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莆田的一些特产 莆田十大特产介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莆田的一些特产 莆田十大特产介绍更新时间:2024-01-22 19:22:31

一. 浙江省 杭州 富阳 精美的竹编工艺

精美的竹编工艺,富阳的竹制工艺品,式样美观,制作精细,造型别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的入口处,有一座双面竹贴屏风——竹石图,修篁扶疏,奇石点缀,工艺精巧,目睹者无不拍手叫绝。( 富阳)

二. 湖北省 恩施州 鹤峰县 南渡江的“美人鱼”

南渡江的“美人鱼”

南渡江是一条横穿在两座大山之间的河流,冬天的南渡江,水流不是很充沛,静静的蜿蜒向南。在南渡江上,有一座拱桥,连接着公路,每每都要从此路过。桥的两边,坐落着几户农家小屋,我要说的南渡江的“美人鱼”就是在这里发现的。

大家一定奇怪了,南渡江的“美人鱼”是人还是物?又或者是不是生长在南渡江里的怪兽?呵呵

,它们确实是生活在南渡江里的,但是它们不是怪兽,它们是南渡江的居民在南渡江里打起来的小鱼。但是,我为什么要叫它们“美人鱼”呢?那就是有来由的了。

南渡江的“美人鱼”长约10厘米左右,浑身黑黑的,身形细长,曲线优美,行动敏捷,要抓到它们可要费点功夫。你会说,这跟普通的鱼类也没有什么区别。哼哼,那我就告诉你,南渡江的“美人鱼”不是美在外表上,而是美在用“美人鱼”熬制的那锅香浓的鱼汤上,美在南渡江美丽的景色上。

南渡江桥的西侧有一家餐馆,就在路边,一下车进门,餐馆的主人就热情的招待我们。为我们沏茶倒水,安排我们落座。因为是常客,所以

,主人知道我们都要些什么,当然就是这道“美人鱼”汤啦。主人把我们安排好后,就到厨房里忙碌起来。我常常就是在这个等待的时间里,端着一杯茶在窗前欣赏南渡江的美丽景色。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所以我常常想,南渡江的水应该朝着南边汇入更大的河流然后到达海平面,融入大海。南渡江的四周都是挺拔险峻的高山

,非常险要,架在公路上的桥,就像一只轻盈的燕子,越越欲展翅飞翔的样子。若是遇到夏天,我一定会忍不住下到桥下去

,掬一捧清澈的河水,瞧一瞧水里欢蹦的鱼儿,唱一唱土家人民欢快的歌儿。常常在我遐想之际,店主人就已经开始招呼我们入座了。每每这时大家都迫不及待的围在了热气腾腾的火炉旁边。

刚开始,我对这鱼儿是很不以为然的。心想一个简陋的农家小院能做出什么像样的美味佳肴?初见这锅鱼汤的时候,我都没有把它放在心上。黑黑的十几条鱼整齐的堆放在锅里,都头朝里的堆成圆圈。围绕着它们的就是一锅跟牛奶质地差不多,但是又比起牛奶来有点发黄的汤。我们一起的罗哥还没有上米饭的时候就对店主人说:“给我多添一个碗和勺子!”当时,我就感到奇怪,罗哥就对我说:“他们这里的鱼汤是很不错的。”这下,我开始仔细的端详起这锅鱼汤来,它的汤虽然没有很多大厨标榜的奶白色,但是,看上去却是那么的自然而成,感觉它就应该是这样的。鱼肉被熬得酥香软烂,好像把自己都溶解在汤里,这时的汤就显得是那么的厚实而稳重。我带着试试的心情用小勺舀了一勺汤送入嘴里,我立刻被它的味道所折服。这汤里有鱼的鲜香,一口汤汁入嘴,让人觉得柔滑而细腻,香气在唇齿之间流串,让人感到无比的温暖和踏实。当你徐徐的把它吞进喉咙里时,嘴里又留下了一股子淡淡的苦味。这苦味让我觉得这汤更加的让人回味。之后,肯定不说大家都知道了,我也学着罗哥,刻意的另要了一只碗,因为我要把这汤喝个够。

酒饱饭足之后,大家又要启程了,我们坐上车,店主人也站在店门口为我们送行,她总是远远的站着,一直到我们的车转过一个弯再也看不见她。

人们常说,大隐隐于世。在很多人们忽略的地方,总是会带给人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真正美丽的东西不是只存在于灯红酒绿的地方,在这青山环绕的地方,也有这让人久久不能忘却的情怀。

南渡江的“美人鱼”你觉得美吗?如果你有时间,路过南渡江时,不妨也来品味她的美,相信我,你一定不会后悔的!

