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回龙清真特产 回龙清真美食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回龙清真特产 回龙清真美食更新时间:2024-01-15 08:59:21

一. 河北省 廊坊 大厂 大厂清真八大碗

在大厂回族的饮食文化上“清真八大碗”享有盛名,历史悠久,广泛流传,经久不衰。究其历史,之所以能发展流传和出名,归纳起来主要因由有二:

其一,这里的回族群众信仰伊斯兰教,按教规不许喝酒,不饮酒就不用预备炒菜;同时教规教义上提倡节俭,反对铺张,任何铺张浪费都是“古那海”(罪过)。

其二,历史上,大厂回族人民生活十分贫苦,而回族人民又十分好客。为此勤劳智慧的回族群众创造了宴席形式——“清真八大碗”,既节俭,又表达了宴客的氛围。

这“八大碗”中有炖牛肉、炖杂碎,胡萝卜、长山药、海带、醋溜白菜、粉条、丸子、炸豆腐等,以八碗为限,灵活配伍。稍富的可上两碗杂碎,两碗肉;穷苦一点儿的,可八大碗仅上“菜帽”,下面一律用胡萝卜垫底。

二. 宁夏 吴忠 同心县 清真手拔毛鸡

清真手拔毛鸡

“同心清真手拔毛鸡”是中国·宁夏同心县独特的清真传统肉食品,饲料以粮食为主,不含任何药物添加剂,其屠宰加工程序严格按照穆斯林肉食品的要求,由阿訇主刀、手工拔毛清理而成。该产品清洁卫生,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是广大穆斯林群众及各界消费者的放心食品。

三. 江苏省 盐城 盐都 清真油麻饼

原为清末盐城回民哈云书开办的“哈鹿鸣”清真菜馆创制,今清真饭店仍保持这一特色。制法是将糯米粉、面粉按一定比例拌和,包入桂花糖、金桔等精制而成的馅心,放入热油煎之。制作工艺考究,制成后外脆、中粘、心甜。食用时逐层品尝,清爽可口,齿舌留香。中国盐城网提供( 盐城)

四. 云南省 德宏州 梁河县 梁河回龙茶

梁河回龙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梁河回龙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回龙茶具有条索壮实紧密,色泽墨绿,汤色清亮,香色浓郁,回味耐泡等特点,是名副其实的“竹叶青”。

