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云南特产老面包 云南人最爱吃的面包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云南特产老面包 云南人最爱吃的面包更新时间:2024-01-16 11:56:53

一. 北京市 东城区 老北京宫廷奶酪

奶酪是满州人常吃的一种日常小吃,小甜食。清末民初时,老北平城里城外的奶酪铺不过十来家,早年以西华门裏的香蕾轩,甘石桥的二合义以及西长安街的二合轩最富盛名。後来因为前门外大栅栏越趋繁华,所以门框胡同也开了一家奶酪铺。

到了1920年代,由於王府井大街靠近东交民巷,华洋杂处,东安市场成了东北城的购物中心,东安市场的正街也开了一家叫做丰盛公的奶酪铺。因为店主宣传方法新颖,请来一位当初在清朝内廷专职供应奶品的师傅,加上导游向外国顾客那麼一吹,这才让丰盛公後起直追,一时风头无二。

奶酪本是北方少数民族所发明,又称乳酪或酥酪,是用牛乳汁制成的半凝固食品。它的传统做法是将调配好的鲜牛奶和糯米酒盛进小碗后,再放进松木桶中烤制,最后用冰块降温使其凝固而成。这做法虽说传统,但却费时耗力不太适宜家庭自制。不过我新学会了一种使用微波炉快速自制宫廷奶酪的简易方法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学易做的程度就连小朋友也可以顺顺利利的搞掂呢,只要把米酒汁和牛奶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匀,放进微波炉仅仅三分钟一碗大名鼎鼎的宫廷奶酪就做好啦。爱吃奶酪的童鞋们一定要试一试,学会这一招,今后就再也不必花大把银子去大排长龙买奶酪吃喽,真滴是超赞呢,尝一口,喉间顿时满溢夹杂着醇厚米酒香的浓浓奶味儿,别提多好吃了。

米酒也叫醪糟、酒糟、酒酿、甜酒、甜米酒、糯米酒、江米酒,超市就有出售滴。制作虽然简单省时,但一样凝结的很结实哦,轻轻松松就可以托住一只瓷质汤匙呢。牛奶也可提前加热蒸发一些水份,但记得要等牛奶温凉后再和米酒汁混合,否则会变成棉絮状哦,也可以放一些蜜红豆或者你喜欢口味的果干在奶酪上,别有一番风味呢。

记得一定尽量选用这种宽口的容器来制作,成品效果会比较好。奶酪的凝固程度和原料的品质有很大的关系,亲们购买米酒时一定要记得挑选浓稠的哦。

二. 山东省 临沂 临沭县 沭河老鸭汤

沭河老鸭汤是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的特色美食。沭河老鸭汤其汤鲜味美、皮糯肉耙、独特的风味令人常食不腻。不管是男女老少、天南地北、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能食用。

临沭县“老鸭汤”选用沭河岸边生长一年以上的老鸭子,是一种集美食养生,传统滋补,民间食疗为一体的汤锅美食。

三. 海南省 海口 秀英区 猴面包

木棉科热带果树。海南出产。未成熟的果实切片用火烤后,吃起来如同面包。塞内加尔国树。

在非洲干旱的热带草原上,生长着一种形状奇特的大树———它的名字叫波巴布树。由于猴子和阿拉伯狗面狒狒都喜欢吃它的果实,所以人们称它为“猴面包树” 。

它不但是动物们的食物来源,而且还是世界上最粗的药用树。

猴面包树学名叫波巴布树,又名猢狲木,别称猴面包树或酸瓠树,是大型落叶乔木。猴面包树树冠巨大,树杈千奇百怪,酷似树根,远看就像是摔了个“倒栽葱”。

猴面包树的树形壮观,果实巨大如足球,甘甜汁多,是猴子、猩猩、大象等动物最喜欢的美味。当它果实成熟时,猴子就成群结队而来,爬上树去摘果子吃,所以它又有“猴面包树”的称呼。

干旱时能存很多水

除了非洲,地中海、大西洋和印度洋诸岛,澳洲北部也都可以看到猴面包树。不管长在哪儿的猴面包树,树干虽然都很粗,木质却非常疏松,可谓外强中干、表硬里软。这种木质最利于储水,因此它有独特的“脱衣术”和“吸水法”。

