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陕南商洛土特产 陕西商洛特产排行榜前十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陕南商洛土特产 陕西商洛特产排行榜前十名更新时间:2023-08-06 08:24:39

一. 陕西省 商洛 山阳县 商洛天麻

天麻 商洛市出产的天 麻,在江南数省久有盛名。因它是治疗肝风头痛、目眩惊痛、麻木痉挛、小儿警风等症的良药 ,而访求者不绝于市。
天麻原是天然野生。商洛天麻野生资源原以镇安、山阳、柞水等县为主近几年经过人工栽培 试验,证明天麻是有性繁殖。人工栽培的天麻与野生相比,不仅品质不差,而且在汁水含量方面还优势之效。因之,全地区从1973年起,逐步开展了家务生天麻的活动,1979年至1982出 现了天麻热,许多农户不但在山林栽、山坡种,甚至在花园、木箱时都栽,真可谓风行兴盛。 从家生天麻发展势头看,进度最快的是丹风、镇安、山阳、柞水四县。

二. 陕西省 商洛 镇安县 木王砧板肉

木王砧板肉

精选腊肉煮熟切片,蘸大蒜辣子食用。该肉色泽透亮鲜艳,黄中透红,肥而不腻,瘦而不柴,色香味形俱佳。

三. 陕西省 商洛 镇安县 岭沟米

岭沟米是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西口镇岭沟村的。岭沟红米色呈肉红,颗粒饱满,气味馨香,下锅煮蒸,浓香顿生,饭熟揭锅,郁香满怀,入口品嚼,甘馨味长。

岭沟米,产在镇安县西口镇岭沟村,曾为“贡米”。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逃到西安,陕西布政司选岭沟米进献,慈禧以米为餐,香味奇特,久聚不散,沁人心脾,当即定为“贡米”。自此,“岭沟米”就成了王室御用物。

岭沟米生长的小地名叫杨家沟口。属北阳山谷地,山势宽敞,属“喀斯特”地貌。杨家沟口的水田中心,有碗口粗一股子浸水泉,常年涌流不息。泉水呈淡红色,油质状,夏季清凉,冬不结冰,浇灌着这片水田,得这股神水之助,这里的水田产出的大米清香袭人,尤其泉水四周的核心地块,更是馨香无比。

岭沟米的品种是地方古老的“冷水红”。约有百余年历史,其色呈肉红色。籽粒饱满。岭沟米下锅煮蒸,浓香立生,饭熟揭盖,郁香满怀;故有“一家煮饭,十里飘香”的赞语,也有“香米”之誉称。

解放后,“岭沟米”依然有名。1955年,陕西省委选购岭沟精米200斤由外事交际处招待外宾。1961年粮食部门遵照上级指示,定为镇安上等米,予以加价收购。1966年程家川稻农选精米50斤,上京敬献毛泽东主席、1总理。迄今,岭沟米由于栽培管理技术的提高,品质更佳,产量更大。已成为当地人民馈赠亲朋好友的最佳礼品。每到收获季节,八方客商争相购买。

四. 陕西省 商洛 商州区 孝义湾柿饼

孝义湾柿饼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孝义湾”原为“孝爷湾”。相传,有位聪明贤慧又孝顺的媳妇,为让老人能常年吃到柿子,自制了美味的柿饼,不嚼即化,味赛蜜饯,且久放不坏。当地家家户户也都效仿她做柿饼孝敬老人,此地便有了“孝爷湾”的美名。明祟帧年间,商州知府带孝爷湾柿饼进贡。祟帧食后,顿觉“甘甜顺喉下,爽气溢双目”,连连称赞,问:“此品何名出自何地”答:“此乃柿饼!系臣辖地商州孝爷湾所产”。祟帧曰:“‘爷’焉能乱用?联念此地百姓孝道仁义,改名孝义湾吧!”从此,“孝爷湾”改名“孝义湾”,一直沿用至今,孝义湾柿饼随之也更加有名。

将捏果晒干后的柿饼放入笼或大缸中堆捂,每1~2天翻动一次,以防柿饼粘在一起。翻动时结合检查柿饼是否全部干燥以及理正果形,不够干的要补晒,果形不正的要理正。将柿饼放在木板上用长约30厘米,宽约10厘米的木板在柿蒂上面旋转压平,蒂歪的要移正,然后将柿饼翻转压平,使之端正美观,呈饼状。这些经整形的柿饼,放于竹筛内晒一天,然后全部柿饼装入容器中起霜。

柿饼起霜的多少与堆捂时的干湿度有关。柿饼过干不易回软、出霜薄而少;柿饼过湿亦不易起霜,即使起霜也易受感染。干湿度适中的柿饼,起霜快而多。上霜时析出的白色结晶,其主要成分是甘露醇和葡萄糖,能润肺止痰。各地上霜方法不一,一般方法是用陶瓷缸,将缸置于阴凉处,两饼相合,1层柿皮、l层柿饼置于缸内,装满后上面盖l层柿皮,然后封缸,约经30天即可出霜。