回龙茶主要因原产于梁河县大厂回龙寨而得名,梁河县人文历史渊源流长,关于梁河民族茶文化的史话传说很多,回龙茶凝聚了梁河县历代先民及其茶叶仁人志士智慧传承的结晶。 梁河县自古以来人居环境比较适宜,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久远。根据相关史书史料以及《景泰云南图经志》、《白夷校注》、《乾隆东华录》、《永昌府志》、《南甸司谱》和《梁河县志》等记载,“梁河境内世居民族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白越(傣族先民)、百濮(佤族、德昂族先民)的部落群体居住在这里,元代境内为百夷(傣族)、金齿(德昂族)、峨昌(阿昌族)等所居,明代开始有汉、景颇、傈僳迁入”。梁河,古名南宋,又名南甸,是古代南甸丝绸贸易通道之一,西汉时地属益州不韦县,东汉时地属永昌郡哀牢县,从元置南路军民总管府起,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区,明代设南甸宣抚司,清袭明制,明国时期土流并设,至1950年5月全县全面解放为止,南甸土司统治历史达661年。 伴随着梁河县悠久的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加之,梁河县境内宜茶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又十分优异,因此梁河茶史也基本上与本地区的人类发展史同步。根据多次有关部门和专家组织开展的茶树资源调查考证结果显示,至今在梁河县境内的山区、半山区(回龙茶区)依然保存有10000多株树龄达几百年或上千年,零星分布或小区域成片成林的古茶树。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茶树相传是属于德昂族先民所栽,2004年省州政府创新办调查在梁河大厂乡赵老地荷花村有一株树围为4.11米,树龄为1000年人工栽培大理茶种。有关梁河县各世居民族的茶文化史话传说比较多,如:许多史书记载——濮人后裔“崩龙”(德昂族)男女皆好茶,是“古老茶农”之一,在德昂族古歌《达古达楞格莱标》中,也详实记载和反应了德昂族的古代社会生产生活及其“古老茶农”之称的渊源,同时记述了在德昂族婚礼中“槟榔、烟、茶”必不可少;据明代《景泰云南图经志》书中的“南甸宣抚司”部分记载“南甸百夷,俗与木帮同,其结亲同谷茶二长筒,鸡卵五七笼为聘”、“客至,则以谷茶供奉,手拈食之”……;另外,还有阿昌族《遮帕麻和遮米麻》中茶翁茶婆传说,德昂族的“雷响茶”、“腌菜茶”、“竹筒茶”传说,傣族的“土司二道茶”、“竹筒茶”、“笋叶茶”传说等等。自梁河县人类有史以来,茶叶一直就是梁河各族人民从事婚丧、贺房、祭祀节日庆典或串亲访友等,必不可少的礼数之一。 梁河“回龙茶”伴随梁河县的人文历史孕育而生,它是梁河各族先民及其茶叶仁人志士智慧的结晶,是梁河县优异的宜茶地理和自然生态资源的产物,梁河悠久的茶史其实也就是梁河“回龙茶”史。回龙茶主要因原产地而得名,其创世的具体年代现已无法考证。解放前,回龙茶基本上仅供本地“土豪劣绅”享用,至解放前夕即:1941年大厂街先进青年农民孙朝钦参加李根源在腾冲举办的种茶培训班,带回一箩大叶良种茶籽在大厂境内种植茶地2亩;1945年,原国民党大厂设治局局长封维德提倡禁烟种茶,颁布了《梁河设治局为禁绝鸦片改种茶林告民众书》和亲自编撰《种茶浅说》500本分发给各地保甲长,同时先后从其家乡选运茶籽18驮分发到梁河境内各地栽种,并在大厂回龙寨附近购置土地8亩,建立了梁河第一个连片的大叶种良种茶叶母本园,从而,揭开了梁河“禁烟种茶”的历史始篇,并开始掀起了梁河县禁烟种茶的热潮。新中国建立后,在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指引及其一系列扶持措施的大力推动下,梁河回龙茶产业不断飞速发展,一度成为了梁河县山区、半山区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顶梁柱。而且回龙茶自创世以来,就以其独特、优异的内在品质和让人迷恋的地域风味,而一度深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高度赞誉,成为了云南省著名的十大名优绿茶之一。目前,梁河已列为云南省优势农产品茶叶基地县、优质茶叶原料基地县、优质茶叶苗木基地县、茶叶生产重点县之一。产品驰名省内外,先后在1994年国际园艺博览会和云南省历届春交会名优评比中多次获得了金奖、银奖和优质奖,并一度被评为了“云南省消费者喜爱商品”称号,2005年“回思”牌回龙茶还荣获了云南省著名商标,时至今日,回龙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化规模和生产基础,具备了较为完善的一整套生产加工工艺,其中:有8000亩基地及其回龙春茗、回龙春曲、回龙春雪、回龙特级、回龙一级等五个系列产品已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中心A级认证;还有1050亩“回思”牌回龙茶基地及其产品获得了有机茶认证,4800亩“弘梁牌”茶园基地及产品获得有机食品认证。回龙茶一直以其优异的特色和优势,畅销云南省内外,特别是每年春茶上市都曾一度出现各地客商争相抢购的景象,目前回龙茶已基本开创了一定的市场网络氛围和占有力,年均售价为:高档精品茶1000—2000元/㎏,上品茶200—500元/㎏,普通中档茶50—100元/㎏。

梁河县城遮岛东面18公里的大厂乡回龙寨出产的“回龙茶”,在云南省茶叶产品中小有名气。1940年,大厂街青年农民孙朝欣到腾冲县李根源办的茶叶训练所学习,次年带回茶籽在回龙寨试种成功。

解放后,县委和县政府十分重视回龙茶的发展,财政、农业、商业、外贸、金融等部门给予大力扶持。自1955年从昌宁县调进大叶茶苗进行扩种以来,至今回龙寨的茶树已发展到300多亩。随着科学种茶技术的提高,最高亩产达400斤,一般亩产在300斤左右。回龙茶在省、州内一直是-货。回龙茶之所以闻名遐迩,倍受青睐,一是因大厂山高而不寒,这里海拔1580米,年雨量l648毫米,年均温15°C,多雾而又向阳,日照水分充足,土质为偏酸性红壤,耕作层深厚,有机质丰富,不仅适宜茶树生长,而且能使茶梢内的芳香物质、蛋白质的含量更加丰富。二是制作工艺考究、精湛。制作主要靠手工。制作高手是回龙寨茶农翟文宽老人。其制作方法概括起来是:高温杀青,先高、后低、热揉条索紧,冷揉香气高,低温长炒,猛火促香。

