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大关县天星镇云华土特产加工店 大关县土特产店位置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大关县天星镇云华土特产加工店 大关县土特产店位置更新时间:2024-05-19 02:17:44

一.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东平斑鸠店大蒜

斑鸠店镇西靠黄河,东邻东东平湖,境内系黄河冲击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十分适宜大蒜生长。该品种由六十年代引进的苏联杂交蒜演变而成,种植规模逐年扩大。至2001年,全镇大蒜种植面积4.05万亩,加邻近乡镇种植面积,总面积已达10.5万亩。

斑鸠店大蒜以头大、质优、味香而闻名遐迩,外皮淡紫红色,蒜瓣齐肥大,植株生长势强,株型高大,蒜苔产量较高,搞寒力弱,较早熟。其辣味适中,是上等的辛香类蔬菜和调味品,具有增强食欲、抑制病菌、改善人体微循环、补充营养、保键健康等功能。据测算,每100克大蒜中含蛋白质4.4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23克、粗纤维0.7克、钙5毫克、磷44毫克、铁0.4毫克、硫胺素0.24毫克、核黄素0.03毫克、尼克酸0.9毫克、抗坏血酸3毫克,并含有抗诱变剂硒和杀死癌细胞的活性物质二烯丙三硫等。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大蒜对多种致病菌如葡萄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结核杆菌及霍乱弧菌等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有防治癌症和美容作用,能降低血脂和胆固醇、增强人体免疫力之功效。1991年曾荣获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奖,是山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大蒜产品。一般年产蒜苔2.5万吨,蒜头20万吨。每到收获季节,外地客商云集收购,产品远销上海、天津、河北、辽宁、吉林、等省市,并出口日本、韩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

二. 陕西省 渭南 潼关县 饽饽馍

砂子馍、饽饽馍又称石子饼、石头馍。选用拇指头大小的鹅卵石,放在生铁锅里用旺火烧焙,待锅底烧红、石子冒烟后,取出部分石子,把擀好的面饼平放在锅里的石子上,再用取出的石子覆盖在面饼上。约四、五分钟左右,透体金黄、葱香四溢的砂子馍即成。

砂子馍、饽饽馍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颇具古代“石燔”的遗韵。“石燔”是将谷物置于烧烫的石块上焙熟。砂子馍以发酵面团包裹猪板油和配制的佐料用滚烫的鹅卵石焐焙而成,其做法与古代的“石燔”一脉相承。地方风味小吃最能反映民族和民俗文化的内涵,唐代李匡义所著的《资暇录》一书中就有石子烙饼的记载。同州人“好相彦(好争斗之意)”,为打官司事先备好牢粮,用烧烫的石子烙烤熟薄面饼,故名“彦饼”,后因此饼是用石子代替鏊烙成的,又称“石鏊饼”。在唐代,石鏊饼还曾作为贡品入宫。且与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介绍的“天然饼”亦异曲同工:“用上白飞面加糖及脂油为酥,随意搦成饼样如碗大,不拘方圆,厚二分许,用洁净的小鹅卵石衬而焙之,随其自为凹凸,色半黄便起,松美异常,或用盐可。”饽饽馍源于“香饽饽”一词语,更显其香脆可口。

说起砂子馍、饽饽馍,潼关人最爱吃郭家的。他家做馍有决窍,所做的馍色香味形最佳、储存时间长,每天都将鹅卵石在清水里淘洗一遍后再去烙饼,这样烙出的饼没有一丁点焦黑。潼关郭家石子饼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作为传统肴馔的风味小吃,如同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积淀渲进一样,经历了不断变化发展的漫长的历史过程。砂子馍造型独特,可圆、可方,烙出的花纹像翻过来的石榴皮,颇有一种天然的图案美。其口味也特别,砂子馍用优质小麦面、小茴香、胡椒、香油、食盐和猪板油做成,吃起来外酥内软,油而不腻,葱香味浓。配加鸡蛋、食油的郭家饽饽馍更是当地 “坐月子”媳妇和老人的最佳食品。  

