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沙县特产商城官网地址 沙县特产排行榜前十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沙县特产商城官网地址 沙县特产排行榜前十名更新时间:2023-08-17 21:34:21

一. 福建省 三明 沙县 沙县竹凉席

沙县竹凉席

沙县是“中国竹席之乡”。沙县生产竹席有较悠久的历史,很早以前民间艺人生产蔑编的多种竹凉席,使用面较广,很受欢迎。80年代后从日本、台湾引进机织背复凉席,成立了沙县第一家竹凉席生产厂家——明丰竹制品有限公司,产品主要出口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年销量10万床左右。从此,沙县竹凉席生产开始从分散走向集中,品种由单一走向多样化,经营从小规模向大产业发展。

天河牌高级保健竹凉席,系精选当地天湖山区优质毛竹,用当代最新技术和工艺趁鲜加工,并选用晶莹透明尼龙条(丝)穿结而成的新型竹制用品,它保留竹青,细腻光滑,通风透气,凉爽舒适,睡眠时,可辗转按摩人体部位,有利于消除疲劳、提神保健。造型美观高雅,色泽柔美,经科学蒸焙处理,防腐防蛀,经久耐用,不翘不折。尤宜在豪华席梦思床上使用。夏日用之,居室增辉。

天河牌竹制系列产品还有不同规格的汽车、火车、轮船、飞机和居家沙发竹坐垫,卧室竹枕席等。

在产品加工上,沙县竹凉席也经历了由粗到细,由单一到多样的变化。从最初的传统型、普通型竹凉席到后来的麻将型、梅花型、仿古工艺型、工艺编花型、水晶玻璃边精品型、电脑刻花型、梅花夹珠型、磁疗保健型、袖珍精品型等10个系列百余个品种,形成了低、中、高档齐全,优、新、廉兼备的特色,产品不断推陈出新,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了产品结构,取得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提高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据统计,“天河”牌竹凉席在全国同类产品市场占有26.3%的份额,居全国同行之首。

1996年“天河”牌竹凉席产品获“中国消费者信得过名优产品”;1997年获“四川市场质量信得过品牌”和“四川市场畅销品牌”;1998年获福建省乡镇企业百项名牌产品和福建省地产最畅销商品等荣誉;1999年获世博会闽特展金奖、“99年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中国竹文化节国际竹业博览会金奖”等殊荣;2000年获福建省农业精品展销会金奖。2001年沙县还被授予“中国竹席之乡”称号。2001年6月8日—10日,中国(三明)竹藤产品交易会在沙县举行。

二. 福建省 三明 沙县 素牛肉

素牛肉

三. 河南省 信阳 商城县 莴笋焖腊肉

莴笋又称莴苣,地上嫩茎可供食用,其肉质脆嫩,富含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钾、钠、钙、镁、铁、锌、磷等营养元素,特别在叶中含量更高。去皮嫩茎可生食、凉拌、炒食、焖食、干制或腌渍,嫩叶也可食用。以鲜莴笋嫩茎、腊肉为主要原料,经过焖制而成的莴笋焖腊肉,腊香爽脆,营养丰富,是一款难得的美味佳肴。

具体做法:

1.选取鲜莴笋地上嫩茎三根(毛重约700克),腊肉600克。

2.选取食盐6克及调和油、生抽、料酒、生姜、蒜苗各适量。

3.将莴笋去皮洗净,切滚刀块;腊肉用温水浸泡10小时,洗净、控水,切成4×3×1厘米的片状待用;生姜切片,蒜苗去叶留杆,切3厘米长段。

4.将炒锅放置到旺火上烧热,加入调和油,放入姜片,炝出香味后,再将腊肉片下入锅中,加入料酒,翻炒至出油、微黄,改用中火,淋入生抽,下入莴笋块、食盐、适量汤汁(汤汁以淹没主、辅料为宜),再改用小火焖40分钟,撒上蒜段,即可出锅。

5.将菜肴盛入砂锅或品盆,调摆成型。

信息来源:商城县特色菜研究会

四. 福建省 三明 沙县 沙阳柑桔

沙县地处福建省中部偏北,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各种果树生长,水果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沙阳”芦柑品优味美,曾荣获96年福建省第二届优质水果评选会优质奖,无核雪柑获福建省首届水果评优展示会金奖和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银奖。