因此,回龙茶具有条索壮实紧密,色泽墨绿,汤色清亮,香气浓郁,回味耐泡等特点,是名副其实的“竹叶青”。为让回龙茶更好地为振兴梁河经济服务,近几年来,大厂茶厂和县茶厂都到回龙寨收购原料,将其精加工成商标为“梁河回龙茶”和“回龙绿玉”两种精致盒装的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

地域范围

回龙茶产地位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境内,产地区域范围涉及梁河县的大厂乡、小厂乡、平山乡、囊宋乡、九保乡、河西乡、芒东镇、勐养镇和遮岛镇九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98°06′—98°34′,北纬24°31′—24°58′,南北纵距49km,东西横距45km,种植总面积6667公顷,年产量8000吨。

五. 山东省 聊城 临清 临清清真八大碗

说到“清真八大碗”,在临清可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经过几代名厨的不断创造完善,临清清真饮食逐渐形成了独立于其他菜系的“临清八大碗、九大碗”。“八大碗”即烧肉、炖肉、松花羊肉、黄焖肉、肉杂拌、清汆丸子、圈巧阁、黄焖鸡,用于喜事;“九大碗”是在“八大碗”的基础上去掉一个“肉杂拌”,添加“羊尾烩海带”和“烩全羊”,用于白事。这些传统的清真菜品都是上笼蒸的,很少动炒勺,又因回民禁饮酒,严格的说这些就是饭菜。但吃起来清香满口,一汤八味,肥而不腻。

清真八大碗是如何形成的?

“清真八大碗”是一道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清真复式饭菜,它的形成源自抱碗菜,而抱碗菜的形成又与回回兵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回回兵军屯临清又与大运河有着必然的联系。军屯就是驻扎在某军事要地的屯田军队。当年,元明王朝在临清军屯的主要目的就是保护漕运,保护粮仓。据《临清州志》记载,“西域回回徙居临清”主要来源有“军籍户、侨宦、游商”,其中军籍户主要来自元代军屯(1289年)和明代军屯(1369年)。据《临清县志》记载“元代延佑三年以海口屯军隶临清万户府”。据《明史•兵志》记载,“初,洪武二十六年定天下都司卫所”,大明王朝为了保护临清漕运大码头,在临清设“临清卫”,其驻军级别等同于天津卫、威海卫。

元代,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西征,征服了中亚、西亚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大量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被征调到中原。这些人大部分被编成“探马赤军”(或称“西域回回兵),参加平金、征宋、统一中国的战争。按元朝对探马赤军的规定:“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大运河沿岸是这些信仰伊斯兰教军士“屯聚牧养”的重要之地。据《元史•世祖本纪》载:“河洛,山东居天下腹心,则以蒙古探马赤军列大府以屯之”。而“河洛、山东”涵盖了临清境内的永济渠和会通河地域。据临清庄乡族谱记载,部分穆斯林姓氏即为“西域回回兵”的后人。

明初,以徐达和常遇春为统帅的明军南征北战。至正二十八年,这支明军“循河北上,师次临清”。徐达、常遇春系回族,其部将亦多回族。临清作为明军的征战要地,派有大批回族军士留守。据碑刻记载,临清老礼拜寺,就是由徐达、常遇春等回回教门始建,期间常遇春、徐达、胡大海率军沿运河征战临清一带,并在临清派回族将军和士兵驻守,因此,现在临清还有很多村庄仍保持着编民屯垦的称呼。比如:洪官营、陈官营、赵官营、老官营等。当时,军屯官兵被称为“军籍户”,明代的军籍是世袭的,卫所兵有定籍,兵农合一,屯守兼备,不但保证了兵源,也满足了军队的供给。随着战事的减少,社会的稳定,军屯的回回兵逐渐占籍临清,由“兵农”转为农民。

