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宝鸡特产锅盔 陕西特产宝鸡油酥锅盔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宝鸡特产锅盔 陕西特产宝鸡油酥锅盔更新时间:2024-01-15 23:02:15

一. 陕西省 宝鸡 岐山 岐山挂面

岐山挂面:工艺独特,面条细白,耐煮味香,食用方便,是岐山地方名吃之一。

选用优质小麦特粉,经过揉条,搓条,上棍等十道工序精制而成。面条白细,耐煮味香,携存,食用方便。在清光绪时期是向皇室进贡的地方名产之一。一九三一年曾参加过美国旧金山举行的‘万国博览会’。在陕西,歧山挂面已形成十多个比较集中的加工基地。

二. 陕西省 宝鸡 凤县 凤党

党参属桔梗科党参属,党参的根为常用中药,味甘性平,具补气,益血,生津的功能,在我国各地皆有出产。凤县所产党参,芦头蜂窝状,俗称“狮子盘头”;芦下密集横纹,称“蚕项”;皮松肉紧,质地柔润,有弹性而易折,断面黄白相间,中间黄色,曲折环绕有裂隙和放射状花纹,称“菊花心”。气清香,味甜,口嚼粘牙,无渣,为党参中上品。

据《凤县志》和《凤县民国志》等资料记载:凤党以名贵质优享誉远销于东南亚、日、韩等地。清末时是朝廷的上等贡品,1964年凤县被省上列为凤党出口商品基地县;1987年凤党被陕西省作为名优地方产品推荐参加上海“中国首届中医药国际学术及展览会”。

由于过度采挖,凤党野生资源已濒临绝迹,一度出现无货供应,凤党品牌逐渐退出市场。近年来,凤县县委、县政府积极抢抓中药现代化机遇,实施“药椒大县”战略,把凤党的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产业来抓,已建成党参种植基地500亩,凤党实施GAP认证,凤党重振雄风指日可待。

三. 陕西省 宝鸡 凤翔 凤翔豆花

黄豆磨制而成。成品居豆腐脑与水豆腐之间。用筷触之散成花块,而不稀解,浇汤淋油(辣子油),油香四溢。以其红白相间,形色如花,故名。咸辣清香,爽滑利口,原汁原汤,易于消化。

四. 四川省 绵阳 安州区 绵阳脆皮锅盔

锅魁——绵州小吃一绝 锅魁中间有一个“龙眼睛”似的锅魁头,把龙眼牵出、提出来,整个锅魁一层油旋子锅魁:层旋开而不会断,锅魁则层层都酥。制作油旋子锅魁要求精细制作,特别是在和面上。

混堂锅魁:其特色是泡,锅魁泡得老高,现在的蛋糕都无法与它的味道相比。

脆皮锅魁:以香味闻名,有各种馅,锅魁上有一个红印,油亮亮的,另人垂涎,比现在的月饼好吃。

五. 陕西省 咸阳 长武县 长武锅盔

长武锅盔源于外婆给外孙贺弥月赠送礼品,后发展成为风味方便食品。锅盔整体呈圆形,直径尺许,厚1寸,重5斤。料取麦面精粉,压秆和面,浅锅慢火烘烤。外表斑黄,切口砂白,酥活适口,能久放,便携带

( 咸阳)

