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平远县东鸿客家特产店 平远县祥华土特产商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平远县东鸿客家特产店 平远县祥华土特产商店更新时间:2024-01-09 03:47:12

一. 广东省 梅州 平远县 茅坪锅笃茶

茅坪锅笃茶

二. 广东省 梅州 梅江区 客家盆菜

客家盆菜

制作单位:

梅江区围龙屋星园酒家

成品特点:

香气浓郁,汤水浓香

三. 广东省 梅州 平远县 平远香菇

平远香菇

四. 广东省 惠州 惠阳区 梅菜客家鸡

梅菜客家鸡

将嫩鸡去内脏洗净、用盐、玫瑰酒、八角、桂皮、葱姜入鸡肚内,装盘上笼约蒸15分钟,取出拆骨,再切成长1寸半、宽六分的条块,另将火腿去皮去肥膘,切成同鸡块一样大小的薄片,再用一片鸡一片火腿相互合起来,分两排整齐地摆成腰子型的盘内。再将梅菜芯倒入油锅,加适量盐、味精,炒熟转边,然后用淀粉、麻油加些鸡汤下锅勾薄欠(要烧成金黄色),浇在鸡上即可食用。

爽口入喉,令人胃口大开。

五. 广东省 河源 连平 客家豆腐

原料:

豆腐、五花肉末、干香菇、葱花。调料:白胡椒粉、盐、鸡精。

制作步骤:

1、锅里加油,下入肉末炒至变色,再加入香菇末炒香; 2、另备一口锅热油,下入豆腐煎至金黄色捞出; 3、将煎好的豆腐移入到炒制肉末的锅里,再加入盐、胡椒粉和清水中火焖制5分钟; 4、起锅前加一点鸡精,撒入葱花即可.

六. 广东省 梅州 平远县 长田沙田柚

长田镇长庆村:沙田柚

七. 广东省 梅州 平远县 平远脐橙

平远脐橙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平远脐橙产于广东省平远县。平远脐橙具有果大美观、果皮较薄、油胞较细、色泽橙红鲜艳,肉质脆嫩、化渣、风味甜浓、无籽、早熟且耐贮运等特点。2003年,平远脐橙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平远脐橙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平远县从1983年开始试种脐橙,1995年后大面积推广种植,是该县的主导水果品种。平远县是广东省最大的脐橙生产基地,截至2007年,该县有脐橙栽培面积3万多亩,挂果面积1.5万多亩,总产1万吨,其中95%为优质品种“纽荷尔”。

平远县自然环境良好,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633.4毫米,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20.7℃。一月份平均气温11.1℃,果实成熟期昼夜温差在10~11℃以上,空气湿度77%,与脐橙适生条件极为吻合,适宜脐橙的经济栽培和脐橙优良品质的形成。

品种特性

按正常栽培管理,平远脐橙栽后第三年可开花结果,第四年正式投产,产量逐年增加,第七年后进入丰产期,株产可达25~40公斤,平均亩产2500~4000公斤。平远脐橙果大美观,果皮较薄,油胞较细,色泽鲜艳,肉质脆嫩化渣,风味浓甜芳香,无核早熟,耐贮耐运,并且营养丰富,单果重250~400克,含可溶性固形物13%左右,果汁率60%,可食率70%以上,果内富含维生素C、糖、柠檬酸、纤维素、果胶、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等营养物质。具有“金玉其外、美在其中”的优良品质,自然保鲜期长达5个多月,为鲜食最佳鲜果,有“橙中之王”的美称。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了对平远脐橙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自2006年8月2日起对平远脐橙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一、保护范围

平远脐橙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东省平远县人民政府《关于平远脐橙申请原产地保护种植区范围的批复》(平府函[2004]52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广东省平远县现辖行政区域。

