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嵩明当地特产有什么好吃的 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特产是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嵩明当地特产有什么好吃的 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特产是什么更新时间:2024-01-19 06:11:59

一. 云南省 昆明 嵩明县 虎掌金丝面

萝以鸽蛋和面掸皮切成细丝,与虎掌菌配炒而成。色泽绚丽,脆嫩郁香,香脆适口。

虎掌菌,主要生长于云南省楚雄地区的部分山岭。菌体特殊,无盖无柄,菌体表面长满一层纤维茸毛,分黑、黄两种,以黄色为珍品,形似虎爪故名。虎掌菌为何独产楚雄地区?相传有一段趣闻。明代建文帝被其叔篡位后,便隐姓埋名来到云南武定狮山当和尚。明成祖虽登皇位,但建文帝下落不明是块心病,派出心腹四处打听。一天,建文帝到南华传经,被刺客认出并住进寺院。刺客买通厨子,在虎掌鸡丝(藕丝代替)名肴中下了毒药。上天庇佑,建文帝吃后却安然无恙。原来是天上黄虎星下凡,有意变成虎掌菌以抵销毒药之性。从此,凡是黄虎星走过留下的脚印,都会长出虎掌菌。所以此菌极似老虎已掌,又独产楚雄部分山区。

二. 湖北省 孝感市 汉川 晏桐根的金钢脚

晏桐根的金钢脚:晏桐根,城关北街人。曾在北街现酒厂处设桶炉,以炕金钢脚为主,兼发麻花,猪耳朵。晏桐根的金钢脚,看起来很结,吃起来却很泡,既香又脆,很受青少年的欢迎,他发的麻花、猪耳朵,个个成形,成为汉川小孩最爱吃的风味小吃之一。

三. 云南省 昆明 嵩明县 乳扇萨其马

制品既有萨其马的酥易化,蜜甜清香,面红身黄的特点,又增加了乳扇的乳香和回味。

萨其马,传说源于清朝在广州任职的一位姓萨,爱骑马的满族将军。萨嗜猎,爱吃点心。有一天,萨出猎,对厨师说:“今天点心一定要搞个新鲜玩艺,别天天照着模子印沙糕。要不然,就准备辞职吧!”厨师急中生智,仿市上圆饼,放上“蛋挞”。谁知面皮由于加蛋过多炸碎了。这时,萨又派人催上点心,厨师只好把炸碎的面皮拌上白糖,揉合在一起,压扁切成方块。他心里想,此点失饪,饭碗难保,即口说出:“杀那个骑马的!”

谁知萨吃了后绝口称赞,问他此点何名?厨师惊魂未定,脱口应道:“杀骑马”!幸好萨听为“萨骑马”,与自己姓萨爱骑马吻含,连声叫好。就这样,“萨骑马”在流传中叫成了“萨其马”。

当前位置:主页 >> 旅游资讯首页 >> 旅游指南 >> 美食小吃 >> 信息阅读乳扇“萨其马”

2007-09-10 21:51:01 作者:佚名 来源:吃四方 浏览次数:49

主料:乳扇500克。

配料:焙香的白芝麻200克。

调料:白糖1千克,抬糖800克,蜂蜜130克,猪油70克,花生油2千克(耗50克)。

(1)用湿纱布将乳扇盖好使之回软后,剪成宽3毫米的条。锅上火烧热,移到小火上,注入冷花生油下乳扇条)迅速翻动,使之受热均匀,炸泡成蛋黄色,捞出放入木框模内。

(2)将白糖、蜂蜜、始糖、猪油、水上锅,上火。到能拉出丝时起锅倒入炸好的乳扇条中,撤上芝麻, 充分拌匀成型(大块状)出模, 用刀切成宽4厘米、长5厘米的长方块,待冷却后装盘。

四. 云南省 丽江 华坪县 纳西族的七星披肩

近代以来,丽江纳西族男子服饰与邻近汉族的基本相同。一般说来,农村青壮年男子下地劳动多穿一排布扣的对襟衣,外罩羊皮坎肩,下着长裤,穿本地布鞋,免冠或打头帕(俗称“搭头”),腰束带子;平日或赶街时多穿汉式长布衫,戴毡帽。妇女服饰,则明显保留本民族特点。她们内穿汗衫,中穿右衽宽腰大袖的大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胫,外加毛质或布质的坎肩,下穿长裤(下脚不缝边),打脚带,脚穿挑绣图案的布绒面、皮底船形绣花鞋,逢年过节才穿袜子或裹上脚布。衣服多为蓝、白、青三色,在领、袖、襟等处绣有花边。腰束百褶围腰。妇女下地劳动或外出走亲访友时,再披上羊皮披肩。披肩的制作颇为精巧,背面上端衬着黑平绒或黑色毛幅巾,其下用七对皮条穗订有并排的七个绣花小圆布圈(早先妇女披肩肩部还有两个较大的绣花圆布圈以代表日月),这种“披星戴月”的披肩,象征着纳西族妇女的勤劳。已婚妇女在头顶梳发打髻,戴圆形的纱帕(“古井”);姑娘们则将发辫盘在脑后,戴布头巾或黑绒小帽。少数山区妇女,多着麻布衣裙。

泸沽湖云南一侧纳西族的服饰,与丽江纳西族有明显的差别。男女儿童13岁前均穿长衫,13岁行过成年礼(即女子穿裙子、男子穿裤子)后,他们才换上成人服装。成年妇女喜穿红、蓝、紫色的上衣,用彩色布条镶边,钉双排纽扣,穿浅蓝和白色衬里的双百褶裙,裙长及足背。她们还喜束红、黄色腰带,穿青布绣花鞋。青年男子头梳小辫,或盘在头顶或垂于脑后,壮年则戴自制青布小帽或皮帽。他们喜欢藏族服饰,如戴藏式呢帽,穿藏靴,佩铜、银质的大耳环,显得英姿骁勇。

