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成都市最有名的土特产 成都土特产排行榜前十名可带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成都市最有名的土特产 成都土特产排行榜前十名可带走更新时间:2024-01-23 07:34:11

一. 天津市 东丽区 赛珍珠的小站稻

小站稻,以原产天津津南小站地区的优质粳米而名扬海内外。其米粒大而饱满,半透明没有粉白色的腹白。蒸干饭,无论软硬,不粘不连,犹如满碗珍珠,油江发亮。煮稀饭,无论稀稠,都是汤汁浓郁,散发着清香。吃在嘴里,细腻滑润,有咬劲。小站稻,不仅好看好吃,而且营养成分丰富,含有较高的蛋白质、赖氨酸、淀粉、脂肪等,容易使人吸收、消化,属于营养型的天然食品
( 天津)

二. 四川省 成都市 邛崃市 文君酒

文君酒因产于文君故里而得名,随“文君当垆,相如涤器”的千古佳话而美名,邛崃盛产美酒,除文君酒外还有临邛酒、川巴老等系列邛酒。

三.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布朗族的棉包锦囊

在布朗族服饰中,刺绣和银饰也是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刺绣图案多为各种花草、鸟兽和几何图形。绣工独特的要数“棉包锦囊”。

在布朗族的婚礼习俗中,举行婚礼时众人要进行爬竿比赛,新娘必须拿出自己在婚前精心刺绣的“棉包锦囊”,内装五谷、银饰等物,挂在竹竿上,比赛结束将“囊”赠给胜利者,以示吉祥。

四. 四川省 成都市 武侯区 夫妻肺片

中国历史悠悠五千年,有不少惊天动地的故事被时间掩埋,根据中国历史查实,是安汉人陈寿的一部《三国志》揭开了三国时代的风云,才有了留传至今;夫妻肺片正是秉承了南充厚重的三国文化精髓,揭开了正宗的三国文化精品川菜-----夫妻肺片系列。

夫妻肺片来至三国饮食文化,成都地区人人皆知的一款风味名菜。相传在三国时的安汉(即今南充市)有一对夫妻二人,在嘉陵江畔开了一个小卤菜酒店,主要供渡口来往人员食用,当时江中打鱼人,鱼舟及商川胜多,生意红火,在当朝巴西郡太守“张飞”常来此处饮酒,感觉菜味非常可口味美,对两夫妇手艺特别称赞,为赞扬两夫妻手艺非常特别,因此用“夫妻”二字命名,将此菜取名为“夫妻肺片”夫妻肺片细腻、微辣、香、甜、鲜,回味可口;并推介给大哥刘备,做御膳供品食用,得名夫妻肺片。

创于蜀汉,兴旺于唐、宋、元、明、清经过三十代传人研究改善,现用纯四十多种中草药卤、拌制而成并有养颜保健之功效。

安汉又是伟人-故里,-家乡,罗瑞卿家所在地。

早在清朝末30年代,街头巷尾便有许多挑担、提篮叫卖凉拌肺片的小贩。用牛杂碎边角料特别是牛肺成本低,经精加工、卤煮后,切成片,佐以酱油、红油、辣椒、花椒面、芝麻面等拌食,风味别致,价廉物美,特别受到拉黄包车、脚夫和穷苦学生们的喜食。20世纪30年代在四川成都少城附近,有一对摆小摊的夫妇,男叫郭朝华,女叫张田政,因制作的凉拌肺片精细讲究,颜色金红发亮,麻辣鲜香,风味独特,加之他夫妇俩配合默契、和谐,一个制作,一个出售,小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一时顾客云集,供不应求。有那常来品尝他们夫妻制作肺片的顽皮学生,用纸条写上“夫妻肺片”字样,悄悄贴在他夫妻俩的背上或小担上,也有人大声吃喝,“夫妻肺片,夫妻肺片……”。一天,有位客商品尝过郭氏夫妻制作的肺片,赞叹不已,送上一个金字牌匾,-“夫妻肺片”四个大字。从此“夫妻肺片”这一小吃更有名了。

五. 湖北省 孝感市 汉川 严和尚的烧猪头

严和尚的烧猪头:严和尚,城关西街人。曾在今红旗商场附近开夜市馆。他的烧猪头最为出名。他切的猪头肉薄如纸而不腻,味道鲜美,成为汉川小吃一绝。他的卤兔子,素火腿(豆棍)、鲜豆丝也很受顾客欢迎,他的面条是现撵现卖,人们晚上消夜,总爱到他那里去“尝新”。

六. 四川省 成都市 温江区 白油豆腐

白油豆腐是吴家场厨师郭绍云于民国32年始创的名菜,有甜、咸两味。甜味:用豆腐、化猪油、白糖、味精、豌豆粉、草(白)碱等。咸味:用盐水,加白胡椒。烹调时,将豆腐切块或条形,清水煮沸,下碱水搅匀后捞起,再用沸水透两遍去其碱味,猪油入锅加热,再下豆腐加盐水,用霸王火煮沸,味精和豌豆粉滋汁下锅,快速操作,滋汁起团即成。豆腐色白如学,细嫩爽口,香鲜味浓,颇具特色。

