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网上怎么买贵州小特产最划算 贵州特产在哪买最好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网上怎么买贵州小特产最划算 贵州特产在哪买最好更新时间:2023-12-19 12:39:37

一. 贵州省 安顺 紫云县 锅渣

渣(或称锅炸)安顺独有的甜食珍品,不同于川味玫瑰锅渣。以前水晶糕粘裹干荸荠粉层入油锅炸成,外壳酥,内瓤嫩如鱼脑,浇上白糖后上席,食时须以筷压破,搅拌白糖。入口嫩脆甜熟,美不可言,是冬季宴席的甜品代表。因其外不见丝毫热气,其内滚烫如火,故常用以捉弄新女婿或外地亲友。食前必须压破搅拌。锅炸简单制作不易:一是材料,必得真正上等荸荠粉方能耐炸,二是火侯,调膏时用火和烹炸时火位至关重要。

二. 贵州省 遵义 汇川区 化风丹

贵州—化风丹,是一种传统的活化脑细胞、治疗脑细胞、降低脑组织变性细胞及坏死细胞数量、治疗脑部及其功能减退的临床药品。

文化:处方来源于《婴童百问》卷上,《医方类聚》卷二十四引《施圆端效方》。

功效:具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具有抑制中枢神经活动作用,能够抗癫痫、抗惊厥、镇静催眠;能够改善脑循环,对脑缺血、脑栓塞具有保护作用;能够对抗脑血栓形成、改善血液流变性;能健脑益智、增加记忆能力;具有解热、镇痛作用。

三. 贵州省 遵义 播州区 龙爪肉丝

龙爪菜,即蕨菜,盛产于贵州各地。蕨菜又分为甜蕨与苦蕨;甜蕨较小,质味最佳;苦蕨较大,有苦味,次之。龙爪菜不宜在新鲜时食用,因其涩,不爽口。宜将用开水水过,再用冷水漂白晒干,即便贮存,其味亦佳。龙爪肉丝是黔菜特有的一种地方传统名菜,历时甚久。先将龙爪菜破成丝,切成二寸长,为主料。猪瘦肉洗净同样切成二寸长,稍粗于火柴梗的丝,肉丝放入盘中,加少许盐,水灾粉码和,将炒锅烧热放少许猪油将肉丝炒散,倒入漏勺滤油,锅内留油约五钱,再将贵阳花溪干辣椒加工成的糍粑辣椒少许,放入锅内炼制,再加上本地生产的豆鼓粑少许烩炒,再下肉丝与龙爪菜,兑上酱油、滋汁、香葱,一并炒转起锅即可。此菜有龙爪菜的脆香,色泽红亮,肉丝鲜嫩微带辣味,香气扑鼻,十分可口。是贵州人民最喜爱吃的地方菜肴之一。( 遵义)

四. 贵州省 毕节 七星关区 毕节柑桔

毕节市七星关区赤水河流域低海拔富热区是优质柑桔生产的适宜区,其自然生态条件和气候条件适宜多种柑桔品种的生长发育, 1981年在全国柑桔区划会上,血橙、锦橙、椪柑通过鉴评,品质名列前茅。在农业部柑桔优势区域发展规划(2002-2007)明确将赤水河流域低海拔富热区规划为优质早熟鲜食柑桔生产基地。

目前七星关区柑桔基地主要布局于清水铺镇、田坎乡、普宜镇、龙场镇、生机镇具有发展柑橘生产的良好生态条件的赤水河河谷区域。现有柑桔品种50多个,其中优良品种有10多个,现已有投产果园1.5万亩。品种主要有椪柑、脐橙、锦橙、夏橙等、血橙等。

橙满园现有果园7500亩,其中柑桔3500亩,年产7500吨,上规模的品种有9个,一年四季都有鲜果供应。10月份上市温州蜜桔;11月至下年1 月可供椪柑、脐橙,2月至5月上市血橙、锦橙;6月至9月有夏橙供应市场。柑桔生产的发展已逐步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运用无公害生产技术所生产的椪柑、脐橙、锦橙、夏橙、血橙等果品,在6省柑桔评比中含糖量最高,以其独特的地方风味,深受广大浪费者赞誉。

五. 贵州省 黔南州 平塘县 贵州剪粉

贵州剪粉

贵州剪粉在贵州全省各地均有家庭或手工作坊生产,是全手工制作,无任何添加剂。

素剪粉是纯绿色小吃。它以酸、辣、清爽、柔软、可口、开胃的独特风味吸引着人们的食欲,在众多小吃行业中往往不哀,且占据着一定的位置。近几年它以冲出吉区域,被部分外出打工的罗甸人带到江浙从业,这独俱罗甸地方特色风味的素剪粉,不断受到当地人的赞赏和喜爱。

