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麻城土特产鱼丸 麻城鱼丸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麻城土特产鱼丸 麻城鱼丸更新时间:2023-08-08 02:49:55

一. 广东省 惠州 惠阳区 东江鱼丸

东江鱼丸

东江大鱼丸,此品制法特殊。一般鱼丸,大都要加入蛋清或淀粉,以收敛水分和增加鱼肉的凝结性。但这样作的鱼丸体重,入水即沉,爽而不滑;东江鱼丸不加淀粉或蛋清,反而加清水,作得又特别大个。显得特别身轻,入水即浮,洁白圆润,煮熟后,分外嫩滑爽口。

将新鲜的鲮鱼去鳞开肚去肠,洗净后取去脊骨,等肉冷后用锋利的刀刮肉。选择平面砧板将刮起的肉放在砧板面上,放清水100克,徐徐剁至鱼肉浮起呈镜面状,即把上面最嫩滑的一层刮起,放在碟或碗上,继续再剁再刮,刮至最后一层便不要了。

将剁烂的鱼肉放在一只深盘中,加清水100克,味粉10克,鸡蛋白2只,用水搅匀,放精盐20克,打成鱼胶,再加猪油100克调匀,用手搓成丸形,每只约重20或25克,放进冷水锅里,用文火浸熟(丸浮水面为度)。食时加鸡汤时菜,便成上汤鱼丸。另外,还可以用大虾、鸭肾、本港(惠阳澳头港口出产的鱿鱼,当地人简称本港,质量最好)、火腿等料切碎与鱼胶捞匀,搓成鱼丸,叫“百花鱼丸”。

二. 广东省 阳江 江城区 闸坡鱼丸

闸坡鱼丸以其形佳味美、香滑爽口、营养丰富、能保持鲜鱼的原汁原味而著称。鱼丸的制作十分讲究,选料精、原料鲜、工序细是制作上的特点。

三. 广东省 汕头 濠江区 汕头鱼丸

汕头鱼丸的制作非常讲究:必须选用在汕头渔港捕捞的“拿哥鱼”、“石斑鱼”或“马胶鱼”个重在半斤左右,鱼鲜在去皮、剔骨、剁酱之后置特制木桶中,加调料,纯用刚猛掌力快速拍打,直至胶质吐出,再用手挤成略小乒乓的球体,文火蒸煮,即告完成。鱼丸浑圆光洁,富有弹性,嫩、脆、香、鲜,口感极佳。 鱼肉营养丰富,具有滋补健胃、利水消肿、通乳、清热解毒、止嗽下气的功效;鱼肉含有丰富的镁元素,对心血管系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鱼肉中含维生素A、铁、钙、磷等,常吃鱼还有养肝补血、泽肤养发健美的功效。 

四. 湖北省 黄冈市 麻城 麻城福白菊

麻城福白菊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麻城福白菊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麻城福白菊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麻城福白菊具有“朵大肥厚、花瓣玉白、花蕊深黄,汤液清澈、金黄带绿,气清香,味甘醇美”等品质特征,为药、食兼用型中药材。具有散风清热、明目解毒之功效。其产品质量经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反复检测,其主要指标的绿原酸和总黄酮的含量均高于药典标准,远远高于其它品种的菊花。2008年,麻城福白菊被农业部登记为全国首批28个“地理标志农产品”之一;2009年被国家工商总局核准“证明商标”的登记保护;2010年产地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保健菊花之乡”;2013年获得“湖北省优质农产品”称号;据浙江大学的“中国农产品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心”评估,麻城福白菊品牌价值达到2.52亿元。麻城福白菊主产于该市北部山区的福田河、黄土岗等乡镇,常年菊花种植面积5万亩左右,产量5000吨左右。基地亩平产值8000元左右,纯收入5000元以上,菊农单项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该市以福白菊为原料的加工和销售企业发展到15家。福白菊产业已成为该市优势特色产业,成为农民致富的新亮点。目前,福白菊产区的产量就占1/3左右,湖北麻城与浙江桐乡、江苏盐城并称中国药用保健白菊花三大产地,麻城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菊花生产基地。

地域范围

采自以福田河镇为中心的湖北省麻城北部山区范围内生长的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morifoliumRamat.的头状花序,按传统工艺或现代工艺在当地加工而成,具有“朵大肥厚、花瓣玉白、花蕊深黄,汤液清澈、金黄带绿,气清香,味甘醇美”等品质特征,为药食兼用型中药材。