果实扁圆或长圆,果皮橙黄色,有光泽,易剥离,油胞小而密,汁胞大,汁多味浓,脆嫩爽口,品质极优,全县种植面积6万亩,年产5万吨。

五. 新疆 喀什 英吉沙县 民族花帽

佩带花帽是新疆少数民族几百年来的传统习惯。新疆花帽有适用于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回等各民族的多种式样,均采用民族传统的绣花、挑花、绊金、绊银、串珠等方法,用手工缀成各种图案绣织而成。各种花帽均具有质地鲜艳、光泽四溢、绚丽多彩的特色,使人看后爱不释手
维吾尔族绣花帽:是一种四楞的小花帽,它可按缝折叠而便于携带和保存。一般用黑白两色或彩色的丝线绣出民族形式的花纹图案,按制作方法和工艺特点可分为丝线平绣、丝线结绣、串珠片绣、格子架绣、盘金银绣、十字花绣、扎绒刺绣等。图案纹样大都是以新疆花卉果实等自然形象为素材,加以艺术的提炼而成,有单独适合纹样(曼甫花帽),满地散花纹样(奇依曼花帽),巴旦木花纹样(巴旦木花帽)等等。天山南北各地花帽都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哈萨克族花帽:是一种圆形帽,头饰上都插有猫头鹰的羽毛,猫头鹰羽毛被哈萨克人看作吉祥之物,同时也象征勇敢和坚定。哈萨克族姑娘主要戴吾克缕塔合亚帽和表而克帽,吾克缕塔合亚帽是用红、绿、黑色绒布做成的圆斗形的帽子,顶端用金丝绒线绣花,还用珠子镶成美丽的图案,并插上一撮猫头鹰的羽毛;表而克帽也是一种用布、绸和水獭皮制作的圆帽子,装饰较为华丽,除了帽子插有猫头鹰羽毛外,还用珠子、玛瑙装饰,看上去耀眼夺目( 喀什)

六. 福建省 三明 沙县 郑湖板鸭

郑湖板鸭

七. 新疆 喀什 英吉沙县 新疆四大名刀

新疆有四大名刀,即英吉沙小刀、焉耆陈正套刀、莎车买买提折刀和伊犁沙木萨克折刀。英吉沙小刀以其产地英吉沙县得名,有近300年的生产历史。英吉沙小刀就和北京的"王麻子剪刀"一样,在新疆颇有名气。 它钢口锋利、经久耐用,造型独特,刀柄装饰华丽,晶莹俏丽,刀柄上有维、汉文“英吉沙”的标记,刀鞘用牛、羊皮模戳压制成,图案美丽。深受世界人民的青睐。

八. 贵州省 毕节 金沙县 清池茶

清池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清池茶历史悠久,最早要追溯到西汉时期。据史书记载,西汉元鼎20年(公元前135年),汉中郎将唐蒙受汉武帝委派,征发巴蜀士兵千人,加上粮食、布帛、金银、珠宝等辎重队伍1万余人,从赤水河口符关(即今日四川省合江南关上码头)出发,沿赤水河上行,来到了紧邻古蔺的清池停留,后辗转北盘江直达夜郎国,并劝夜郎王多同归附汉家王朝。

2009年金沙县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贡茶之乡”,所以清池茶又被称作“金沙贡茶”

古茶树无疑是清池贡茶的见证,但当年的贡茶是怎么走出去的呢?我们把目光投向了脚下的盐茶古道。盐茶古道纵贯川黔两省,跨越鱼塘河,穿过清池镇,北是四川省古蔺县,南为贵州省金沙县,在县境内以鱼塘河为界,宽1米、长约70余公里,从西北向东南依次经过清池、石场等数十个村寨。全线置有石券拱和石板铺就的大小津梁10余座。其路面均墁有承受力强,抵抗磨耗和保持平整的自然石块。我在清池镇境内,古盐道纵横交错,石板上当年运盐大军歇气时用背杵扎在石板上的“杵盘印”还清晰可见。

