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贵州黔东南特产旗舰店 黔货出山 贵州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贵州黔东南特产旗舰店 黔货出山 贵州特产更新时间:2023-09-13 13:28:03

一.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台江县 腌肉

腌肉

腌肉是将鲜肉肥瘦切成片,用糯米粉与适量的盐和辣椒粉,再和上花椒面等佐料放在肉的上面,一层肉一层米粉,放入坛内封好,半月后便可取出来炒吃,清香可口。

二.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剑河县 红油凉面

进入夏季天气越来越热,人们都会觉得食欲不振,总想吃点爽口东西,红油凉面就是一种爽口开胃的美味小吃,大热天,来上一碗,香辣爽口,但总觉得在小吃店吃红油凉面总是觉得吃得不痛快,因此就自己学着制作,其实也不难,买上一斤面条就足够四口之家一天午餐了。

用料:细鸡蛋碱水细面条、花生、黄豆、熟菜油、绿豆芽、黑大头菜、盐菜、酸萝卜、大蒜、姜、葱、香油、花椒油、油辣椒、酱油、醋、味精各适量。

制作方法:

1、选用市场上卖的鸡蛋碱水细面条。

2、放入蒸锅中水烧开上汽后蒸十五分钟。

3、把蒸笼中的面条直接翻倒入蒸锅的开水中,用筷子把面条拨散煮一分钟。

4、捞出放在盆里趁热边加熟菜油边用筷子把面条拨散开,冷却即成凉面。(有条件时可用电风扇吹风冷却)

5、加油冷却后即成凉面。6、食用时在凉面上配好各种调料即可。

调料准备:花生用油炸脆,黄豆水泡5小时后用油炸酥,绿豆芽用开水烫一下捞出,黑大头菜、酸萝卜、盐菜要成碎丁,大蒜切碎后加少许凉开水制成蒜水,姜切成姜末、葱切成葱花。

三.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镇远 天印贡茶

天印贡茶是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都坪镇天印村的。镇远天印贡茶具有形美色翠、汤色绿亮、余味悠长、经久耐泡的特点。它具有清热解毒、清脑、消除疲劳、利尿、助消化、维护皮肤、抗衰老、遏制心脏病发作等功效。

镇远天印贡茶出产于贵州省镇远县都坪镇天印村,早在唐代就已成为全国的名茶之一,历经宋、元时期,发展到明清,经过吴三桂、鄂尔泰的推波助澜更加负盛名。于是以“贡茶”著称。20世纪60年代,天印贡茶还两次参加全国茶叶品种定型会在京展出,深受国内外茶商好评。

天印茶出产于镇远县西北30公里的都坪镇天印山、羊场镇茶园关两大片区。分为天印村杨柳塘、猫石岩、苦茶地、六溪坡4个茶园。其制作技艺广泛流传于茶园关、天印山、土军坡一带。每当大地回春,树木萌芽的清明初,天印的人们就忙于上山采摘嫩绿茶芽,通过炒、揉、烘等许多工序,制成无污染绿色饮品中的珍品。

天印贡茶之所以颇受青睐,一源于其历史悠久;二源于其产地海拔度、日照时数、土壤、生态植被等自然条件非常佳,使得天印茶得以在云雾环绕、群山环抱的环境下生长。“清露晨流,新芽初引,吸天地之清气,涵山川之灵秀,形似剑尖莲头嫩朵。”。除此而外,在采摘、加工方面都有其科学的讲究,主要采用传统的手工加工而成。出产的成品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B、茶多酚、抗氧化剂类黄酮、无机盐矿物质、咖啡碱等。它具有清热解毒、清脑、消除疲劳、利尿、助消化、维护皮肤、抗衰老、遏制心脏病发作等特殊功效。制成的茶叶具有形美色翠、汤色绿亮、余味悠长、经久耐泡的特点。镇远都坪镇天印地区还流传着一首礼赞天印贡茶的歌谣:龙江河畔金鼎山,形似印章欲盖天。三桂在此茶易马,贡茶美名世代传。

茶圣陆羽《茶经》载:“(茶)黔中生思州(古思州,今镇远)、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镇远府志》载:“府制是于清明节后,谷雨时,采摘茶之一嫩叶而揉制之,镇远、施秉一带,尤以镇远天应等处之云雾茶更为有名。”明嘉庆年间,天印茶已成清代贡品,

2002年,镇远县都坪镇天印村一农民万文兴、台湾天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陈乃任来到古城镇远旅游,在一宾馆品茶时,感觉茶的色、香、味独特,通过多方打听,才知该茶产于都坪天印地区。由此,镇远天印贡茶迎来新的辉煌。

目前,在天印地区建有上万亩茶园,久负盛名的“天印贡茶”风采重现。

2010 年2月20日,都坪镇启动杨柳塘、猫石岩、苦茶地、六溪坡4个点茶园建设,新建茶园272亩。

天印茶传统制作技艺,于2011年6月23日被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以保护。同年被列为黔东南州人民政府“第一批黔东南农业标准化建设项目”。

