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菏泽有哪些特产可以带走的 山东菏泽有什么特产可以带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菏泽有哪些特产可以带走的 山东菏泽有什么特产可以带的更新时间:2024-01-06 14:04:54

一. 山东省 菏泽 曹县 绿豆糁丸子

产于孙老家镇孙老家村,有近二百年的生产历史。有牛姓、马姓两家,世代相传,两家经营的绿豆糁丸子皆因风味独特而久负盛名。后孙中一在生产经营花生米的同时,兼营绿豆糁丸子,2005年,孙中一注册“孙中一”牌绿豆糁丸子商标,专营礼品包装及袋装丸子。

孙老家绿豆糁丸子,精选优质绿豆,浸泡去皮,细磨成糁,加海米、红虾、葱姜、精盐、调料粉,手工挤成直径1厘米~1.5厘米的丸,用豆油、棉油炸两遍而成。丸子炸成后,像小核桃大小,呈深红色,久贮而不腐,久煮而不膨,适于各种烩菜、火锅、砂锅食用,亦可干吃。逢集之日,牛、马两家皆有丸子汤出售,依个人之爱好,佐以麻汁、蒜汁、香菜、食醋、辣椒油等调味品,其风格独特,味道鲜美,令人回味无穷。邻近县市时常有人慕名而来,一饱口福,走时还要捎上一袋两袋,或自家享用,或馈送亲朋,曹县人外出寻亲访友,亦常以此为礼。

信息来源:菏泽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二. 江苏省 扬州市 仪征 伸缩自如的专利餐桌

“全家乐牌新概念餐桌”专利家具,诚征合作!伸缩比大、运用自如、专利号ZL93236122.6,家具新概念!诚征投资、转让、加工、经营合作伙伴!http://www.0514.net/canzhuo 江苏仪征陈尚理电话0514-34124131、这个餐桌有什么用处?本产品系根据现阶段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特点而设计的,它能较好满足小家庭住房面积较小、就餐人数时有变化的临时性需要,能给居家生活带来方便,增添快乐,故名“全家乐牌”。2、为啥叫“新概念餐桌”?新在哪里?所称“新概念”包含有如下三个新内含:一、新的形式:它收张均为圆形,适宜中式聚餐,不象加长变形桌只适合西式份餐。张开时桌面直径150cm,桌中设有搁菜转盘;收拢时桌面直径90cm,搁菜盘即成为小桌面。二、新的结构:本产品采用金属和木板两种材料制造,全部是板式结构,有利于机械化批量生产。桌体分为四个单元,由同轴伸缩架联结成整体。张开时由金属架支撑,桌体平稳时在搁菜盘四周设有托轮,以保证转盘不倾斜,收拢时外形完整,无拼凑痕迹。三、新的性能:该桌型具有较好的实用性,现以两种桌型作比较来说明。一是传统性的方、圆变形桌,其基本开头是方桌(通常为85cm见方),另在四边附加四块月牙形面板形成圆桌,由方形变圆形后,周长增加38cm,面积增加0.41m2,只增加1个座位;另一种是常见的腰圆变形桌,其基本形状是小圆桌(直径通过为90cm),将桌面从蹭分开后在空档内填充两真方板形成腰圆桌,由圆形变为腰圆形后,周长增加80cm,面积增加0.36m2,只增加2个座位;而新概念餐桌变形前后,周长增加188cm,面积增加1.13m2,可增加6个座位,一经对照其优异性不言而谕。该产品设计有两种规格。一是148-90cm;另一为128-80cm。前者适合于厅堂面积在10m2以上的家庭使用,后者适合于厅堂不足10m2的家庭使用。3、有专利权吗?由于具有新形式,经国家专利局审批授于了专利权,专利号ZL93236122.6,这对保护经营者权益有一定作用。 4、这么好的东东别人不会仿制吗?由于是板式结构,适宜机械化批量生产;所用金属套件均属非标异型件,市场不通用;而且本产品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给仿造者增加相当难度,有利于经营者保持应有的市场份额。 5、用什么方式与你合作?1、投资合作;2、技术入投;3、技术转让;4、加工订货。6、你有成品卖吗?产品业经初试,有小批量投放市场。7、怎样联系项目持有人? 产品项目持有人:陈尚理专利号:ZL93236122.6网址:http://www.0514.net/canzhuoE-mail:9906999@126.com联系电话:0514-3412413 3441169( 仪征)

