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烙馍馓子徐州特产讲解 徐州特产扁馓子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烙馍馓子徐州特产讲解 徐州特产扁馓子更新时间:2023-08-05 02:11:51

一. 江苏省 徐州市 铜山区 椒子酱

椒子酱的做法介绍,椒子酱,也是比较有徐州特色的菜,但同把子肉不同的是这个菜很家常,操作简单、原料廉价、易购,几乎每个徐州人家都会做、都常吃,尤其在这个季节。

原料:五花肉、萝卜、豆腐干、花生米、青豆、辣椒酱

辅料:葱、姜、花椒、八角、小茴香、香叶、桂皮、酱油、醋、盐、鸡精、糖、料酒

1、五花肉、萝卜、豆腐干均切成大小相等的丁;花生米温水泡发两个小时备用。

2、肉丁加酱油、盐、料酒、葱、姜腌半个小时。

3、锅入稍多的油爆香花椒,下肉丁炒至出油。

4、依次入花生米、青豆同肉丁一起炒入味,并加适量的酱油、盐、鸡精、水炖至7成熟。

5、最后加萝卜丁、豆腐干、辣椒酱、糖、醋至熟透即可。

二. 四川省 达州 开江县 甘棠馓子

甘棠馓子是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甘棠镇的。开江的油炸馓子,以甘棠镇的最引人注目。甘棠的馓子股细条匀,焦酥香脆,色泽艳丽,造型美观。

馓子,本来是回族待客、送礼、过节的传统食品。早在明代北京的回民就开始吃油炸馓子了,之后,回族聚居的甘肃、宁夏、云南等省历来就有吃馓子的习俗。今天的中国各1,交通发达,信息畅通,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很快就能在全国盛行。不是吗,走到哪里都能吃到天津狗不理包子,重庆火锅。馓子在全国流行,自然是因为人人爱吃。然而,一种名小吃被接纳,因其各地口味各异,如果不加以调济,也很难落地生根。开江甘棠的馓子就是因其在用料和调味上,更加适合本地人的饮食习惯,才在开江及下川东一带名声大震。

甘棠的馓子股细条匀,焦酥香脆,色泽艳丽,造型美观,做工颇讲究,一般要在面粉里放入适量的矾、碱、盐溶液,并加入由红糖、蜂蜜、花椒、葱皮等原料熬成的水,再加进鸡蛋和香油和面,然后反复揉压,搓成粗条放在盆中醒一会儿。当油锅热时,左手四指并拢,缠上面条七团,轻轻抻长,套在筷子上下锅。也有把面搓成均匀的长绳状,对头折成两个来回成八股,用手将两头捏在一起,即可放入油锅内炸出。从油锅里捞出来的馓子看上去黄鲜鲜,闻起来香喷喷,吃起来脆甜甜,堪称佳馔。

甘棠的馓子男女老少都爱吃,酥脆香甜的味道真叫人吃不够,难怪早有人形容说"嚼着惊动十里人"了。然而对于馓子的来历与传说很多人就不一定知道了

三. 江苏省 徐州市 鼓楼区 徐州龟打

即以手将面团略略拍按,使成约1厘米厚、碗口大小(或约龟背大小),放在锅内或鏊子上烙炕成熟。多用高粱面、玉米面、山芋干面、豆杂面做成。

四. 甘肃省 临夏 康乐县 康乐馓子

在欢度的古尔邦节、尔德节、圣纪节,以及婚丧大事中,都把馓子作为待客的主要面食品。油炸馓子要有娴熟的技巧,和面前先熬一锅放有一定比例量的花椒、红糖、蜂蜜的开水,冷却后再将面粉和成面团,在案板上反复揉压,使面团又软又劲富有弹性。然后切成小块,再磋成筷子粗的面条,拌少许食油放入,醒面到一定程度烧油锅。油沸腾时,掌锅人将搓好的馓坯,套在筷子上边摆边扯,放入油锅,馓子炸硬时即可抽出筷子,再炸成棕黄色即成,色泽黄亮,香脆味甘。“炸油香、从头学、回回的馓子是一绝”,这是人们夸赞回族馓子的诗句。