三. 安徽省 亳州 利辛县 春店筛网

春店筛网

四. 江苏省 连云港市 东海 双店百合花

双店百合花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双店百合花是江苏连云港东海双店镇的。

双店百合花

江苏省东海县双店镇现辖行政区域

《关于明确双店百合花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的请示》,东政发〔2014〕8号

江苏省地方标准:《双店百合花》(草案)

五. 云南省 昭通 大关县 大关翠华茶

大关翠华茶是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翠屏山麓的翠华寺的。翠华茶的产制已有五百多年历史。翠华茶采摘细嫩,清明前十天左右选采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的鲜叶,精工细制而成。现在的翠华茶是仿照杭州龙井茶制法。外形扁平滑直,色泽黄绿光润,汤色清澈明亮,香气馥郁清鲜,滋味鲜醇爽口,叶底嫩匀绿亮。翠华茶以其“形美、香郁、味爽”的特点,赢得了声誉。

大关产茶历史悠久,其中闻名遐迩的“翠华茶”,因产于大关县城东翠华寺四周坡地而得名。清雍正年间,翠华寺周围有良种茶树几十株,引种者为翠华寺中和尚。翠华寺四周地势向阳、土壤气候适宜茶树生长,寺中和尚长于制茶技艺。每年清明前后采摘一芽二、三鲜叶,经三炒三揉,晒青制成色香味俱佳的绿茶。“翠华茶”生叶细嫩、加工后弯曲呈环状,略带金黄色条纹,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后,叶条随水翻滚、形态优美。有美名曰“金耳环”。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二等商标荣誉。

翠华茶是一种中叶种类型的茶树。产于大关县翠华镇。翠华镇位于北纬27°44ˊ~27°46ˊ,东经103°51ˊ~103°55ˊ之间。海拔1100~1400米。年降雨量1018毫米以上。最高温度38.5℃,最低温-4℃。平均相对湿度80%。年日照1019小时,阴257天。土壤微酸,碱解氮80pm,速效磷48ppm,速效钾80ppom。茶园地带多有棕榈林和阔叶林,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都适宜于茶树的生长。

1981年9月,云南农大茶化室化验结果表明,每百克翠华茶氨基酸含量为443.67毫克,比云南大叶茶“南糯北毫”的279.29毫克多80%。所以云南省茶叶学会对翠华茶品尝鉴赏评价称:翠华茶具扁、平、直的条索,外形美、平整匀齐、汤色黄绿,清晰明亮,清香,味醇和,叶底嫩明亮。因此,1980年到1983年,连续4年评选中国省名茶。

1999年,大关县政府将茶叶公司改为承包经营后,公司投资46万元更新改造了老茶园600亩,改造后每亩年增产鲜茶叶25公斤,每亩年产值达300余元。使公司由过去年仅产20吨的规模发展到年产上百吨,产值200余万元的企业。目前,公司正创品牌,以各种营销方式将“黄连河”牌贡茶系列产品中国面推向市场,树立品牌效益。使大关的茶文化丰富多彩,大关翠华茶必定会以其独特的品味香飘神州大地。

六. 江苏省 徐州市 新沂市 邵店板栗

邵店板栗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邵店镇是全国板栗重点产区之一,已有数百年的生产历史。以前,由于品种单一、生产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不高,板栗年产量一直徘徊在50万公斤左右。近年来,质监局、科技局、林牧业局、农业资源开发局等部门共同联手扶持该镇的板栗产业发展。通过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着力改善项目区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引进培育了焦扎、青扎、处暑红、十月红等多个优质板栗品种;推广了板栗矮化嫁接、密植及劣品种老栗树换头嫁接等先进栽培技术。在此基础上,通过大力推行板栗标准化生产,取得了显着成效。