成品柿饼装在密封、防虫、防鼠、防潮的陶瓷容器里,为了防止因柿饼水分大,互相接触溶化柿霜,影响美观,也将一些较干的柿子皮随柿饼混合装入,将容器置于低温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贮存。

孝义湾的传说

说起孝义湾的柿饼,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孝义湾村里有位聪明贤慧的媳妇,为使她的老人常年能吃到鲜柿子,便试着用小刀将柿子皮削掉,放在外面让太阳晒,晒软了再用手捏捏了又晒,反复多次后,收藏在缸内。次年春上,打开缸盖,只见捏过的柿子上长了层白花花的柿霜。便顺手模出一个掰开,那色泽红润似牛肉扯一片搭嘴一尝,不嚼即化,味赛蜜饯,且久放不坏。由于经过这家媳妇的削、捏、晒、捂后的柿子似饼状所以人们称之为“柿饼”。从此,家家户户也都仿照做柿饼孝敬老人。因这里孝敬老人出名以后人们便给这个地方起了个“孝爷湾”的美名。明朝祟帧年间.商州有位姓黄的知府曾特意带了“孝爷湾”的柿饼进京朝贡皇上,皇上将柿饼放进口中嚼时,顿觉“甘甜顺喉下,爽气溢双目”,

便连连称赞,忙问:“此品何名?出自何地?”黄知府回答道:“此乃柿饼也!系臣辖地商州孝爷湾所产”。“啊!”皇上惊曰:“食品倒是极好,只是这个地名有点……”黄知府遂将此地的风土人情详告皇上,皇上说:“‘爷’焉能乱用,岂不知寡人乃天下最大的爷。朕念此地百姓孝道仁义,改名孝义湾吧!”从此,“孝爷湾”就改名为“孝义湾”,一直沿用至今,孝义湾柿饼随之就更加出名了。

地域范围

孝义湾柿饼产地位于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孝义镇,东经110°07ˊ20〞-110°10ˊ46〞,北纬33°39ˊ36〞-33°47ˊ34〞。辖12个行政村:刘一、刘二、老山沟、甘河、青岗坪、白草岭、张碾子、张村、陈巷、吕涧、代街、李河滩。东临丹凤县棣花镇;南接山阳两岭乡;西、北与夜村镇接壤。区域面积为60平方公里,年总生产规模1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 色泽:表面潮霜均匀、色白;果肉为豆沙色发亮 滋味:品质甜软、耐嚼可口,有柿饼特有的滋味和品质 组织形态:大小均匀、果肉细腻、无核、无肉眼可见之杂质 2、内在品质指标:柿饼中除含丰富的蛋白质、果糖、脂肪、钙、磷、胡萝卜素及热量外,还含有较高的镁、硫胺素、核黄素、抗坏血酸等成分,有止咳、袪痰、润肺、止血之功效。碳水化合物平均含量43.78%,高出对照9.71%。 3、安全要求: GB18407.1—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农产品环境要求。NY5241—2004无公害食品柿,严格遵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

五. 陕西省 商洛 山阳县 漫川八大件

漫川八大件是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漫川关镇的特色美食。“八大件”是山阳县漫川一带招待贵客,或者庆贺重大节日的八道传统大菜,菜名讲究,佐料繁多,做工精细,色香味俱佳。

漫川关地处秦楚边界,昔日为水旱码头,九省通衢,南北商贾云集,是南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军事要塞,文化积淀深厚,素有“小武汉”之称。交通的便捷,经济的繁荣,人员的往来,促进了南北文化、习俗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悄悄融合,形成了具有秦风楚韵的独特地域文化、习俗和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漫川人讲究吃食,平日里哪怕一个人随便一顿饭也少不了四道小菜。若来了客人或者逢什么节日,更是要烹炒一桌。“八大件”自然是少不了的。所谓“八大件”,就是四个蒸碗、四个盘子的统称。漫川人凡事讲究,图的就是个吉利。“八大件”未上桌前,先上四个压桌碟,从头到尾都不撤换,象征四季发财,四季有余。如果是给上了年纪的人祝寿,当中还要加一道菜,是卤水拼盘,叫顶头盘子,或叫“五福庆寿,五福临门”,表明晚辈们对老人崇敬和孝顺,祝老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充满了祥和的气氛和天伦之乐。四个压桌碟依次为豌豆凉粉、鱼花茄子、干炸野鱼、青菜豆油。此四道菜均是用地产原料做成。豌豆凉粉,洁白如玉、晶莹剔透,顽劲不断,夹在筷子上尽管忽悠而不使食客尴尬和婉惜。鱼花茄子是将茄子去皮刀刻成鱼状斑块,蒸熟后配佐料汁,清香爽口。干炸鱼来自靳家河无任何污染而土生土长的野鱼,味道非常鲜美。漫川温暖而潮湿,四季有青菜,凉拌豆油是地道的素菜,常食有益。