素剪粉的制作原料就只大米一样(选较造的米,现在当以“贵曹米”为首选)。制作方法也较简便,先将选好的大米淘洗干净,用凉水泡八小时后(用温水时同减半),按1:2.5:0.1千克的米:水,熟饭的配比混合磨成浆用器皿装起,再把特制的杉木蒸笼(长52公分,宽45公分,每架蒸笼三到五层不等,每层间隔10公分)放置在直径100-110公分的炒菜锅上,在锅中放三分之一容量的水,用火将水烧沸后,再用小汤勺盛一勺米浆倒入粉盘中(一勺0.05千克,粉盘50公分,宽35公分),然后摇动粉盘使米浆自然流动铺满底后,从蒸笼侧面(特别的盘口)插入,三分钟即可取出,将已熟的米粉从盘中取下叠为五折,再用十公分剪口的剪刀按一公分一条依次剪装碗里(这就是“剪粉”名称的来历),再加以辅料即可食用。

六. 贵州省 遵义 播州区 黄糕粑

黄糕粑的主要原料是大米、糯米和黄豆。做好的黄糕粑,为一个一个的长方块,外包斑竹笋叶。最早制作黄糕粑的是虾子场,由于它营养丰富,甜美可口,又携带方便,于是逐渐扩展到南白、鸭溪和其他地区。吃的时候,去掉笋叶,将粑切成薄片,便可看到晶莹闪光的糯米粒夹在其中。吃法或炸、或烤、或炒、或熏蒸,都滋润爽口。近年来,北京、上海、西安、重庆等地,都有人慕名前来购买,带回家细细品尝

黄粑,又名黄糕粑,是贵州非常有名且颇有特色的食品。城里人爱吃黄粑,却苦于没有原料、工具,既然难以吃到,所以就把其归为小吃,是用来细细品尝的;在乡间,需要的原料和木甑倒是不缺,但又少有闲暇来做美食,所以一遇农闲,哪家做上一甑黄粑,便平添了几分节日般的喜庆。

在贵州,黄粑不为某地所特有,在各处几乎都可吃到。吃得多了广了,倒也就有了对比———其中以黔北遵义的南白镇黄粑和黔中贵阳的清镇黄粑为佳。前者个头颇大,有如旧时的方枕,按一指宽片片的切开,吃起来实在让人朵颐大快;后者个头见小,约摸一拳大小,更适合于自个儿一“粑”在手,自得其乐的细细品味。

说到黄粑的起源,还有个难以考证的小故事。时间一直追溯到三国时期,那时的贵州,还被称作夜郎。据说那大名鼎鼎的诸葛亮当时正率兵平定孟获,在夜郎国与那黔中洞主作战。一日,蜀军正埋锅造饭,突然探子来报,说有蛮军临阵。诸葛亮一听,于是下令出战,没几下,便打退了黔国洞主的人马。也不知这诸葛军师是何用意,你说胜了就胜了吧,可他既不顾穷寇莫追的忌讳,也不顾这帮军士的饭还没吃,下令大军乘势穷追蛮军上百余里。这一追倒也没什么,可就急坏了这军中的火头军了,久等部队不归,可这煮着的豆汁儿和米饭不能浪费呀,本来就没带多少粮草,怎么办呢诸葛军师一看这情形,只好命将士兵把未用的豆汁儿与米饭掺和到一起,放到大木甑内加火蒸煮以保其不馊。等大捷而归的士兵回营,这被豆汁儿掺和过的米饭已足足蒸煮近两日,又累又饿的士兵们急忙分食,谁料这米饭已成另一番模样,不但色泽黄润,而且味道甘甜香软,吃起来更有一番滋味,士兵们还以为是军师用来犒劳他们的美味,三下两下便让几甑佳馔见了底。碰巧劳军当地百姓遇到,见此物如此美味,也仿此手法制作,一千多年的世世代代延续下来,这不,贵州便又多了这么一道美味———黄粑。

黄粑的原料的确就像小故事中说的那样,极其简单,主要是粘米、糯米和黄豆。但是其制作相当繁杂,耗时也颇长。

以遵义的南白镇黄粑为例,先将洗净的粘米与黄豆打制成混合的米浆,再将糯米洗净,放入传统的木甑中蒸煮到七八成熟。然后将打制好的米浆与蒸好的糯米饭倒入大木盆中再行混合,其间还可加入少量的红糖。在大木盆中几经搅拌,待米浆中的水分被糯米饭完全吸收,便可将糯米饭搓打成一个个雪白的大饭团了。紧接着,便用清洗并煮制好的老笋壳叶或大竹叶将糯米饭团依次捆扎好,然后便可全部盛入大木甑中加火蒸煮了。

因为蒸制好的黄粑色泽红亮且味甜,所以一直让人误以为黄粑中加入了大量的红糖以着色调味,其实不然,黄粑的黄润与香甜,完全就赖这漫长蒸煮。混合了黄豆浆汁的糯米饭,在密闭的木甑中经过长时间的蒸煮和发酵,分解出大量的糖分,而糯米饭的色泽也由白变黄,同时也越发的香糯,黄粑也由此而得名,而这也是黄粑的最大特点——本色本味,包味皆由几出。本色本味是食的境界,也是做人的境界,这么看来,黄粑也算颇富性情的一道美食。