2012年12月,《镇远天印贡茶综合标准体系》评审专家组由省茶协会副会长、高级经济师左松,省茶协副秘书长、高级评茶师廖承,州茶叶协会农艺师戴洪黔等5人组成。专家组认为,本标准体系,结合镇远天印贡茶的生产特点,吸收了其它茶类生产工艺,符合天印贡茶的生产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用性。标准涵盖了镇远天印贡茶生产的自然条件、种植规程、加工管理规范等,资料齐全,引用文本得当,标准制订符合程序,相关规定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准予通过。

《镇远天印贡茶综合体系》包括《镇远天印贡茶产地环境条件》、《天印贡茶生产技术规程》、《天印贡加工管理规范》、《天印贡茶产品标准》、《天印贡茶冲泡品饮指南》和《天印贡销售门店规范》等6个标准文本。

《镇远天印贡茶综合体系》通过评审并发布实施,标志着镇远天印贡茶有了生产技术规范,为制定天印贡茶质量标准铺平了道路,为促进贡茶产业的快速发展,打造地方传统名优品牌,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台江县 绵菜粑

主料:糯米3千克,大米2千克,白蒿(绵菜)200克

辅料: 熟腊肉丁500克,腌菜末150克,豆腐粒100克,炸花生仁细粒100克,熟芝麻20克,猪油100克,熟菜籽油50克,食盐20克,白糖100克,味精10克,桐子叶、稻草适量。

制作过程: 将糯米、大米用温水浸泡1~2小时,捞出滤干水分,舂成面粉,筛成细面,放入容器内,取三分之一米面粉煮成熟芡,放入其余生面粉中,混合搓揉成团,用手捏成鸭蛋大小的圆球,在圆球上捏一小窝,分别放入甜馅料(花生仁、芝麻、白糖、猪油混合拌匀制成)或咸馅料(腌菜、腊肉丁、豆腐粒、盐、味精混合拌匀制成)包成圆球生坯;将洗净的鲜桐子叶入沸水烫软,抹少许菜油,把圆球生坯压扁,用桐子叶包成四方形,再用稻草捆扎好,上笼用大火蒸1小时即成。

味型:香甜(或咸)

特点:软糯清香

五.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雷山县 苗家狗肉

原料:狗肋条肉1500克。

调料:精盐,胡椒粉,狗肉香薄荷,鲜山奈,豆腐乳,野葱,蒜瓣,生姜,干辣椒,花椒面,大葱节。

制法:1、初加工:选用20斤左右的当年土狗,先用木棒敲击头部使其晕死后再放血。用开水烫遍全身,煺净毛。再用稻草点火燎至皮焦,最后用温水泡软刮洗干净皮呈淡黄色,剖腹取内脏,漂洗干净;2、切配:取狗肉斩成块每块必须连皮带骨。鲜山奈切节,一部分狗肉香、姜切末,一部分姜切片,野葱和蒜瓣分别切末,干辣椒用子母灰炮脆搓成面;3、烹制:取火锅放入冷水,下入狗肉,用大火烧开打去泡沫,下入鲜山奈、姜片,改小火炖20-30分钟,下入精盐、胡椒、大葱节、狗肉香,即可上桌边煮边吃;4、味碟的调制:取调味碗,放入辣椒面、花椒面、狗肉香末、姜蒜末、野葱末、豆腐乳、精盐和胡椒面,再舀锅中带油脂的汤汁调稀,随狗肉上桌蘸食。

特点:汤汁清亮,原汁原味,肉嫩皮脆,具有稻草的清香味,地方特色风味浓郁。狗肉是清炖的,但吃起来皮脆肉嫩、汤鲜、本味足。

制作关键:选料时,狗不宜太老也不宜太嫩,老的狗皮子不脆,太嫩的狗有腥味,且风味不足。宰杀时,一定要用木棒敲击狗头而死,不能用刀宰杀,以使血液在体内不流失,保证其风味及营养。贵州其他地方做狗肉都是先去骨后炖,再切片入锅灌汤。而苗家狗肉不去骨,且斩块时每块都要带皮。在火候上要注意,一开锅就打泡沫,打晚了会影响风味。调味时要注意,狗肉里不可过多地加香料,不加味精。

六.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镇远 镇远大板栗

镇远大板栗果实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脂肪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可生食、糖(盐、沙)炒,还可作食品工业的优质原料。一般亩产130公斤左右,每公斤30--50粒。常年产量20万公斤,产品供不应求,开发潜力很大。

七.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岑巩县 岑巩米豆腐

岑巩米豆腐是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龙田镇的特色美食。米豆腐是岑巩远近闻名的一种美食,口感好,味道醇,食用能够解渴、助消化、增食欲,非常为人们所喜爱,食过之人无不为之口谗。

米豆腐,是用石灰水将大米(主指梗米)浸泡后,用清水洗净大米,然后用石磨或粉浆机将大米磨成米浆,倒入铁锅中用文火煮熟并抖成面状,攒出盛于瓷盆中冷却即可,通常作为冷饮食用,冬季寒冷时,可用沸水煮热后食用。食用时,将其切成长方条状或四方块状,拌以葱花、香油、食醋、味精、酱油、焙黄豆、折耳根等佐料即可食之。在岑巩县龙田镇一年四季都可食到米豆腐。每逢赶集,上街赶集的人们都要到米豆腐店饱食一餐,平时,过往行人也不例外,品尝米豆腐的人也不断增多,米豆腐的生意越做越红火。