特定品质

花序扁球形、不规则球形或稍压扁,直径多1.5~4cm。总苞由3~4层苞片组成,外围为数层舌状花,类白色或黄色,中央为管状花。气清香,味甘、微苦。河南产者称怀菊花,安徽产者称滁菊花或亳菊花,浙江产者称杭菊花,湖北福田河产者为福白菊。

文化典故

菊花是我国传统的十大名花之一,是花中“四君子”之一。据“麻城县志”记载,早在宋朝就开始栽培、种植菊花,其时主要用于观赏。据《本草纲目》记载,菊花具有散风清热、明目解毒之功效,被中药界称之为“广谱抗生素”。麻城福白菊原野生于大别山一奇峰之上,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由福田河境内名寺纯阳寺道士移植于纯阳山周围,因这种菊花“净美香幽具驱邪之气”,被上山入寺的道教信徒移植到庭前院后,种植者初为观赏,后采之作茶、入酒,并逐步发现其药用、食疗、保健效果明显,被作为“药膳佳肴,饮中极品”。到明清,在东阁大学士郑以伟、山西总督梅国桢、御史梅之焕等福田河籍高官名流的积极倡导下,福田河的一些百姓已经将菊花种植范围从庭院扩大到大田畈移栽,并摸索出了一套福白菊耕作、繁殖、烘制、储存的技术和经验。自此,麻城福白菊开始被当地-作为向上进贡的贵重礼品,并被精明的商人运抵金陵、开封等地高价出售。大革命时期,红四军在麻城福田河成立,并转战麻城、红安、新县一带。福田河百姓将麻城福白菊送给红军。红军战士受伤了就用福白菊清理伤口,渴了就用福白菊煮茶饮用,深受广大战士的喜爱。1957年冬季,时任-副部长兼南京军区司令员的-回家乡河南新县田铺乡许家洼(原属湖北麻城)时,到麻城福田河仙羊岩外婆家,就对外婆家的菊花茶赞不绝口,并吩咐警卫捎上几斤菊花带回南京饮用。解放后,菊花的种植和栽培已成为全镇上下的共识,通过综合的政策和技术等鼓励措施,有效地推动了“麻城福白菊”产业向前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50-70年代,为小规模种植,作为中药材引种和推广,为民间观赏、药用阶段;70-80年代,作为经济作物大面积种植,开始作为土、中药材进行推广的阶段;80-90年代,规模化种植,作为多种经营、副业生产的支柱产业进行基地建设和扶持阶段;90年代初-2000年,探索积累生产技术,推广新技术,着力提升菊花产量和产品品质的攻坚阶段;2000年以后,推行标准化生产,着力实施了知识产权保护、专项科研课题的品牌打造阶段;

地域范围

麻城福白菊产区位于湖北省麻城市北部山区,其中福田河镇为主产区,黄土岗镇、乘马岗镇、三河口镇、顺河集镇为零星种植区,共5个乡镇。产区版图面积1520.7平方公里,总人口29.1万人。产区位于北纬31°20′-31°40′,东经114°45′-115°20′;产区北与河南省新县、商城县接壤,西与湖北省红安县接壤,南与麻城市区接壤,东与安徽省金寨县接壤。主产区常年菊花种植面积稳定在1200公顷以上,总产量在2000吨以上。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麻城福白菊产区是长江支流-举水河源头所在地,水质好,无任何工业污染,土壤具有典型的南北过度的黄棕壤特征,土层深厚,保墒性好。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5%,碱解氮82ppm,有机磷11.9ppm,有效钾165ppm;pH值为6.0-7.5之间。菊花最佳种植地带为海拔200m-800m之间的山丘河谷地带。产区位于大别山长江淮河分水岭南麓向阳地带,地貌顺大别山及其余脉之山势,由北向南逐级下降,其基本地形特征是“七山一水二分田”,这里谷宽丘广,冲、垄、畈犬牙交错,坡度为5-24度,海拔100m-1000m。

(2)水文情况:产区地处长江、淮河分水岭的大别山南麓向阳地带,为长江一级支流-举水河流经产区全境,有大、中、小(一)型水库共19座,年平均地表径流3.41亿m3。产区地下水资源丰富,总贮量1.94亿m3/年,水质清澈、纯净,是理想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产区菊花种植范围内无工矿企业、无“三废”污染源。

(3)气候情况:麻城福白菊产区的麻北地区属亚热带向温带气候过渡区域,为大陆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16摄氏度,年平均日照时数在1634-2249小时之间,年平均降水量在1112.2-1688.7毫米,全年无霜期237天。具有四季分明、降水适中、水光热同步等特征,非常适宜菊花的生长发育。