新中国成立后,丽江纳西族的服饰有了较大变化,其趋势是向节省布料、便于劳动和工作的方向发展,且与汉族基本相同,只是姑娘们一般都还有一套民族服装。泸沽湖畔纳西族的服饰则变化不大。

五. 云南省 昆明 嵩明县 三鲜紫米蛋糕

云南以紫米为原料的小吃很多,但都以甜味为主,为改换口味,又开创此点,以咸鲜口味出现,成为筵席的随席点。此点香糯软嫩,表面金黄,内心紫红,咸鲜可口。

原料:

主料:紫米饭400克。

配料:熟火腿、湿淀粉、水发冬菇各50克,水发虾米20克,鸡蛋4个,熟鸡脯肉100克。

调料:精盐3克,味精2克,胡椒面1克,芝麻油50克,

熟猪油1千克(耗100克)。

制法:

(1)蛋液磕入碗内,下湿淀粉搅匀成稀浆。将冬菇、虾米、火腿、鸡肉分别切成细丁,放入紫米饭中,入盐、味精、胡椒面、芝麻油拌匀。

(2)锅烧热,用肥膘抹锅,舀入大部分蛋浆拉成蛋皮。取出铺平,抹上一层蛋糊,放上紫米饭,压平卷成卷。

(3)锅上火烧热,注入猪油,至6成热时,下卷炸至金黄色捞出,

切成段上席。

六. 浙江省 杭州 富阳 精美的竹编工艺

精美的竹编工艺,富阳的竹制工艺品,式样美观,制作精细,造型别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的入口处,有一座双面竹贴屏风——竹石图,修篁扶疏,奇石点缀,工艺精巧,目睹者无不拍手叫绝。( 富阳)

七. 湖北省 孝感市 汉川 严和尚的烧猪头

严和尚的烧猪头:严和尚,城关西街人。曾在今红旗商场附近开夜市馆。他的烧猪头最为出名。他切的猪头肉薄如纸而不腻,味道鲜美,成为汉川小吃一绝。他的卤兔子,素火腿(豆棍)、鲜豆丝也很受顾客欢迎,他的面条是现撵现卖,人们晚上消夜,总爱到他那里去“尝新”。

八. 云南省 大理 永平县 傈僳族的“麻布衣”

居住在大理地区的傈僳族,新中国成立前,大都是居住在高寒山区,穿着都用自己栽种的1籽剥下的丝皮加工制作的衣服,傈僳族群众叫它“麻布衣”。

傈僳族男子服饰,上身穿一件用10多个麻布丝纽子对排相扣的麻布对襟短农;个别地区男子着长衫,下穿一条大裆麻布裤子,有的头戴瓜皮小帽或以青布包头,或不戴帽而喜蓄一咎发辫缠于脑后。头人及个别富庶人家的男子,则爱在左耳上戴一串大红珊,以表示自家富有,在人们心目中和社会上享有的荣誉、尊严和地位。大多数男子脚穿自家编织的草鞋或用麻线编织的麻草鞋。特别不可缺少的是,成年男子都要左腰配腰地右腰挂一个用熊等兽皮制成的箭包,用来盛箭,身背导弓,犹如一名武士,给人有一种粗护、洒脱、刚毅、威武的感觉。

傈僳族妇女的服饰又与男子截然不同,它给人的感觉又是美观、大方。妇女习惯在前额打一种人字形状的叠式包头,头缠丈二长的黑布绕子。而年轻妇女的头饰打扮要分三层底为黄色或蓝色,二层用花毛巾,三层为青包布。傈僳族妇女不论老少,都喜爱戴银耳环,手戴镯子,年轻妇女则显示自己年青漂亮,再配戴一些贝壳、银币等装饰品,有的还成串挂于胸前,妇女下身着用火草或白布、青布加工制作的百格裙,裙长及地,走起路来人如在云中,蹲下裙散开,又如人在花中。妇女多数腰系自制的白麻布腰带,带上绣有花、叶图案。脚穿布鞋或胶鞋。这种装束使傈僳妇女行走时长裙摇曳摆动,显得购娜多姿,有一种独特的风韵,使人见之不忘。

1949年后,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的改变,傈僳族人民的服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古朴风雅的服饰添进了现代风采,让傈僳族服饰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就象那开放的马樱花,散发出独特的芬芳。

九. 贵州省 毕节 织金县 贵州织金的特产-血豆腐

贵州织金的-血豆腐等系列腊味食品系清代兵部尚书总督太子少保丁宝桢家乡对皇宫的贡品。每年腊月间,将山区农家的肥猪屠宰、切块成片加以秘方香料腌制而成,将猪血与酸汤豆腐揉捏成丸; 然后皆以独特的方法熏制,食之肥瘦相宜不腻,味美异香爽口,是享誉全国的地方之一。
贵州织金风味土制烟熏血豆腐忠于传统,用料考究,加工精细,质量上乘。是山外赤子倍加珍视的家乡美味,亲友之间馈赠表意的上佳礼品。备受前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一一织金洞旅游观光的中外来客普遍赞赏。

十. 台湾省 基隆 全家福的甜酒酿元宵

全家福的甜酒酿元宵完全是手工自制,在基隆非常知名。所谓的“酒酿”,是用白色的小糯米泡酒酿制而成,而全家福的酒酿,在香醇的酒味中还掺杂着淡淡的桂花香,尝起来酸酸甜甜的,再加上各式手工包馅元宵,就是一碗热乎乎的甜酒酿,此外,也可买生元宵回家自煮,惟冬至、元宵时节,可得事先预订,否则一颗难求。( 基隆)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