三. 山东省 菏泽 定陶区 陈集山药

陈集山药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陈集山药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陈集山药”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陈集人民种植山药已有两千余年,久传不断、延绵至今。据《定陶县志》记载:春秋末期,商祖范蠡弃官经商,携西施从越国迁居到天下之中的陶丘(今定陶县)定居经商,因西施有“食薯蓣(山药)、美体容”之好,故引种薯蓣,在陶丘北(今定陶县陈集镇)一沙壤平川繁衍驯化。

至清朝道光元年,定陶县陈集镇陈集村的谷韫璨(字宝岩1794-1861)考中武进士,曾任省塘、山西游击,抚标中军参将,蒲州副将,湖南衡州、永州总兵。谷韫璨曾多次将家乡陈集种的山药进贡于朝廷,得到朝廷赏识,后被提升为广西省水陆提督。

清朝光绪年间,陈集东李庙村李守身在朝里做侍卫,将陈集种植的山药进贡于光绪皇帝,光绪食后大喜:“此山药乃珍品也!”

由此,“陈集山药”名声大振,在朝野内外广为传颂。据《定陶县志》记载:……清朝光绪年间,曾为贡品,主要集中在现陈集镇一带,时称“陈集山药”。其产品以“细、长、直、圆,质地坚硬,面、甜、香、绵”见长……。陈集谷氏族谱有记:陈集山药献皇上,保健佳品响四方,道光食之赞珍品,百姓效仿食御粮。“陈集山药”亦在此时正式得名。随着“陈集山药”名声的传播,种植面积随增,周边亦有种植,但风味俱佳,唯陈集独有。

2009年11月16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9年第105号公告,批准了“陈集山药”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使用申请,并确定“定陶县绿博源陈集山药专业合作社”为第一批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在相关产品上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企业,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并依法接受监督。

山东省定陶县陈集山药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和独特的山药文化,山药种植已有2400余年历史,目前已成为菏泽市的一大特色产业,被评为“菏泽十大名吃”,成为当地群众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陈集山药两个品种:西施种子、鸡皮糙。其生产历史悠久,品质优良,口感集“面、甜、香、绵、爽”于一体,药用保健价值上乘。2008年被国家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陈集山药原产地)。

陈集山药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山东省定陶县陈集镇现辖行政区域。

四. 山东省 菏泽 郓城县 郓半夏

郓半夏是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的。郓城汉石桥一带地势低洼,气候温和,适于半夏生长。因此郓城半夏以其色白、质实、个大而名扬海内外。

半夏,又名麻疙瘩、老鹳眼、芋头、天落星、无心菜,为天南星科植物的干燥块茎。半夏入药始于《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中有“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也,故名”。

半夏、性辛温、有毒。其功效主要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主治湿水饮,胸膈胀满,呕吐,咳喘等症。半夏是郓城传统地道药材之一。以资源丰富,色白、质实、个大而闻名,历史悠久。明朝弘治年间,户部尚书佀 钟(郓城人),曾将郓城产半夏带进宫廷,受到赏识,自那时起,郓城产半夏名闻全国,号称“郓半夏”。

