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广东省潮阳区特产 潮阳特产送人怎么样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广东省潮阳区特产 潮阳特产送人怎么样更新时间:2023-08-10 02:45:41

一. 广东省 汕头 濠江区 粽球

名小食。粽球为潮汕传统民俗食品。外形为六角球状。
1920年,张强德父子在汕头市升平路头妈祖宫(即老妈宫)附近摆摊经营粽球,张强德之子张良杰在老妈宫对面小巷内租用一间小铺,开设了顺德号粽球 店。因粽球质量好,且占有地利,生意日隆,顺德号的粽球也逐渐成为潮汕和海外潮人所喜爱的老妈宫粽球。

主料采用的糯米,必须颗粒饱满且大小均匀。制作时先淘洗干净,用清水浸泡6小时,捞起放在竹筛晾干,次日下锅用猪油炒后,加适量上等鱼露,再炒至米粒晶莹透亮,油香润滑,用盆盛装待用。老妈宫粽球里有甜、咸双拼料馅,甜料馅部分为绿豆沙馅(或乌豆沙馅)和水晶馅,外面用猪网膋包裹;咸料馅部分为香菇、虾米、腊肠、方鱼末、莲子、栗子和经腌制的南乳鬃头肉。然后用竹叶、咸草包裹扎成六角球形,放进锅内煮熟。食时解开竹叶盛盘,有棱有角,晶莹润滑、甘甜香咸。当时,老妈宫粽球店里,悬挂一块横匾,写着“食定正知”4个大字。此句一直在潮汕社会流传着。

二. 广东省 肇庆 高要区 双马菠萝

“双马菠萝”因长于广东高要禄步镇双马村两座形似骏马的大山间而得名。它具有皮薄、汁多、清香、味甘甜、无渣等优点,在当地极具口碑,早在南宋时期已是朝廷贡品。资料显示,早在十五世纪,西班牙人已经把菠萝奉为“果中之王”;远在古巴,菠萝也早被视为国果、神果,称之上乘的仙品。它果型中等,且耐旱、耐瘦瘠,亩产达10000斤以上,适宜生长在山坡地。

高要政府已于二00二年将“双马菠萝”申请为国家商标,这成为当地发展农村经济,增加村民收入的一个重要渠道。

三. 广东省 清远 清新区 清新香瓜

清新香瓜--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

香瓜,瓜科植物的果实肉质,具多室及多种子,和浆果很像,但是这些果实的花托与外果皮愈合,常形成厚厚的外皮,在分类上特别称之为“瓜果”,香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四. 广东省 清远 清新区 骆坑笋

骆坑笋产于清新县石马镇骆坑,纤细肉嫩、爽口香滑。清远“骆坑笋”于1997年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获广东省名优产品称号。清远骆坑笋干兼备色泽金黄,肉厚细嫩、爽滑可口,纤维细小,还原率高等优点;鲜笋肉质肥厚、脆嫩、甘、鲜、清爽可口等特点,含可溶糖份高,清远骆坑笋含有人体健康所需的蛋白质(2.1%)、糖类(4%)、维生素(1.1%)、铁(0.5%)、钙(1.1%)以及多种氨基酸成份,是老少咸宜的天然食品。清远骆坑竹笋生产历史悠久,远在清朝末期和初期,产品随清远人到东南亚谋生而带出境外销售,由于品质上乘,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一带享有盛誉。70年代中后期,、西欧等国兴起食用高纤维,无污染天然食品。清新县笋竹生产区域自然生态环境十分良好,且笋干质量上等,自然得到了外商青睐。清新县生产骆坑笋干享有“天然保健食品”的美誉。八十年代初香港、台湾、等地商人进入清新县大量收购骆坑笋干(主要为发酵笋干)出口至、西欧、新加坡、泰国、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

五. 广东省 潮州 潮安区 潮州薄饼

凡是尝过“北京填鸭”的人,大都知道肥嫩的鸭肉和脆皮,是包在一块烘熟了的面饼中,再加一甜酱,青萝葡,葱白等持以进食的。这块包在外面的面片儿,形似饼状,但比任何的饼都薄,因而顺理成章的,就有人称它为“薄饼”。但这种薄饼比起潮州的薄饼来,它的“薄”就全说不上了。大约潮州薄饼要十张合起来的厚度,才相等于包填鸭的薄饼一张。换句话说:潮州薄饼的薄度,只及北京薄饼的十分之一而已。各处的薄饼也都是用面作原料的,本身除了面香外,食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味道,它的作用主要仍是作为包扎一些三鲜之类的配料,食法一般和“北京填鸭”差不多,不过它的馅,一般都离不开猪肉丝、虾仁、香菰丝、荀丝、芽菜、葱白等。更为考究的,当然可以加上鸡丝之类了。食时先把配料脍切炒熟调好味道,再用椒酱、梅酱、甜酱等涂在做好的薄饼上,铺上馅,把它包成长方形,蔌折卷成圆卷,即可以进食了。食薄饼在澄海和潮安最为时兴,潮阳及揭阳一带则较少有。