不论是元代回回兵,还是明代的回回军籍户,他们均祖居西域,饮食习惯多以牛羊肉为主。兵备战争期间,回回兵为了适应时间紧迫、行动迅速,方便快捷等军事用餐的特点,他们将穆斯林善于加工肉食的技艺运用到了战争中。回回兵预先将牛、羊肉等食物,通过炖、炸、蒸等方法,加工成熟制品,以备行军打仗之需。每到军队开饭时,火头兵架锅烧汤,将预先备好的熟制品,用热汤水一浇,便成了一份可口饭菜。这样不仅有利于行军携带,也有利于士兵们在最短的时间里吃到适合本民族生活习惯的饭菜。而且,这样的饭菜可解决千百人同时用餐。又《民间访册》记:回回兵用饭时,每人面前放一大碗饭菜,他们以队为单位席地围聚而坐,念诵“太斯米”,“奉至仁至慈安拉之名”,“孩子啊,以安拉的名义开始,吃你面前的食物。”(《穆斯林圣训集》),抱碗而餐。抱碗菜首先在回回兵军队中初现雏形。后来,抱碗菜的加工、制作、用餐等方式在回民军籍户中流行开来,并逐渐融进了中原百姓生活习惯,由席地围坐,发展成了四方围桌的用餐民俗形式。当年,虽说桌面上放八大碗,有可能是每人一大碗炖肉,也可能是每人一大碗炖鸡,而且是每个人只吃自己面前的大碗菜。后来又逐渐演变为八人八大碗同桌共餐的形式,但,八大碗之中的菜品可单、可各异、亦可重复。

经过数百年间历代穆斯林厨师的不断创新、完善,结合临清穆斯林群众的生活习惯,在不违背伊斯兰教义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临清“清真八大碗”。寻根溯源,临清“清真八大碗”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临清穆斯林教徒勤劳、智慧的结晶。

清真八大碗有什么特点?

说到临清“清真八大碗”有什么特点,除了色、香、味俱佳外,运河文化保护协会的刘英顺老师在他的《浅谈临清清真八大碗》中写到还有0,那就是一肉二汤三滋补:

一肉。原料以牛、羊肉为主。牛羊肉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其味佳美。伊斯兰教倡导食用牛羊等佳美食物,戒“奇形怪状、污秽不洁、性情凶恶、行为怪异等之肉”(《古兰经》)“归信的人们啊!你们可以吃我所供给你们的佳美食物”。所谓佳美食物,马坚阿訇解释说,牛羊肉就是佳美食物,其有良好的外观形象、鲜香的嗅觉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

二汤。清真八大碗属于汤菜,它很注重汤的运用,其汤有原汤、清汤、白汤。巧阁、松花、闷子佐以白汤,清氽丸子佐以清汤,烧肉、炖肉佐以原汤。清真八大碗中的汤都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它们的原汁原味,不添加任何现代添加剂(味精、鸡精、香精、色素、酸钠、嫩肉剂等)进行调味、调色,这可称是另一个意义上的返朴归真。

三滋补。清真八大碗不仅都是佳美的食物,而且还都具有滋补强身的功用。元代回回太医忽思慧《饮膳正要》“羊、牛肉,温补不燥,培元固本,易筋壮骨”,经常食用可以“开胃健力,散寒助阳,益肾补虚”。据回回典籍《天方典礼》记载“饮食,所以养性情也”,“惟驼、牛、羊独具纯德,补益诚多,可以供食”。2008年首届“中国十大寿星排行榜”,其中穆斯林老人占7位。所以说,清真饮食不仅是一种文化,而且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健康长寿之方。

临清“清真八大碗”菜品名称及特色

1、烧肉

特点:酸香透烂,肥而不腻。

2、炖羊肉

特色:软烂醇香,汤汁醇厚

3、巧阁

特色:香嫩松软,汤汁爽口。

4、松花羊肉

特色:味醇透烂,汤汁鲜香。

5、清氽丸子

特色:汤汁清香,滑嫩劲道。

6、黄焖鸡

特色:肉烂清香,色泽金黄。

7、里脊

特色:色泽红亮,香透滑嫩。

8、肉杂拌

特色:清香爽口,味道各异。

任何一种美食,可能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见解与评价,然而,我认为品评一种美食,首先应该是吃文化,然后是吃技艺,最后才是吃味道。一种食品,如果没有文化做支撑,那它只能是一种果腹的食物,绝对称之不上美食。而,“清真八大碗”可以说是美食中之美食。我们在品尝和欣赏“清真八大碗”的同时,可以从中感受到临清穆斯林文化底蕴的深厚和饮食文化的灿烂,还可从中参悟到穆斯林做人的准则,那就是大碗中透着质朴,清香中透着率真,简单中透着智慧。可以说,临清“清真八大碗”是运河文化与穆斯林文化在临清大地上和谐交融的典范,是临清运河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申报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章节。我们有责任去发掘、去保护、去弘扬,力争让全世界的人们都知道运河古城临清有一美食名菜“清真八大碗”。