五. 云南省 丽江 永胜县 摩梭人的猪膘肉

摩梭人的猪膘肉

猪膘肉是泸沽湖畔摩梭人家非常有特色的一种佳肴,它特殊的味道和制作方法同泸沽湖一样令人感到神秘而玄妙。

冬天的泸沽湖非常美丽,尽管在这个时候湖畔已非常寒冷了,但是如果你在冬月初一前后进入泸沽湖,走在村村寨寨里,你就会感到一种温暖。不仅由于人摩梭好的热情让人有一种特别的亲切,给人一种暖意,还因为这个时候那里房顶上楼上都堆满了包谷,到处是黄橙橙的,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这村那寨都响起了宰杀年猪的声音,走进村子里你就能看到家家户户都在制作猪膘肉,这里的大人小孩子都充满了喜悦,人们那被包谷和猪膘肉映红了的脸上总是那么的灿烂,一座座木楞子房构成的一个个村落是边泸沽湖一幅幅丰收的美丽图画。

在沪沽湖畔的草海边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一家摩梭人有两兄弟,父母把老大分了出去,老大分到一头猪和一条狗,分家后老大很勤劳,家里搞得像模像样,猪也喂得又大又肥,冬大的时候他先把菩萨敬了,就开始杀猪。他先把猪肚割开,把肠和内脏拉出,把里面的瘦肉和骨也剔除。然后缝上猪肚晾干后搁在神柜上。猪的大肠装上燕麦,小肠装荞麦,肚肠心肝肺都挂在家里,没油的时候,他就从膘猪的肚里取了猪油来用;没肉的时候就从猪膘身上割一块来吃。到了年三十的时候就开猪膘肉,初二猪头项圈敬菩萨,取项身肉一圈孝敬父母,过年的时候就要吃几天的猪膘肉。

摩梭人制作猪膘肉非常讲究,他们一般选在冬月初一杀猪,如果十月二十九属狗三十属猪,那么就改在十月二十九杀猪,如果初一属鼠、猪、羊、猴、狗、鸡,也是不能杀的,就要改期进行。所以人摩梭在冬天做猪膘肉,定要选择一个吉日。这个时候村子里到处都闻杀猪声,到处都可见制作膘肉,场面很是壮观。

猪膘肉的制作过程分为宰杀、剔骨肉、抹调料、缝制、压扁、晾晒、放置等几个步骤。当地人将猪宰杀后将猪肚剖开,将内脏取出,然后就将猪背朝下肚朝上铺着,用刀将骨和瘦肉从猪体内剔出,这一道工序比较复杂,几乎将瘦肉和骨剔干净,但是只有猪头不经过这道工序,猪头保存完整,在猪头上抹盐并加上调味品,这是一道重要的工序,抹盐时要均匀,一般配料要用盐、花椒、大蒜、生姜,有时还加上酥油和蜂蜜。调料涂抹均匀后就是缝制,即将剔好,抹好调料的猪膘肉用大铁针和麻绳将其缝合,缝的部位主要在猪肚、猪脚,缝的针眼约寸长,缝时不仅需要技巧还需要力气,所以一般都是由男子来完成的。缝好以后就进入下一道工序凉晒,将猪膘肉放置在太阳下晒上几天或是阴干,将猪肉的水分凉干,至此猪膘肉基本做成,将它搬进屋里,搁在家里的神柜或灶台上,一个挨着一个,或叠放堆码。

猪膘肉是人摩梭贮藏的肉食品,平时想吃的时候就割下一块,如果家里有客人,也要用这猪膘肉招待客人。猪膘肉的吃法非常多,或煮、可炒、可蒸,膘肉看似肥腻,吃起来却很爽口,味醇香,口感很好。除了日常食用外,猪膘肉常用于祭祀,也用于置办宴席。猪膘肉是摩梭人家庭富裕的象征,如果哪家的神柜上放满了整条整条的猪膘,那这个家庭在当地一定是很富有了。

