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新疆特产邮回河南老家 新疆能往家里邮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新疆特产邮回河南老家 新疆能往家里邮的特产更新时间:2023-08-20 17:23:52

一. 新疆 喀什 叶城 喀什沙棘

沙棘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维生素C、E、K1、B1、B2,17种氨基酸,20余种微量元素,4种有机酸,6种单糖,7种脂肪酸,多酚类和黄酮类、番茄红素、叶酸及一些微量元素,同时还伴生着近20种生物活性物质,特别是从果肉中提取沙棘油含有生物活性成份106种,其中脂溶性维生素6种。脂肪酸22种,脂类42种、黄酮类和酚类36种。以及谷甾醇、三萜烯,聚戊烯醇、5-羟色胺,羟基香豆素等等。广泛应用于保健、食品、医药、轻工等方面。1977年卫生部首次将沙棘正式列入《中国药典》。沙棘果实制品被誉为世界第三代果品珍品和二十一世纪最佳保健饮品。

沙棘是特有野生树种,具有防风固土的功能,沙棘果、叶经济价值十分显著。由于本地的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造就了本地沙棘果大、肉厚、含油量高,且品质上乘。疏附县有野生沙棘林3万余亩,结果面积1万余亩,年产量800吨。疏附县沙棘饮品有限公司已开发出沙棘油、沙棘饮料等系列产品十余种,并深受人们的青睐,远销十几个省、市,市场前景广阔。

二. 新疆 喀什 叶城 叶城蟠桃

较珍贵水果之一。主要产于叶城县等地。蟠桃是桃子的一种,但果实却与桃子完全不同。蟠桃的形状扁圆 ,顶部凹陷形成一个小窝,其果皮呈深黄色,顶部有一片红晕。蟠桃味甜 、汁多、核小,不但好看,而且好吃,色味兼备,不愧为“仙桃”之称。( 喀什)

三. 新疆 喀什 伽师 喀什西酸梅

西酸梅果实富含有机酸,具有抑止体内乳酸的产生。全地区酸西梅面积27263亩。除叶城和塔县以外,各县市均有分布。按面积大小,各县市分布情况为:伽师县最大,占总面积的89.0%;其次为英吉沙、麦盖提、巴楚、疏勒和莎车五县,占总面积的10%;疏附县、喀什市、岳普湖县和泽普县面积均很小,占总面积的1%。

四. 新疆 昌吉 新疆啤酒大麦

新疆啤酒大麦产量高、品质优、稳定性好,具有发展无污染绿色食品原料的巨大优势。全疆啤酒大麦种植面积48万亩,产量14万吨。麦芽主要供应国内啤酒生产厂家并出口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新疆大麦主要分布于昌吉、塔城、博州等地。主要品种有新啤1号、新引D4号、青啤4号、干啤1号、4号、黑引瑞等。

五. 新疆 新疆玉米

玉米是新疆仅次于小麦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1092万亩,总产量517.7万吨,单产474.1公斤/亩。全区各地均有种植。主要有饲用玉米、高赖氨酸玉米、高油玉米、甜玉米、爆裂玉米、糯玉米等。主栽品种有八农701、703;新玉10、14、24、31、33、43;伊单10、13、14号;石玉901等。

六. 新疆 和田 皮山县 新疆核桃

主要品种有:纸皮核桃,产于可克苏,壳薄如纸,对着阳光几乎可见壳内果仁的形状,用手指轻捏,果壳即破碎。果形中等,平均单粒重11.7克,出仁率67%,高者可达69%。仁甜而饱满,出油率?1%。薄壳核桃,主产于喀什、阿克苏、库车等地,由野生核桃引种驯化而成,果壳较薄,平均粒重约15克,出仁率52-62%,果仁丰满,含油率72一76%。”露仁核桃,在南疆各地广为栽培,果壳很薄,壳面会自动破裂,果仁露出
出仁率65;67%。核仁甘甜,含油率73%左右。穗状核 桃,主产于阿克苏地区,果壳较薄,每一果穗挂果6-15粒,果型较大,平均单果重14.8克,果仁丰满,出仁率56%,含油率69%。隔年核桃,主产于阿克苏、喀什、和田等地;果型较大,乎均单果重16.6克。核仁饱满,味甜,出仁率49%,含油率71%。新疆核桃出口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国。( 喀什)

七. 新疆 博尔塔拉 博乐 卤虫

被誉为水产业“软黄金”的艾比湖卤虫,是博尔塔拉特有的优势资源。博尔塔拉艾比湖是中国卤虫的主要产区。据专家测定,艾比湖卤虫虫体年资源量可达2万吨,虫卵资源量为200至400吨。艾比湖卤虫和卤虫卵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热点。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卤虫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1988年10月,博州人民政府颁布《艾比湖卤虫资源开发利用暂行管理规定》,将卤虫资源的开发利用逐步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1999年,又对全州卤虫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成立了“艾比湖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并同国内多家科研、生产单位合作,引进资金、技术和设备,开发生产卤虫产品,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使卤虫资源的开发迈出了新步伐。( 博尔塔拉)