六. 广东省 潮州 潮安区 糕饼

中国的著名饼食中,有苏式、京式、沪式、广式和潮式等多种。潮式饼食是指产于潮州一带的饼食。它的味道较浓厚,若与潮州的功夫茶配在一起,就是潮州人喜欢用来款待客的“好茶好饼”了。潮式著名的饼食,种类花样颇多,除了人所共知的冬茸酥(俗称老婆饼),还有劳(月字旁劳)饼、五仁饼、双烹饼、豆沙饼、腐乳饼、葱饼、宝斗饼等。这些饼的用料有:花生油、猪劳(月字旁劳)、白糖、白猪肉、纲劳(月字旁劳)、乌豆沙、绿豆沙、冬瓜丁、莲蓉、榄仁、杏仁、芋头、芝麻、火腿、腐乳等等。面粉是制饼皮的主要材料。此外,还以葱和芜荽作陪衬香料。潮式饼食中的劳(月字旁劳)饼,是用肥肉、糖冬瓜、油爆葱花、芝麻等作馅,面粉掺猪油作饼皮的。外面再粘一芝麻,盖上红印。考究的劳(月字旁劳)饼,它的馅是要预先做好,放在地窖中贮存两年以上备用的。劳(月字旁劳)饼中还有“水晶劳(月字旁劳)饼”、“大劳(月字旁劳)饼”等。著名出产劳(月字旁劳)饼的地方,要算是潮阳的贵屿,故有“贵屿好劳(月字旁劳)饼”的美誉。双烹饼是以两种不同的馅各半分置的。以前多是一半豆沙,一半水晶。稍后则有咸甜各半的,与广式的蛋黄、火腿混合莲蓉的月饼相类。它的甜馅料,一般是豆沙或莲蓉;咸的则是火腿咸蛋黄或纲劳(月字旁劳)饼。五仁饼是用榄仁、瓜子、花生仁、杏仁、芝麻等五种籽仁作馅的。饼的外观极似广式的月饼。普通的豆沙饼,则是以乌豆、绿豆或红豆作馅的。凡用红豆沙,加调食矾,即变成乌油油的颜色。故称“乌豆沙”。此外莲蓉、芋泥等也是潮式饼食的制馅原料。潮阳的葱饼是较小的一种,有特浓的葱郁味、劳(月字旁劳)味,腐乳饼也很有名。潮式的饼食重油水、原料和制作技巧。一块油劳(月字旁劳)足,用料上乘,制作精,火候够的潮式饼,不单色、香、味俱美,吃来酥化香甜,而且能贮存一个较长的时间。潮人品名(草字头名)闲谈,单是喝茶似乎不够味道,因此,潮州——潮式饼,也往往被作为“下茶物”。除饼外,潮州的还有糕。糕主要是用糯米掺入白糖、瓜仁、榄仁等制成的,成薄片后称为“云片糕”。用特制的模,又可制成一块块的“糕仔”。这种“糕仔”,在旧社会的农村中,贫苦的人们,经常由于母乳缺乏,又买就起牛奶,便把它作为代乳品,供幼儿食用。现在中国自己已有炼乳和乳粉出产,糕仔当然派不上用场了,不过作为一种儿童的口果。它还是很适合儿童的胃纳的。潮州的糕饼店除了制糕饼外,大多也兼制糖果,而且大量远销外地,驰名海外。

七. 广东省 潮州 潮安区 潮安酱菜

 潮安菜脯、酱菜是潮汕地区的传统小菜。潮安酱菜是以酸咸菜为主的酱菜系列产品,主导产品如金都牌酱菜系列,是市场上的热销产品。而潮安菜脯以潮安本地自产萝卜腌制加工而成,最著名的江东菜脯。其特点是清淡、酥脆、香甜、爽口,深受国内潮人和海外潮籍乡亲的喜爱。

八. 广东省 潮州 潮安区 粿条卷

潮州有许多粿类小吃,粿条卷就是其中之一。粿条卷,卷顾名思义就是把粿条卷起来吃,当然中间要包上形形色色美味可口的馅,一般的馅有:菜脯丁(切碎的萝卜干),白菜,菜头(白萝卜),竹笋等。潮州小吃粿条卷源于潮安县登塘镇三乡村一带,有人也把三乡村称之为“粿条村”。