猪膘肉放置时间长短不一,短的一年两年或三年,长的甚至放置八九年,不少猪膘肉都在经历了无数个春秋以后仍保存完好,不坏。到边泸沽湖的人摩梭家作客,经常会用搁置已久的猪膘肉待客,这些猪膘肉经过了好几个年头,表面上布满烟尘,呈深褐色,有一种苍桑感。但烹制好后味道很好,无异味,也不会闹肚子,很神奇。这大概取决于当地的地理位置,高原湖泊周围,气候寒冷、空气干燥,加上制作的工序讲究,所以猪膘肉能保存很长时间。

六. 浙江省 丽水 青田 小舟山有机米

青田县小舟山乡地处青田东南,东连温州永嘉,南接温溪,海拔在380米,这里是有名的“摄影之乡”、“生态之乡”、“鱼米之乡”,一直保持着稻田养鱼的传统耕作方式。

小舟山有机稻米产于海拔400米上下的梯田,属本地晚粳、红米等品种。自古至今,有机稻米深受食膳者欢迎,其原因有三:一是稻田养鱼历经千余年历史,鱼之灵气渗透了稻米,使之珠润圆滑;二是采用有机绿肥,用无公害的菜籽饼培育秧苗,并用菜籽油、太阳能杀虫,人工除草,不使用化肥、农药;三是种植环境特殊,用山泉水灌溉,光照时间长,日夜温差大,而且常有薄雾滋润。因此,成熟的有机稻米金衣玉粒,闻有芳香,食有甘味,口感松软,百食不腻,为米中极品。

明朝时,经刘伯温推荐,小舟山稻米曾被朝廷选为贡米;清朝时,还作为国米出口东南亚;2005年,“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而倍受世界瞩目。

七. 山东省 菏泽 东明 东明西瓜

东明西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东明西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东明县是山东省西瓜生产基地之一,素负盛名。1959年,产一特大西瓜,状如石滚,重51.5公斤,在河南省农业展览馆展出后,名扬全国;1968年,又产1只53公斤的特大西瓜,被称为全国"西瓜之王"。1981年,李六屯村农民种出一株"龙凤西瓜",单株结瓜14个,总重量80余公斤,创全国单株西瓜之最。1986年,山东省首次西瓜展评会评出的3个特优产品中,东明县的"郑州三号"名列第一,"中育六号"名列第三。1987年,在全省第二届西瓜展评会上,东明的"中育六号"再次被评为"特优产品","中育一号"、"伊选"被评为省优质产品。

东明种植西瓜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经验,近年来又引进不少优良品种,采用了科学的栽培技术,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成熟期由过去的7月中旬提前到5月中旬,供瓜时间可持续到11月底。30多个传统品种中,柳条青(又名"三异")、核桃纹、三白、双白、手巾条等具有个大、味甜、耐储运的特点。新引进的中育六号、佳丽、郑州三号、洛菲林、伊选、新红宝、新澄等10多个优良品种,瓜瓢细、纤维少,含糖量达10~132%,均为西瓜之上乘。

1986年、1987年,全县西瓜种植面积均达8万亩,年总产量35亿斤,平均亩产2000公斤,最高亩产超过0.65万公斤。除满足本地需要外,大批西瓜运销北京、上海、济南等地。

山东菏泽市东明县马头镇苏寨村及周边是著名的西瓜基地,基地位于东明县南23公里,山东省东明县是95年国务院首批命名的“中国西瓜之乡”,常年种植面积达40万亩,总产12亿公斤,销售收入5亿多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均收入近千元。山东菏泽市东明县西瓜品种主要有,黑皮有籽大果型西瓜,有汴杂系列品种、预艺2000、中华拳王、黑巨霸、东研八号、开杂十八、东明黑大个等。特点是高圆形黑皮西瓜,单瓜重10斤以上,优质安全,皮韧性强耐贮运,含糖12度左右。7月至8月底集中上市,重点西瓜乡镇:马头、小井、大屯、三春等。