踩着沧桑绵长的盐茶古道向西走,大约5公里处在下里匡岩,到鱼塘河边上。这是一条美妙绝伦的河。从云南镇雄发源,一路驶来,一头栽进清池地界。把几十公里长的身影绎化成一条绿飘带,缠绕在一座座青峰之间。缓时清澈见底,清莹莹的水,映着蓝莹莹的天;急时瀑布飞泻,咆哮如雷,吼声震天,在该河的活鱼塘处一块突兀的石柱上题刻的“雷吼涛声”四个大字仍依稀可见。河两岸青山对峙,树高林密,没有机器轰鸣,只有鸟语花香。它是金沙的母亲河,河水一路向东,下游不到百里便是闻名世界的茅台酒厂,被称为茅台河或赤水河,最后在四川合江汇入长江。蜀盐走贵州,盐登赤水河,这里作为赤水河的上游,应该是除了茅台镇之外的最后一个川盐入黔必经之地了。据说,“清池的茶叶名动天下,也是因了这条河。”

顺着南岸再往上500米处,有个地方过去立有一块“贡茶碑”。精通地方志的清池小学校长罗成仲介绍说,这块“贡茶碑”于嘉庆年间所立,上面刻有“清水塘茶,渡船经古蔺出川,畅销各地,年年岁贡,惜产少耳!”等字样。可惜这块碑早在文革期间就已受破坏,散失不可寻,只在《金沙县志》里有记载。

由此石碑处往南上行1000米远,到观音岩口,又一块“贡茶碑”立于古道边。从上面的字迹辨认,它立于清光绪五年,但已破坏不堪,只剩下部分。据说,此处以前还有一块石碑,也是很多年前被破坏。三块石碑先后立于嘉庆、同治、光绪年间,因此地方百姓称其为“三块碑”,这一段地名也被叫作“三块碑”。

历史

据后来的《大定府志》记载:唐蒙出使夜郎,曾在清池停留一天,当地少数民族为了迎接唐蒙,将家中刚刚炒制的新茶让唐蒙品尝,口干舌渴的唐蒙和他的军队品尝到清池茶后,赞叹说:“我从都城出发,走了近一年,还没有品尝到这么好的茶。”临走时,唐蒙向当地村民购买了10斤上贡汉武帝。汉武帝品尝后,大加赞誉,亲自将此茶命名为“夜郎茶”,并传旨作为贡茶。

发展

“要了解金沙的贡茶文化,得去清池镇。”“金沙县之所以能获得‘贡茶之乡’称号,得益于清池古镇。古时候,是清池的茶贡到了皇帝那儿。”清池镇离金沙县城60公里,位于赤水河上游的鱼塘河畔,地处金沙县西北川南线上,位于两省三地市交界处。北与四川古蔺一衣带水,西与毕节市田坎乡毗邻,东与仁怀市九仓镇、龙井乡接壤,是全县海拔最低的地方。

清池还保存着许多上千年历史的古茶树,全国罕见。在大桠,一棵硕大的茶树立于路旁,这些树主干直径60公分,高45公分;两棵分枝直径30公分以上。树高约12米,根系异常发达,树冠覆盖面积达60平方米。省茶叶协会组织专家鉴定,它已有近两千年树龄,被当地人称为“神茶树”。但民间传说它是当年奢香夫人的义子——鱼塘河岜灰洞土酋的儿子“流涉才”父子,为置路标,引导奢香夫人去鱼塘河而培植的茶树之一,也是后来茶农们为抗拒朝廷的残暴苛捐而毁掉茶树、民间为纪念奢香夫人而保留幸存下来的唯一一棵古茶树。据茶树主人司开礼老人介绍,该树每年可采摘上百斤茶青,加工出来的茶叶有条索均匀、汤色明亮、味醇香郁、饮后留香等特点。400多年以前,芦竹山道士在山上掘了36眼井,取水烹煮早茶敬奉菩萨,有36种颜色和香味,朝山的人有幸喝上一杯能长寿。如今这里居住的300余人中,90岁以上的有5人,70岁以上的有30多人。这棵大茶树周围还有古茶树300余亩,它们都是这棵大茶树所繁衍,高的有一两丈。

在回龙湾。茶树群中最大的一棵被当地人称“大茶树”,也是盐茶古道上保存下来的珍贵茶树。据专家鉴定,大茶树树龄在千年以上,此茶树树高13米,主干直径58公分,树冠覆盖面积48平方米,枝繁叶茂,每年可采摘茶青70余斤,揉制的台茶呈褐色条索状,叶与秆混存,用砂罐炭火烹煮,汤呈褐绿色,浓香扑鼻,有清神爽气和明目功效。据调查,周围上百年的茶林有600余亩。