三. 福建省 莆田 城厢区 莆田烤鳗

鳗鱼生命力极强,身上又有一层粘液,很难抓得住,剖杀起来很不容易。但鳗鱼怕冷,冰水里泡几分钟,就“冬眠”了。家里搞一盆冰水麻烦,直接放到冰箱容易多了。如果你买的是活鳗,先装在塑料袋里,放到电冰箱的急冻室“过冷”一下。几分钟之后,麻木的鳗鱼就任你摆布了。

从背部剖下展开,去除鳃、肠,很像一片香蒲叶,烤鳗中的所谓“蒲烧”,指的就是这种形状的烤制。

先把处理好的鳗鱼放进容器内,加葱丝姜片、老抽酱油、砂糖、料酒、黑胡椒粉拌和,放到冷藏室里腌3-4个小时,让味道渗透进鱼身。然后,按以下步骤操作:

(1)将鳗鱼片放入烤箱(190℃)烤约20分钟,到表面呈金黄色

(2) 将鳗鱼放入蒸笼中,以大火蒸5分钟,使鱼本身的油脂释出。

(3)从蒸笼中取出鳗鱼後,均匀刷上酱汁。再进烤箱(190℃)烤约2分钟,过程中取出鳗鱼反复刷上烤鳗的酱汁(2-3次),使酱汁渗入鳗鱼里,让鳗鱼的色泽金亮。

日本料理中最常见的蒲烧鳗即是烤的料理方式。他们将鳗鱼切成筒状,抹上盐,再用竹签串起来烤,由於其外型同香蒲穗类似,於是称之为「蒲烧」。蒲烧鳗的料理技术包括:“一剖、二烤、三蒸、四烤”,如果让一些冠军级的料理厨师来说明,他们可能会一本正经地向你说:“剖三年,串八年,烤一生。”意思是说,光是学习如何剖鳗鱼就得花三年;再来是学习串鳗鱼的技术要八年;至於蒸、烤的技术,则必须花一生才能达到技艺纯熟、炉火纯青的境界。

鳗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a、d、e与大量的高密度脂蛋白,营养价值为鱼类之首。在家里自己烤鳗鱼,鲜、香、嫩、爽,味道好极了!

四. 福建省 莆田 秀屿区 莆田卤面

莆田卤面关键在于面筋、熬高汤和配料上。一般前一天晚上开始准备。面筋当然是讲究的第一道工序,不像削面还是拉面那样,现场把面团削、拉成粗、细面,这个面条要用不同面粉按比例加工,打出来的面要韧性,下锅后不易糊掉。熬高汤也是重要的程序,挑选猪骨头里最好的骨段,熬出来的高汤要白花花的,香喷喷的,每份高汤要兑多少水都是固定的,稠了不行,稀了也不行。而后是配料上,瘦肉、香菇,虾干,干贝,牡蛎,蛏、韭菜是必备的。前面的所有工序都好了以后,就是火功了,卤面之所以是叫卤面,因为它是在文火中慢慢炖出来的,让高汤和配料的味道渗透到面条里面,这样炖出来的面才能有味道,汤是粘稠的。

卤面在讲究火候的同时,也讲究吃面的时间,一般来说,面出锅3—5分钟,就要开吃了,不然的话,面就糊了,就没有那种口感了,所以对正宗的莆田卤面来说,煮一大锅的卤面也是有很大风险的,时间过久,就要倒掉。

莆田卤面大揭密面条起源于中国,汉代以前就已出现“汤饼”。“汤饼”

实际是一种“片儿汤”,制作时一手托面团,一手往汤锅里撕片。到北魏时(公元486—534年),汤饼不再用手托,而是用案板、杖、刀等工具,将面团擀薄后再切成细条,这就是最早的面条。到唐代(公元618—907年),人们又把切好的面条挂起来晾干,便于保存和随时食用。于是最早的挂面便诞生了。

为什么莆田卤面能钩起那么多人的食欲呢,这当然有它独到的秘密了。在“兴化府卤面” 馆里,记者请教了那个做卤面的师傅,听他谈谈莆田卤面的独特做法。莆田卤面的关键在于面筋、熬高汤和配料上。一般前一天晚上开始准备,面筋当然是讲究的第一道工序,不像山西面还是拉面那样,现场把面团拉成细面,这个面条要用不同面粉按比例加工,打出来的面要韧性,下锅后不易糊掉。熬高汤也是重要的程序,挑选猪骨头里最好的骨段,熬出来的高汤要白花花的,香喷喷的,每份高汤要兑多少水都是固定的,稠了不行,稀了也不行。而后是配料上,瘦肉、香菇,虾干,干贝,牡蛎,蛏、韭菜是必备的。前面的所有工序都好了以后,就是火功了。