“陕西十大怪,锅盔像锅盖”。长武锅盔正是这样。它直径尺五,厚约八分。外皮微黄透红,干而不硬,酥而不软;内里洁白如雪,绵而不虚,松而不柔。用刀一切,立即香气扑鼻,吃到嘴里,越嚼越香甜,越嚼越可口;泡在羊肉汤、水豆腐里,耐煮耐泡,越煮越泡,越有筋丝,越有味道。它耐贮藏,冬季天寒,十天半月,味道如初;酷暑炎夏,三两天内也不会变质。它是长武人的传统主食之一,也是西北人喜食的风味食品。长武人外出办事,走亲访友,常要带点长武的锅盔作干粮或作为馈赠的地方;外地人到长武,不仅要常吃长武锅盔,临走时还要带上三五斤继续享用,或供亲友品尝。长武锅盔所以如此精美,一是用料精良:二是加工考究。正宗的长武锅盔用的是如雪如粉的八零麦面和清醇甘甜的北水沟泉水,烙制时,用细麦面5公斤,加2公斤酵面,倒15克碱水,用1公斤温水和匀,揉成硬面,然后,用一根1米多长、茶杯口粗细的压杆反复压和,直到软硬合适,然后成形放进浅锅,用麦草火慢慢烧烙,三翻六转,经过40分钟,正反两面都上好火色,能闻到面熟的香味后从锅内取出,放在干净麦草上晾凉即成。

六. 河南省 信阳市 新县 枣锅盔

工艺:烙焙法

枣锅盔的制作材料:面粉2000克,老酵面150克,红枣1750克,白糖150克,玫瑰、饴糖、芝麻各50克,青红丝25克,食碱适量。

特色:外酥香,内软甜,味美可口。

制作方法:

1.将老酵面澥开倒入盆内,将面粉倒入,对水和成面块(500克面对水150-200克),略饧后加入适量碱水,放入干面粉揉匀。

2.红枣洗净煮熟,捞出晾凉。将面团分成3份,其中1份擀成圆片,将枣立着均匀地排在上面。另一份擀成圆片,切成长条,每排一圈枣,用长面条紧贴一圈,固定枣的位置,并和下圈枣隔开,同时撒入玫瑰。枣排完后,将剩下的一面也擀成圆片,并稍大于底面皮片,盖在枣的上面,将周围包住,制成“枣锅盔”。

3.枣锅盔放入平底鏊里,用小文火烙制片刻,即在面上撒少许水,粘上芝麻,翻身烙另一面,待花纹起匀时,再翻个身,并垫上垫圈,继续烙30分钟左右,待呈柿黄色、锅盔熟时,将鏊端离火口,刷上糖稀,撒上白糖和青、红丝即成。食时切成长方块。

制作要领:

1.面团要揉匀饧透,揉至光滑为宜;

2.烙制时火不宜太旺,以免焦煳。

七. 湖北省 天门 天门锅盔

锅盔原是产于陕西的一种美食,经过天门人的改良和传承,如今已成为天门市民早点中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锅盔是最好卖的,超过10点你来看,肯定每家早餐店都没有了。”

天门锅盔原料:

芝麻,葱花,猪板油,酵面,精盐,纯碱,上白面粉,饴糖,芝麻油。

天门锅盔制法:

1.把猪板油去油膜、剁茸后加精盐拌匀;

2.把面粉加酵面和清水揉匀,发酵;

3.将发酵好的面团加纯碱揉匀,揿成圆坨,擀成面皮, 抹上猪板油茸,撒匀葱花,制成锅盔坯; 4.在锅盔坯上刷上饴糖、撒匀芝麻置炕炉内炕,直到锅盔炕到两面呈金黄色、刷上芝麻油即可。

天门锅盔特点:

湖北天门著名传统特色风味小吃。具有金黄色泽,外形 美观,外酥内软的特色。

八. 陕西省 宝鸡 岐山 岐山醋粉

西府是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道以西的宝鸡诸县的统称。说到西府的醋粉,知道的人恐怕不多,就算是西安市人能说上来的也不是多数,但是把它列为陕西的名吃,却是一点也不过份的,因为它本身有着很深的文化背景,可以上溯到商周时代。那时候,酿醋的工艺已经深入民间,醋粉是酿醋工艺的副产品也就由此而产生了。