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清池镇行政区域。

《金沙县人民政府关于建议划定清池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金府函〔2015〕99号

贵州省地方标准:

《清池茶》(草案)

九. 福建省 三明 沙县 夏茂花柰

夏茂花柰产于闽沙县夏茂镇。夏茂花柰是该镇传统的名贵水果。它桃形李实果大肉厚,质软味甜,可食量高,即可生食,亦可制干,是世界上稀有的珍贵水果之一。1964年该镇花柰曾以鲜果送往香港试销,深受外贸市场的欢迎,博得国外人士的好评,是一种很好的创汇产品。

夏茂花柰不但果大肉厚,可食量高,品质好外形优美,而且含有较高的营养成分,据前几年调研结果记录,化学成份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2%以上,含酸量1%以下,固酸比12:1以上,每百克果肉含汁量达44毫升,转化糖11.23%,还原糖6.16%,维生物C4.34%毫升/百克,还含有多种的氨基酸以及钙、磷、铁等微量元素。

十. 河南省 信阳市 商城县 商城天香菜

商城天香菜是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的。天香菜在大别山区为本地野生,山区群众无论老人、小孩都知道,天香菜不仅能食用,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天香菜属菊科草本植物,味苦,性寒无毒,碱性菜。因其味苦,又名苦菜。因具有特殊的臭气,如1的酱味,故又称仙人菜。大别山区民间称其为观音菜,文人称仙人菜,战争年代称将军菜。

天香菜生长在深山老林,其叶翠绿肥厚,鲜嫩味美。尤以生长在深山大涧灌木丛中无阳光直射的,其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最高。 天香菜是一种集降糖、降脂、降压于一体的神奇植物,既可食用,又可药用,鲜菜清香,干菜具有特殊的酱味,不生虫,沸水冲泡片刻后酱味全无,饮时清香四溢,微苦甘甜,清渴解暑。由于其味道特殊,李时珍称其为“天香菜”,天香菜因此得名。实际上商城民间常称其为“苦菜”或“臭味菜”,其“臭味”和“天香”能祛邪,正是中医辨证施治、辅正祛邪思想的集中体现。

天香菜在大别山区为本地野生,山区群众无论老人、小孩都知道,天香菜不仅能食用,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解放前,遇有天旱水灾,颗粒不收的困苦季节,山农采摘天香菜当粮食吃,既能充饥,还可治愈疾病。同食用其它野菜相比,吃天香菜没有身体浮肿、大便秘结及身体不适等现象,因此天香菜被山区群众称作“救命菜”。山区群众在山林砍伐或农田耕作时,被刀砍斧伤或蚊叮虫蛟,扯一把天香菜揉在伤口上,可止血消肿,因此天香菜又被群众称誉为“观音菜”。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天香菜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人们发现天香菜富含18种氨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具有“清热、凉血、解毒、治痢疾、黄疸、血淋、痔瘘、疗肿”等药用功效,能降压、降血脂、降糖,可有效地保护肝脏,增强肝脏排毒、解毒功能,对糖尿病也有显著地疗效。用天香菜制成的保健茶,维生素含量高,可预防治疗近视、假性近视。天香菜还含有抗肿瘤成分,防癌、抗癌,对肿瘤病患者有辅助疗效。 在人们生活水准不断提高的今天,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脑血栓、糖尿病、儿童肥胖症、近视、肿瘤等疾病,天香菜对这些疾病具有显著辅助疗效,因而就有了很高的开发价值。

商城县及时抓住这一商机,从1990年初开始了对天香菜的开发,将采摘的天香菜制成干菜,1995年在县城关镇三里桥村建成天香茶制品厂,将天香菜制成茶销售。其天香菜制品——天香袋泡茶也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专利,专利号为01124622.7。2004年,天茶制品厂在长竹园建天香菜制品分厂。由于天香茶优良的品质和显著的保健功能,加之市场营销策略得当,所以天香茶系列产品投放市场后,销售状况蒸蒸日上,销售数量由90年代中期的百余斤,到现在的年销量接近60吨。如今,天香系列产品已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大中城市,有的还通过亲戚、朋友带往美国、泰国、新加坡、澳门、香港等地,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