六. 湖南省 常德市 鼎城区 风味清真菜

风味清真菜位于沅水河畔的常德市,其清真菜肴久负盛誉,闻名遐迩。相传清代乾隆皇帝游江南时,路经常德,进一回民店品尝了厨师烹制的清真菜肴,赞不绝口,当即挥毫赐名该店为“清真第一春”。

“清真菜肴”是指回民喜食的牛羊肉。常德清真菜肴烹饪技艺在形、香、色、味上独具一格,首先是选料严格,主料精细考究,全部采用阿訇亲手宰杀的鲜牛肉、牛舌、牛百页、牛蹄筋;辅料齐全,主要有玉米片、香菇、木耳、鸡蛋等;佐料讲究南方风味,有姜、葱、蒜、辣椒、胡椒、八角茴、酱菜等。其烹制方法亦多种多样,有蒸、焖、煎、炒、煨、烩、酥、溜、炸、拌、炝、熬、煮、烤、烧、卤等。“清真菜肴”虽然都是以牛肉及牛副产品为原料,但刀工配料各有特色,烹调饪制各具千秋。“银丝百页”就是以刀工精细,火工恰到好处而见长,烹调师将煮熟的牛百页去掉底板切成细丝,把辅料玉兰片切成细丝,再将佐料新鲜红辣椒去籽切成细丝,生姜切成细丝,香葱切成段,然后人锅放清油旺火爆烩,盛人盘中,淋上麻油,只见百页丝条匀齐,色泽洁白,配以红辣椒、绿葱段、黄姜丝,五彩纷呈,香气四溢,味美可口。此外,还有红烧牛蹄筋、烩牛脑髓、扣牛肉、麻辣牛肚丝、盐炸牛肉、绿豆粉炒牛肉丝、炒牛肚、粉蒸牛肉、五香牛舌、红烧牛肉丸子、凉拌腱子牛肉等传统菜肴,经过烹调师的精心饪制,其形千瓷百态,栩栩如生;其色艳丽多彩,赏心悦目;其香浓醇厚美,风味隽永;其味鲜美可口,回味悠长。

七. 甘肃省 天水 秦州区 清真碎面

 清真碎面的做法与其它面条的做法大致相同。不同处在于把面擀开后,不立即切,要晾成柔干再切成菱形。面要擀得又薄又匀,切得又细又匀,切成的菱形小片长约 1厘米左右,形如雀舌,码在盘中。也有人不称碎面,而形象地称为“雀(秦州人读雀为qiao)舌头”。

    清真碎面的臊子非常讲究,先把炒好的半生羊肉丁放进饭水中,用文火慢煮,等煮出香味来,再配入切成丁、粒与细条形的海带、榨菜、鸡蛋饼和虾皮等,烩煮成香味浓郁的臊子。食时,在煮好的碎面上浇淋上臊子,放上一撮香莱,调上醋、盐、油泼辣子,味精等,香气透鼻,令人食欲大增。吃清真碎面时,因面切得非常碎细小,配菜也随其形以细为佳,故多不用筷子,而用汤匙。
 

八. 山东省 德州 宁津县 清真王家园子果醋

清真王家园子果醋在清朝初期就已销往山东、河北、天津、北京等地,目前已形成了多个系列品种。果醋采用小枣、高粱、小麦、鸭梨、苹果、山楂、桑椹等原料,经过独特工艺酿制而成。产品富含氨基酸、琥珀酸、覃酸、烟酸等多种有机酸以及钙、磷、铁等多种矿物质。长期食用具有调节、扩张血液酸碱平衡、帮助消化、抗衰老、增强肝脏机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增强功能、促进睡眠等多种功效。

九. 山东省 聊城 临清 运河清真宴

临清回民现有1.6万人,大部分居城区,追溯其涵源,一是明初大将常遇春屯军临清,回兵营土兵爱这里民风淳朴定居于此,二是运河开通,回族同胞来临经商定居,三是部分汉族人皈依回教。数百年来,临清回汉两族团结友爱,相亲相助,共同创造了临清的繁荣。

伴随着临清繁荣,以“两把刀”闯天下的回族同胞,吸纳南北厨艺,形成高档宴席、特色小吃相结合、适合社会各阶层消费的饮食体系,成为临清运河餐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主菜十二道