新引进培育的杂交西瓜品种品质更优,自1986年的山东省首届西瓜展评会、1991年全国首届西瓜评优会以来,每次参加评比均获殊荣,先后4次摘取桂冠,6次夺得第二、第三名,8个品种获得部省级优质产品称号。1998年8月12日,国家绿色食品发展研究中心认定东明西瓜为a级绿色食品(lb-07-980115211)。1999年,东明西瓜获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2000年,注册了“东明红”西瓜商标。东明西瓜已形成了以黑皮有籽大果型西瓜为主,花皮西瓜、无籽西瓜为辅的特色优良品种体系,以夏季种植,七、八月份集中上市为主,早春,秋延迟、冬季反季节栽培为辅,全年供应鲜瓜的生产格局,规模大、品质优、品牌强、销路好已成为东明西瓜的四大显著优势和特点。目前,全县占地百亩以上的西瓜中心批发市场6处,峰期日上市量近五千万斤。

由于属黄河冲积平原,广袤的沙质壤土,优质的黄河水浇灌,优越的所候条件,优良的西瓜品种,一千多年栽培史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先进栽培管理技术的不断引进推广,培育了东明西瓜沙甜爽口,风味纯正、外观亮丽,商品性好的综合品质,使东明西瓜素以优质著称,享“甲天下”美誉。传统地方西瓜品种因个大扬名。1994年马头镇农民种植的一株西瓜,结瓜28个,总重量167.8公斤(1994年8月30日,《大众日报》以东明发现一株“西瓜王”为题进行了报道),创造了单瓜个最大,单株结瓜最多,单株产量最高的三个“全国之最”。

地域范围

“东明西瓜”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位于东经114°58'-115°15',北纬34°59'-35°11'之间包括大屯镇、马头镇、小井乡所辖的行政区域,地形由西南向东北缓缓倾斜,海拔为54.5-66.5米。总生产面积6667公顷,年总产量300000吨,年收入20000万元。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东明西瓜”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区域,属于历史上的黄河故道、黄河泛滥区域,形成了以沙质壤土为主的、黄河冲积平原独特的地域地貌,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优越,十分适宜于西瓜的生长发育:地势平坦(平均坡降约1/5000),土层深厚,沙质土壤,沙质壤土,透气、透水性良好,利于根系向纵深发展,可显著提高西瓜的抗旱能力和吸收水平。沙质土壤热容量小,白天吸热快,春季回暖早,夜间散热迅速,昼夜温差大,不仅有利于西瓜根系的生长发育和对矿质肥料的吸收运转,而且还有利于有机物质的积累,能提高果实的含糖量,利于高产优质。土壤肥沃,土壤含钾量高,区域内土壤养分平均状况:有机质0.62%;全N0.051%、碱解N54ppm;速效P4ppm、速效K112ppm,含K丰富,极有利于西瓜风味和含糖量的提高,为东明县优质西瓜生产奠定了土壤基础。

(2)水文情况:水资源丰富,潜水埋深浅。地下水质为弱化矿水,特别

是具有得天独厚的引黄灌溉优势(沿黄线长达124华里)。由于黄河水中富含的营养物质,灌溉效果优于普通地下井水,对西瓜优良品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区域内潜水埋深平均1.5-2米,西瓜根系发达可深入土层1.5米左右。能直接利用地下水,满足西瓜生长发育需要。因而即使不灌溉也可以基本保证西瓜对水分的需求,达到优质丰产的目的。

(3)气候情况:气候条件优越。西瓜是喜光喜温作物,特别喜欢光照强、温差大的气候条件。东明县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气温13.6℃,总积温为5136℃,大于10℃的有效积温4584.9℃,平均无霜期达222天,平均3月24日断霜保证率在80%以上。春季回暖快,2月19日平均温度可稳定通过0℃,4月5日平均温度可稳定通过10℃,比本省兄弟县可早3-15天。日较差大,年平均日较差为10.3℃。晚春、初夏4、5、6三个月,日较差大于10℃的日数平均63天,占总日数的69.2%;日较差大于15℃的日数长达24天,占总日数的26.4%,极有利于西瓜糖分的积累。全年平均日照时数2440小时,占可照时数的55%,光照充足,特别是5、6、7三个月,月平均总日照数累计达739小时,每月平均在250小时左右,最多可达270小时,充足的光照可以保证西瓜良好的生长发育和优良的品质。