粿条卷的做法首先要从制作粿条皮开始,当地人做粿条皮是相当讲究的,要选用质量较好的大米,大米的色泽也必须要白而亮,然后用水浸泡三个小时左右,淘净米后就开始磨浆了,浆必须磨得透,磨得细腻,不得有丝毫粗糙感,以免影响粿条皮的口感,米浆磨好后将其倒入特制的器皿放入蒸箱蒸熟,这时粿条皮就算是完成了。

潮州小吃粿条卷,馅料充足,将竹笋、白萝卜、芋粒、香菇丝、猪肉碎等爆炒,调上调味料,根据个人口味将这些准备好的馅料杂烩混合,然后用薄如蝉翼的乳白色粿条皮卷成一卷卷,最后在香喷喷的粿条卷上面淋上几勺芝麻油,撒上一勺葱猪朥,一盘秀色可餐的粿条卷便诞生了。蒸熟的粿条皮再卷上香喷喷的馅料蘸上少许香油,芝麻就成了老少咸宜的粿条卷了。

潮州的粿条卷闻名遐迩,来潮汕别忘了尝一尝地道的粿条卷。

九. 广东省 汕头 潮阳 上坑姜薯

上坑姜薯

河溪上坑所产姜薯是潮阳特有而闻名国内外的优稀名蔬。姜薯对地土要求严格,整地费工,故种者甚罕。上坑只有坑尾、顶乡、坑仔等坑廊田最宜种植,上坑姜薯状似淮山而略小,品种以“长蒂”为上乘,皮薄肉白,粉多且有粘性。刨片煮甜汤,卷曲酥脆,滑润清爽;切块甜炊,清甘可口,风味独特;碾成薯泥,做成甜五果,是喜庆宴席上常见之佳品。潮人喜食姜薯,且有除夕“围炉”和正月初一吃甜姜薯、初一至元宵以姜薯汤款客的民俗。回乡探亲的华侨、外籍潮人和港澳同胞都喜欢带姜薯回旅居地,让亲友品尝,以唤起游子眷恋故土的乡思。

十. 广东省 汕头 潮阳 仙城束砂(花生糖)

束砂,状如雪砂,是一种具有潮汕地方特色的糖果。它以花生仁和白糖为主要原料,经过手工工艺制作,做成颗粒状,经过包装,可以保持较长时间。是潮汕人节日配茶和送客礼物的佳品。清同治年间。仙城人赵嘉合用炒熟的花生米拌上煮炼成甘的白糖,摇簸制作而成颗粒状糖果,称束砂。仙城束砂所用花生米均经精选,去除小粒和霉变“臭仁”,使颗粒大小相近,品质优良;制作后糖衣均匀、洁白、酥脆,落地即啐离花生仁,质地松脆,味道香甜,深受赞赏。

仙城束砂历史悠久,清同治年间仙城人赵嘉合就已制造束砂出售。至清光绪年间,仙城束砂名闻遐迩。当时曾流传:“仙城束砂香又甜,清爽可口惹人尝,束砂一碟茶一泡,潮汕风味胜山珍。”现在,赵嘉合的后裔继承这一传统技艺,所产束砂,糖厚薄均匀,十分香甜爽口。

制作工艺

赵嘉合的孙子、年已古稀的仙城乡民赵中水,若干年前发挥一技之长,办起家庭束砂作坊,恢复这项名牌产品生产。据赵中水介绍,制作仙城束砂要选择优质花生米,其颗粒大小适中,炒熟;要选用上等白糖,去其杂质,在锅中煮制。煮糖时要特别小心观察,掌握火候,待糖浆不稀不干,成糊状后,用一比一点四的花生米和糖浆搅拌,搅拌反复进行五次之后,一颗颗花生米都穿上了一套厚薄相当的白衣裳,冷却后就是束砂。由于仙城束砂糖衣厚薄均匀,洁白如银,干而且脆,落地即碎,吃起来既有花生米香味,又有白糖清甜,入口轻轻一嚼,即成碎沫,十分清爽。

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潮阳县仙城镇(今属潮阳市)人赵嘉合用炒熟的花生米簸上煮炼过的白糖,称束砂。

仙城束砂所用的花生米均经精选,去除小粒和臭仁,使颗粒大小相近,制作后糖衣均匀,洁白如雪,质地酥脆,味道香甜。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