板栗是新沂市邵店镇沭河村名品,是全国板栗重点产区之一,已有数百年历史。邵店镇被称为“中国板栗第一镇”。积极引进焦扎、青扎、处署红、十月红等一批优质板栗品种,组织板栗专家根据国际、国内行业先进技术,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和完善了《无公害精品板栗示范园标准》、《优质板栗重点生产技术》、《板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日历》、《板栗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操作规程》等四个板栗生产标准。按照典型示范、规模发展的原则,建立市、镇、村三级示范园;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面对面培训;对各项目区生产的板栗进行随机抽查,全面建立监控体系,从而促进了项目区板栗标准化生产的不断发展。目前,该市生产的“沭河”牌板栗已被认定为省无公害农产品,邵店镇被中国林科院专家誉为“中国平原板栗第一镇”。邵店板栗,分油栗,毛栗两大类型。其中邵店大油栗为最好,籽粒大(每市斤40粒左右),色泽油光发亮,肉质松,味香甜,糯性大等特点。近年来,经两次选种,先后选育新沂九加重、处处红、盘龙栗等单株优良品种,经省验收确定为区域性发展品种,;已在省内外推广。1983年全国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建设成果展览会上,; 邵店板栗参加展出,获外经贸部荣誉证书。十多年来邵店板栗出口量不断扩大,畅销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日本客商点名要邵店大油栗, 邵店板栗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很高的声誉,闻名遐迩。

邵店板栗

地域范围

邵店板栗登记保护种植区域位于新沂市邵店镇邵西村、沂北村、邵店村、菜园村、叶海村、陈堰村、西鲍村、友谊村、朱圩村、联合村、悦集村、东鲍村、沭河村、刘冲村,总计涉及邵店镇14个村,种植面积767公顷。种植地域范围界于东经118°24.837'-118°29.038'之间,北纬34°07.598′-34°09.611'之间。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栗果紫褐色,附黄褐色茸毛,或近光滑,栗果玲珑秀美,果肉嫩黄细腻,色泽油光发亮,生食清脆,味道甘甜,有桂花香,质地致密,糯性强。籽粒大(平均籽粒12.3克,最大18克),皮薄易剥,具有本品种特有的风味,无异常气味。 2、内在品质指标:邵店板栗具有肉质松、味香甜、糯性大等特点,富含蛋白质、糖、淀粉、氨基酸、胡萝卜素、维生素及钙、磷、钾等多种矿物质。经检测每100克邵店板栗坚果含蛋白质5.4-5.8克,淀粉23.8-25.6克。各项指标均高于普通板栗。 3、安全要求:邵店板栗产品质量达到农业部行业标准《DB32/T 546-2002 无公害农产品 板栗》,产地环境按照标准《GB/T 18407.2-2001农产品质量安全 无公害水果产地环境要求》的规定执行。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严禁使用高剧毒农药。

七. 山西省 忻州 偏关县 偏关豆腐

豆腐据说是古代道家炼长生不老药时炼成的给神仙们吃的珍奇,它虽然没有使那些梦想得道成仙的人长生不老,却给中国人练出一道长盛不衰的美食。偏关豆腐,由于它的用料,制作,以及水土等原因,使得偏关豆腐嫩、白、软、坚,味正香纯,并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稀有元素而更有营养价值,明显区别与其它地方的豆腐,它更地道,更好吃。民间相传,偏关豆腐好吃是由于它是何仙姑为王母娘娘做豆腐设宴亲传而来。现在偏关西部仍流传着用地名连起来的何仙姑请王母的民谣:“黑豆埝的黑豆碓臼坪遄,卧龙岗的圣水担水沟担;磨石摊的大磨维家村围,柴家岺的硬柴炭窑背的煤;火烧埝烧火风台梁吹,豆腐槽子的豆腐做出来;小蒜沟的小蒜闫家沟的盐,梨园的果子香又甜;何家堡的仙姑请王母,天峰坪上摆宴席。”上面划线的都是现在存在的村名和地名,据说这些村名和地名就是何仙姑宴请王母时做豆腐留下的。虽然这只是民间的神话传说,但偏关豆腐确实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究其原因有三:

第一,原料优。黑豆、黄豆都是双子叶植物,豆科。根部的根瘤菌可以把空气中的氮气固定,制造成氮肥,输送给枝叶,将氮变为蛋白质。因此黑豆、黄豆中含有大量的植物蛋白,被称为植物中的牛肉。豆腐中的主要成分就是来自黄豆、黑豆中的蛋白质。黄豆、黑豆中的蛋白质丰富,质量高,豆腐自然就好。偏关的土壤在地质上属第四纪陆上沉积物的“灰褐土”土质,占全县面积的97.45%,它具有土层厚,质地均匀,疏松多孔,透气性好,含有大量的磷、钾、硒、钙等矿物元素,正是豆类作物生长所需的最佳土壤。加之偏关气候温和,阳光充足,决定了偏关黄豆、黑豆的优质高产,造就了豆腐中的极品——偏关豆腐。

