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特产 新会特产大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特产 新会特产大全更新时间:2023-08-08 04:04:21

一. 广东省 江门 新会 白沙茅龙笔

   茅龙笔是新会著名,五百年来一直都有生产,畅销全国各地,在东南亚一带享有盛名。其发明者是广东大儒陈白沙先生。白沙先生用新会圭峰山上的白茅制成茅龙笔,写出来的书法生辣野趣,刚劲有力,在当时蜚声全国,影响深远,有“岭南一人”之誉。白沙先生对自己创造的茅龙笔感情甚深,尊称为“茅君”。在他的诗中有赞茅龙笔之神奇的诗句:“茅君稍用事,入手称神工”。他晚年病中不能用茅龙笔写字了,概叹曰:“长楫谢茅君,安静以待终。”白沙先生现留下来的书法书迹很多,如《慈元庙碑》(石刻行书)、《“忍”字赞》(木刻行书)、《种萆麻》(纸本手卷,行草书)等。

   《广东新语》有“茅笔”条载:“白沙喜用茅笔,所居圭峰,其茅多生石上,色白而劲,以茅心束缚为笔,作字多朴野之致。”据传说,白沙先生在圭峰山讲学时,“山居苦无笔”。那年秋天的一个傍晚,他坐在圭峰山玉台寺前边的一块大石头上看书。忽见石头上一片白茅长得葱茏可爱,便伸手想折一株,却花了很大气力才折断。他细看那靠近茅根的断口,露出一束柔软而富有弹力的白毛,竟与写字的毛笔十分相似。他心中大喜,立即摘了一把白茅回家,第二天拿出来晒干,用木棰轻轻砸烂,又放在蚬灰水里浸了几个时辰,去囊后再晒干,扎成了一束做成笔。他用茅笔蘸上墨水,吸墨饱满;他写了一个“笔”字,笔划硬朗,飞白生动,还带有刚阳之气。白沙先生高兴极了,就美其名曰“茅龙笔”。此后,白沙先生用茅龙笔独创茅龙书法,闻名海内外。


陈献章 (1428~1500)陈献章(1428--1500) 字公甫,号石斋,广东新会人,后迁江门的白沙村,故世人多称之为陈白沙。 初受学于吴与弼。主张“学贵知疑”、“独立思考”,提倡较为自由开放的学风,逐渐形成一个有自己特点的学派,史称江门学派,他的著作後被汇编为《白沙子全集》。 陈献章是岭南最负盛名的理学家和诗人,同是一位独出新裁,敢于创造的书家。他的书法在岭南书坛最富有特色,名气也最大。他善书束茅代笔,晚年专用,自成一家...... 详细>>>

二. 广东省 江门 新会 新会小农占

   新会小农占是丝苗型的优质晚籼品种,1982 年由新会农科中心高级农艺师黎广汉育成。

    小农占呈感温性,弱感光性。七月上旬播种,全生育期125天。植株科高95─100厘米,分蘖力强,有效穗20─21万/亩,穗大粒多,每穗平均103.1粒,结实率93.4%,千粒重16.7克。禾架紧凑,中后期叶片直立,叶角小,叶色好。抗逆性较强,耐肥,抗稻飞虱(2.8级),稻瘟病总抗性为69.2%。其米粒商品外观好,色体晶莹,无腹白,糙米率78.6%,精米率70.3%。煮熟品质佳,伸长性好,软硬适中,口感幼滑,饭味浓,属特一级米。

    该品种育成十多年来,除中山、台山、斗门、高要、龙门等县市大面积种植外,广西、江苏、湖北等省大量引种,至1996年年底,累计推广面积达209.6万亩,是一个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的优质稻种。

三. 广东省 江门 台山 广海区边芥兰

台山有名的广海“区边芥兰”,十月中旬开绐陆续上市,满足市场需要。区边芥兰以空心质脆,叶嫩味甜获得盛誉。多年来,不少到广海来的外客都循誉要求用区边芥兰下菜,以尝新鲜。区边一土名叫水井东的田垌,所产芥兰最具特色。水井东北靠区边村,南临莲塘村,东接广海城边,形成小盆地,入冬气候较温和。加上土质肥沃,壤土下水源丰富,十分适宜芥兰生长。老菜农们说“芥兰要‘水肥足,杂灰嫩,霜雾薄,质脆甜’,水井东是名产地。”随手可折,豪无纤丝牵连。

四. 广东省 江门 新会 新会甜水萝卜

甜水萝卜是新会之一。相传江西有一位风水先生寻龙脉,从水背蛇山直追至崖西三村,过坑涉水,热天口渴。他走到坑边掬一捧水饮,感觉很甜,认为龙脉就经过这里,就把此地名为“甜水村”。当地农民在甜水村种的萝卜不但高产,而且特别甜脆、饱汁,嫩滑而无渣,美味可口。不久,崖西甜水萝卜闻名远近,成为新会有名的土。