经过漫长的20个小时,黄粑出锅了,香气透过湿热的竹叶蒸腾而出。趁热剥去竹叶,黄润晶莹的黄粑跃然眼前,糯香、甜香、竹香扑入口鼻又沁入心田,让人垂涎欲滴,食欲大开。

生在贵州,时时得此美味,真可称“幸”事;若旅经贵州,不能尝此美味,倒要当心成了“憾”事。

七. 贵州省 遵义 播州区 铁板烤鸭

铁板烤鸭

将遵义县很有名气的新舟土鸭胬好后再切成块,放在特制的铁板上暴炒,然后放上特制的调料.肉酥油汁多而不腻,口感极佳.是下酒的一道好菜

八. 贵州省 毕节 威宁 荞饭

荞饭

当地最有名的荞饭馆是桥边荞饭馆。你可以要完全的荞饭,就是全部由苦荞做成,但是纯粹的荞饭不容易消化,一般人要的都是荞饭加上米饭混合的那种,吃哪种饭店老板会先来实现征求你的意见。配菜由你自己定,这跟吃白米饭无区别。当然最简单的吃法就是下红豆酸菜汤吃,红豆酸汤在贵阳也可吃到,出了贵州一般就寻不到红豆酸汤的踪影了。

九. 贵州省 安顺 镇宁县 贵州蜡染

贵州蜡染是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工艺美术品。所谓蜡染就是蜡画和染色两种工艺的简称。蜡染的方法较为简便,即用铜片制成的专用“蜡刀”,蘸上蜡液,在自织的白布上精心地绘成各种花草、鸟兽、虫鱼等图案。然后放进蓝靛缸里浸染若干次,捞出后放在锅里用开水煮去蜡质,再用水清洗,把浮色洗掉,即呈现出各种白色图案。贵州安顺生产的蜡染最著名,安顺蜡染花纹细致,色彩浓郁。常见的图案有山川风景、花鸟虫鱼、仕女人物、古代文物等。色彩常用红、黄、棕等多色套染,具有少数民族特色。成批生产的蜡染花布,可制作妇女服装、裙子、童装、雨伞、提包、窗帘、台布、坐垫以及工艺品包装等。

十. 贵州省 毕节 贵州马

【主产区与分布】 以贵州的毕节地区、六盘水市为主要产地,除黔东北和铜仁地区数量较少外,其余全省各地均有分布。

【形成历史】

贵州省的开发较晚,是多民族的地区,久与外界闭塞,以致对境内的古代养马历史,知之极少。按该省从春秋时期起分属夜郎、牂牁和糜莫三国,秦代始在境东北部置黔中郡,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生产。在边远地区则以畜牧业为主,如《史记·西南夷列传》指出:“随畜迁徙,毋常处”。到宋代以后,黔西马始见出名。如大观初年(1107年)准播州(今贵州遵义县)夷界巡检杨荣之靖,每年买马五十匹于南平军(今贵州桐梓县),厚给马值,以示优恤。南宋时在罗殿(今贵州省南部)买马,更推行茶马制度到该地,规定每年买马750匹,于今桐梓县一带。元代在一亦奚卜薜(今黔西地区)养马,并定于每月寅日给盐喂马,与西南行省一并为全国十四道牧区之一。在明、清时代并以贡马出名。

近世马市交易在黔西部、南部已很繁盛,如安顺县、关岭县的花江、贵阳市的花溪、黔西县的钟山,黔南的独山县等均是牲畜集散市场,并以出售牛马为主,这对贵州马的扩大分布起着促进作用。

在1939年以后,原句容种马牧场迁到贵州省,改为清镇牧马牧场,曾在桐梓、惠水、罗甸、安顺等县,举办十处马匹配种站,采用阿拉伯马和蒙古马的0公马改良当地马种。到五十年代末期,采用卡巴金、古粗马作种公马,继续办过配种站,亦时间不长,影响面不大,并分别于1960年前后结束。所以贵州马仍属本地品种。

贵州高原山峦起伏,道路崎岖,交通不便,自古以来省内和省际的人民生活物资交流均靠马匹驮载运输,随同公路建设马车运输亦与日俱增。

苗、回、彝、水族人民喜欢“耍马”,选购外形优美、体格较大的马,配以美观的头络、鞍具,在一年一度的端阳节“耍花山”、九月重阳前后的“过端”,均要举行骑乘赛马,分别有平地赛跑、冲坡、赛走马、比走法、比速度及比耐力等多种形式,从而加强了马的心肺功能、肌腱的锻炼。所以黔西马是在贵州高原的山区自然条件和人民养马技能选育下,培育出了短小精悍、行动敏捷、役力特强等特点的山地古老品种。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