二、质量技术要求

(一)立地条件。

保护区内的壤土,土层厚度≥100cm,土壤pH值在5.0至6.5之间,土壤有机质≥1%。

(二)品种。

“纽荷尔”脐橙(newhallnavelorange)。

(三)栽培管理。

1.苗木培育:采用枳壳作砧木,利用嫁接法培育苗木。

2.定植:栽植密度每667(亩)≤60株。

3.肥水管理:配方施肥,每年每667(亩)施有机肥≥5吨,适当追肥。

4.整形与修剪:自然圆头形,冬夏修剪相结合,确保树干通风透光。

5.适时采收:在11月下旬以后,果皮深橙至橙红色时采收。

(四)质量特色。

1.感官特征:果实椭圆形,果形端正,果实横径61mm至95mm,开脐或闭脐,开脐宽≤10mm。橙红色或橙色。

2.理化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5%至16.5%,可食率≥70%,总酸量≤0.9%,固酸比≥13.5。

三、专用标志使用

平远脐橙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梅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

八. 广东省 河源 紫金 客家地瓜包

醇香、柔软、嫩滑的地瓜包,是客家地区道地的充饥美食,凸现客家人的热情好客,充满浓郁的乡土韵味。

地瓜包如同北方的饺子,不同的是用地瓜粉作皮,用手工制作,土里土气,或包成棱形、三角形,或船形,大多是包成三角包。早先是山里挖掘的蕨类粉制作,而蕨类植物只有火烧山之后才能生长,虽然质量高,却数量少,远远无法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于是,以地瓜粉取而代之,故称地瓜皮。

地瓜包很讲究的是馅料。大多馅料是香菇、瘦肉、冬笋、大葱之类捣碎,加上调味品,放置锅里炒熟。芋头煮熟之后,去皮,拌进地瓜粉反复揉搓,直至如面粉一样可以捏成薄薄的皮,而后包上馅料,或蒸或煮,皆美味鲜嫩。那是山中的珍馐,能端上餐桌招待客人的一道很体面的美食!

春节,客家各户都忙于包地瓜包,亦如北方人的包饺子。在北方,没有饺子就不算过年。客家地区也是如此,没有地瓜包就没有过年的韵味,因此,再穷的人家,既使没钱买肉,也要包几盘素菜的地瓜包。新年来客,地瓜包是必不可少的美食。餐桌有地瓜包,客人就感到舒心美气,多了一分祥和喜庆,那怕客人打着饱嗝,也不能少这道美食!

改革开放后,人们欣赏山野之物,地瓜包堂而皇之的搬上餐桌,成了一道美食,不知迷醉几多食客,那美味久久留在他们心头!

九. 广东省 梅州 平远县 平远高山茶油

平远高山茶油是选用深山中的天然油茶树所结茶果,经先进工艺精加工生产的优质食用油。山茶籽生长过程中不需要施化肥喷农药,其营养成份完全来自天然无污染的空气和肥沃土壤,营养价值非常高。

十. 广东省 梅州 平远县 七层粄

七层粄,是客家地区的一种传统风味小吃。过去,每逢传统节日,打醮或庙会等活动时,客家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七层粄,除自吃外,还用来招呼客人和馈赠亲友,相沿成俗,流传至今。

七层粄的传统制作工具是竹编簸箕,现大多改用铁皮或铝质平底大盆。原料为新鲜优质大米。制作方法:首先把适量的大米洗干净,经清水浸透后磨成米浆,用少量的花生油涂滑大盆,用勺子将米浆舀入大盆内,双手抓住盆的两端,慢慢摇匀粄浆,使粄浆厚薄均匀地遍布大盆,然后置于锅内用猛火蒸,三分钟左右即可蒸熟,熟了一层,再上一层粄浆,循环反复,直至七层,第七层都蒸熟了,便可起锅了。吃时切成菱形小块,可一层层揭开,蘸上煎制好的姜、葱、香油味汁,入口满嘴葱姜油香味,又有柔嫩无比的口感,令人越吃越想吃。

如果用7∶3的粘糯米比例磨制米浆,并在米浆中加入适量的红糖搅拌均匀,起锅前在粄面上撒些炒香碾碎的花生芝麻粉,制作出来的就是韧滑甜香的七层粄,一层一层慢慢剥吃,风味则别具一格。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