说到醋粉,就不能不说到酿醋工艺,在陕西的西府,农家多有自己酿醋的风俗,在阳光明媚的春天,向阳的山坡上生长着一种荆棘,这是做醋曲的必要原料,把它采摘来用水烫过,和五谷的糟粕搅拌在一起,就成了做醋的醋曲了,这五谷有大麦,小麦,豌豆,高粱等等,把这些原料用石碾压的粉碎放进一口大缸里,就可以开始酿醋了。在民间传统里,酿醋也有供奉的神明,这负责酿醋的神,不是别人就是风神榜里的姜子牙,当年分封神位的时候,所有的天地神位都分给其他有功的大臣了,最后姜子牙主动向周武王讨了一个"醋坛神"这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功高过世,也早就懂得兔死狗烹的道理,这样自甘人后,表明了自己已胸无大志,于是避免了周武王对自己的猜疑,也算是功成身退了。再有那个时候,经济还不是十分的发达,醋在当时也是一种利润很大的商品。所以他这样做也就十分容易理解了。

在酿醋的农家都供奉着姜子牙的神像,香烟袅袅一直伴着晶莹红亮的醋酿造出来。醋酿好了,醋糟还有很大的用处,首先把醋糟进行过滤,剩下有淀粉的部分,再掺入麦面,和成很稀的面糊,倒入一种平底很浅的铁皮制成的锅里,当地人称为"萝"隔水蒸熟,放凉,用刀细细的切成条状,拌入酿造的醋,盐,蒜水,红油辣椒,就成了具有西府明显特色的一道小吃,其口感微酸,筋道,香馥浓郁,让人吃了以后胃口大开。若有机会到西府的农家小院去做客,主人一定会端出一碗醋粉让客人尽情品尝的。

九. 陕西省 宝鸡 凤县 干脚棒

冬腊月,即“小雪”至“立春”前,凤县的乡民家家户户杀猪宰羊,一头整猪做肉臊子,卤肉(主要是下水和耳朵),剩下的就会挂腊肉,尤其是把整个猪腿挂成腊肉。等到贵客临门,就会用它来做一道地地道道的凤县名菜——“干脚(jue)棒(bang)”。



先把干豆角用水泡发,接着把挂好的腊肉猪腿放在开水锅里煮一小会。再将猪腿切成大块,放在油锅里炒一下,然后放一些干豆角,配上葱、姜、蒜、酱油、干辣椒,放水用小火焖。水不要放太多适量。最后放味精就行了,这道大菜肥而不腻,就是一个字——香!

十. 四川省 广安 武胜县 武胜凉粉锅盔

武胜凉粉锅盔,是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的著名特色小吃,此品外皮酥脆焦嫩,内陷凉粉麻辣味足,一冷一热,相互调和,回味悠长。另南充市也有用川北凉粉灌锅盔的吃法,叫做锅盔灌凉粉。

武胜凉粉锅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外皮,一部分为内馅。nkH

外皮,用精制面粉经发酵后反复揉搓成面团,再用面杖擀制圆形面皮,放在烙锅上微火烙制,面皮因发酵,烙制中自然分为囊空的上下两层,便于包裹内馅。烙好后,再放在炭炉内壁烘烤。内馅则是质细、柔嫩、筋力软绵、清香可口的凉粉。nkH

内馅:凉粉,是店家选用颗粒饱满、不霉不烂的优质豌豆,提取井水,把豌豆经过发泡,使豌豆泡成不硬不软,硬了磨不烂,出淀粉少,软了把豌豆泡烂变质也不行;在用料和发泡过程中,掌握好水温和把好用料质量关,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用石磨慢慢推浆,过滤提取淀粉,经过精心搅制而成。nkH

将凉粉配料上,加上特制的红油、蒜泥、豆豉酱、姜末、花椒等调料。红油选用优质大红海椒和上等菜油,加上冰糖熬制,制出的红油又红又回甜,更是一绝,使凉粉锅盔锦上添花,形成独特的风味。nkH

武胜凉粉锅盔,或者更亲切的称为“哑巴锅盔”,似乎已成为“老武胜”们关于家乡的共同记忆。现在,“凉粉锅盔”已是远近闻名,成为武胜一道名小吃。nkH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