每当旱季来临,为了减少水分蒸发,它会迅速脱光身上所有的叶子。一旦雨季来临,它就利用自己粗大的身躯和松软的木质代替根系,如同海绵一样大量吸收并贮存水分,待到干旱季节慢慢享用。据说,它能贮几千公斤甚至更多的水,简直可以称为荒原的贮水塔了。

在沙漠旅行,如果口渴,不必动用“储备”,只需用小刀在随处可见的猴面包树的肚子上挖一个洞清泉便喷涌而出,这时就可以拿着缸子接水畅饮一番了。因此,不少沙漠旅行的人说,“猴面包树与生命同在,只要有猴面包树,在沙漠里旅行就不必担心。”

猴面包树,全身都是药材

果实、叶子和树皮都能入药,可以消炎、退热、治疟疾。

猴面包树浑身是宝。其鲜嫩的树叶是当地人十分喜爱的蔬菜。叶子能做汤或者可以喂马。种子能炒食。果肉可以食用或制成饮料。果实、叶子以及树皮都可以入药,并且有养胃利胆、清热消肿、止血止泻的功效,还含有抵抗胃癌细胞形成和扩散的物质。它还曾被用来治疗疟疾,起退热作用。其树叶和果实的浆液,至今还是当地常用的消炎药物。

在非洲干旱少雨的季节里,猴面包树脱掉了所有的叶子,并用庞大的身躯吸饱了水分。

猴面包树属木棉种植物,树干高不过20米左右,而胸径却可达15米以上,往往要40个成年人拉手才能合抱。树冠直径可达50米以上。由于它看上去活像个大胖子,因此当地居民又称它为“大胖子树”、“树中之象”。

猴面包树的长相非常奇特,对此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当波巴布树在非洲“安家落户”时,它不听“上帝”的安排,却自己选择了热带草原,因而激怒了“上帝”,便把它连根拔了起来,从此波巴布树就倒立在地上,变成了一种奇特的“倒栽树”。直到今天,它仍稀疏地分布在非洲的热带草原上,成为那里的特有风景。

热带草原气候终年炎热,有明显的干湿季节,干季时降雨很少。猴面包树为了能够顺利度过旱季,在雨季时,就拼命地吸收水分,贮藏在肥大的树干里。它的木质部像多孔的海绵,里面含有大量的水分,在干旱时,便成了人们的理想的水源。它曾为很多在热带草原上旅行的人们提供了救命之水,解救了因干渴而生命垂危的旅行者,因此又被称为“生命之树”。

猴面包树的果实为长椭圆形,灰白色,长30—35厘米,纵切面约15—17厘米。果肉多汁,含有有机酸和胶质,吃起来略带酸味。既可生吃,又可制作清凉饮料和调味品。在果肉里包裹有很多种子,种子含油量高达15%,榨出的油为淡黄色,是上等食用油。种子还可与杂粮混合食用。

在雨季,猴面包树在枝条上长出3—7片小叶组成的掌状复叶。叶片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钙质,是当地居民喜爱吃的蔬菜。嫩叶可做汤,味道极佳;叶片晒干捣碎后,可以做调料。果实、叶片和树皮可入药,当地居民常用来医治疟疾。树皮里还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可以制作绳子和乐器的弦,也可作为造纸原料,很早以前人们还用它来制作粗布。

猴面包树的木质又轻又软,完全没有木材利用价值。但有趣的是,当地居民常把树干的中间掏空,搬进去居住,形成一种非常别致的大自然“村舍”。也有的居民将掏空的树干作为畜栏或贮水室、储藏室。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猴面包树洞里贮存食物,可以放置很长时间而不腐烂、变质。

猴面包树还是有名的长寿树,即使在热带草原那种干旱的恶劣环境中,其寿命仍可达5000年左右。据有关资料记载,18世纪,法国著名的植物学家阿当松在非洲见到一些猴面包树,其中最老的一棵已活了5500年。由于当地民间传说猴面包树是“圣树”,因此受到人们的保护。

四. 云南省 昆明 宜良 汤池老酱

汤池老酱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汤池老酱

汤池老酱是地方特色性很强的产品,是其他地方难以复制的美食调味品。在汤池已有三百多年的制作历史,享誉四海、质量出众。除了传统工艺外,还在于水质优良、地理环境及自然条件优越等,使之成为云南少有的名优土品。