据史料载,甜水萝卜在清嘉庆四年(1799年)己开始栽种,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甜水萝卜与众不同,皆因其独特的地理条件与气候环境特殊。甜水村地处珠江三角洲的大山脉——古兜山脚的盆地上。古兜山每年的降雨量达3000毫米,比会城地区多出一倍。丰富的雨水被茂密的森林吸收,渗入到地下的矿层,把丰富的矿物元素溶解在水里,然后通过无数的泉眼涓涓流出,源源不断地汇入甜水坑。甜水坑的甜水长流不息,流经“交贝石”(土名,因此地有两块大石,一块背向上,一块背向下,像拜神的“贝子”),滋润了甜水坑边上交贝石的土地。交贝石230多亩的土地全是幼沙混泥浆组成的沙浆粉田,土质松软,不板结,吸入水分适中,加上耕作层深厚,又有火烧底(变质花岗岩)作田底,不易渗水,非常适合萝卜生长。甜水村的村民利用交贝石特珠的土质种萝卜,又引甜水坑的甜水来浇灌,于是培育出具有特殊品质的土——甜水萝卜。

在交贝石几百亩土地之中,有几块地(约2亩多)极为奥妙。在这几块地种萝卜约需一百天时间,既不用施肥,也不用杀虫,萝卜生势壮旺青绿。到收获期,每根萝卜都有五、六斤重,而且皮色嫩滑,无沙虱伤害,无涩皮现象。可惜在上世纪60年代的“以粮为纲”时期,把这几块地灌进海泥,改种水稻,土质改变了。现在种的萝卜出现少许涩皮现象,但对其品质影响不大。

甜水萝卜不是一年四季种植,而是约在每年八月下旬播种,至明年四月前末造。每造生长期为三个月。有“冬至卜”和“大头卜”两个品种。“冬至卜”在冬至基本收割完毕。“大头卜”在春节前后,或到农历二月前收割完毕。

甜水萝卜在商品市场中素来畅销。人们多购来送礼,或大批进入餐厅当食谱制肴,为席上珍品菜。自从2003年以来,甜水萝卜打出“品牌”后,销路更为广阔,闻名海内外。目前,崖西镇府为打造甜水萝卜这一品牌,已计划扩宽萝卜地两边的道路,进一步扩大其种植面积,塑造一个集旅游观光、种植销售一体化的农业基地。

五. 广东省 江门 新会 新会陈皮

新会陈皮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新会陈皮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新会陈皮:又名广陈皮,为大红柑(学名茶枝柑)的果皮,入药已有700余年历史。《本草纲目》载:“柑皮纹粗,黄而厚,内多白膜,其味辛甘,······今天下以广中(即今新会)采者为胜。”清康熙《本草蓬源》亦有“桔皮苦辛温无毒,产粤东,新会,陈久者良”之述。质轻而柔软,不易折断,香气特异,醇而浓郁,味甘凉香,微辛但不甚苦。

新会著名——新会陈皮,是新会所产的大红柑的干果皮。由于它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又是传统的香料和调味佳品,所以向来享有盛誉。早在宋代就已成为南北贸易的“广货”之一。

柑皮以贮藏的时间越久越好,故称“陈皮”,陈皮以广东所产为佳,历史贸易中特称“广陈皮”,以别于其他省所产。清代大医师叶天士所开的中药“二陈汤”,特别写明“新会皮”。因不是新会所产的其药效远逊,且乏香味而痹口。(即苦涩味)。所以新会陈皮价格较高,皮比肉贵。

陈皮在药用上有理气、健胃、燥湿、祛痰的功效。中医中的“陈皮半夏汤”、“二陈汤”是主要靠陈皮治病的。以陈皮为主要成份配制的中成药,如川贝陈皮、蛇胆陈皮、甘草陈皮、陈皮膏、陈皮末等,是化痰下气、消滞健胃的良药。

在凉果、食品方面,新会陈皮梅、陈皮鸭、陈皮酒,其色、香、味都具特色、制作菜肴若加入陈皮,不但辟去鱼肉的膻腥气味,且使菜肴特别可口、制作绿豆沙、红豆粥等甜品,如加入一点陈皮,味道分外芳香。

陈皮酒便是以陈皮为主要原料酿制的著名,历史悠久,远销海内外。

六. 广东省 江门 新会 新会冰糖杨桃

  冰糖杨桃是新会引进选育出的新名优。

    1985年由棠下镇个体户从新加坡引种繁育试种,后经会城农办嫁接选育出适合新会自然环境的新品种。其一年三熟,正造(8-9月)份采收品质最佳,年亩产2000公斤以上。其果型硕大,单果重150-300克,成熟呈金黄,味清甜,带花香,汁多渣少,爽脆可口。