(4)人文历史情况:据史料记载:约在2000年前的汉朝,西瓜从伊朗传入我国新疆。从新疆传入内地,大约是五代时期(907-960年),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西瓜传入内地以后,当时种植最早、面积最大、最好的当数“东陵”。有诗句为证:“趁雨锄瓜二亩余,东陵野老较何如,绝奇觅得西洋种,皮色斑青蝌蚪书。”东陵在什么地方?据考证,东陵应该在当时(北宋)国都东京(今河南开封)的东边,黄河泛滥形成的沙丘或沙质土壤上。因为这样的地形地貌具有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的气候特点,便于西瓜的易地栽培。而东明正处在这种地形的中心,所以,东陵应该在以东明为中心的沿黄一带。东明种植西瓜始于宋金,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其依据就在于此。

千百年来,东明人民把种植西瓜当作实现美好生活的象征,辛勤耕耘,

不断探索,积累了丰富的西瓜栽培经验,培育了柳条青、手巾条、十八天糙、三白、黑仁青等30多个优秀地方品种,培养了一大批种瓜好手。20世纪70年代前后,东明每年都有3000余名瓜匠前往外地从事西瓜种植,东至黑龙江、西到新疆、北到内蒙古、南达海南岛,都有东明瓜农留下的足迹。以西瓜扬名的北京大兴庞各庄乡,就有东明县著名瓜匠戴会典及其徒弟们在那里从事西瓜的早期开发。东明人民为全国西瓜生产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创造了发展西瓜经济的文明史。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西瓜栽培宜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的砂壤土或壤土地块,忌用花生、豆类作为前茬。要求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沙壤土或黑钙土,有机质含量在2%以上,土壤pH值在7左右。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选用抗逆性强、高产、品质优良的品种,如8424、红凤等;纯度不低于95%,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为90%以上,含水量不高于12%。

(3)生产过程管理:一般在小拱棚内培育壮苗,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5℃、棚温升到25℃时播种。播种至出苗时要密封保温,床温保持在30℃-35℃;出苗50%以上时降低温度,白天温度20℃-25℃,夜间15℃-17℃。幼苗展开第一片真叶后,床温白天25℃-30℃,夜间17℃-20℃;4片-5片真叶到定植前一周降温,锻炼幼苗,加大通风量。采用高垄栽培,一般垄距为70cm,垄高15cm-20cm。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13℃开始移栽,早栽培5月上旬小拱棚内定植;中栽培5月中下旬定植;延后栽培,7月15日-7月20日移栽。移栽规格是:单行栽培,采用小高垄裁培,垄高15cm-20cm,垄宽70cm,垄面宽15cm,株行距0.5m×1.4m,采取1.1栽培方式(种1垄空1垄);双行栽培,采用小高畦栽培,畦高15cm-20cm,上宽50cm,底宽60cm-80cm,株行距0.5m×1.4m,两行西瓜向相反方向爬蔓,采取2:2栽培方式(种2垄空2垄)。种植密度为每亩种植800-1000株。植株伸蔓以后,需肥量增加,结合中耕亩施腐熟饼肥600kg,冲施生物菌肥20kg,生物菌肥含有芽孢杆菌、