汤池老酱的品质得益于汤池的自然环境和特殊的水质资源及少有的气候条件。汤池年平均气温16度,是人类生活的最佳气温。高原明珠阳宗海适时调节着炎热的夏天,让夏无酷暑。而温泉则调节着寒冷的冬天,让冬无寒气。这样的自然条件利长万物,利养万物、利造万物、利存万物

又温泉为硫磺泉,且富含钙等诸多利于人体需要的矿物质元素,这就造就了汤池老酱可入药这一难以复制的名品。

汤池老酱的诞生就是以祖上的传统制酱工艺为基础、经过现代工艺的完善,逐步创新发展,再加上温泉水作汁,地方原料为质,并在汤池这一特殊地理环境的恒温下所产生,于是,汤池老酱成为汤池的一张名片和代名词是因缘具足,自然而生的。

汤池老酱是云南宜良县,历史悠久。早在明崇祯年间,汤池镇民间一带就盛行有家家户户蒸制老酱的风俗,其中以赵氏家族的祖辈开设制作的酱坊最有名气。清朝年间,汤池“赵氏酱坊”的老酱经府官以云南进贡到京城,进献给皇帝,被列为宫廷贡品调料。现今的“宜良县滇泉食品厂”既是赵氏酱坊的后人所开创。

明清以来,汤池老酱、卤腐几乎遍及乡邻,农人冬季家家户户做豆腐、制老酱也成风俗。无论外姓异族,亦争先效仿。原因是当时生产力低下,人民生活处于贫穷阶段,以米汤合着老酱或卤腐就食的劳苦大众为数不少。这使得自制老酱、卤腐也成为生存之计,为劳苦大众所情钟。

然而,自制老酱、卤腐所使用的原料质量和制作工艺参差不齐,难免有优劣之分,可谓酸甜苦辣皆有,色香黑霉俱足,也无品牌可辩,让人难分品质。

解放前,汤池街做老酱、卤腐名声最好的当数西街胡正义之妻张胡氏。据说张胡氏做的老酱能除热、解毒、治蜂虿虫伤;治汤火烧灼未成疮,用酱汁敷之见效。故有“汤池温泉能疗伤,胡氏老酱堪入药”之说。胡氏卤腐色泽鲜明,味道特别,香辣清芳,能开胃健脾,增进食欲。上世纪60年代,受历史条件和人们的生活生产条件影响,胡氏自制老酱、卤腐虽然品质优良,却得不到进一步提升,品牌得不到扩大。

汤池老酱经典名牌:张英老酱。

“酱”的由来

老酱:酱是以豆类、香料、辣椒等物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糊状调味品。酱出现在中国古文献中较早的有《礼记·内则》载:“濡鸡醢酱、濡鱼卵酱”。又如孔子《论语》句“不得其酱”;再见《周礼·膳夫》载“酱用百有二十瓮”。可知酱的历史渊源已越千年。从“酱”字释义来看,“酱”字从将,从酉,将省声,“将”本义为“涂抹了肉汁的木片”引申义为“涂抹”;“酉”意为1变质。“将”与“酉”联合起来就是一种经腐质过程而变成的涂抹类辅助食品。

中国是酱的创始国,汉班固《汉武帝内传》中记载西王母到人间见汉武帝,说天界有“连珠云酱”、“玉律金酱”还有“无灵之酱”。于是制酱法是西王母传下的便是一说。另传,说酱为周公所创,以《周礼》中有“百酱”之说为证。

酱之初是作为一种重要的食品而诞生的,明代张岱《夜航船》中回顾:有巢氏教民果食,燧人氏钻木取火,作醴酷,神农教民食谷,加于烧石之上而食。燧人氏作肉脯,黄帝作炙肉;成汤作醢(醢是最早的肉酱)。“成汤作醢”之始,肉为主料,将肉研碎,用酿酒用的曲拌均装进容器用泥封口,在太阳下晒半月,待酒曲变为酱的气味即可食用。也可将肉研碎,与曲盐拌匀后进容器封口,在地上掘坑用火烧红后把容器放入坑内填上七八寸厚的土,再在上面用牛干粪烧火一整夜,直至第二天酱渗出来就熟了。这种酱,当时称“醢”又称“橘”。《说文》:“橘”酱也。因为酱是酒、肉、盐在一起交合而成,滋味好。东汉应劭《风俗通义》:“酱成于盐而咸于盐,夫物之变有时而重”所以在当时曾为美食,到后来人们发现谷物草木之属都可以为酱,于是酱的品类日益增多,人们每天的膳食中,酱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到了明代,豆酱的生产更为发展,而鱼肉酱则日渐淘汰,制酱术普遍流传于城乡民众之间。