1、醋溜肝尖:马本斋是近代著名的回民将领,曾在临清、莘县一带抗击日寇,使敌人闻风丧胆。平时,他喜爱吃的菜肴就是醋溜肝尖,意寓和朋友肝胆相照,抗日到底。

2、扒口条:扒口条是回民的特色菜,因为选料精致、烹饪考究,颇得许多帝王将相的喜爱,并在很多史料中频繁记载。因此,此菜能在全国各地流传,成为节日庆典、宴请宾朋的必备美味。

3、烤羊腿:烤羊腿是传统的清真名菜,从烤全羊演变而来。色美、肉香、外焦、内嫩、干酥不腻,被人们赞为“眼未见其物,香味已扑鼻”。明清时期,波斯商人往来于运河之上,犹喜食此种吃法,竟将此菜引至波斯国。

4、蒜爆肉:现代医学证明,“吃肉不吃蒜,营养减一半”。临清的清真名菜蒜爆肉有力佐证了临清人讲究营养的生活方式。此菜的烹饪技艺在元代忽思慧著的《饮膳正要》和明代记载清真菜肴的书籍《事物绀珠》等书中均有详尽的记载。至明末清初,为社会广泛使用,流传至今。

5、芝麻羊肉:明代有一钦差大臣来临清视察钞关税银征收,在马祥兴洪兴楼预订了“八大八小”规格的筵席。后厨做到最后一个酥炸羊肉时,发现食油将尽,上街采购已来不及了,厨师情急生智,把羊肉粘上芝麻,用油少许,煎制后端上桌,不料非常受欢迎。后来,芝麻羊肉成了清真斋名菜。

6、炸素鹅脖:相传,清朝康熙皇帝南巡时听说临清中和园的素鹅脖很有特色,便微服前往。当康熙皇帝品尝一口外酥里香的素鹅脖后说:“此鹅脖非彼鹅脖也,味道鲜美极了。”从此,临清素鹅脖名声大震。

7、炝羊蹄筋:此菜用临清山羊蹄筋,辅以济美酱园调料制成,晶莹剔透、脆嫩爽口、富含胶质、营养价值高,深受食客喜爱。

8、西芹拌虾仁:永乐园是临清的一家百年老字号饭店。第一任掌柜是个中规中矩的人,做人清白,做事本份,买卖公平。每逢家人喜庆或节日庆祝,他总是亲自到卫运河打捞青虾,到菜园采摘新鲜的芹菜,然后下厨烹饪。此菜入口清爽,营养价值高,深受回汉民众喜爱。

9、捶鸡面:为清真特色菜之一。用鸡脯肉斩茸捶打做成,制作精细,嫩滑可口,味道独特,营养价值高,有“吃鸡不见鸡”的说法。

10、炒鸡丝:1994年,我市回民厨师刘志广参加在沈阳举办的全国民族厨艺大赛,他按传统工艺制做的炒鸡丝和捶鸡面、炸素鹅脖、扒肉条获大奖。炒鸡丝称为临清保留菜肴。

11、醋椒鱼段:明洪武元年七月,明代开国元勋常遇春屯兵临清,偶感风寒,身体虚弱。回兵营为他做出醋椒鱼段这道菜,常遇春食用后,食欲大开,身体慢慢恢复过来。他称醋椒鱼段为开胃菜,能强身健体。于是,这道菜在临清及运河沿岸其他城市名扬数百年。

12、鸡蛋松:为一道甜菜。味道鲜美,口味独特,老少皆宜。

二、小吃

水爆肚:临清地方特色小吃。牛百叶洗净在滚水中氽熟,配以调料,鲜香脆嫩回味无穷。北京有名的“爆肚冯”即是临清后人,其七世孙面对国外快餐的进入,组织北京名吃传人建成北京“小吃一条街”,很是火爆。

炖全羊:临清地方特色小吃。回民小本经营者,用挑子一头挑热锅老汤,一头挑木柜盛放的熟羊下水,可供客人随意挑选入锅,热后食用。在河边、路口经营,常至深夜。冬夜寻着昏黄的灯光,迎着扑鼻的香气,喝上一碗滚烫的全羊汤,真有说不出的舒坦。北京炖羊杂即临清炖全羊,为临清人初始经营。