五. 江苏省 徐州市 邳州 邳州银杏

邳州银杏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邳州境内银杏种植历史悠久,四户镇白马寺古银杏为北魏正光年间所植,树龄.已有1500余年。2007年银杏成片园26万亩,定植银杏总株数达1000万株,银杏果年产量达1100吨,年产优质银杏干青叶12000吨,银杏盆景180万盆。10万亩连片银杏园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园”,银杏叶生产基地在全国率先通过国家GAP认证。. 邳州境内银杏种植主要分布铁富、港上两镇,两镇栽种面积为20万亩,这也帮助邳州成为全国栽种银杏面积最大的县。 2010年12月,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核,决定对“邳州银杏”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邳州市地处江苏北部徐州和连云港之间,地理坐标为东经117°35′50"-

.118°10′40",北纬34°07′-34°40′48″,属半湿润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和雨量充足,无霜期长,土壤多中性至微碱性,有机质含量丰富,极适宜农作物生长。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造就了一批质量优良、特色鲜明、商品性佳的知名农产品。.

产地范围

邳州银杏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江苏省邳州市所辖行政区域。.

六. 江苏省 徐州市 鼓楼区 徐州烙馍

烙馍用未发酵的面烙成,厚约0.1厘米,直径约30厘米,吃到口里,柔韧、筋软、有嚼头,既压饿,以有健齿作用。烙馍是徐州民间特有的面点,历史悠久。徐州一直流传着一首民谣:“圆圆小饼径尺长,根根馓条黄脆香。外软里酥饼卷馓,送与抗金英雄尝。”

烙馍制作的炊具是直径尺余的铁鏊子、一根枣核式的擀面轴、一根扁竹劈子。

烙馍的食法多种多样,不仅可卷荤裹素,还可用蔬菜或其他馅料做成菜合。若用两张烙馍,中间放上葱花油盐、鸡蛋做成油馍更是美味可口。如在和面时加进芝麻,放入糖或盐烙成半熟的馍,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吃起来更加香脆可口,别具风味。用绿豆面做成烙馍,用羊肉汤或丸子汤煮馍,则是徐州一带别具特色的吃法。

烙馍luǒ mō正宗徐州方言读“裸摸”,谐音其实是“捋摸”(有典故)烙馍来自于江苏徐州,烙馍作为一种源自徐州的面食,已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了。为徐州当地不是的。因为交通便利,这种面食在中原地区广为流传,郑州、洛阳、安徽更有多种变形。韩信转述妇人的“捋捋摸摸就成啦”的典故是读音正统。

广为流传的烙馍在苏北和皖北逐步发展为特色面食,形似煎饼,口感、材质、制法不同,因制作简易、食用方便、易于保存,受到广泛欢迎,是当地居民的日常饮食中的一部分。徐州有流传儿歌,“圆圆小饼径尺长,根根馓条黄脆香,外软里酥饼卷馓,送与抗金英雄尝”。

清代顺治年间,方文来徐州做客时,在其《北道行》中这样写到徐州的烙馍:“白面调水烙为馍,黄黍杂豆炊为粥。北方最少是粳米,南人只好随风俗。”从这可以看出,烙馍这种民间的面点食品不但历史悠久,并且久有名气。

七. 江苏省 徐州 鼓楼区 徐州辣汤

徐州辣汤是徐州的特色民间食品,在徐州街边的小店随处可见。是徐州特有的一种小吃,其他地方绝对没有,原名雉羹,是由我国第一位著名的职业厨师彭祖创制,至今已有4000余年的历史。

辣汤的特点:

鲜美,胡椒爽口,辅之油条、油饼或是煎包、烙馍更是绝佳的搭配。

推荐老店:

两来风——徐州老店,味道正宗,据说现在徐州市面上所有做辣汤的师傅都是从两来风出来的。

惠乐春——现在已连锁化管理,做得干净,口味不减当年。

马市街饣它汤——马季原来每次去徐州必去的一家老店,因为加了麦仁,口味比辣汤清淡了许多。

得云——师传两来风师傅的手艺,有过之而无不及,目前在南京有分店,门面不大,生意很好。

七来风——也是两来风师傅出来的,正宗。在徐州有n多家分店。

辣汤的秘方:

辣汤是有秘方的,当然不仅仅是胡椒的鲜美,这个秘方中含十几味香料和中草药。

辣汤的做法:

徐州的辣汤是用鸡、圆骨、蹄髈煮汤,把母鸡煮得酥烂。煮的时候除了加葱之外,加上大量的生姜,这个汤的味道就微辣,这种辣味很鲜。把洗好的面筋在温水中醒透,让原来海绵状的面筋表面变得光滑柔软,然后掐成一小块张开下锅,同时用筷子顺时针搅动,这时面筋就会被甩成片状,如鸡蛋絮,但比鸡蛋絮略厚一些。加上鳝鱼丝,盐,适量的黑胡椒(所以煮出来,汤颜色发黑)。

八. 江苏省 徐州 睢宁县 睢宁水粉皮

睢宁水粉皮,也叫辣皮,是徐州一道名菜,起源于宋代,由农家百姓创造产生。制作工艺考究,原料主要来自绿豆、地瓜或土豆中的淀粉。睢宁水粉皮以做成凉菜为主,配上少许菠菜叶,辅以红辣椒丝、蒜泥、食醋、香油等,独具佳肴特色。冬季热炒或做汤,美味令人叫绝。

目前,睢宁水粉皮由小群体加工走向大规模生产,在新疆、天津、广州等国内市场扎根,还走向新加坡、美国等国际市场。

九. 江苏省 徐州市 丰县 丰县白酥梨

丰县白酥梨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丰县白酥梨是江苏省徐州市丰县的。丰县白酥梨果皮呈淡金黄色,平滑而有腊质光泽;果肉洁白如玉,酥脆爽口,浓甜如蜜,风味纯正,更兼皮薄多汁、弹指即破、入口即酥、落地无渣的特点。

丰县白酥梨是丰县的又一主导品种,和红富士一并称为丰县的两大拳头产品。现有面积8万余亩,年产果品13万吨。丰县白酥梨栽培历史悠久,宋楼镇李大楼村还现存有百年以上的梨树668株。丰县白酥梨果皮呈淡金黄色,平滑而有腊质光泽;果肉洁白如玉,酥脆爽口,浓甜如蜜,风味纯正,更兼皮薄多汁、弹指即破、入口即酥、落地无渣的特点。曾荣获第三届国际农业博览会产品第一名,第三届名特优果品展销会“中华名果”的称号。产品畅销全国30多个大、中声城市,并销往港、澳、台,出口东南亚、俄罗斯等国,深受中外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近年来,为优化梨品种结构,我县不断引进梨优新品种,自九十年代末,先后引进发展了一批早、中熟品种,主要有翠冠、黄冠、圆黄等,通过高接换种和新植,发展面积有3万余亩。

十. 宁夏 吴忠 盐池县 回乡馓子

馓子这道油炸面食据传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宋代文豪苏东坡诗赞它为“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把馓子的色香味概括无余。吴忠回族擅长炸制馓子,并且十分钟爱这种美食。每逢开斋节、古而邦节等民族节日,回族家庭都炸馓子招待客人,馈赠邻里。制作方法是:将 精面粉加入盐水揉和,反复揉压后,搓成粗条,抹上食用油放入盆中醒面。待油锅热时,将面条制成并列成环状,入油锅炸至金黄色,捞出凉干即可食用。特点是造型优美,香脆可口。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