据传,汤池老酱、卤腐首创于明洪武年间。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沐春莅临宜良视察,见灌溉渠道仅有一米,不能为平坦的坝子供水而使大片土地荒芜。即在当年冬命云南都指挥王俊,发卒一万五千人开挖渠道,自阳宗海口取水,延至宜良县城西南25公里,全长36公里,宽一丈二尺,历时月余竣工(《明史·沐英传附沐春传》)有载,亦可参考明建文四年(1402)杭州人平显所写的(《汤池渠记》碑文)。这一万五千人的生活膳食便成了大问题。时有随军厨艺胡某将当地盛产的蒸制老酱和豆腐干一齐带到了军营,让开渠的士兵胃口大开,令士兵用膳无菜亦可食之,深得沐春嘉喜。后经沐春举荐,汤池老酱以云南府进贡到京师,被一度列为宫廷贡品调料。后,开渠的士卒按政令不返原籍之故,胡厨艺和一小部分士卒就在汤池和宜良落籍成为当地士民,为汤池老酱的源流扎下了根基。

其时,卤腐的由来,先得益于酱与豆腐干蘸着吃,一是味道好,二是便于贮藏。这个发明有如今天的烧豆腐蘸辣椒盐,只是汤池有着得天独厚的水脉条件和自然气候造就了这么一种天然的美味食品。

关于汤池老酱和卤腐的由来,则是有这么一个故事。据说解放前1军队到汤池抓青壮年入伍当兵,汤池西街的一青壮年被抓走强行入伍,临行前其母忽忽将酱面和辣椒面及几块豆腐干打了一个包让儿子带上以便行军路途充饥。行军的旅途是艰辛漫长的,一路上难免经风雨、历寒暑。待这个新兵安定下来,想吃家乡的食物时,打开其母送给的包裹,发现里面的酱面和辣椒面早被雨水浸透为糊状了,豆腐干也浑身裹上了酱糊,他舍不得丢掉母亲亲手做的这点家乡食品,就蘸了点在嘴里一尝,竞然发现这东西的味道好吃极了。它马上写信回去把这一消息告诉了母亲。母亲结合当地实际按儿子的消息将酱面和辣椒面等八角香料一起泡制了酱一罐和卤腐一罐,不久取出食用,果然味道极佳,别有风味。自此后,汤池老酱、卤腐广为流传,成为一方美食佳品。

云南省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汤池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界定汤池老酱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昆政函〔2015〕106号

云南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Q/YXF0001S-2014

《汤池老酱》

五. 上海市 崇明 崇明老白酒

非物质文化遗产崇明老白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崇明老白酒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崇明老白酒是崇明之一,风味独特,甜而微酸,香味醇厚、酒度适中,后劲足,有回味,有“名扬江北三千里,味占江南第一家”之美誉。

崇明岛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水土洁净,生态环境优良,适合种植优质大米。光照、温度、降水量等气候条件尤为适宜酿酒有益菌的繁殖,为崇明老白酒的发酵、生产和贮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条件。

崇明老白酒传统酿制技艺已有700多年历史。崇明老白酒是以糯米为原料,经淋饭后拌药加水精心酿制而成。明末清初,崇明岛上酒坊、酒店星罗棋布,故有“十家三酒店”之说。到了清康熙年间,崇明老白酒已远近闻名,享有声誉,而且品种逐渐增多,尤以“菜花黄”(菜花盛开时酿制)和“十月白”(芦花盛开时酿制)为崇明老白酒之佳品,此酒呈淡黄色,四季可饮。