刀尖丸子:“八大件”第一个粉墨登场的是三鲜碗,用猪精肉剁成肉馅,用刀刮成尖状,俗称“刀尖丸子”。三鲜包括:鲜肉、高汤、芋头。丸子上蒸笼高温蒸焗1个小时,待香气扑鼻时出笼,垫上当地的芋头,翻碗浇上高汤佐料即成。鲜、香、淡、雅,南北口味皆宜。

红烧肘子:这是“八大件”第二道菜。选上好的猪腿肉,煮半熟时捞出,上色过油,加佐料上蒸笼清蒸1个小时,出笼后去骨加汁上席。吃起来肥而不腻,香酥绵软,常食美容健脑。

肚子扣碗:“八大件”的第三道菜。选用肥大肉厚的猪肚子,经多道精洗,除腥去臊,凉水多道清漂,下锅清炖,待熟后捞出,整理成条状,装碗加料清蒸1个小时后,配高汤和红皮萝卜或土豆垫碗上桌。清淡、柔软,滋补,常食有健胃润肠之功效。

炒红薯粉:“八大件”的第四道特色菜。用漫川红薯淀粉,加水和成糊状,热油入锅摊成饼,起锅摊凉。然后切成薄片,用漫川的上好豆酱炒香上席。特点是柔软绵滑,口感如同食肉,表面油光滋润,诱人食欲。

鸡蛋卷子:“八大件”第五道菜又称“五花卷”。采用鲜猪精肉剁成肉馅,用鸡蛋黄摊饼,将肉馅卷入蛋卷,上笼清蒸,待熟后拿出切成五分至一寸段,在碗底码放成型,垫上芋头,加葱姜大料,再上笼清蒸1个小时。待熟后出笼加高汤上席。特色是清香淡雅,红黄绿白色调相宜,色香味形俱佳。

红薯丸子:“八大件”的第六道菜是红薯丸子。漫川关的猛柱山产一稀罕之物就是红薯。它皮红、味甜,淀粉含量高,味道特好。用它蒸熟丸团油炸至金黄色,出锅撒上白糖,香味四溢,诱人食欲。

蹄子扣碗:“八大件”第七道菜是蹄子扣碗。选用猪蹄煮熟剁块,盛入漫川红莲作垫碗,上笼清蒸1个小时,加高汤上席,肥而不腻,淡而又鲜,荤素搭配,滋补养颜。

豆豉腊肉:漫川“八大件”的最后一道菜是豆豉腊肉。原料采用当地人自产的腊肉,多选用五花肉或臀肉,肥瘦相宜,下锅煮熟后捞出,切成片状,配漫川上好豆豉煸炒,加葱姜大料,煸出酱香装盘上桌。特点是肉脆带卷,酱香四溢,开胃,适宜就饭佐酒。

菜一边上,酒一边饮。酒足之后的主食一般是漫川特色的绿豆米饭成包谷掺大米的金银两色米饭,配两碗条子肉加6个小菜,最后上三鲜汤或酸辣汤,也就是“扫席汤”。

漫川“八大件”,人吃人喜欢,主要原因是其色型味俱美。一碗有一碗的风味,一道有一道的讲究,全然摒弃了北方人大鱼大肉的吃法,而以清醇的乡土菜为主,油而不腻,清香淡雅,使人食欲大增。好多人以娶到漫川女子为荣。娶到漫川女子等于你娶到了一辈子的口福。

六. 陕西省 商洛 洛南县 岭南牛

岭南牛

黄牛的渊源历史已数千年之久。而岭南牛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畜牧科技人员和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科学实验中,由黄牛群中选育而成的地方优良品种。因此牛产于秦岭山系的鹘岭以南地区,故有“岭南牛”之称。

岭南牛适宜山地耕作,具有体健力大,旱地、水田兼用,役用性能良好的特点,加之性情温顺,行动灵敏,深受农民群众欢迎,有“山区拖拉机”之美称。

岭南牛又因其膘肥肉满,出肉率高,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而驰名。用其卤的五香牛肉和炒牛肉以及五香牛肉干,都独具陕南风味;尤其用盐淹过盛在陶瓷罐里,倒些清油封盖保管,颜色鲜细,吃时用温水泡洗加以佐料煮食炒餐,鲜嫩不减,营养不变,属岭南一大名产。不仅如此,而且他的板皮厚、坚韧,为制革工业的最佳原料。

