需任何配菜。

据介绍,在今年的黔东南州十佳旅游特色小吃大赛上,台江渣辣鱼排还以味正色美获评为黔东南州十佳小吃。

八.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台江县 台江酸菜

台江酸菜是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的特色美食。台江县境苗族人民喜食酸辣味汤菜,家家户户都有酸菜、酸汤和酸辣子。

台江县境苗族人民制作的酸菜味鲜可口。制作方法是将收割下来的青菜、白菜、韭菜、萝卜等洗净晒干,切细,调糯米粉、糯米饭或米汤、辣面、盐水等与菜拌匀腌于坛内即成。生食可作劳作午餐的下饭菜,冰雪封冻时节可开汤就食。平时煮新鲜蔬菜或瓜豆,掺与酸菜或酸汤,食后既可健胃生津,又可清火祛热。暑天将酸菜开成清汤或将生酸菜泡以凉井水,是十分可口的解渴饮料。

九.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镇远 镇远红酸汤

镇远红酸汤是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的特色美食。镇远红酸汤是用传统的苗家方法酿制,加入本地优质红辣椒、香料、食盐等,结合现代工艺精制而成的纯天然绿色食品。

红酸汤是镇远的一大特色小吃,各个红酸汤店是每个游客到镇远游玩必去的地方,它以独特的手艺精致而成,经过多代人的努力,现味道越来越好。现有大量厂家已生产袋装原料,方便外地游客带走,不过,我们建议,要想吃到正宗美味可口的红酸汤,还得亲自到红酸店里尝尝。红酸汤不仅有开胃助消化之功效,还能消除在您结束完一天的旅途之后的疲惫。

古城红酸汤店是镇远县历史老店,在镇远县城无人不晓此店,经营数十年,风雨洗刷,历史变迁,它依旧保持着它曾经的风格与方式,接纳着每位到此开怀品味美食的食客,一直坚持着用最好的美味,感谢来自四方朋友的支持,在镇远许多家餐馆都改变了自己的风貌,只有这家,10年前如此,10年后依然如此,没有为镇远的快速发展,改变任何地方,保持着自己独有的特点,耐心,细心的接待每一位前来光临的食客。镇远城区这家叫古城红酸汤的地方,来到镇远必须到的一处去处,虽然不大,但是小镇民家餐馆的感觉正是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据当地人了解到,这家餐馆建立于1998年澳门回归时期,距今已经有12年之久,在镇远是一家家喻户晓的餐馆,曾经辉煌时期,每天爆满,吃饭的人为了吃饭,餐桌都添加到了马路边上,据当地人介绍,古城红酸汤,是镇远人下馆子必须去过的一家餐馆,数十年载,餐馆地理位置从未改变,味道从未改变,依旧保持着传统的工艺,无任何添加物,纯天然健康的美食。到了镇远旅游,强烈推荐需要去一尝美味!

十.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台江县 腌肉

腌肉

腌肉是将鲜肉肥瘦切成片,用糯米粉与适量的盐和辣椒粉,再和上花椒面等佐料放在肉的上面,一层肉一层米粉,放入坛内封好,半月后便可取出来炒吃,清香可口。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