卤面之所以是叫卤面,因为它是在文火中慢慢炖出来的,让高汤和配料的味道渗透到面条里面,这样的话,出来的面才能有味道,汤是粘稠的。卤面在讲究火候的同时,也讲究吃面的时间,一般来说,面出锅3—5分钟,就要开吃了,不然的话,面就糊了,就没有那种口感了,所以对正宗的莆田卤面来说,煮一大锅的卤面也是有很大风险的,时间过久,就要倒掉。没完呢,还有很多辅料:绿豆芽,韭菜段加少许油烫至断生投凉,蒜头切很细碎的丁小火炸酥(就是日本面馆那种金灿灿的蒜丁)。

卤面做法

材料

肉卤300克、大白菜3片、香菇4朵、香菜2根、生面150克 调味料

(1)清水4杯、盐1茶匙、酱油2大匙、湿淀粉4大匙

(2)胡椒粉少许、醋4大匙

作法:

1.大白菜洗净、切丝,香菇泡软切丝,用两大匙油先炒香菇,再放入大白菜同炒至软,加入调味料

2.另外半锅水烧开,放入面条煮熟,捞入碗内。

3.待肉卤已熟且汤汁黏稠时关火,加入调味料及洗净、切碎的香菜末。

4.盛入碗内的面条,淋上煮好的肉卤即可食用。

五. 福建省 莆田 秀屿区 莆田炝肉

莆田炝肉,是莆田民间有一道传统的家常菜。

做法虽说简单方便,但有不少釉奥妙藏在其中。如果不是得其真传,要做出同样的品质和味道很难的。经得行家指点,才知道要做好这道菜,可要拿出四样功夫来。

其一是选好肉料。最好选用质地柔嫩的猪里脊肉,再用木槌打烂肉块,切成细丁。

其二是腌渍佳味。把切好的肉丁放入拌有盐、糖、味精、酱油的盘中腌制,待入味后取出。

其三是沾糊淀粉。把肉丁均匀地沾糊上好的淀粉,然后倒入滚沸的汤水里。

其四是掌握火候,入锅15分钟即可。芥蓝菜叶是用高汤氽过,切细的加进去,菜色鲜生青翠。

这样做出来的炝肉,肉质细腻,味道鲜美,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

六. 福建省 莆田 城厢区 莆田豆浆炒

原料:

调料和配料:酱油少许,味精少许,炸好的花生米1两,绿豆芽1两,葱油少许,生油少许

主料:兴化米粉一片,豆浆两斤.

制作:

豆浆烧开后放入米粉(不要太久一分钟左右,看自己的火而定)捞起.炒锅烧热放入生油(不要多哦,要不就不好吃了)

先倒入豆芽炒两下加入酱油味精再下捞好的米粉翻炒均匀加入葱油拌匀装盘洒上花生米即可.合着豆浆一起上桌

七. 福建省 莆田 涵江区 莆田桂圆

莆田桂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莆田桂圆,又名兴化桂圆,莆田龙眼,兴化龙眼,是中国桂圆(龙眼)的佼佼者,莆田市的地理标志产品。栽培历史悠久,果品品质好,可溶物万分主,加工的桂元干以其颗粒大,外壳橙黄、浑圆不塌陷,果肉晶莹剔亮、易剥离,香甜可口而久负盛名。

莆田市地处福建沿海中部,位于东经18°27′-119°39′, 图1 莆田桂圆生产基地

.北纬24°59′-25°46′,整个地势背山面海,西北部山峦叠嶂,中部丘陵起伏,东南部平原广阔与逶迤的木兰溪、延寿溪、秋芦溪构成了江南水乡。
莆田市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21℃,年均日照时数1995.9小时,无霜期300-350天,年降雨量1000-1800毫米,常年多为东南风,气候宜人,温暖湿润,终年鲜花争艳,四季佳果飘香。.独特的地理、气候资源,极宜种植龙眼等亚热带珍贵果树,其中龙眼、枇杷、荔枝、蜜柚是莆田市传统的四大名果,历来驰名海内外,尤以龙眼为佳,素有“兴化桂元(莆田桂元)甲天下”之美誉。.