第二,水质优。偏关人都知道,“矾水”是做不成豆腐的,这里的矾水指的就是从煤矿、铁矿、黄铁矿等矿山里流出来的水。其中溶解有大量的氯化钙、硫酸镁、亚硫酸铁、硫酸铝等复杂的盐类。做豆腐的原理就是将过到锅里的豆浆加热发生电离,电离后的正负离子相互吸引形成乳浊液体,然后将酸或盐的溶液加入锅里进行离子反应,形成新的物质,改变原来的电离体,使豆浆内的蛋白凝结成豆腐。如果用矾水做豆腐,当豆浆一过到锅内时,就与锅里水内溶解的大量盐类发生离子反应,难以形成豆腐块。即使勉强做成豆腐,也由于其中含有有害的矿物盐类,味道口感都很差。人们为什么吃卤水点的豆腐不如浆水点的豆腐好吃,就是由于熬过盐的卤水里含有非常复杂的矿物盐类成分。而偏关东高西低,南北高中间低,矿区集中于西部不到五十平方公里的黄河边上,流过偏关全境的饮用水,都是由东向西流来,不受矿山污染的优质水,水的硬度只有4.3毫克当量/升,所以偏关是忻州以至周边区县水质最好的县,加之偏关全县都是浆水点豆腐,不用卤水、石膏点豆腐,做出的豆腐自然好吃无污染。

第三,加工优。做豆腐要做到磨得好,过得好,点得好。首先要将豆子去皮即豆黄用水泡了,同水一起磨成豆糊糊。磨豆子要磨的越细越好,只有磨的细才能使豆子中的蛋白微粒全部进入水中,豆腐才能做的出。由于蛋白的微粒更细,在锅里与浆水反应得也更好,所以做出的豆腐更白、更嫩、更软、更坚。所谓过得好,就是要用细箩过。过完一遍,从锅里舀水掺稀再过一遍,这样才能过得净。有的人为豆腐做的多,用粗箩过,就将部分豆腐渣过到锅里,做出的豆腐粗、砂,口感必然差。同时在过豆腐时,要把火加旺,让锅滚开,这样过下去的豆汁才不会沉淀在锅底被烧糊。有的人认为过豆腐时间长,加火让锅里的水闲滚,温度高了过豆腐的人也很热,为了省炭,人舒服,就在过豆腐时将底火拉小,结果下去的豆汁沉淀在锅底被烧糊,不仅影响豆腐的出槽率,更重要的是做出的豆腐总有一股焦糊味,不好吃。而且常吃这种糊味豆腐有损人的健康。点得好,是做好豆腐的另一个关键,偏关点豆腐是用浆水点,就是在捞出豆腐后将锅内的浆水,舀到小瓮里,置于热的地方,让其发酵,由于捞了豆腐的浆水内,仍溶解有大量的有机物,发酵后会产生大量的乳酸。乳酸内带正电荷的氢离子与锅里的豆浆发生中和反应,使豆浆凝结成豆腐块。这种做豆腐的方法不同于加卤水、加石膏的方法,它经济,方便,无污染,避免了卤水和石膏中那些复杂物质的加入,改变豆腐的味道和成分,更有益于人体的健康,这是偏关豆腐的最大优点。在用浆水点豆腐时不可点的过快,要将浆水掺水调到一定酸度,随着锅内豆浆在火上的翻动,慢慢加入锅内,每加一次尽量要让满锅的豆浆都受到反应,如果加的太急,就会“抢浆”,做出来的豆腐砂、干、硬、无弹性不好吃,出槽率也会大大降低。当慢慢地点到锅内出现了一种类似鸡蛋清似的絮状物时,再加些酸浆,用慢火煮,絮状物会在锅里自己翻动,整个锅里的絮状物在不断滚动中会结成一个整体,然后将其划成四块,再煮一会,便可捞在豆腐槽内加压,控去浮水,便可出槽。揭去汤布,晾一会,黄璨璨一层油皮会在整槽的豆腐表面劭出来。一刀割下去,一股浆水会顺刀而下。偏关人有一句话,叫作“没有神,没有鬼,一斤豆腐四两水。”只有能包住水的豆腐才是好豆腐。打开来看,白、嫩、软、细、坚的豆腐香气诱人,煎、炒、呛、炸、烩、溜、调,怎做怎好吃,既可做菜又可当主食。偏关人天天离不开豆腐,也常把这神仙会餐的美食作为家乡送给那些远在他乡的亲人,他们会像宝贝一样稀罕,吃后更加思念故乡。送给他乡的朋友,也常回引起他乡人对偏关豆腐的赞美,偏关豆腐确实是偏关餐桌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信息来源:偏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八. 湖北省 随州市 曾都区 殷店大米