崇明老白酒主要原料是糯米或粳米、酒曲及水。米被称为“酒之肉”,崇明岛产的糯米精白度高,粘性大、颗粒饱满,粳米质软、心白,在酿酒过程中,米粒具有吸水快、易蒸煮、易糊化、膨胀小、弹性强、易糖化等特点。

水被称为“酒之血”,崇明岛上的水质干冽、硬度高,酸度适中,有微量有益于酿酒的微生物繁育的矿物质,能很好的保证所酿造的崇明老白酒稳定的品质。

曲种被称为“酒之骨”,酿制崇明老白酒的“八二曲”是由人为进行根霉菌、酵母菌分开纯种培养,通过合理搭配,从而使糖化和发酵得到平衡,保证了崇明老白酒质量的稳定,且提高出酒率。

崇明老白酒是由崇明岛产的优质大米和崇明岛的水以及特有的酒曲用传统的工艺酿制而成的,所以风味独特,品质优良,1993年被评为“上海市名牌产品”,1995年荣获“上海市科技博览会金奖”,2004-2005年连续被评为“上海市名优产品”,2008年获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崇明老白酒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崇明老白酒是崇明岛先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崇明老白酒的大批生产、为国家增加了税收,解决了大批人的就业,也促进了与酒相关行业的发展。所以又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崇明老白酒品质优良、营养丰富、香味醇厚,酒度适中,而价格较低,有广泛的消费群体,所以具有食用价值。

六. 山东省 威海 文登区 老刺参

文登是中国海参的主产区之一。目前,全球海洋中大约生存着l00多个海参品种,品质比较好的是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刺参,而文登的老刺参(当地人俗称),更是刺参中的珍品。多少年来,文登出产的老刺参一直深受国内外客商和消费者的欢迎。

海参是一种海洋棘皮类动物。刺参喜欢栖居于水流缓稳、水温中低、海藻丰富的沙质和岩礁海底。文登的海域内没有激烈汹涌的暗流,且有丰富的海藻,非常适宜海参的生存。

从20世纪后期开始,文登沿海的渔业公司和渔民,充分利用良好的海域资源,采取池塘造礁、潮间带围堰、浅海底播等方法,大力发展刺参养殖,其养殖面积、存养总量和年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在我国,海参自古就被列为海味“八珍”之一,其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妇孺皆知。在文登酒店、宾馆里,红烧老刺参、老刺参汤等,是接待宾客最上等的菜肴。

七. 山东省 滨州 博兴县 老粗布

老粗布是真正的绿色、环保、天然的产品,无任何工业污染。在人们崇尚自然、渴望绿色的今天,老粗布又以其手感厚实、肤感舒适、冬暖夏凉、透气吸汗、防静电等特点,再次成为人们追逐的新时尚。



在技术上,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经轧花、弹花、纺线、打线、浆染、沌线、落线、经线、刷线、作综、闯杼、掏综、吊机子、栓布、织布、了机等大大小小72道工序,它以22种基本色线可以变幻出1990多种绚丽多彩的图案,堪称千变万化、巧夺天工,每道工序里还有很多子工序,可以想象出一件产品包含着多少繁复的劳动。



手织布的图案意境,是靠各种色线交织出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来体现,而不是具体的事物形象,通过抽象图案的重复、平行、连续、间隔、对比等变化,形成特有的节奏和韵侓,它反映生活的形式是曲折的、间接的,因而更具有艺术魅力。

八. 贵州省 毕节 威宁 老猪脚火锅

老猪脚火锅

以老猪脚和清菜为主,加上别的配菜,吃起来爽口爽心,难以忘记那诱人的滋味。

九. 江苏省 连云港市 东海 东海老淮猪肉

东海老淮猪肉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东海县苏东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的“东海老淮猪肉”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为地理标志集体商标。

“东海老淮猪”是“黄淮海黑猪”一个主要类群,猪肉具有肉质鲜美、风味独特、口感纯正等特点。早在秦代就在淮北平原成群饲养,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2000年被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2009年“东海老淮猪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顺利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审查。

国营江苏省东海种猪场位于物产繁多、资源丰富的水晶之都——东海县。

东海县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西行第一县,全国农业综合实力百强县之一,全国商品猪及商品瘦肉型猪生产双基地县,全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国家级同三、连霍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310、204国道纵横县境,东陇海铁路横贯东西,连云港民航机场座落境内,交通十分便捷。