(4)人文历史情况:据《麻城县志》记载,麻城福白菊因味甜甘美,又称甘菊,北宋时就有种植。从观赏到引种、从引种到大田移栽,直至大田规模化种植,至今已有千年的种植历史。麻城市政府已将麻城福白菊产业列为全市优先发展的特色农业产业,积极打造产业发展平台,为菊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使其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近几十年来,先后由麻城市政府、福田河镇政府、麻城市福白菊产业协会组织了十余次“菊花文化节”、“中秋赏菊”、“菊花诗会”等专题宣传和推介等活动,全力打造“麻城福白菊”品牌。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环境及具体指标要求:产地环境符合农业部颁布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环境质量标准(NY5116-2002)二级以上和饮用菊花产地环境条件标准(NY5120-2002)的规定。杜绝产地及周边3公里范围内的污染源(废水、废气、重金属、废原生物等),基地应选择土壤肥力和水源条件好的耕地。具体产地环境指标要求为年日照数2249h,无霜期240天,全年≥10℃的平均积温5100℃。平均海拔410m,最佳种植地带为海拔200m-800m。年降水量1000mm-1200mm。成土母质为片麻岩,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土壤肥沃,熟化程度高,宜种性广,土壤pH值6.0-7.5。大气质量应符合GB3095-82规定;土壤质量应符合GB15618-1995规定;灌溉水质量符合GB5084-1992规定。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选择长期种植选育出的红心大白菊、小白菊等优良品种。

(3)生产过程管理:①母株管理。开花期选健壮、花好、无病虫害的植株标记,摘完花后剪茎,将根蔸挖起栽入育苗地,覆盖10cm厚的土渣肥或腐熟厩肥越冬。②扦插育苗。4月上旬,用茎基蘖芽育苗。选粗壮、无病虫的新苗,留顶叶及6cm-8cm的茎,节下剪成斜面,蘸生根粉溶液,打浆,稍凉干,按20cm×6cm的株行距扦插,苗床保湿保肥,当扦插苗高20cm即可移植大田。③移栽大田。5月上中旬,将大田整成畦宽100cm-120cm、沟深20cm-25cm的地块,施基肥,可覆盖黑地膜,按株行距40cm×60cm在畦面上打孔,带土移苗,每孔定植一株,加水保湿。④打顶培土。打顶分三次进行,第一次在6月上旬,第二次在7月中旬,第三次在8月底前。当新枝长到30cm-35cm时,用泥土将枝条下部压实,培土时间不超过7月底。⑤水肥管理。梅雨时期及暴雨时要清沟排水,伏旱时期要灌溉抗旱。菊花孕蕾期需水量大,要及时灌溉。大田施肥应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基肥应使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提倡使用菊花专用肥。⑥病虫害防治。提倡采取种苗、水肥等管理,实行小地块轮作种植,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防治病虫害。农药使用按GB4285、GB/T8321.1-8321.7的规定执行,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①采收时间。菊花采收始于10月下旬,止于12月上旬,选择无雨天、露水干后采花。②采收标准。初花期,以胎花花瓣已经伸出花蕾、花瓣嫩黄微屈卷、花蕊没有外露为标准,可择优少量采收。其后头水花、二水花、三水花采收标准为花瓣洁白平直,花心有70%--80%散开。③鲜花采收分级。鲜花采收时应按等级分开放置,每等级均不得含杂质、泥花、虫花、病花。④加工。采收的鲜花不能挤压,要及时摊开阴干,进行加工。传统加工工艺分上笼、杀青、晾晒三个步骤,形成菊花饼状干货;现代加工工艺有蒸汽或微波杀青、烘烤两个步骤,形成朵状干货。产品加工技术规程执行《饮用菊花》(NY/T5121-2002)标准。

(5)生产记录要求:麻城福白菊生产全程规定以菊花专业户和加工企业为单位,全面建立产品档案。分品种建立生产日志,要分项记录重大气候因素、物候期、耕作措施、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情况以及采收的基地名称和加工生产日期,制作产品标签。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观特征:麻城福白菊花朵大肥厚、花瓣玉白、花蕊深黄,汤液清澈、金黄带绿,气清香,味甘醇美等品质特征。单花朵大2-5cm,花瓣长约22-25mm,宽5-7mm,其总黄酮、绿原酸含量高,为药食兼用型中药材。