贡米之乡——随州殷店镇位于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漂水河的源头,特有的地理气候和富含矿物质的无污染水质土质,使该地盛产的大米含有多种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其米质晶莹,色泽光亮,味道清香,口感柔和,营养丰富。所选精米更为人们所喜爱,常吃常新,健胃强身。1987年和1990年分别被湖北省和商业部评为优质产品,畅销全国,出口东南亚,享誉海内外。2003年,曾都区供销社运用传统种植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办法,对该品种推行优化种植,并按定向品种、定点种植、定点收购的形式,生产加工无污染、无化学添加剂的优质稻。该产品被曾都区供销社注册为“胜泰”牌大米,经湖北省有关部门检验,被列为全省优质农产品推广项目予以立项。2004年全区落实种植面积20万亩,预计产量可达10万吨。目前“胜泰”牌水晶米已打入各大超市,产品供不应求。

九. 山西省 长治 壶关县 壶关小车刀切糕

壶关小车刀切糕

小车刀切糕为壶关粗粮细做的一种传统食品。这种刀切糕是选用上好黍米、红枣等蒸制而成,其质地细腻,甜香宜人。壶关有名的小吃。

说起“小车刀切糕”,还有一个传说。相传离壶关县城40公里的东南方,有一座奇峰怪峦、山水成趣的紫团山。半山腰有一孔紫云洞,洞中的乳石奇形怪状,千姿百态。洞前有一白龙潭,潭内瀑布急泻,犹如巨龙从天而降,洞顶有一座白云寺,寺内住着10多个和尚。他们每天除烧香拜佛、吃斋行善外,靠着天然条件,还在白龙潭周围种了枣树、黍子、谷子、玉米和蔬菜。和尚们逢年过节常用黄米(黍子脱壳后的米)、大枣制成甜食稀粥改善生活。有一年春节,老方丈让才来的小和尚到灶房烧煮稀粥。在做饭的过程中,小和尚用勺搅粥时,用力过大,把锅磕出了一道纹。小和尚不敢说,结果稀汤顺缝流走,稀汤变成了粥。老方丈问明情况,只好让大家舀到碗里吃。谁知黄米黏性大舀不出来,只好放在案板上,用刀切成片让大家吃。老和尚边吃边说:“这东西黏糊糊黄澄澄甜滋滋的,就叫黄米枣糕吧。”小和尚长大还俗后,将制作黄米枣糕的技术传到了壶关民间。逢年过节壶关人总是蒸上黄米枣糕,相互赠送,大户人家还推上小车给亲友赠送,走一处切一片,这便是小车刀切糕的来历。

十. 陕西省 渭南 潼关县 面花

俗称“花花馍”,属面塑艺术。种类有婚礼、丧礼、寿礼、节日花馍。他以普通面粉为蕊,特等面粉为皮,借用针、梳、刀、剪等工具,靠捏、剪、修、缀而成。相传它是古代图腾金石礼器演化的产物,也是劳动妇女智慧的结晶。我市民间普遍盛行,尤以合阳、华县面花为佳。两县“面花”都曾先后到北京、西安等地展出,引起极大轰动。1990年3月和阳县独店乡面花艺人赵秀琴表演制作的中秋礼馍“蛤蟆吐娃”荣获陕西省面花大赛一等奖,“狮子糕”等5见面花作品参加全国首届工艺美术佳品展销和赴日本“中国艺术周”展出( 渭南)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