七. 广东省 江门 恩平 恩平烧饼

 恩平烧饼,俗称“恩平烧”,为恩平,以其制作精巧、风味独特而驰名。恩平烧饼是怎样制作的呢?它的主要原料为糯米粉,有黄糖和白糖两种,配以冰肉及芝麻;还有一种以豆沙或莲蓉为馅料,这些材料一定要精细加工。饼坯制成后,置于平底的圆铁盆中,上下以猛火煎烤。就这样,烧饼具有入口软滑的特点,夹着烧猪肉吃,更有甘香滋润之味,令人百吃不厌。

八. 广东省 江门 恩平 恩平莲雾

恩平莲雾--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

莲雾(学名:Syzygiumsamarangense),又名洋蒲桃、紫蒲桃、水蒲桃、水石榴、天桃、辇雾、爪哇浦桃、琏雾,桃金娘科,原产印度、马来西亚,尤以爪哇栽培的最为著名,故又有“爪哇蒲桃”之称。在海南莲雾被称为“甜不”,也称为“扑通”,因为经常从树上掉下来扑通一声响,有些海南人只认识“点不”,却不知道莲雾为何物,在广东它也被称做“棉花果”,潮汕地区称为“莲雾“。

果实顶端扁平,下垂状表面有蜡质的光泽。果肉呈海绵质,略有苹果香味。莲雾的种类很多,果色鲜艳,有的呈青绿色,有的呈粉红色,还有的呈大红色。莲雾的果实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钙、磷、钾等矿物质,适合治清热利尿和安神,对咳嗽、哮喘也有效果。

九. 广东省 江门 开平 水口白菜

水口白菜是开平市水口镇著名传统特优产品,已有300多年历史,其特点是:矮脚、茎肥、菜叶呈匙羹状,茎白叶色深绿,形似花瓶、叶绿素、维生素含量丰富,清甜爽口。水口白菜干除内销外,还出口港澳及东南亚等地。

水口白菜是是在变异的白菜中通过筛选、提纯,自留种子繁育的。一年四季均可种植,生长周期短,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易种易管,产量较高。

 

十. 广东省 江门 台山 鸡爪芋

鸡爪芋是台山的土之一,多产于冲蒌、四九、水步等地。查阅地方志时于清光绪十九年修的《新宁县志》已有记载,可见其在台山已有较长历史了。鸡爪芋,顾名思义,其形似鸡爪。鸡爪芋又称番芋、魔芋,属多年生宿根植物,它茎根硕大,旁边多长有小茎根,一个芋头,周围有弯长的芋仔,一般重量有二至四斤。鸡爪芋是生长期较长的作物,农历正月,农户便把鸡爪仔种下田里,年底才收获。新鲜鸡爪芋应节时大约卖两个月左右,而大量未卖出的话,大多用来切片晒干,五斤新鲜鸡爪芋晒成壹斤干鸡爪芋件销售,并且方便携带。鸡爪芋虽其貌不扬,但对健身治病,效果很好,当地称之为本地人参。其性微温,味微甘,有小毒。有的人食后轻微喉咙痒,有的人则没有这种感觉。据一些有名的老中医介绍,常食鸡爪芋可使人开胃健脾,对盗汗、习惯性便秘、胃下垂、慢性肝炎、腰痛等病患者和体弱身衰,病后欠补的人,长期食鸡爪芋有一定辅助疗效。无病食之,也能增强身体抵抗力,补气补血;有病食之能促进身体新陈代谢。鸡爪芋不但芋的功效这么了得,而其叶和茎亦都非同凡响,洗净晒干备用,煎服可解劳倦,消食滞饱胀。

新鲜的鸡爪芋固然“好嘢”,而晒干的鸡爪芋亦“唔错”,鸡爪芋在烹制上主要用于汤料较多,因为其它制作方法未能更好地突显出鸡爪芋的特性,同时都是当地村民多年来总结的结果,用其煲汤更是大热天时解暑的上品之选,讲到汤水,广东人可谓无汤不欢,而一道够火候、用料足的汤水更加令人趋之若骛。正如,鸡爪芋干煲龙骨凤爪,便是不错的选择,如果你有时间的话,不妨去街市买些材料回来一“煲”试之。鸡爪芋片除了在台城的周边地区有得买到之外,在广州清平药材批发市场都有得卖,当造新鲜鸡爪芋3元/斤,鸡爪芋干15元/斤。如果一家几口饮的话,可买龙骨壹斤,鸡爪芋干四两,新鲜凤爪四对,蜜枣两粒,水量根据饮用人数而定,猛火煲滚后,撇去浮泡,转为慢火煲三个小时,即可调味饮用,汤味浓香,正是消暑的好汤料,围桌而品,乐也融融!除了煲汤之外,“鸡爪芋”、“黑豆”,就有了“塘虱黑豆煲鸡爪芋”,既暖胃又滋补,而且不躁。“鸡爪芋炖生鱼”,此菜肴除了色香味俱全之外,并具有清热解毒,去风下胃火之功效。药用价值高。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