(2)内在品质量化指标:麻城福白菊总黄酮含量6.1-8.2%,绿原酸0.18-0.35%。

(3)产品质量标准及安全要求:麻城福白菊执行《无公害食品饮用菊花》(NY5119-2002)标准和湖北省地方标准《福白菊》(DB42/334-2005)(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5.12.30发布)。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1)分级:菊花商品质量等级按感官指标分级为四个等级:特级、一级、二级、等外级,均要求无枝叶、杂质、虫蛀、霉变。

(2)包装:包装材料(包括内、外包装)必须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要求。

(3)标识: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麻城福白菊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

(4)运输、贮藏:麻城福白菊产品的运输、贮藏执行湖北省地方标准《福白菊》(DB42/334-2005)。

五. 福建省 漳州 东山 东山鱼丸

鱼丸是东山县的传统风味小吃,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东山鱼丸质量好,雪白晶亮,又脆又香,味道鲜美。

东山鱼丸是以新鲜马鲛鱼、鳗鱼、鲨鱼等上等经济鱼类做为主料,优质的番薯粉作为辅料。制作时,先把鱼洗刷干净,放平,用横刀刮肉,把鱼肉精取细刮后,把研细的粉料放进去,和硼砂主辅料配搭得当后,要搅拌均匀,使胚料稀稠适度,下热锅,熟后捞上晾干。吃时重放入开水中煮沸,佐以芹菜末、味精、葱珠油。香甜可口,别有一番风味,深受海内外客人的欢迎。现除了饭店、小吃摊经营外,还有专卖冷却的熟鱼丸,供带回煮食。

六. 广东省 湛江 吴川 吴川鱼丸

你可能去过很多地方,在外面吃到什么牛肉丸,墨鱼丸,香菇贡丸……但是,你始终没办法吃到吴川的特色美食,鱼丸!吴川的马胶鱼鱼丸。

鱼丸也是吴川传统菜肴、名宴菜肴之一,但凡宴席,必有鱼丸。吴川鱼丸色白、滋润、细嫩、光滑,嚼起来香滑爽口,口感好、有弹性,而且充满鱼肉的香味但没有半点鱼的腥味。

七. 福建省 莆田 荔城区 秋凤鱼丸

开了很久的一家小店,生意火爆,在市内还开了几家连锁店,卖的是五块钱的鱼丸和线面,只是小店环境比较一般。白腻滚烫的鱼丸,轻咬一口,有浓又香的汤汁就顺着嘴流下去,那股嚼劲让人有种说不出的舒服,面上的葱花也飘得人沉醉,还有那韧劲十足,口感上佳的鱼片总是让人爱不释口。地址:荔城大道(逸夫小学旁边)

八. 广东省 湛江 吴川 梅菉鱼丸

吴川特色美食:梅菉鱼丸 口感嫩滑有筋道

在吴川梅菉一带,烹制鱼丸是很出名的一道地方小吃。梅菉的鱼丸选材优良,制作考究,口感嫩滑,无腥味,有筋道,老幼咸宜。鱼丸的制作,首先要选好海鲜原料,精选产于南海、北部湾的深海马鲛鱼,肉质鲜嫩而有韧性,花样繁多,可以满足不同口味的食客。

制作鱼丸最讲究工艺环节是搧鱼肉,搧得够功夫最重要,力度大小对鱼丸的韧性有影响,力度够了韧性足,力度不足则软绵绵。

做法:

1.先是剖鱼净肚,横切鱼片; 接着,用刀反复搧片鱼肉,使其成为鱼茸;

2.手工摔打肉泥50次左右至起胶为止,配佐料花生油、味精、精盐、蛋清、生粉,和鱼肉混合成胶糊状;

3.最后就是手捏成球状放入清水冷固定型,放入大锅50度至60度浸熟;

4.再文火不停搅动,看其是否熟,恰到好处时用捞箕捞取。

吃法:

可猛火煲汤、可油炸或可煎炒。

九. 广东省 汕头 龙湖区 达濠鱼丸

达濠鱼丸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传统名食。达埠为达濠旧称,为潮汕沿海鱼区之一,水产品丰富,海鲜加工食品多有特色,尤以鱼丸一项著称,保鲜远销港澳地区。

制作时,以选料于淡甲鱼(鯒)等为上乘,经刨取其肉,然后选用绞、摔、拌、掏等多道细致工序,并佐以味精、蛋白、精盐等配料,掏成丸后还须经水浸漂,然后用文武火交替煮熟。

食用时再放入上汤、紫菜、香菜、味精、胡椒粉、芝麻油等调味品。

十. 广东省 汕头 潮南区 沙陇鱼丸

沙陇鱼丸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