国营江苏省东海种猪场位于东海县城东郊,距县城5公里。始建于1958年,是江苏省建国初期建设的三个省级重点种猪场之一,现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国家级黄淮海黑猪(淮猪)保种选育基地”,属全民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占地面积5000亩,其中耕地面积3600亩,职工156人。现有占地各100亩的猪场2个(淮猪保种场1个,万头淮猪商品猪育肥场1个),猪舍28栋计717间,面积14000余平方米(其中双列式17栋)。猪场被农田包围,养殖环境良好,周围5公里无大型污染企业。存栏淮猪母猪600头,淮猪种公猪42头。年向社会提供优质二元母猪1000头,高档优质育肥猪10000头。

淮猪是我国古老而著名的华北型猪种,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具有产仔多、母性好、杂交优势明显、肉质鲜美等特点,是培育猪新品种的良好育种素材。为了保护淮猪资源,2000年和2006年,农业部分别颁布第130号和第662号公告,将淮猪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

近年来,东海种猪场大力开发利用淮猪资源,开发高档优质东海老淮猪肉系列产品,并配套建设了年屠宰5万头的生猪屠宰厂1个,年单班产5千吨饲料的饲料加工厂1个,东海老淮猪肉专卖店1家。颁布了《淮猪》、《淮猪特色商品猪生产技术规程》、《淮猪及淮猪特色商品猪畜牧生产技术规程》及《淮猪及淮猪特色商品猪疫病防治技术规程》、《淮猪屠宰操作规程》、《淮猪肉及肉制品》等企业标准及《地理标志产品 东海(老)淮猪肉》、《淮猪生产技术规程》江苏省地方标准,注册了“古淮”牌商标,产品通过了江苏省无公害畜禽产地认定和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7年又获得了“江苏名牌农产品”称号,2009年相继被省农林厅认定为“江苏省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江苏省无公害生猪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东海(老)淮猪肉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及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2011年东海种猪场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12年“古淮”牌东海老淮猪肉被江苏省质监局名牌认定委员会认定为“江苏名牌产品”。

目前东海种猪场联合东海县苏东淮猪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执行严格的生产管理技术规程,采用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引入传统的“三料”(精饲料、青绿饲料、粗饲料)搭配的饲养方法,开展优质无公害及绿色生猪生产、加工,开发系列“古淮”牌猪肉产品及肉制品,满足市场对高档优质安全猪肉产品的需求,逐步走出了一条“以保种带动开发、通过开发促进保种”的“以猪养猪”之路。

场 址: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城东郊5公里 东海种猪场

邮 编:222300

电 话:0518-87284609(办)87286356 87285978(基地)

87291398(传)87281394(合作社)87287766(专卖店)

网 址:www.huaizhu.com www.huaizhu.cn

E-mail:dhhuaizhu@163.com

十. 北京市 西城区 老北京面茶

老北京面茶是北京市的特色小吃。面茶在北京小吃中,一般在下午售卖。有诗云:“午梦初醒热面茶,干姜麻酱总须加。”喝面茶很讲究吃法,吃时不用筷、勺等餐具,而是一手端碗沿着碗边转圈喝,非老北京人恐怕无此吃法。

面茶不是茶汤,是黍子面或小米面煮成的糊状物,表面淋上芝麻酱,芝麻酱要提起来拉成丝状转着圈地浇在面茶上。味道另说,讲究的是喝它的方法。老北京讲究喝面茶不用勺不用筷,而是要一手拿碗,先把嘴巴拢起,贴着碗边,转着圈喝,面茶很烫,其实用吸溜更加恰当。碗里的面茶和麻酱一起流到碗边再入口中,每一口都是既有麻酱又是面茶,要的就是这种感觉,这种味道。这绝对是门艺术,非老北京人不可了。我去喝过那么多次,没一次见到有这么喝的,全都是人手一勺。看来这门艺术,快要绝迹了。

过去的面茶,一般是下午卖下午吃的:“午梦初醒热面茶,干姜麻酱总须加”。如今不用受时间的限制,想什么时候吃,都能热热乎乎地来上一碗,我觉得,反而是早晨更适合吃。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