莆田桂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福建省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请求界定莆田桂圆地理标志产品产地保护范围的函》(莆政函〔2007〕142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江口镇、萩芦镇、梧塘镇、国欢镇、涵西街道办事处、涵东街道办事处,荔城区西天尾镇、新度镇、黄石镇;城厢区灵川镇、东海镇、华亭镇、常太镇、霞林街道办事处、凤凰山街道办事处、龙桥街道办事处,仙游县枫亭镇、榜头镇、盖尾镇、郊尾镇、园庄镇、赖店镇、大济镇、鲤城办事处、鲤南办事处等2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

八. 湖北省 孝感市 汉川 严和尚的烧猪头

严和尚的烧猪头:严和尚,城关西街人。曾在今红旗商场附近开夜市馆。他的烧猪头最为出名。他切的猪头肉薄如纸而不腻,味道鲜美,成为汉川小吃一绝。他的卤兔子,素火腿(豆棍)、鲜豆丝也很受顾客欢迎,他的面条是现撵现卖,人们晚上消夜,总爱到他那里去“尝新”。

九. 福建省 莆田 荔城区 荔城荔枝

荔城荔枝

“荔城无处不荔枝”,这是1962年郭沫若来莆田时,有感所作“七律”《途次莆田》的首句,语意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荔城莆田的第一感觉。

莆田何时种植荔枝,地方志没有明文记载,但邑人蔡襄在其《荔枝谱》中云:“宋公荔枝……世传其树已三百岁,旧属王氏。黄巢过莆,士兵欲砍为薪。王氏媪抱树号泣,愿与树偕死。巢怜之,遂不伐。”据推断,此权植于蔡襄撰谱之前300年,约与杨贵妃同时。可见莆田地之荔枝种植,早在唐时已有了。这棵“宋公荔枝”,俗称宋家香,至今尚存,并被列为文物保护古树。

荔枝又称丹荔、大荔枝、锦荔(《中国土辞典》,《本草纲目又称离枝》。)载:“此果若离本枝,一日色变,二日香减、三日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皆尽矣。”离枝一名大概由此而来。莆地离枝(荔枝)按科学分类,属无患子科。常绿乔木,羽状复叶,小叶革质,披针形。花绿白或淡黄色。果如初生松球,外被鳞片,而有绉纹,初为绿色,熟时转为红色,果肉淡如玉,味极甘美。品种甚多。

莆田荔枝,色香味俱全,所以自古以来,就博得人们的喜爱。曹学全《荔枝歌》云:“海内如推百果王,鲜食荔枝终第一”。苏东坡云:“日啖荔枝三百棵,不辞长作岭南人。”宋徽宗也有《宣和殿荔枝》歌:“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子丹,玉液乍凝仙掌露,绛苞初结水晶丸。酒酣国艳非朱粉,风泛天香转蕙兰,何必红尘飞一骑,芬芳数本座中看。”从上引诗文中,不难看出。上自帝王,下至文人学士,对荔枝的喜爱程度了。不但如此,古时有人因爱虎而画虎,称之为“虎痴”(溥仪兄),而莆邑人宋珏却称“荔痴”:“性好嗜荔,日可千余,古今善啖,无有出其右者。尝作美人啖荔图满百身,啖者之状即殊,所啖荔各复异。末后并系以诗,色色精绝。每遇荔子胜会必取自随,至则咸展玩焉。”(《闽小记》)古时莆田,还有荔枝风俗:如“称妇人艳丽者,必曰似一品红状元香。其肌体称莹洁者,则曰似擘后荔枝。称丰满者,则曰似焦核荔支。”“凡亲戚及儿童相过问者,必赠以状元香数枚,盖取状元第一之义也。”更有人取荔子“悬之帷帐窗屏间,闭户垂帷,历久方启。启时,则满室皆作荔支香矣(《闽小记》)。”

荔枝还可加工成荔枝干、荔枝罐头、荔枝果法、荔枝蜜饯、荔枝酒等,并可入药。据《本草纲目》开,它的果实“能止渴,益人颜色……通种、益智、健气”;壳能治“痘疮出发不爽快……又解荔枝热”;核能治“脾痛不止,妇人血气,疝气颓肿,阴肾肿痛,肾肿如斗”;花和皮根能治“喉痹肿痛”。壳和根还可提取栲胶;木质坚实,可作家具。人誉之满面身皆宝,并非称虚传。

十. 湖北省 恩施州 利川 黄莲中的精品---鸡爪莲

质优名贵的利川黄莲。利川黄莲形似鸡爪,称鸡爪黄莲,又称南岸味莲是黄连中的名贵品种。这种黄连在利川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相传北京同仁堂即以利川黄莲为原料。1976年,利川被定为全国黄莲基地。目前,基地年留存面积4万亩,产量1400吨,质量居全国第一位,年产量仅次于重庆石柱,居全国第二位。以此为原料生产的中药片“黄莲片“,治疗肠炎痢疾功效独特。( 利川)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