八. 新疆 喀什 泽普 泽普红枣

泽普红枣是新疆喀什地区泽普县的。泽普县是全国有机红枣名县,其红枣以质取胜,曾荣获首届中国枣业大会金奖。

泽普,维吾尔语意为“漂着金子的河”,自古因美丽富饶而得名,位于昆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西缘、叶尔羌河与提孜那甫河冲积扇中上部,处在新疆自治区喀什南翼经济发展区的中心,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季分明,光照充足,素有“塞外江南、鱼米之乡”的美称,是新疆重要的商品粮、商品棉和大红枣生产基地。

泽普红枣栽培历史悠久,早在1988年,就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命名为“红枣商品生产基地县”。2008年,泽普县出产的 “祖娜尔”骏枣在首届中国枣业大会暨国际枣属植物研讨会上获得金奖;2009年,10万亩红枣通过国家有机转换产品认证,为目前全疆最大认证县,今年又有6万亩红枣获得有机产品认证。有关专家对泽普红枣特点有很好的概括:果大皮薄、色红如血、性平味甘、入口即食、不留残渣, “可列为红枣之冠”。红枣的营养价值还非常丰富,红枣的维生素 C含量是所有果品里最高的,比苹果、桃子高80—90倍,比梨高140倍,被誉为“天然维生素C丸”。这可能也是泽普老寿星多的缘故。

九. 新疆 喀什 伽师 热瓦普

热瓦普,又称热瓦甫、拉瓦波、喇巴卜。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弹弦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传创制于十四世热瓦普纪。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乐师史》中记载,热瓦普起源于南疆喀什。 民间流传的喀什热瓦普,全长130厘米。

热瓦普,又称热瓦甫、拉瓦波、喇巴卜。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弹弦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传创制于十四世纪。清代被列入宫廷的回部乐。《律吕正义后编》(公元1746年成书)收录称喇巴卜。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乐师史》中记载,热瓦普起源于南疆喀什。

民间流传的喀什热瓦普,全长130厘米。音箱呈半球形,用整块桑木挖制,面部蒙羊皮或驴皮。琴头的弦槽部位向后呈直角弯曲。琴杆上缠有二十八个丝弦品位。琴杆与音箱连接处两侧各设一弯角。琴杆、音箱上镶有驼骨、贝壳等装饰。张一条主奏弦和四至六条共鸣弦,均用钢丝弦。主奏弦定弦c1,四条共鸣弦定弦e、A、d、g,六条共鸣弦定弦#f.B、e、A、d、g或B、e、E、A、d、g。音域约两个八度。

发展历史

公元14世纪,国内外民族文化交流广泛开展,维吾尔族人民在原有民间乐器的基础上, 吸收外来乐器,创制出一些新乐器,喀什热瓦普就是维吾尔族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在民间一直盛传不衰。到了清代,热瓦普被列入宫廷回部乐(即维吾尔族音乐)中,并以喇巴卜、喇叭卜之名载入史册。成书于公元1746年的清《律吕正义后编》(卷四十五)《回部乐技》 载:“司胡拨一人,回名喇巴卜。”清《皇朝礼器图式》附有其图。《清史稿》(卷一一) 载:“喇叭卜,丝弦五、钢弦二,木柄通槽,槽形如半瓶,下冒以革。曲首凿空纳丝弦,以五轴绾之,左二右三,曲首右侧以两轴绾钢弦。用手冒拨指,或木拨弹丝弦,应钢弦取声。”在公元1854年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撰写的《乐师史》 (古维文手抄本)中,叙述了十七位艺人创作的“木卡姆”流行情况,据艺人讲:热瓦普起源于南疆喀什。20世纪30年代,上海民族器乐演奏社团大同乐会,曾参照历史资料制作了一套我国民族乐器,包括古代乐器和少数民族乐器,其中就有喇巴卜两件,并且还做了一些改革尝试,原形制的七条琴弦,有五条丝弦、两条钢弦,乐会制作的喇巴卜只张了五条丝弦。喀什热瓦普流传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并在北疆地区也有流传,它在工艺、音质和演奏诸方面,都较以前有了较大的发展。

如果说“弹拨尔”是一种能奏出极富有魔力的乐器,那么“热瓦甫”这种乐器就是最为普及的乐器了。 热瓦普,又称拉瓦波、喇巴卜。产生于公元14世纪,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在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的《乐师史》中记载,热瓦普起源于南疆喀什。它不但是维吾尔族喜爱的乐器,也是塔吉克族和乌孜别克族等少数民族所喜爱的弹拨乐器。

热瓦普-种类

维吾尔族的热瓦甫种类很多,分为喀什热瓦甫、新型热瓦甫、多朗热瓦甫和牧羊人热瓦甫等。喀什热瓦甫因流行于喀什一带而得名,它发出的声音柔和,音量虽较小,音色却委婉细腻。 欢乐的节日人们弹起喜爱的热瓦甫新疆的塔吉克族把热瓦甫称为“热布卜”,是塔吉克族人民使用最普遍的弹弦乐器。主要流传于新疆西南部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及邻近的莎车、泽普、叶城和皮山等地。热瓦甫多用杏木制成,与维吾尔族的多朗热瓦甫相似,全长7O厘米,比热瓦甫稍短、粗,琴箱较大、呈扁圆形,主要以牛、马或驴皮蒙面。演奏时用杏木、梨木、牛角或化学拔片弹奏音乐,演奏出的乐曲音色丰富,音响旋律多变,所以常用于合奏及独奏。(此外,塔吉克族还有一种专供儿童弹奏的小型的热布卜,叫做“热布卜乔”。)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