七.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族的包烧

包烧,是西双版纳傣族特殊的一种烹饪食品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加工食品不用锅具,以天然绿叶——芭蕉叶或木冬叶(竹芋科植物)为烹饪工具,将欲烹饪的食物用鲜叶包裹,以火塘的炭火为热源,将食品烧熟。包烧这种方法,可加工小菜、水鲜、肉食
可包烧的蔬菜有野磨菇、野芋杆、南瓜尖、菜豆甜笋等。每包欲烧蔬菜的原料,需250~300克,加配青椒、鲜姜、蒜、芫荽。主料配料洗净,切碎,加适量食盐、味精拌匀,用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在火塘的炭火之下,使其慢慢变熟。包烧的蔬菜,味鲜纯、香中略带辣味(不喜食辣味者,可不加青椒),颇开胃,具有浓郁的乡野风味
包烧水鲜,可取鲜鱼鲜、鲜鳝鱼鲜虾作主要原料,重200克、300克均可。配料选取用适量烧热的青辣椒末或糊辣椒粉、蒜末、姜末、芫荽、苤菜。将欲包烧的水鲜收拾干净,配料切细,加入适量食盐、味精拌匀后,填入鱼和鳝鱼腹腔(鲜虾只需与配料拌匀),也可用配料包住主料,用鲜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内的炭火之下,至包内水鲜烧熟。包烧水鲜,菜包白绿相间,味鲜、香,水鲜原味浓醇
包烧肉类,可用禽肉、蓄肉、兽肉、为主料,用量一般为200克至300克。以青辣椒、姜、蒜、芫荽、苤菜为配料。肉料洗净剁细,配料洗净切末,加适量精盐、味精,将主配料调合均匀,用芭蕉叶或叶包成长15公分,宽10公分的肉包,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的炭火之下烧熟。包烧肉类,由于有叶片包裹,营养物质不易散失,菜色褐红夹绿,味鲜、醇、香、辣,营养丰富。( 西双版纳)

八. 四川省 成都市 大邑县 大邑蘑菇

四川大邑县韩场镇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双孢蘑菇生产地和集散地,修建的标准化菇房生产的蘑菇,在国外很有市场竞争力。四川兰田工业食品有限公司位于成都市大邑县韩场镇兰田工业园区。2004年2月全面投入生产,是我国蘑菇罐头生产出口的骨干企业之一,也是目前西南各省区唯一获得美国商务部批准取得“零关税”的企业。公司现以蘑菇、雅菇(棕色蘑菇)、香菇、秀珍菇、草菇、凤尾菇等食用菌罐头、醋酸蘑菇、盐水蘑菇等品种为主导产品,公司还通过了SGS食品安全认证、FPA美国食品安全认证和IFS国际食品安全认证。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日本、欧盟、中东、南美洲、非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深得客户的青睐。

九. 四川省 成都市 彭州市 彭州洋芋

洋芋,又名土豆、山药蛋,学名马铃薯。原产于南美,17世纪中叶由荷兰传入中国,故称"洋芋",也称"荷兰薯"。

简介 洋芋,又名土豆、山药蛋,学名马铃薯。原产于南美,17世纪中叶由荷兰传入中国,故称"洋芋",也称"荷兰薯"。

彭州种植洋芋已有百年的历史。据调查,彭州洋芋最初是由法国 天主教传教士引进,并首先在白鹿乡下书院种植,然后才传入民间,品种主要有小白洋芋、大乌洋芋和水红洋芋等。彭州洋芋以"彭县黄洋芋"和白鹿乡优良的种薯闻名全川。民国元年,白鹿乡天主教华人传教士从广元引入"大白洋芋",该品种块茎大,结薯多,抗病力强,产量高,兼之生长期短,适应性广,且食用起来口感好,又沙又面,深受群众欢迎,很快就在彭县推广开了,并扩至邻近县市,因这种洋芋额色黄白,又盛产于彭县,当时人们就称之"彭县黄洋芋"。民国二十九年,省农改所将"彭县黄洋芋"与当时省内另9个品种的洋芋作对比试验,结果"彭县黄洋芋"品种优势明显,被公认为"全省之冠",得到广泛推广,仅彭县城内.洋芋种植面积即由当年的500亩扩大到民国三十一年的3万余亩。民国三十二年,白鹿乡塘坝子洋芋又被发现认定为优良无病品种,当年,即被农林部四川推广繁殖站全部收购,并特约当地农家继续繁殖,由此白鹿乡塘坝子洋芋以作为优质种薯声名大振,成为四川省洋芋种子基地。解放后,彭州洋芋生产发展很快,从坝区到丘陵山区均有种植,主要产于白鹿、大宝、通济、磁峰、新兴等乡镇,常年种植春洋芋和秋洋芋等十余万亩,每年向省内外提供薯种两千万公斤以上,洋芋这一粮菜兼用的高产作物已成为彭州山区主要农作物之一。

十. 四川省 成都市 郫都区 魔方豆花

魔方豆花

魔方豆花是郫县望丛祠、三源农庄餐厅的一道特色菜。魔方豆花除了色泽洁白、口感细嫩、柔软、棉扎而且还有不易碎散的特点外,还在于它味碟的配制,即味碟的变换。味碟佐料可达酸、甜、麻、辣、咸5个系列40多种,食客可自由勾兑味碟,产生出千变万化的味道和感觉,如同玩魔方一般,旋转、自由组合、怪味别出,妙趣横生,故名“魔方豆花”。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