七. 陕西省 商洛 洛南县 三尖杉

三尖杉属灌木或乔木,成树高达12米,树皮灰色或灰褐色,呈薄片状脱落,叶线形或螺旋状排列,基部扭转成2列,两面中脉通常隆起,背面有2条白色气孔带。4月开花,次年10月成熟。种子核果状,陷扁,卵圆形、椭圆状卵形或例卵形。三尖杉属阳性树,较喜温暖,喜生于富含有机质土壤之内,抗虫害能力强,生长缓慢,但有较强的萌芽力,耐修剪,不耐移植,有一定耐寒力。

三尖杉树皮可全年采收,晒干可生用。秋季采摘种子,可生用或炒熟用。其木材优良,硬度大,真心性强,是制作家具和雕刻艺术的高级用材。树叶、树皮、树根可提取红杉醇,是癌症的克星;三尖杉酯碱对治疗食道癌、胃癌、直肠癌、肺癌、淋巴网状细胞癌、淋巴肉瘤以及杀灭幼稚白细胞疗效显著。目前,国际市场十分走俏,大力发展三尖杉利国利民大有可为。

八. 陕西省 商洛 洛南县 红豆杉

红豆杉

红豆杉是紫杉醇的原料树种,其原料药紫杉醇对癌症患者有特殊疗效,洛南的自然环境完全适合曼地亚红豆杉生长。经过近年来的努力,现已在谢湾乡建成红豆杉药源基地1500亩,发展苗圃15亩,种植红豆杉10万余株。为尽快实现中药材产业突破发展,2007年,该县拟建红豆杉人工繁育基地500亩,推广种植3000亩作为泰华天然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的原料基地。预计该项目实施后,正常生产年份可实现利润670万元。

九. 陕西省 商洛 山阳县 山阳豆油皮

山阳豆油皮是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的。山阳豆油皮即豆腐皮,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不仅是山阳人宴席必上菜肴,也是馈赠亲友的上佳礼品。

豆油皮,山阳人称豆油,是把豆浆倒入锅中文火烧煮,豆浆中的蛋白质及脂肪浮于表面,与空气接触后氧化成的薄皮。待皮成型后,用竹片或竹条插入薄皮下挑出,放置于通风透光处,自然晾干。据现代科学测定,豆油皮中除了蛋白质和脂肪,还有铁、钙、钼等人体所必需的18种微量元素,而且易消化、吸收快。儿童食用能提高免疫能力,促进身体和智力的发展;老年人长期食用可延年益寿;特别是孕妇产后食用,既能快速恢复身体健康,又能增加奶水。豆油皮有多种吃法,最常见以凉拌、烧汤和下火锅为主。

山阳豆油皮起源甚早,具体时间已无可考,以高坝、中村、漫川为主产地。昔日群众年关做豆腐时,每座豆腐顺手揭三五张,但也不能多揭,多揭一则豆腐糟糕无味,二则豆油质量难以保障。因此,豆油皮只是豆腐的副产品,却又是豆类食品中的精华。

豆油皮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不仅是山阳人宴席必上菜肴,也是馈赠亲友的上佳礼品,但因产量有限,难以保障市场需求,近年来价格节节攀升,从每斤10元飚升至30多元。城关镇九寨村乔蔡沟口王博父子在外打工期间学得现代豆油皮制作工艺,开创了山阳豆油皮专业生产先河,专门加工优质豆油皮,不仅满足了市场需求,同时也给家庭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十. 陕西省 商洛 丹凤县 羚牛

羚牛是中国西部的珍稀动物。因躯体硕大,体重足足有三百公斤,外貌又像牛,故产地居民称它为野牛。成年后,角向后扭曲,因而又称“扭角羚”。

羚牛生活在海拔二千至四千米高山森林或草甸上。西藏和云南西部的毛色深褐,青海、四川的为红棕色,秦岭的则呈淡棕黄色,略带金色光泽,有“金毛羚牛”之称。

在秦岭太白山,无论是针叶林还是混交林,或是竹林丛生处,都是羚牛可以活动的场所。活动范围大,常可扩及百余公里。喜群居,冬季多为二、三头的小群,夏季集成十头左右、有时多达三十至五十头的大群。各群都有雄牛带领。春季高山仍处于冰雪封冻时,牛群迁入草木开始萌发生长的低谷,待夏季气温上升时,再迁至高山,初冬大雪时,又迁至中山过冬。

羚牛垂直迁徙时,上山成一条线,由牛“司令”带领,成年牛公在前,雌牛在后,犊牛夹在中间,一头接一头,秩序井然地登山。下山时,则散开成扇形。

羚牛白天采食多种植物。地面食物缺乏时,能站起来用前肢搭在树干上采食高处的树叶。牛群休息或吃草时,常有一头公牛在高处警戒,发现敌害,就以上下唇相挞,发出“吧—吧—”声的信号,然后带头奔逃。

羚牛于六月至八月发情,翌年二月至四月产仔。每胎多为一犊,偶产二犊。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