八.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剑河县 茯苓

茯苓,是一种多孔菌科的真菌寄生植物,常以松树为基质营腐物寄生,药用其干燥菌核。茯苓性平淡,味甘和,无毒性。因其商品规格不同,疗效也各异。茯苓个和茯苓块,主要功能是健牌和胃,益气安神,宁心,祛除湿热,行水止泄。善长治疗心腹胀满,气虚劳伤,痰饮,水肿,腹泻,健忘失眠,心悸,眩晕等病症;茯苓皮专用于治疗水湿浮肿,为利水消肿之良药。茯苓还可配制凉茶和制作茯苓糕点等美味可口之食品,用途极为广泛。贵州省是茯苓的盛产之地,产量也很高。主要产地在黔东南州的凯里、黎平等地。所产茯苓均以体重结实,外皮色棕褐,无裂隙,断面向白而细腻,嚼之粘性强为佳,品质居全国之首位,闻名中外。在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各国贸易市场深受欢迎。( 凯里)

九. 贵州省 黔东南州 三穗县 三穗竹器

提到“鸭乡”,人们大多知道是指黔东南三穗县。然而,“竹编艺术之乡”也是黔东南三穗县的又一冠名,恐怕知情者就疏多了。

其实,贵州省文化厅赋予三穗县“竹编艺术之乡”的美名别称也并不过火,实乃名符其实。只要路经三穗县汽车站旁,那琳琅满目的竹器就会令你一饱眼福。

三穗县土地肥沃,利于竹子生长,盛产楠竹、斑竹、水竹、金竹、毛竹、黑竹、白竹、绵竹、石竹等不同种类的竹子,距县城12公里的蜜蜂坡一带就被誉为“万亩竹海”,去年水城大力发展大棚蔬菜所用的竹子棚架,就是从这里选购运过去的。生息繁衍在这片热土上的民间工匠们,利用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竹编事业,已经有悠久的历史。清光绪年间三穗县瓦寨斗笠就畅销湖南,湖南洪江成为著名的斗笠中转站。民国27年(1938),贵州省政府饬令三穗县呈送斗笠、细蔑篮参加手工艺品博览会展出。1959年,瓦寨斗笠新精制的24匹蔑小斗笠被选送北京向国庆10周年献礼。1974年,三穗斗笠、细蔑篮作为贵州民族工艺品参加广交会,引起外商兴致,当场与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外商达成订货交易。

三穗竹器的种类繁多。从形状上看,有方的、圆的、椭圆的、喇叭状的;从用法上看,有提的、背的、挑的、抬的;从功能上看,有盛饭的、装蔬菜粮食的、筛米晒粮的、放笔的、捉鱼的、遮雨的、关鸟的……根据竹器各种样式的特点,竹篾的破法上各有不同。斗笠的篾破得细且要过匀刀;凉背篼的篾要去青、刮光滑,还要染色;撮箕的篾破得粗且硬,编织也较随便;晒席的篾要破得宽而薄……总之,凡盛细东西、作装饰的,篾破得细而光滑,做工很讲究;凡盛粗东西的,篾破得粗而硬,做工比较随便。

编制竹器所用的材料比较讲究。斗笠精巧,要选指头大小的水竹制作;凉席柔软,用篾较宽,必用小酒杯口粗的水竹编织;晒席平坦,用篾要宽而平,故选用枝干较大、质地坚硬的楠竹;箩口滚圆,必用绵竹绲边;米箩篾细且硬,得选用白竹或金竹;撮箕需硬实,选斑竹编织……

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三穗竹器不只停留在实用上,已向供观赏、作装饰上迈进。将篾染色,在竹器上编织各种图案、吉祥语,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现与塑料包装皮配合编织,不但增强竹器的牢度,而且色彩更使人眼花缭乱。

更有趣的是,三穗竹器已从盛物随演员们登上了舞台。导演们用竹器作为蹈具编导的“篮子舞”、“凉背蔸舞”、“斗笠舞”还挺具地方民族特色色彩的呢!

三穗竹器立足于大小因适用而异、形状以方便为宜的原则,做工考究,名驰遐迩,被贵州省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难怪,到过三穗的远方贵宾感触地说:“到三穗不带竹器回家,将是自己终生的憾事啊!”

十.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凯里市 马尾斗笠

马尾斗笠

马尾斗笠是黔东南自治州凯里市湾水镇的苗族民间传统工艺精品之一。苗族民间能工巧匠用竹子剖成又细又长又薄的竹篾,并分别以360根竹篾和马尾编织而成,专供苗族少女和青年妇女遮阳用。苗族马尾斗笠具有精、美、巧等特色,当地苗族群众编织马尾斗笠进行销售,户均年收入可达四五千元。图为苗族少女头戴马尾斗笠的倩影。

推荐特产