放线菌、附凝聚短状杆菌、迪茨氏菌、藤黄短杆菌、微球状菌等。伸蔓后期至坐果前每亩页面喷施食用高钙奶粉2kg。幼瓜膨大时,每亩追施食用豆油8kg,另外每亩进行叶面喷施硫酸钾肥15kg。采用双蔓整枝,植株保留主、侧两蔓,选主蔓上的第2个雌花留瓜,在瓜前留10片叶掐尖,主蔓和所保留侧蔓上叶腋内萌发的枝芽要及时打掉,坐瓜后及时压蔓。采用人工辅助授粉,以提高坐瓜率。每天上午6:00-9:00摘下当天开放的雄花,去掉花瓣,将花粉轻涂在雌花柱头上。在主蔓第二雌花节位留瓜,及时垫瓜、翻瓜,保证瓜型端正和皮色美观。综合防治病虫害,提倡采用农业、物理、生物等措施,化学防治严禁使用高毒剧毒农药,轮换使用高效低毒的规定农药品种,并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制度。

(4)产品收获、屠宰、捕捞及产后处理的规定:当西瓜出现该品种固有特征时适时采摘。一般有籽西瓜于授粉后35-40天、无籽西瓜于授粉后42-45天采摘。采摘前对药肥残留及糖度进行抽样检验。采摘时进行分级包装,需暂存时宜选择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

(5)生产记录要求:如实记录生产投入品,特别是化肥、农药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收获日期、质量检测情况、销售情况。生产记录应当保存两年。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特征:果实发育正常、完整,无任何外伤,新鲜洁净;具有本品种应有的果形、色泽和条纹;无霉变、腐烂、异味、病虫害。

(2)内在品质指标:大型瓜皮厚小于1厘米,小型瓜皮厚小于0.3厚米。大型瓜(单瓜重大于5公斤)中心糖度大于10.5度,小型瓜(单瓜重小于2.5公斤)中心糖度大于11.5度。

(3)安全要求:入市西瓜必须达到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西瓜”(NY5109-2005)的卫生指标(详见下表)。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情形的不得上市销售。

无公害食品西瓜的卫生指标

序号有害物质名称指标/(mg/kg)

1乐果≤1.0

2辛硫磷≤0.05

3抗蚜威≤1.0

4氰戊菊酯≤0.2

5溴氰菊酯≤0.2

6百菊清≤1.0

7多菌灵≤0.5

8砷(以As计)≤0.5

9氟(以F计)≤0.5

10亚硝酸盐和硝酸盐≤4.0

注1:出口产品按进口国的要求检测。

注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剧毒和高毒农药不得在西瓜生产中使用,不得检出。

注3:西瓜生产者在其西瓜被检测时,应向有关的检测部门自报农药使用种类。拒报、瞒报、谎报,其产品被视为不合格产品。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同一品种、果形周正、大小一致的西瓜为合格品。果形小、畸形或有机械损伤、病虫伤的不合格另行处理。包装材料必须符合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要求。包装前每个西瓜套袋,然后装入包装袋或包装箱。包装上注明农产品地理标志“东明西瓜”字样。

八. 吉林省 辽源 东丰 野生的山菜

东丰县地处吉林省中南部、长白山余脉,是“五山一水四分田”半山区县份,属季风区中温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县内土地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适合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素有“山区小粮仓之称”;林业生产在全省和全国久负盛名,森林面积达11.3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2.07%,是全省林业先进县、全国百万亩人工林基地县之一、全国生态建设县之一。半山区的地理环境,为林品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九. 山东省 菏泽 郓城县 条编

条编,是菏泽市重点出口拳头产品之一。菏泽盛产白柳条,利用这些质地绵软、天然洁白、又富有光泽的柳条编织筐、囤、盘、篓、篮、坛、柜等既实用又美观。目前主要销往东南亚及日本、美国、意大利、德国、法国、瑞典、挪威、丹麦、比利时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十. 山东省 菏泽 东明 酥香火烧

酥香火烧

酥香火烧是指用和好的白面,打成条状,拌香油、精盐、五香料粉等,然后卷压成饼状,放在特制的火炉上烤。烤熟后,焦黄酥香,外脆内软,有"一盘火烧炉,香飘十里街"之说。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