三、汤六道

1、羊肝名目羹

食羊肝可以名目,加上临清汤特有的风味,此汤既有营养又味道独特。

2、冬瓜四宝:用冬瓜、虾仁、海参和蟹肉切丁熬制,汤汁肥美,入口醇厚,富有营养。

3、香椿烩鸡丝

肉丝雪白、汤清沏见底,几片香椿叶漂在汤中,宛若春意,清香溢口。相传乾隆微服临清巡察,偶遇村姑孙碧玉,该女曾为其做此汤,后该女被钞关税监之子所害,乾隆为其报了仇,当地为避名讳建一“避雨亭”,后故宫仿样建此亭,御赐雅名,“天地一家春”。为纪念村姑特将此汤命名为“天地一家春汤”。

4、萝卜鱼汤

又称秀才双清汤,传说临清两个秀才,在“清和桥”上遇上一个挑着黄瓜、萝卜和鲜鱼和少妇。二人腹饥,欲讨吃,少妇道:三人各用清、和、桥为题作诗答对,一举人曰:有水也念清,无水也念青,去了清边水,添米便成精。另一举人曰:有口也念和,无口也念禾,去了和边口,添斗便成科。少妇曰:有木也念桥,无木也念乔,去了桥边木,添女便成娇。一厨师根据此传说偶生灵感,便用黄瓜、萝卜搭配鱼做成了两道味道各异的可口汤品,黄瓜、萝卜是青色,汤清亮,谓“秀才双清汤”流传至今。

5、酱闷豆腐

将闷制好的豆腐切成条状,加以佐料制成,营养丰富,味道独特。

6、黄瓜杏仁汤

黄瓜切丝,加入杏仁,绿白相间,汤清见底,清香满口,味美、清火、去油腻,为宴席上不可缺的清口汤。

三、主食

1、清真八大碗:包括烧肉、炖肉、圈巧阁、松花羊肉、清汆丸子、黄焖鸡、黄焖肉、肉杂拌,是回族同胞结合当地饮食习惯而形成的独具临清特色的清真饭菜,是临清回汉饮食文化融合的结晶。2007年5月被省烹饪协会评为山东名小吃。原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黑伯理先生犹爱食之。

2、窦家包:又称灯笼包,1866年由窦廷栋所创。窦家包选料考究,制作精细,个匀馅大,松嫩爽口易消化。张自忠将军在武训学堂举行宴席时指名吃窦家包,成为佳话。修建先锋桥时,徐学敏煎包传人曾煎制窦家包,吃得前苏联专家手舞足蹈,连声叫好。

3、烧饼夹肉:为临清特色清真小吃之一。在烤熟的烧饼内加上熟牛或羊肉即可食之,或者再回炉稍烤一会儿,味道更好。其特点是皮酥肉香,口味浓香。

4、锅贴:“锅贴”是临清清真宴中的风味名吃。锅贴的制作堪称一绝,色泽金黄,外焦里嫩,鲜香扑鼻,很是诱人。

十. 河南省 商丘市 夏邑县 清真大水饺

中国人爱吃饺子,所以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过春节那天的早饭,千家万户都吃饺子,这是一种传统风俗,同时也把饺子提到一个很高的地位。家有客人到来,东家爱包饺子作招待饭,这也是重看客人的表现。饺子既是美餐又是大众饭,不少人认为,吃饺子很省事:既当馍也当菜,省得另外操办菜了。

夏邑县城郊有家水饺馆,既不临大街又不居闹市,而是在一处较偏僻的地方,可是这家水饺馆每天都很热闹,不算小的餐厅里天天都是食客满满,座无虚席,络绎不绝。这家的水饺为什么对食客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很简单,因为是名吃,是声誉满城的“清真大水饺”。

清真大水饺馆的前身,是韩道口风味小吃,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1790年,韩道口风味小吃铺就是以经营水饺为业,因味美而名响州府乡里。县太令常常来风味小吃铺惠顾,这里的水饺成了他最喜爱吃的饭食,对其水饺赞美的话,他不知说过多少遍。韩道口风味小吃铺,其手艺辈辈相传,今日“清真大水饺”馆的主人,正是昔日风味水饺第九代传人。

这家清真大水饺,工艺认真讲究,选用上等精粉做皮和新鲜羊肉做馅,加以大料,合理配方调剂而成。煮熟的水饺抱丸、灌汤、皮薄馅大、香而不腻,所以赢得各界纷纷惠顾。

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的清真大水饺,于2000年被商丘商业贸易局、商丘传统风味名小吃评审委员会评为“商丘传统风味名小吃”。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